首页 理论教育 户外运动锻炼研究综述

户外运动锻炼研究综述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户外运动参与者主要来自俱乐部和网上组织。如一项研究选择北京市各个地区有代表性的户外运动俱乐部10余家,对其会员进行抽样调查;再如一项研究和北京著名的户外门户网站——绿野户外活动网站——合作。对参与群体年龄特点的研究发现,户外运动参与者以16~35岁城市青年人口为主。由此可见,户外运动参与者多数是青年人。

第五节 户外运动锻炼研究综述

一、户外运动俱乐部的概念

户外运动俱乐部是指具有共同兴趣的人们为了达到强身健体、体验大自然美好风光、磨炼意志的目的,通过在野外自然环境进行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的体育运动项目,自发或人为结合而成,在组织者的指导下,按照环境进行相应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户外运动俱乐部有不同的分类。如按照其性质,可以分为职业的和业余的;按照开展的项目,可以分为单项的和综合的;按照形成方式,可以分为行政设立的、协会设立的或者市场形成的。目前我国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具有较为成形的组织形态,另一类是偶然结合而成的,相对松散。

三、户外运动俱乐部的设立

不同类型的俱乐部在责任形式和组织上不尽相同,因此,不能采用单一的设立原则,一般可以采用严格的准则主义和许可主义两种主要设立原则。国家体育总局给出户外运动俱乐部的设立条件,应当具备以下几点:①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名称和章程;②设立人符合相应法律的要求;③具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④高级管理人员符合国家体育总局的资格要求;⑤聘请的教练员、救生员、指导员符合国家体育总局的资格要求;⑥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⑦其他应当具备的条件。

四、户外运动法律政策研究

目前我国只有登山协会具有户外运动规章,它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登山协会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包括户外运动服务和管理行为规定与技术性规范,主要涉及俱乐部管理、教练技术人员管理、出入境户外运动管理、户外运动安全和保障管理等方面。

为了推动我国户外俱乐部法制化,加强对俱乐部申报与审批及经营的监管,目前主要实行保证金制度,即户外运动俱乐部责任保险和户外运动的监督检查,以防止户外运动俱乐部出事后逃避责任。

关于教练员、领队的培训与管理问题,目前主要通过行政部门对主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明确运动俱乐部对户外教练、领队的管理以及领队人员的责任义务和法律责任。

此外,确立户外运动消费者的法律地位,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消费者提高自身素质和消费者权益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我国户外运动法律法规绝大多数规定都是关于户外运动经营管理和户外运动人员管理方面的,对户外运动者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的法律几乎是空白。因此,确立有关户外运动者的法律条文,维护户外运动中主体的权利实属当务之急。

五、户外运动参与者研究

目前户外运动参与者主要来自俱乐部和网上组织。在众多的户外运动参与者调查研究中,多采用分类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问卷发放方式以实际调查为主、网络调查为辅。如一项研究选择北京市各个地区有代表性的户外运动俱乐部10余家,对其会员进行抽样调查;再如一项研究和北京著名的户外门户网站——绿野户外活动网站——合作。综合众多研究,可以发现,户外运动参与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与者类型研究

众多研究发现,户外运动参与群体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自然型参与群体;②相似人口参与群体;③共同爱好者参与群体。

(二)参与群体特点研究

在众多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围绕参与群体的年龄特点、文化水平特点和职业特点进行研究。对参与群体年龄特点的研究发现,户外运动参与者以16~35岁城市青年人口为主。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户外运动参与群体主要集中在26~35岁年龄段,其次是16~25岁年龄段。由此可见,户外运动参与者多数是青年人。对参与群体文化程度的调查发现,参与者大专以上学历的占绝大部分,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1/3。这说明户外运动容易吸引具有一定文化教育背景的高学历人群。对参与群体职业和经济收入的研究发现,户外运动参与者多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商务人员,以城市中产阶层为主。另外,户外运动参与者的收入水平远远超过我国城市人口的平均水平。

(三)参与动机研究

众多调查发现,户外运动参与行为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追求自然体验和健康;二是追求刺激和挑战体验;三是出于交际需要。

(四)参与时间研究

众多研究发现,从户外运动参与时间方面,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户外运动时间普遍较短。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户外运动史不到一年,大部分被调查者户外运动史为2~4年。第二,参与频率较低。近一半的被调查者每隔1~2月参加一次活动。第三,每次活动持续时间较长。绝大部分人参加户外运动的时间都是1~2小时。第四,参与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和黄金周。绝大部分人愿意选择在周末和黄金周进行户外活动,因为在进行户外运动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心理、身体、费用等方面,所以人们愿意选择时间充裕的时候进行活动。

六、户外运动活动场所与内容研究

众多研究发现,参与户外运动的大部分人选择在郊区和邻近的地方,很多人喜欢在有新鲜感、有刺激性的环境进行户外运动。运动内容包括登山、滑雪、漂流、自行车、野外生存等。可见,户外运动活动场所与内容的选择受城市因素和个人喜好等方面的影响。

总之,我国的户外运动参与者主要集中在城市青年人群,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参与目的主要是在大自然中寻求刺激和健康,参与时间相对集中,但总时间相对较短。因此,让更多的人了解户外运动,参与户外运动,通过户外运动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克服不良心理,使人们学会团结合作,增进集体意识,寻求自身价值。当然,在户外运动参与者研究中,还应重视参与者的人身安全,加强对参与者的培训与教育,让参与者能够对户外运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加强参与者的安全防范意识,让参与者掌握一定的保护措施和技巧,购买优质的设施,在有人保护和指导的情况下进行户外运动。

七、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户外运动在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发展较快,由于地理条件的关系,福建、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参与的人也比较多,从1999年起,在中国登山协会注册的户外运动俱乐部保持了每年翻一番的高速度;到2005年初,已有230多家,会员达数万人。户外运动能够在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城市化加剧,城市人口增加,工作压力加大,居住环境跟不上城市经济和人口的发展步伐,以及汽车业蓬勃发展,都可以视为促进户外运动发展的诸多因素。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将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户外运动中,我们也将参加各种各样的户外运动俱乐部。

(一)我国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作为推动户外运动发展的重要载体,户外运动俱乐部近几年在我国发展的势头十分迅猛。目前国内以登山、攀岩、野营、远足等为主体的各种性质的户外俱乐部已达数百家之多。但经历几年的发展变迁,现实的情形是:我国户外运动发展的大环境潜力无限,但这些俱乐部的经营却日益后劲不足。所以,导致我国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发展前景不是很乐观。

(二)我国户外运动俱乐部质量分析

根据现有材料的分析,目前,由于我国运动俱乐部开展的活动内容相对单一,基本上停留在“背包徒步走,野外过一夜,露天吃一餐”的低级层次运作水平上,总体表现为俱乐部人员文化素质差、服务意识淡薄、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多,并且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尚不能全方位地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内容。因此,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不高。另外,俱乐部的管理水平也相对粗犷、不规范,还不能适应不同用户群体的特殊要求,加之俱乐部对员工的培训不到位,最终导致难以形成优质、稳定的服务体系。所以,我们应该把提高俱乐部质量作为发展户外运动的首要任务。尽快完善户外运动俱乐部从业人员的培训制度与体系。特别要加大管理力度,避免无序竞争,破坏有限户外资源现象的发生。

(三)对户外运动消费者的研究

从总体上看,消费者对户外运动的体验过程也是对提供者所提出的价值主张的一个验证过程,验证的结果直接影响着俱乐部的信誉和价值吸引度。在价值体验过程中,如果消费者真实体验到产品所宣称、介绍和承诺的价值主张与价值收益,那么消费者会感到一种愉悦和满意。如果消费者在体验中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说未感知到所提出的价值收益,那么会对产品提出的价值主张产生怀疑,会对提供的服务质量产生不满。对户外运动俱乐部来说,消费者是否满意直接决定着一个俱乐部的发展。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户外运动的时代已经悄然而来。户外运动企业应密切关注此种变化,认真研究和把握消费者的心态与规律,通过恰当的手段,满足消费者的户外体验要求。

八、高等学校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研究

(一)成都市高等学校户外运动现状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13所高等学校中仅有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和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5所院校开设户外运动课程,开设率仅为38.46%。在这5所院校中,以公共选修课为组织形式的有4所,占80%;以专业课为组织形式的有2所,占40%;以专业课的公共体育选修课为组织形式的有3所,占60%。在开设了户外运动课程的学校中,也仅仅只有四川师范大学和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及成都体育学院由于有体育管理、社会体育和体育服务专业,开设了户外运动专业课程,其他2所高等学校仅开设了户外运动公共体育选修课程。

通过对成都市13所高等学校中的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得知,在制约成都市高等学校户外运动课程开设的所有因素中,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户外运动师资不足、学校相关领导不重视、学生户外消费能力低、户外器材设施不足、户外教学场地不足,最后两位的是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度与学生对户外运动的认可度。

(二)中美大学生参加户外运动频率调查与对比

统计调查结果表明,在参与户外运动的频率上,从总体上看,随着户外运动频率的增加,中国辽宁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数呈下降趋势,而美国恩波利亚大学的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频率分布还是十分合理的。根据调查统计结果,中国辽宁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几乎每天和至少每个星期参与1次户外运动的大学生人数只占调查人数的13.8%;而美国恩波利亚大学这类大学生却占到总调查人数的28.4%。另一方面,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在最少每个月1次和每年5~6次的参与户外运动频率上,中国辽宁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参与人数占调查人数的68.3%,大于总调查人数的50%;美国恩波利亚大学的大学生参与人数占调查人数的63.1%,也大于总调查人口的50%。由此可以说明,在这两个参与户外运动频率上,参加户外运动的中国辽宁师范大学的大学生的人数超过了50%,美国恩波利亚大学的大学生人数也超过了50%。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户外运动在中国辽宁师范大学大学生和美国恩波利亚大学大学生中的良好开展状况。国外目前的户外运动开展情况略好于国内。

通过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户外运动发展的现状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户外运动课程开设率偏低,课程设置基本为只针对体育类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及容纳学生数量有限的公共体育选修课程。制约高等学校户外运动课程开设的主要因素为户外运动师资缺乏与户外运动课程的开展成正相关。

第二,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有80%都通过各种渠道对户外运动有所了解,对其功能有一定的良好认知。62%的调查大学生有强烈的意愿参与户外运动,但仅仅有25.8%的大学生实际参与了户外运动。由此可知目前的户外运动开设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缺口巨大。

第三,由于缺乏专业的户外运动人才与技术装备,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项目呈现出技术要求低、器材限制较小、难度级别较低的特点。

第四,我国户外运动从业人员学历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理论与实践水平偏低,高等学校培养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数量远低于实际的需求,所占比例明显偏低。

第五,我国高等学校在户外运动人才的引进和师资的培养上,力度不够,速度缓慢,户外运动教师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第六,我国高等学校特别是综合类、师范类体育院(系)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户外运动人才培养上的固有优势,人才培养形式单一。

九、户外运动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当今户外运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人把户外运动纳入自己的生活。然而,由于户外运动事故频发,让我们不得不重视户外运动的安全问题。众多研究发现,户外运动参与者的自身原因有:第一,准备不足,盲目自信;第二,安全意识薄弱;第三,缺少团队合作精神。

除了参与者自身原因外,还有很多原因:第一,从主体来源的复杂性来考虑,由于不同的大学生户外运动活动者的习惯不同,碰到的安全问题也不尽一致,因此组织者如果没有按照参与者的个性特点来安排路线,这就会让安全系数降低,增加了危险的发生系数。第二,从户外运动的多样性来考虑,由于户外运动的性质不一样,各个场地景区的安全度也是有分别的。有些比较危险的场地或安全设施不健全的场地,极大地增加了危险的发生系数。第三,从组织者的专业水平来考虑,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户外运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现象是严重的,这使得户外运动的安全系数更低。

实现2002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所制定的课程目标要求: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环境,把课堂延伸到郊外;使学生掌握参与户外运动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技术、技能,具备参与并指导户外运动的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避免盲目参与户外运动,避免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针对以上户外运动意外事故发生原因的三个要点,我们认为,高等学校要开展好户外运动,应从各层面来解决高等学校户外运动安全防范的管理问题。这三个层面为户外运动活动者(学生)、户外运动组织者(体育教师)和公众救援系统。

综合上述研究可以发现,户外运动安全保障体系仍有下列问题需要研究。

第一,户外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开展,并且已成为我国比较流行的一项运动。但是户外运动在我国还没有完善,特别是安全措施,扭曲了户外运动的真正目的,在运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程度不同的损伤。

第二,户外运动意外事故发生原因值得我们深思,高等学校作为一个大学生接受知识的基地,应对有兴趣的学生开展户外运动课程,使学生掌握参与户外运动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技术,具备参与并指导户外运动的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避免盲目参加户外运动,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意外事件的发生。

第三,我国由于山地户外运动发展晚,虽然很快受到人们的欢迎,但人们对其缺乏正确的理解,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与能力,损伤情况较多。损伤形式虽然较多,但由于运动本身特点主要集中在皮肉伤、扭伤和动植物伤害上。遗憾的是,人们缺乏相关的处理方法与能力,这给这项运动带来负面影响。

第四,统计数据显示,在运动中缺乏专业知识、精力不集中和装备不良是产生损伤的主要原因;单人独行、过度疲劳和自然因素导致的损伤也比较多,由于意外产生的损伤相对较少。

第五,大学生户外运动课程内容目前尚处在尝试阶段,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只有制定科学的安全防范管理体系,才能使这门课程得到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

户外运动虽然从过去没有人研究发展到现在拥有众多的参与者,但至今并未对户外运动的概念进行具体的说明,也未普及户外运动知识,户外运动的法律还不健全,户外运动的涉及范围也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可见,未来的研究首先要在科学界定的问题上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进一步发展才能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陈明达.实用体质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1-12.

[2] 王玉波.我国近几年生活方式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1986(5):78-83.

[3] 王玉波.超越传统一:生活方式转型取向[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7:9-13.

[4] 许明荣,蒋玲,周璋斌,等.高等学校体育课实施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

[5] 李德周.解放军政治学院讨论生活方式问题[J].国内哲学动态,1985(11): 9-11.

[6] 卢元镇,藏超美,杨弢.全民健身与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9.

[7] 陈至立.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6-12-29(1).

[8] 周济.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体育报,2006-12-25.

[9] 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15(3).

[10] 吴耿安.体育锻炼行为与学生心理健康[J].晋中学院学刊,2006,23(1): 68-70.

[11] 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03-1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