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质健康研究综述

体质健康研究综述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的状况和健康水平,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我国国民体质的增强,特别是关心青少年一代体质的增强。有关体质的研究由来已久,且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日本对体质研究十分重视。日本的体质研究主要从机能评定、形态发育与精神状态三方面进行。并设有一个五人小组负责审批全国性的体质研究科研项目,给予资助。

第一节 体质健康研究综述

伴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我们迈进到一个新的时代,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核心的现代社会发展理念,不仅积极推动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同时,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把健康问题定为21世纪发展议程的核心,提出的口号是“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的状况和健康水平,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我国国民体质的增强,特别是关心青少年一代体质的增强。1999年2月10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要在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取胜,经济实力是基础,还需要有一定的军事实力以及强大的精神实力。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最后离不开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也离不开人的体质。不仅要有良好的体质,而且要有很好的脑力,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还指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把他们的体质、素质搞得更好。”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国家领导人对国民体质的极大关注。

体质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为许多国家所重视,研究的领域也十分广泛,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体质是人生命活动与劳动的基础,是身心全面发展的综合反映,但也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制约,且国外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是改善与增强体质的手段之一。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有关体质的研究由来已久,且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

一、国外体质研究信息与动向

体质研究与有关的学说,在西方国家也有较长的历史,基本上是医学科学的一个命题。从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ēs,约前460—前377)开始至今,都在不断地探索、表述各种见解。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文化与科学的进步,不仅医学与生物学界,还有体育、教育界,以及不少社会团体和福利机构,都从各自的范畴,探讨人的体质问题。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在体质学研究和实践方面的主要进展介绍如下。

(一)日 本

日本对体质研究十分重视。政府、有关社会团体、科研单位和中小学校,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制度健全,研究领域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日本的体质研究主要从机能评定、形态发育与精神状态三方面进行。在体力测定方面,有劳动者或运动员的能力和体力的关系,环境、气候对体力的影响,体力发展的追踪观察,运动对发育期青少年身心的影响等。机能评价方面则以心肺功能为重点。形态发育的研究除进行常规的人体测量外,还注重身体成分、体型、骨发育的测试。已在全国形成了较为系统与规范的制度。例如,文部省公布了《小学生体育测试实施条例》《壮年人体诊断、运动能力测试、体育测验实施条例》等,在全国实施。日本在多年系统测试的基础上,制订了“日本人体力测试标准表”“日本人体力测试标准值”。日本每年都定期在定点基层进行标准测试,由文部省逐年公布其测试结果。根据有近百年人体发育的逐年资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系统的机能与运动能力的资料,人们能及时了解其体质的状况、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向,从而引起政府与社会的普遍关注,以便采取积极的对策加以纠正。

(二)法 国

《法国国民的体质》一文介绍,体质这一概念在法国已普遍使用,它给予心理可变量(心理变量)一个位置。实际上,体质包括生物统计变量、心血管效能、运动效能与心理变量。也就是说,在法国,把体质看成人的身心状态全面的综合反映。法国专家通过“力量训练对健康、神经、机能的意义”的研究认为,在保健体育与群众体育中,历来较重视耐力训练而忽视力量运动。而力量运动对人的支撑运动器官、新陈代谢、心血管系统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大,从而强调力量性耐力训练应列为保健与群众体育的重要内容。

(三)美 国

美国在强调增强国民体质中,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观点是,体育与卫生、保健、娱乐活动是不可分的、互为联系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体质,促进人体身心全面发展。美国曾在近百万人中进行过体质测试,1975年又在20个州对2~ 19岁人群进行过数十个形态指标的测试。制订了全国实施的“体育测试标准”,作为评价体质的统一要求。并在麦克洛伊学术讨论会上,对“健身科学与儿童”的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他们从健身的角度,对儿童生长发育特点与相应的运动技能水平进行了探索,包括生物性成熟与运动技能和力量间的关系、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分布与变化、儿童期肥胖症、运动技能的性别差异等,都提出了一些见解,并强调为增强儿童体质进行广泛、深入的科学研究。

(四)加拿大

加拿大很重视国民体质与健康。在联邦政府国务部下,除设有运动局开展竞技外,还设有体育局,主要任务是组织动员群众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国民体质。并设有一个五人小组负责审批全国性的体质研究科研项目,给予资助。1981年加拿大在4万多名7~69岁人群中进行了心率、脂肪、肌肉三方面的测试,制订了加拿大人的体质评定标准。在上百个以增强体质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俱乐部中,对参加者在医务监督下开出运动处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英 国

英国学者认为,过去人们对体质测定的认识是混乱的,常常以体质测定代替体质教育。体质测定应包括测试与评定两个方面,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测试,更重要的是为了评估体质发展的或改进的程度,诊断其优缺点,开运动处方,评价教学训练计划,以及为进行体质分类与预测等提供依据。在体育锻炼与营养的关系上,英国专家认为,两者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只强调其中一方面则起不到增强体质的作用。

(六)前苏联

前苏联与东欧诸国,在增强人民体质及其科研活动中,做过许多有价值的工作。专家通过“对人的身体状态水平快速监测方法”的研究,提出了11项测试指标,作为常用的体质监测内容,其中包括年龄、体重、动脉压、安静时脉搏、柔韧性、力量、耐力、速度、机能等,主张监测方法应简单易行,其数据可储存在电脑中,以备随时检查。前苏联专家还在“预防心肌梗死与梗死后恢复中体育锻炼的应用”研究中表明,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在人的死亡率中占首位,而体力劳动者比不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要少得多,而且发病年龄也要晚一些。说明适宜的体育锻炼是预防心肌梗塞和病后恢复心功能的积极有效的手段。

二、国内体质研究信息与动向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篇章,体质研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直至明、清各个朝代,对人的生命活动以及人的体质的生存与发展都有过不少生动的描述,古人从不同的角度,特别是从祖国传统医学的角度,提出过各种见解与观念。据江西吴翼槛考证,体质一词在晋书《南阳王保传》中就已使用过,书中称:“保体质丰伟,偿自称八百斤”。这里所说的体质,大体上指整个身体。历史文献如《周礼·地官·司徒》《管子·水地》《史记·货殖列传》等,都从不同角度描绘过地理、气候、生活、卫生与风俗习惯等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描述过人体质的不同特征与差异。甘肃省李重生所撰论文《中国古代体质学说》,以大量事实归纳阐述了《黄帝内经》对人的生命活动以及体质的生存、发展变化的描述,更为生动与详尽。古代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对人体体质的描述十分生动。例如,在《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中,根据人的体型、肤色、性格、态度和对自然界的适应力,把人体归纳为木、金、火、土、水五种不同的体质类型;然后根据阴阳属性、五音太少和手足之阳经的左右、上下、气血之多少,五脏之五别,六腑之五别,将上述五种不同体质又细分成二十五个类型。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体质特征。对人的身心状况,《黄帝内经》指出,凡人的脏腑、经络、气血、营卫及意志调和,形肉气血相称,身心和谐无病者为和平之人,反之则为病人。对人之性格,《灵枢·寿天刚柔》篇指出,人体的形气有阴阳刚柔之别,“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强有弱,有短有长,有阴有阳”。《灵枢·论勇》篇对勇与怯两种精神状态、内外特征与内在腑脏功能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等都有描述。

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最早的报告见于1910年, Merrins报道武昌200余名11~23岁学生身高、体重等指标的生长状况,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随后10余年时间,Why Stevenson及Appleton等外国学者先后报告了我国江苏、浙江、福建、北京、广州等地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作者大多是传教士或教会医院的医师;研究对象大都为学生,少数为学龄前儿童,也有一些是保健门诊的资料。这些报告的样本量都较少,有许多年龄段样本数少于10人,没有统一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时间,有些是多年积累的资料。

我国学者最早的报告是王吉民于1922年根据杭州两届保婴大会的资料所作的“中国婴孩体格之标准”,对象为婴幼儿,样本数仅为200余例;以后,李延安等(1927)、许世谨等(1932)、赵琳(1935)、翟培庆(1938)、徐德音(1939)、苏祖裴等(1944)先后报告了我国上海、南京、长沙、杭州、济南等地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这些报告中的对象既有婴幼儿,也有6~15岁的学龄儿童,样本量都比较大,研究的指标除身高、体重外,有些报告还包括坐高、头围、胸围等,尤其是徐德音报告了济南7692名从出生到12岁儿童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的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上海、成都、长沙、广州、武汉、沈阳、哈尔滨等许多城市都展开了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研究指标主要是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这些研究样本量都比较大,在测量方法、测量仪器和资料统计分析等方面都有较严格的要求,其中姚克方等于1952年对河南、江西、广东、广西、武汉、广州等省、市、自治区所作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的调查的规模最大,样本量达到50万人,是20世纪50—60年代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查。

1985年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领导和组织了“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涉及的地区包括除台湾省以外的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涉及的民族包括汉族及14个省、自治区中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壮等少数民族;研究对象为7~22岁的大、中、小学生共59万余人;研究指标包括6项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坐高、胸围、肩宽和骨盆宽)、3项功能指标(脉搏、血压肺活量)、9项素质(运动能力)指标(短距离及中长距离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及立位体前屈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了体格检查项目。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规模的、最有代表性的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的研究项目,历时3年完成,获得了中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系统的基础资料,对加强和改善我国学校体育及卫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986年,陈明达、于道中等对北京、东京两地中日两国青少年儿童作了多项指标的跨文化比较研究。1999年国家科技部课题“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通过专家鉴定。该课题以我国3岁以上公民为研究对象,对形态、机能和素质进行了研究。2007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颁布了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这标志着我国的国民体质建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将成为新世纪我国的一项社会发展成果而载入史册。伴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以及国家新一轮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研究与实验的进行,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专家组进行了调查、研究、论证、实验,制定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验方案)》,于2007年起在全国正式实施该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工作。总之,近20年来,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较大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在全国上千万所学校建立常年的体质与健康监测点,进行经常、系统并且较为规范化的测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