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展闲暇教育,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

开展闲暇教育,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闲暇教育的目的价值,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理解。应该注意到,通过闲暇教育来促进青少年创造力及其他方面身心素质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走在了我国的前面,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学校要为开展闲暇教育合理“让路”,积极探索闲暇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主动成为开展闲暇教育的主导力量。家庭亦应积极重视提高学生的闲暇生活质量,积极配合学校闲暇教育活动的开展。

7 开展闲暇教育,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

关于闲暇教育的目的价值,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理解。就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而言,闲暇教育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还学生以闲暇生活的自由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孩子的素质和天资,只有当他每天都有时间从事自行选择的、喜爱的劳动时,才能得到发展。——学生应当拥有同花费在学校课堂上一样多的空闲时间。”[18]因此,对于教育者乃至一切成年人来说,首先应转变教育观念,要充分认识闲暇及闲暇活动对于青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要让他们拥有足够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从事他们所喜爱的活动。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苦学与乐学的关系,不能让学生陷入学习的重负之中。要充分认识到“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精神所在。在今天全球性经济发展大竞争中——没有充裕的闲暇时间来进行更高级的创造性精神活动,那么,自强不息就会走向反面,变成疲劳轰炸”。[19]要相信儿童青少年的创造潜能,相信儿童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学会选择、从事创造。在教育实践中,要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20]

(2)要加强对学生自觉的闲暇意识的引导

美国学者布赖特比尔(CharlesK.Briyhtbill,1960年)认为,“如果我们想要休闲,应当先接受休闲教育。如果不能学会以一种整体性的、脱离低级趣味的、文明的、有创造性的方式来享受新型的休闲,我们就根本不是在生活。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人们是否能够创造性地用自己满意的方式来度过休闲时光”。[21]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其闲暇生活的自由是相对的,作为发展中的主体,通过闲暇教育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更是必要的。而“闲暇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必须促进人们在闲暇中的自我决断意识和自我决断能力。”[22]因此,要通过适当的教育引导,使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闲暇、积极的闲暇生活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要使学生学会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如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闲暇活动,并学会对自己的闲暇生活做出合理的评价和调控,从而能够将闲暇生活导向创造的方向。

(3)要引导学生掌握闲暇生活的知识与技能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闲暇活动,如各种游戏活动、棋牌、音乐、绘画、垂钓、阅读、旅游、科技发明等。同时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闲暇习惯,掌握必要的闲暇知识和技能。学生如果能够掌握有关的闲暇知识与技能,他们就可以摆脱闲暇生活的盲目性,充分利用可供其自由选择的巨大的闲暇活动的资源,从事积极而有效的闲暇活动。因此,要通过闲暇教育使学生了解基本的闲暇知识,为他们开启一扇进入多彩世界的知识之窗。要在参与阶段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的闲暇活动所要求的基本技能,使他们能够经常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创造及成功的喜悦。要培养学生自主驾驭闲暇活动的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自我计划和制定活动的目标,积极探索新的活动方式、活动领域。要让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知识与技能成为通向自由的创造之路的武器,而不是阻碍和窒息创造力发展的羁绊。

(4)要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为学生积极的闲暇生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应该注意到,通过闲暇教育来促进青少年创造力及其他方面身心素质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走在了我国的前面,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美国有“全国闲暇教育委员会”、“全国娱乐和公园协会”等正式或非正式组织机构协调对青少年闲暇教育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实施;日本在二战后高度重视创造教育,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利用闲暇时间开展“少男少女创造发明俱乐部”、“星期日创造发明学校”等创造教育活动。就我国而言,当前全社会要提高对闲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国家有必要制定较为完善的闲暇教育规划和政策,要对开展闲暇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要积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为青少年创设良好的闲暇生活环境,尤其是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学校要为开展闲暇教育合理“让路”,积极探索闲暇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主动成为开展闲暇教育的主导力量。家庭亦应积极重视提高学生的闲暇生活质量,积极配合学校闲暇教育活动的开展。唯此,21世纪的中国,才会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注释】

[1] 何畏,袁培树等.生活方式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401

[2] 袁方.社会百科词典[Z].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1

[3] [美]杰弗瑞·戈比著.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筝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14

[4]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5卷)[Z].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654

[5] [美]杰弗瑞·戈比著.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筝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101~103

[6] 孙廷华.加强对闲暇时间与闲暇文化的研究[J].社会,1986,(3):136

[7] [美]杰弗瑞·戈比著.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筝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294

[8] [美]杰弗瑞·戈比著.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筝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294

[9] 庄寿强,戎志毅.普通创造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121

[10] 侯丽辉.创造你的明天——培养自我创造力的方法[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89.80

[11] [美]约翰·凯利著.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M].赵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248

[12] [美]约翰·凯利著.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的新论[M].赵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28

[13] [美]杰弗瑞·戈比著.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筝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98

[14] 王极盛,丁薪华.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3,(1):62~64

[15] 张景华.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N].生活时报,2004.01.05

[16] 柯佳婷.闲暇教育:当今基础教育不可忽视的课题[J].教育导刊,2001,(7):7

[17] 李庆峰.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现状[J].青年探索(广州).2003,(1):26

[18] 张人杰,王卫东.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2002.526~527

[19] 冯建军,万亚军.闲暇及闲暇教育[J].教育研究,2000,(9):39

[20] 汪刘生.创造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2~13

[21] [美]杰弗瑞·戈比著.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筝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300

[22] [美]曼蒂,L.奥杜姆著.闲暇教育理论与实践[M].叶京等译.北京:春秋出版社,1998.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