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失去自我调节,就会造成个性的分裂。自我调节对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的个性品质的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自我调节功能的差异。③促进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由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进取性等特点,促使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水平,最终使个人生活目标与社会目标一致起来。

认清学科特点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1]

梅爱红

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具有其他教育活动无法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学通过对学生的有机体施加影响,使学生在承担生理负荷的同时,也承担着心理负荷,并通过体育活动能达到调节学生心理,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的目的。

1.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定的性格特征及欢乐愉快的情绪体验

不同的运动项目、练习的性质及困难的程度不同,对学生的意志特征的影响也不同。在跨栏跑教学中,通常会遇到一些女生跑到栏前就停下来,不敢起跨的现象,她们缺乏自信心,害怕失败,表现出恐惧、怯懦的性格特征。这就是“教学”的“难点”,有经验的教师改用活动栏板(一碰就掉)或橡皮筋(带)代替栏板,让这些同学打消顾虑,敢于参加实践,在实践中教师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逐渐提高练习的难度。对具备能力但缺乏勇气和信心的同学,采用“施加外部压力”的方法,让同学们列队观看她们的“表演”,这种场合下学生往往会实现“突破性”的成功,这种成功绝不是技术上的突破,而是勇敢、自信、意志特征战胜胆小和怯懦。健美操、艺术体操能能使人在音乐的伴奏下热情奔放地练习,它不仅陶冶了情操,还能使人在欢乐愉快的情绪体验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2.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个性的结构还包括“自我”。“自我”是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是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个体的自我调节就是自我意识对心理活动与行为的控制、调节。如果失去自我调节,就会造成个性的分裂。自我调节对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的个性品质的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自我调节功能的差异。

研究的结果显示(BERGER 1994):参加体育运动者较之不参加者有更高的自尊,体质良好者倾向有更积极的自我概念,高自尊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与体育的参与和体质有关。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既要接受来自客观环境的制约,又可以应用自我意识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整,更积极、自觉地参与,以达到体质增强和技能提高的目标。这也是促进个性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由于反复持续的努力,学生可以发现自我、了解自我,实现自我克服、自我超越,不断向新的高度挑战。如跳过一定的高度、完成一定难度的体操动作,重复扎实的身体练习,加上内容与方法的改善,坚持努力下去效果是显著的。这种效果不局限于体质与技能,由于不断地向各种困难作挑战,对培养坚定、顽强、果断、努力进取的精神大有益处,这对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促进学生的社会化的过程中突出个性

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但又必须以确立个性为基础,社会心理学也认为,一个人的一生不过是个性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体育教学不能失却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但个体发展需要又必须建立在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上。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导学生的基本生活技能。人出生后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差,连起码的坐、立、行都不会,这些都要靠后天学习获得。学校是获得这些基本技能的主要手段。体育教学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走、跑、跳、爬、投、接、握等)上的作用尤为突出。从小学——中学——大学,体育教学不仅促进了青、少、儿运动能力和发育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心理的发展。研究证实身体发育好、运动能力强的青少年其心理变化也较稳定,对走向社会独立生活充满了自信,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则是人们今后生活的坚实基础。

(2)教导社会规范。任何体育运动都是按照严格的规则,在执法人——裁判或体育教师的直接监督下有组织地进行的,且体育运动所特有的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和进取性,使学生面临着如何公正竞争和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的抉择,学生为了好的成绩和荣誉往往暴露出个性的弱点,但体育运动却规范着学生的意志品质及行为,使体育活动在公平、公正、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这种规范是一种可经常重复、加以控制的、不对社会构成损失的过程。对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生活准则,增强法制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导生活目标,使个体目标与社会目标相一致。在教导生活目标方面,体育作用如下:①自然开始性。自己给自己定目标、任务,并通过开发自身潜力向规定目标挑战。它能培养人们不断向理想标的进取精神。正因为体育的这一特点,将使它在教导生活目标,使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相一致上发挥重要作用。②集体主义意识的形成是教导生活目标,使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相一致的最重要的前提。体育运动大都是以集体形式进行的。而这个集体是有集体意识的集体,集体成员互相依赖互相作用,这就形成了集体主义意识。使个人与社会目标一致起来。③促进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由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进取性等特点,促使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水平,最终使个人生活目标与社会目标一致起来。

(4)教导社会角色。在体育运动中,每个人都必须担当一定的职务并履行一定的义务,按照既定的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标准,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体育行为,学生在由体育而结成的相互关系中,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权利、获得嘉奖的权利和按照规则进行技术动作行为的权利。同时也有遵守体育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和技术规范的义务。从而学会如何适应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为今后担当社会角色做好充分的准备。

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体育手段,使学生在承担生理负荷的同时,也承担一定的心理负荷,并通过体育活动达到调节学生心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的目的,这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具有其他教育活动无法替代的作用。

【注释】

[1]原载《吉林教育》.201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