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

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从事了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的实验,产生了初步的效果。这样,写作好的同学就如鱼得水,写作上有困难的同学如果自己能写就比着葫芦画瓢,水平再差一些的的同学,比着葫芦画不出瓢,我干脆就让他们“比着葫芦画葫芦”,把老师刚才读的范文模仿写下来。但我也清楚地认识到,比着葫芦画葫芦不是我的最终目标,下一步我要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写作,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 主动学习的两个教学实验

李冬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环节表面是教授具体的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正所谓,科学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质。语文是一门看上去很简单,实际却有较强的综合性的课程,入门容易,融会贯通很难。所以培养好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习惯、方法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除了向学生传授具体的语言文字知识,语文课堂教学所承担的一项重要使命是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不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那点有限的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出主动学习的欲望,即使老师不要求、不布置,他们也能自觉地、主动地从事语文课的学习,不断提高驾驭中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从事了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的实验,产生了初步的效果。本文通过两个具体的语文教学实验过程与效果的介绍,谈谈我的体会和收获,求教于同行。

一、我怎样激发学生诵读课文的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熟悉课文。初中语文课本里的课文,有的篇幅较短,适合课堂诵读,而大多数篇幅较长,如果把这些课文全都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读一遍,就会消耗很多时间。并且学生也只是走马观花,泛泛地一读。仅凭这一遍的阅读,程度好一些的学生,也只能了解文章的大意,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恐怕根本就不知所云。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分析课文,无异于空中楼阁,任凭老师怎样费劲地启发、分析,学生仍然很难对课文有个透彻的理解,有时连老师让找的重点语句,他们都不知到哪里去找。久而久之,课堂气氛便会枯燥沉闷,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一脸茫然,更不用说让他们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了。那么,怎样督促学生在课前诵读课文呢?

虽然我每次都布置让学生诵读课文,但我教的这两个班,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他们完成书面作业还需要老师多次督促,对于读课文这类口头作业,就更不能很好地完成了。何况读课文这样的作业,老师不好一一检查,所以即使布置了也往往流于形式,效果很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曾采用一些措施,如:让家长签字,注明“已读书3遍”等字样。但学生自有应付的办法,比如有的自己根本没读课文,也让家长签字,有的签字根本不是家长的笔迹。那么怎样让我的这两个班的同学真正重视起诵读课文,并能产生兴趣自觉自愿地去读呢?我为此着实动了一番脑筋。

1.让学生交实录音频文件

我让同学课下去诵读课文,并在自认为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时候,用录音笔或者电脑录音软件把自己朗读的声音录下来,上交给老师,或者发到老师的电子邮箱里。课堂上,我挑选朗读效果比较好的音频文件放给同学听。对于这种形式,同学感到比较新鲜,还有一种相互比赛的意思,因为我只挑选认为比较好的给大家播放,现场比较,于是就有了参与的兴趣。我发现有的同学制作的音频非常认真,不仅能做到顺畅而有感情地朗读,有的还配上了音乐。如崔珊同学饱含深情地朗诵课文《周总理,你在哪里》,那痛彻肺腑的呼唤感染了全班同学,也加深了同学对总理的爱戴崇敬之情,深化了同学对课文的理解。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所蕴含的情感,把握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就要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有些课文角色较多,对话屡屡出现,我就让学生课下熟读课文,并揣摩每一个人的心理,课堂上找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朗读。结果,因为学生的表现欲很强,都想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于是他们在课下会自觉地反复诵读,并去感悟每个人物的心理,努力读出情感。朱立国同学喜欢模仿外国电影的对白,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时候,通过非常投入的朗读,把《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以及《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这两个人物的性格,表现得惟妙惟肖。可以想见,在这个基础上分析课文,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管齐下引导学生主动写作文

刚接初一的时候,区统一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考试内容全是小学知识。我教的这两个班,67名同学中只有12个同学及格,甚至有几个同学的得分竟然是30分以下。我曾经带过几届初一新生,可还从来没见过这样让人“触目惊心”的成绩。吃惊之余,我静下心来细细翻阅每一张试卷,结果发现,作文能力差是同学们丢分的主要原因。每班都有七八个同学在作文上交了白卷,这在我过去的教学中是从未遇到过的。即便是写了作文的同学,也充分暴露出许多毛病:有的没写标题,有的格式不对,有的不会规范地使用标点,有的满篇都是错字、白字、病句,有的作文字数达不到要求,有的不分段落,如此等等。要知道,在期中、期末考试中,语文满分100分,作文是40分,占整个试卷分数的40%;中考语文试卷满分120分,光作文就是60分,占到了50%。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学生不会写作文,那么他的语文绝对得不了高分,甚至很难及格。因此,我在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方面,从多个角度狠功夫,引导学生主动写作文。

1.让作文白卷学生“比着葫芦画葫芦”

每当作文课时,同学们不是发愁就是发怵,作文课成了作难课。看着他们那苦思冥想、搜肠剐肚的样子,我想,我必须想一些方法,消除作文白卷现象。于是每当作文课时,我在黑板上写出题目后,就让学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智慧,说说应该怎样构思,怎样选材,怎样布局谋篇。然后我再读一些精典的范文,看人家是怎样写的,哪些地方你考虑到了,哪些地方你认为他写得好。这样,写作好的同学就如鱼得水,写作上有困难的同学如果自己能写就比着葫芦画瓢,水平再差一些的的同学,比着葫芦画不出瓢,我干脆就让他们“比着葫芦画葫芦”,把老师刚才读的范文模仿写下来。试验了一段时间之后,作文白卷现象渐渐减少了,原先一个字不写的进步到可以写三五行了,原先写二三百字的进步到能写出五六百字了。我班的孙哲同学,过去作文经常交白卷,现在每次作文都能写上几百字。期末考试中,我教的两个班没有一个学生作文交白卷,绝大部分都按要求写到了600字以上,有的学生还超过限定字数,加了附页。没写够字数的只有3个人,而这3人中,最少的也写了四百多字。可以说,我初步实现了消灭作文白卷的目标。但我也清楚地认识到,比着葫芦画葫芦不是我的最终目标,下一步我要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写作,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让学生改写自己的作文,化腐朽为神奇

俗话说:“文不改不精,玉不琢不美”。好文章,一半功夫在于修改。一般情况下,教师修改作文的做法是,直接对学生作文进行细致修改。虽然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文上的不足,但不能使他们明白自己不足的原因及怎样改正。我的做法是,尽量指导学生自己给自己改作文。我仔细阅读每篇作文,在作文纸上做批注,指出不足之处,然后发下去让学生自己再修改。有的作文毛病实在太多了,需要面批,我在面批完之后,更要学生趁热打铁马上改写,不然就会失掉一次绝好的提高机会。我觉得,让学生自己修改,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可以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自己作文的欠缺之处,提高作文水平,且增强了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对学生修改后的作文,我再给他们一个分数,当然要比修改前的分数高许多,这样就无形中增长了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对写作的兴趣。有不少同学,通过修改自己的作文得到锻炼,得到提高,甚至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比如刘佳同学写作文时往往选材不当,造成中心不明确、不集中。在我的指导下,每篇文章她自己都反复修改,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春蕾杯”征文比赛中还荣获三等奖。

3.给学生读范文,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常言道:开卷有益。只要是健康的作品,多读一些,总会对作文有不少的帮助。我想知道学生手里是不是有些好的作文书,于是就做了一个小调查,我说:老师想看一看我们同学手里都有哪些作文书。谁知第二天,有很多同学都给我拿来他们的作文书,二班同学一下子就给我拿来40多本作文书,内容真是丰富多彩,但有相当多都是崭新的,很明显根本没有翻阅过。我在这些作文书里选了一些写得不错的范文,读给他们听。同学们听作文的认真程度是我始料未及的。他们那种专注程度,真的让我难以置信,而他们曾经就是那些对写作文痛苦万分的人。而学生们也不相信,如此优美动听、感人至深的好文章,都是从他们带来的书中筛选的,而他们在此之前并没有去认真地读这些文章。老师的范文阅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开始挖掘身边的宝藏。有的同学还主动去购买新的阅读材料。曾经是作文白卷生的杜思禹同学,一次就带来9本新买的书来让我帮助他选范文。看着学生增加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为此感到莫大的欣慰。

4.老师写下水作文

每到写作文,有的孩子说,又要我们写作文,老师你怎么不写呢?这话虽刺耳,但细想一下,却很有道理。是啊,我做为语文老师总是告诉我的学生如何写、如何写,而我自己的作品又有多少呢?语文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写作文,自己首先应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的作文,教师本人应该有能力写出范文给他们看。这如同教练员教游泳,他不但要讲出动作要领,更要能够下水做出标准动作让学生去效仿。假如游泳教练自己都不曾下水,那么他们给学员们所讲的动作要领,又能有几分是准确的呢?所以,在布置作文的同时,我也会写一篇下水文,让学生也看一看自己老师的作品。这样就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师生共同写作,增强了写作的兴趣。比如,在布置学生写人物的作文时,我在修改学生作文的基础上,写了一篇题为《捡破烂的老头》的文章,在课堂上读给学生听,并谈自己的写作体会,学生感觉耳目一新。看到学生频频点头,对作文有所领悟的神情,我真是打心眼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经过以上这些激发兴趣、培养主动性的措施,我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所发生的显著变化:同学们普遍对作文课由畏惧变得感兴趣了;相当以部分同学开始坚持写日记、周记、随笔,或者主动找题目写作文,还把觉得写得好的文章送给我让我修改,我则把写得不错的习作批改之后放在班级的公共邮箱里,让大家学习借鉴,当然这同时也是对同学们的一种表彰方式;同学们不仅在写作文方面变得主动了,写作水平也有长足的进步,先后有李新怡等3位同学在“春蕾杯”作文比赛中获奖。

三、我的基本结论

我的上述教学经验证明,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光依靠传统的那种单纯的说教,单方面抽象地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是行不通的。正确的方法是把引导贯穿于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去,在每一个具体的环节上寻找切入点,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虽然我不可能一下子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语文这个完整学科的习惯,但是我可以把语文分解成许多具体的片断、环节,比如诵读、写作文等等,让学生对具体的一个片断或者一个环节感兴趣,从而主动地去学习,掌握。当学生对一个一个的具体片断、环节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那么他主动学习整门学科的动力源泉便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因此,我的第一个结论是:引导要贯穿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当中。

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荣誉心、强烈的竞争意识,这方面的心理特征利用好了,就会变成高效的催化剂,推动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化。所以,适当把金正引入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