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学习的年级差异

小学生学习的年级差异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学校的学习和教学中存在着年级的差异。作为小学教师,了解这些差异,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判断大多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的。研究表明,一、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显露出社会责任的动机,他们的学习动机往往是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许多小学生认真学习,可能主要是为了听父母、老师的话,让他们满意,或者为了获得奖励,得一个好分

小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学校的学习和教学中存在着年级的差异。我们知道,儿童从67岁入学,经过56年时间到小学毕业,这期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必然会在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反映出来,从而对他们的学习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小学教师,了解这些差异,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对于小学生不同年级的划分,通常把6个年级划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低年级指小学一、二年级,中年级指三、四年级,高年级指五年级或五、六年级。

一、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对待

(一)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

1.认识过程发展的特点

(1)注意发展的特点:①无意注意占优势。初入学的学生有意注意相对较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常常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新奇性和趣味性,如果教材内容是没有兴趣的,而教师又不能运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那么就很难让他们保持注意。②注意的情绪特征很明显。小学低年级学生和学前儿童一样,容易为一些新异刺激所激动而兴奋起来,而且注意的外部表现很明显。如果教师的讲述非常生动,学生注意中的情绪反应就特别明显,教师可以毫不费力地判断他们是否在注意听讲。③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差,即使有聚精会神的状态,但往往不能持续很久,常常会从教师的讲课中“滑到”一些不必要的方面去。从注意的范围看,低年级学生注意的范围特别狭窄,有时注意了这个又忘记了那个,如让一年级学生算三个数连加4+3+2,当他把2加到7上去的时候,可能已经记不得7是从哪里来的。④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许多观察证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常常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例如,当他聚精会神地写字时,他往往没有觉察坐姿是否端正、铅笔拿得对否,或本子是否放歪了,让他们从一节课转移到下节课,对很多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困难的。

(2)感知发展的特点:①感知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能自觉地根据一定的目的来控制自己的感知活动,不善于使自己的感知服从于规定的任务和要求,例如,他们在观看实物、图片或标本时,往往没有注意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而是被它们新颖的、非重点的方面所吸引,注意力往往溜到次要的、与感知任务不相干的方面去。②感知的分析综合水平很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感知往往是笼统的、不精细的、整体的,对事物的观察比较粗糙,缺乏精细的分析、比较,不善于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及特征,以及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他们很容易把相似的字母(bd、和q)、文字(已和己、衤和礻)混淆起来;让他们观察或描绘一件物品、一幅图画,他们往往因注意到一些次要的特征而不能说明其主要的特点等。

(3)记忆发展的特点:①无意识记忆占主导地位,识记的有意性、目的性还很差。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偏离当前学习任务要求的现象,他们能很好地记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不感兴趣却需要学习的东西却不易记住。但和学前儿童相比,小学低年级学生识记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已经有了质的飞跃。②记忆有具体性、直观性、形象性特点。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物体、实验现象容易识记,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科学原理不容易识记。③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多的是运用机械识记,他们在识记时往往注意事物的外部联系。但在教学要求下,他们也开始意识到或必须学会对要识记的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或逻辑加工。

(4)思维发展的特点: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抽象性和概括性多是对事物具体的、直接的属性的抽象和概括。我们从小学生在掌握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三个方面了解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①掌握概念的特点。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非一次完成的、不断充实和改造的过程。概念掌握得快慢、准确度如何,取决于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水平,特别是概括水平,概括能力强,其理解力、接受能力就强。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概括多是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他们所注意的多是事物的外部的、直接的、具体形象的特征,即直观形象水平,例如关于“鸟”的概念,他们可以概括为“鸟是会飞的”。②判断和推理的发展。判断和推理是逻辑思维的重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判断大多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的。由于对事物的属性认识不多,所以判断往往很不全面,流于一般化,例如,学生能指出“布谷鸟是一种鸟”,但它是一种什么样的鸟,要指出精确判断,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就不很容易。同时,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推理往往需要有直接观察所提供的直观前提,并且多是直接推理,即由一个前提直接得出一个结论的推理,如他们可以从“85大”这个前提推出“58小”,从“好学生不破坏纪律”得出“破坏纪律的不是好学生”的结论。

(5)想象发展的特点:①想象鲜明、生动,富于模仿性和再现性。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象的内容最初往往具有实在事物的复制和简单重现的性质,童话色彩比较浓厚,创造加工成分不多,如在复述或游戏中,他们常常重复或模仿成人的动作。②想象有很大的具体性、直观性。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要依靠具体对象,如果没有这些对象,他们的想象就难以进行,如让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朗读或讲述时,经常需要图画或具体形象作支柱,否则描述或想象人物情景就会感到困难。③想象中较多带有幻想的性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往往带有幻想的性质,表现为仍然非常喜爱童话和神话故事,但他们的这种想象与学前儿童已有很大不同,他们已日益明确地懂得童话和神仙故事的虚构性。④想象的稳定性较差。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想象的情境性比较明显,很难形成稳定的想象情境,想象结果易变。

2.学习积极性发展的特点

(1)学习动机发展的特点:①主要的学习动机往往直接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研究表明,一、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显露出社会责任的动机,他们的学习动机往往是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他们愿意为参加班内各种活动而学习、喜欢学习,但对为什么要学习、结果会怎样还很不了解,也不重视。他们愿意上课,不愿意游戏,也是因为他们认为游戏就不像个学生了。他们会因为教师不在作业上打分数而只打个“阅”或“V”而不高兴,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标志。②外部的、近景性的、低水平的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许多小学生认真学习,可能主要是为了听父母、老师的话,让他们满意,或者为了获得奖励,得一个好分数,或者为了演算比别人快从而得到老师的认可等。

(2)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①直接兴趣占主导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向外部,他们往往是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形式更感兴趣,不大注意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比如,他们看重教师给自己打的分数,而不管自己作业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应如何改正。②学习兴趣没有选择性和分化性。低年级学生对所学习的读、写、算都同样感兴趣,而作为个人独特爱好的分化性的学科兴趣一般还没有真正形成起来。③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更感兴趣。小学低年级,甚至中年级学生在学习中最感兴趣的是具体的事实和实际活动,如喜欢阅读故事小说,从事技术活动、体育活动,等等。他们认真学习某些事物,更多的是对事物本身感兴趣,而不是对学习的意义和结果的理解。④对具有游戏因素但又不是把学习变成游戏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低年级学生虽然还保留着学前儿童喜爱游戏的特点,但又要竭力表现出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小学生”。因此,如果教师只带领他们游戏而不教他们识字、计算,不留作业,反而会不高兴,甚至抱怨。⑤在阅读兴趣上,低年级学生由于掌握汉字数量还不多,所以课外阅读少,主要是课内阅读;在阅读的内容上,还是非常喜欢童话故事,但他们已经比较明确地知道童话的虚构性,能够用浪漫主义的态度来阅读童话作品。

(3)学习态度发展的特点:①对教师的态度。低年级小学生对自己的教师有一种特殊的尊敬和依恋。在他们看来,教师的话是无可怀疑的,如常常会说“我们老师是这样说的”,“我们老师让怎样”,等等;也经常希望老师点名提问自己。因而,这一时期,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②对班集体的态度。低年级学生集体观念还很不强,学生相互之间的关系还不是集体关系。他们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常常受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如同坐一个位子、同住一个院子等,彼此之间很少关心。对学生学习态度起重大作用的是少先队组织,在这个组织里,学生开始把自己看成是更广大的集体(学校集体、社会集体等)的成员,因而也提高学生自己对学习、对集体的责任感。③对作业的态度。培养学生对作业的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学生学习态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还不能经常以负责的态度来对待作业,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有时能按时完成教师指定的家庭作业,有时就可能遗忘,等到上课教师检查作业时才想起来。可见,这时学生还没有把作业看成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对待评分的态度。从小学时期起,评分开始在学生的心理上起重大作用,因为教师经常用分数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客观指标。但低年级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常常是不确切的,他们往往认为好分数就是功课做对了,得了好分数就是听老师话的用功的好学生,就可以得到父母的奖励。

(4)学习情感发展的特点:①情绪体验的内容、深刻性、稳定性有了较快的发展。和学前儿童相比,小学低年级学生情绪体验的内容逐渐扩大了、丰富了、深刻了,稳定性增加了,外部表现也有一定的内隐性,但和高年级学生相比,仍然具有较肤浅、不稳定、情境性和明显的外露的特点。②学习的高级的情感有了一定的发展。儿童入学以后,由于身份的改变以及自我对学生身份的确认,对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当他们通过努力完成了任务,取得了优良的学习成绩,得到别人称赞时会产生喜悦、自豪感;而当他们没有认真完成任务,受到教师、家长指责时会感到痛苦、内疚。学习中他们也体现出对学习的兴趣、好奇及强烈的求知需要,并能初步体会到获得知识的乐趣。③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消极情绪。如果低年级学生入学后由于多方面原因而出现暂时的学习不适,测验或考试成绩不及格而遭到讥笑、斥责、威胁,此时,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焦虑。这种焦虑,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不适、无力等身体反应,不能把注意力集中于解决学业课题,记忆和动作的准确性降低,这反而妨碍了学生原有的技能水平的正常发挥。长时期的过度焦虑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出现逃避和退缩行为,产生学校恐惧症,甚至造成逃学、出走、自杀等严重后果。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十分注意的问题。

3.学习能力发展的特点

学习能力是指顺利进行学习所必需的技能技巧,它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能力或运用学习策略的情况是:一般情况下,小学低年级学生还没有有意识地关注这些问题,即使有也是非常模糊的,需要教师在其对学习适应之后逐步有意识地引导,学会一些基本的方法,如:如何听课,如何做好上课准备,如何完成作业等。但从总体上,学习策略意识比较缺乏,尽管也使用某些策略、方法,但缺乏自觉意识。

(二)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有效教学

小学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第一学期,小学生要完成角色的转换,活动任务的转换,教师的有效教学是不可缺少的。

1.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因“龄”进行教学设计

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如教师可更多地运用丰富多彩的活动、生动直观的方法、情境化的教学场景等形式进行组织教学,这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

2.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认知习惯尤为重要

在教学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教学促进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学生进行学习时,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观察过程、记忆过程、注意过程、思维过程和想象过程等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智力获得较好发展。

3.激发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感

对学习的积极情感是学习的推动力。教师应通过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通过教师的关爱和期待及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使学生产生热爱学习并愿意不断努力地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的责任感和端正的态度。

4.教给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方法

小学低年级是学习的启蒙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初步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会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开始学习、承担社会责任的时期,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和对学习的积极情感以及初步形成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显得非常重要,它是学生进一步发展、顺利进行学习的重要保证。

二、中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对待

(一)中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

1.中年级学生认识过程发展的特点

(1)注意发展的特点:①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已经能够有意地将注意集中到主要的对象上,表现出注意的有意性。②注意的情绪特征仍比较明显。观察者仍然可以从他们的外表判断出来他们是否注意听讲或全身心都参与了学习活动。③在注意的品质方面,中年级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可以在观摩课里对观摩的人视而不见,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

(2)感知发展的特点:①感知的目的性、有意性有了发展,情绪性已经不很明显。他们能自觉支配感知的过程,较主动地选择知觉对象,并保持较长时间。②感知的分析综合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能够比较精确和深入地观察事物。在教师要求下能够较快速地找出主要的东西,看到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这为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准备了直接的前提。

(3)记忆发展的特点:①有意识记获得发展,逐步占主导地位,这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一个质的变化。中年级以后的学生学习目的逐步明确,识记的有意性、目的性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已经懂得应该把学习当做一种目的任务,并使自己的记忆服从于这种目的任务。②抽象识记能力迅速发展,但他们在识记抽象的科学概念、原理时,仍需要具体的、直观的科学材料支持。③中年级学生能够改变单纯地依靠机械反复识记而有意识地采用意义识记的方式进行识记,并且初步学会分析事物的主次方面,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并对所识记的材料进行一定的逻辑思维加工。

(4)思维发展的特点:①思维的概括水平处于直观形象水平和形象抽象水平阶段。在他们的思维中,直观形象水平虽然仍占重要比重,但抽象成分有所增加,成为直观形象水平向抽象概括水平过渡的阶段,表现为在对事物属性进行概括时,直观的、外部的特征逐渐减少,而本质属性有所增加,例如他们头脑中关于“动物”的概念已不限于他们日常所见的那些小动物,而是大大扩展了。他们已能从动物的形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和与人的关系等方面认识动物了。②对事物间关系的认识日益深入。已能对别人的判断作出公正的论证,指出其判断的错误之处,能从多种原因中确定主要原因;不仅能作出直接论证,而且还能作出间接论证,初步表现出自觉的逻辑判断能力。他们的推理能力也在进步,能以抽象前提为基础进行推理,但不是经常的。

(5)想象发展的特点:①想象更充实、更生动,现实感增强,且具有了更富于创造成分的再造想象。②以独创性为特点的创造想象也日益发展起来。

2.中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发展的特点

(1)学习动机发展的特点:由直接的、外部的、近景性动机占主导地位,逐步地向内部的、远景性的、社会性动机过渡。中年级的学生已逐步理解了学习的社会意义。在班集体的影响下,他们逐渐能够将成为班上的优秀生、做同学的榜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等作为自己的学习动机,即他们除了有直接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学习动机之外,远大的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学习动机也逐渐发展起来。

(2)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中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总体上呈现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发展的趋势。具体表现出如下特点:①由最初的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逐步地开始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对一些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较有兴趣。②对学科本身的初步分化的兴趣刚刚萌芽。如三四年级学生会说他比较喜欢上什么课,而且多是受教师教学的影响。③开始对事物的规律性的知识有了兴趣。他们开始关注一些有关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发展的因果规律、初步计算的规律和语法结构等。④对游戏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意义的认识降低了,日益新颖又复杂的教材,逐渐成为他们学习的兴趣。⑤在阅读兴趣方面,对通俗的科普读物感兴趣,对描写英雄人物、带有惊险意味的读物感兴趣,体现出兴趣由课内向课外发展的趋势。

(3)学习态度发展的特点:①他们开始不再无条件地信任教师,而是逐渐带有选择的、批评的态度看待教师。②对班集体的态度,他们开始意识到学习是班集体的共同活动,要以优良的成绩和行为取得班集体的肯定、评价,不再事事依赖教师、完全以教师的评价为转移。③对作业的态度,他们已经能够以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学习中的作业,一般都能按时间来准备功课,按一定顺序完成作业,也能按教师的指导集中精力地细心地完成作业。④对评分的态度,中年级起,学生就可能把优良的分数理解为对学习活动具有忠诚态度,并且是高质量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的客观表现,而不仅仅是功课做对了。

(4)学习情感发展的特点:①由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不断提高,所以中年级的学生的情绪体验明显地较深刻、较稳定,情境性、冲动性也减少了,有时在某种场合下有一定的内隐性。②在高级情感方面,他们对学习的责任感、义务感进一步增强,对学习的需要和渴求更强一些,更希望探索,而当问题获得解决后,其喜悦与成功体验加深了,当学习过程中遇到失败挫折时则可能有更紧张的压力

3.学习能力发展的特点

中年级学生已经意识到学习方法的作用,且在教师指导下,能主动学习,运用一些具体的方法,如: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下复习后做作业等,而且运用这些方法的能力不断提高。但他们不会运用更高的策略,如:主动地调节、监督自己的学习。在学习策略使用中存在一定缺陷,如意识控制性较差等。

(二)针对中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有效教学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及学习活动的发展,中年级学生学习的各种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但这个时期也是学生的转化期、分化期,学习差异逐渐拉大,因此,对中年级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中年级学生认识过程的过渡性和发展性,教学设计应有衔接性和特殊性。在教学影响下,中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获得一定发展,表现在认识过程的各个方面都有了不同于低年级阶段的特点:感知、观察、注意、记忆、思维等都表现出更高的有意性,由粗浅到深入,从外部到内部,从直观向抽象过渡。因此,教师教学既要有新颖、活泼的形式,更应有有效的内容,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各种需要,以促其智力不断获得发展。

(2)注意培养中年级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中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学习中的目的性、意识性已比较明确,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其学习优良品质的培养,如:通过各科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的内部的、长远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

(3)教学中注意学生思维的过渡期,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中年级是学生思维由直观形象水平向抽象形象水平过渡的时候,教学中要用灵活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中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进行培养。

(4)强化学生学习方法的主动运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质量。小学中年级的大多数学生都已学会了正确学习的一般方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运用学习方法的自觉性,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高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对待

(一)高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大脑生理的逐步成熟,学习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已有了很大飞跃,某些方面甚至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学习心理方面出现了新的发展特点,也对小学高年级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1.认识过程发展的特点

(1)注意发展的特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较高水平的注意力,表现为注意的有意性、稳定性、持久性都有了较高水平的发展,注意的分配和主动转移能力有了高水平的发展。他们可以完成一些需要同时完成的学习任务。注意的表现有了一定的内隐性,有时需要教师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2)感知发展的特点:①知觉的有意性、目的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自觉支配感知过程的能力已经比较强,能够主动地选择知觉对象,并且较长时间地持续下去。②知觉逐渐向精确的方向发展,感知的分析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观察逐步趋于精确化。

(3)记忆发展的特点:①识记的自觉性、主动性更加提高。他们已能按照一定的任务进行识记,记住自己虽不感兴趣但必须掌握的材料,也能努力地去识记那些记不住或难记的东西。有意识记已成为小学高年级学生记忆的方式。②他们也容易记住那些以直观材料为支持而又理解了的材料,不易记住那些不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概念、原理、结论。③由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向意义识记占主导地位发展,这是小学学生记忆发展的又一个特点。高年级学生对学习中需要识记的内容已经会有意识地主动地采取积极的办法去记忆,体现出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

(4)思维发展的特点:①思维的概括水平处于本质抽象水平。虽然少数低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对事物的重要属性、种属关系和本质属性作部分到全面的概括,但这仅仅是少数。到小学中年级的后期或高年级(大约从四年级下期开始,少数的可能在四年级上期),学生的概括水平逐渐过渡为以本质抽象水平为主。他们能区分出事物之间的本质区别,能离开事物的形象进行抽象。所以,小学四年级是儿童思维从直观形象进入本质抽象的“中间地带”,也是关键环节。②判断和推理能力有了提高,到了高年级,学生才能根据抽象的前提进行推理,但还需要把前提具体化,推理才能顺利进行。且学生在学习中的推理多是间接推理,即由几个前提推出一个结论的推理,它的主要形式是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5)想象发展的特点:①创造想象显著发展。高年级的学生能对他们已经获得的表象作出真正的创造性的改造,使之产生自己直接经验中从未有过的新形象,能够进行新的构思,创造出某种全新的、别出心裁的东西。②想象的概括性、逻辑性得到发展,现实性逐渐提高。高年级的学生逐渐不靠具体事物、现象之类的帮助,而开始靠科学概念、原理来想象。③理想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对小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支配作用明显增强。

2.学习积极性方面发展的特点

(1)学习动机发展的特点:①学习动机更具社会性。此时的学生已接近青春发育期,有部分学生已进入青春发育期。由于年龄的增长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他们对社会、对未来有美好的理想,这是他们进行学习的最大动力。②动力可能成为阻力。在目前情况下,小学高年级学生也面临着毕业,虽然升学没压力,但到底进什么样的中学,则可能会受到来自家庭、亲戚、同学、伙伴的影响,这些虽然也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但未必会持久,有些也可能成为其学习的阻力。也有部分学生因学习压力而出现一定的学习心理障碍。

(2)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①间接兴趣得到发展。由于高年级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于学习的兴趣,往往是由他们的某些目的、需要激起的。但此时的学生,其理想尚未形成,生活和学习的目的还是短近的,因此,高年级学生间接兴趣的发展是有局限的。②兴趣的稳定性。高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稳定性增强,对已经形成的兴趣可以保持很久,有些兴趣甚至可以保持终生。③对社会政治生活方面的兴趣,逐步扩大和加深。他们开始更多地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内外的大事,社会的主人翁精神得到鼓舞,这也是高年级学生具有稳定的、长远的社会性动机的原因之一。

(3)学习态度发展的特点:①由于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高年级的学生成熟了许多。对教师,他们仍然非常信任和尊敬,但也会较客观地评价和对待他们的老师。②对集体,有更强烈的班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③对完成学习任务有更强的自觉性,能随时停止别的活动——甚至是有趣的活动。④对待教师给其学习结果的评价也有了较客观的、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4)学习情感发展的特点:①更深刻、更稳定,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②社会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成为其情绪体验的重要原因。由于和成人同伴交往的增多,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学影响下,社会性评价和自我评价逐渐成为引起小学高年级学生情绪体验的重要原因。③情绪更具内隐性和含蓄性。这一年级阶段的学生,其情绪不断内隐和含蓄,在有些场合下他们还会故意表现出相反的举动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④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增强。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还是很不稳定的,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虽有所增强,但仍是相对不足的。

3.学习能力发展的特点

在教师指导下,大多数高年级学生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般的学习方法,也有不少学生会运用一些高级的学习策略,甚至能够探索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如:他们能给自己制订详细周密的计划,且能认真执行,自我监督,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完善自己的学习计划。

(二)针对高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转化期,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逐渐转化为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同时也是为升入初中学习做准备的时期。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学。

(1)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设计教学,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深刻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参与性。

(2)进一步强化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使其更成熟、稳定与持久。高年级儿童已经有了比较远大的、高尚的内部学习动机,但他们也会面临具体的问题而影响其学习的热情。他们已有了较稳定的学习兴趣,客观的、优良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稳定的学习情感,但毕竟他们还是儿童,还有儿童的不成熟和幼稚,仍然需要教师积极的关注与帮助,使他们的这些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更深入、持久地保持下来。

(3)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更多的方法与策略,发挥各种方法的最佳效果。教师在肯定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掌握更高级的学习策略,能够主动地计划、监控、调节、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