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动机是推动小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又称为学习动力。小学生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而引起的。在这众多的因素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小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在学校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习动机可因学习取得满意的结果而加强。竞赛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

第四节 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动机是推动小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又称为学习动力。小学生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而引起的。其中的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的兴趣、爱好或习惯等。在这众多的因素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组成了学习动机的重要的因素。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方向,成为学习的诱因。

小学生的学习总是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例如,有些小学生学习是为了考个好成绩,以取得父母、老师、同学们的表扬、称赞。研究表明,动机有加强学习的作用,成就动机强的小学生比成就动机低的小学生更能坚持学习,学习成绩也好。学习成绩有激发和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学习成绩好,能满足小学生的成就动机,增加自信心,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差的小学生,在学习中看不到成绩,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不能激起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就会减弱,有些同学会因此而出现厌学的情绪。

一、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培养和激发小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

1.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习动机的培养就是利用一定条件把社会和教育的客观要求,转变为小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或者说是小学生从没有内在的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小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在学校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小学生的动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机。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需要。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有赖于他们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和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旨在使小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了解社会对小学生的要求,把当前的学习和个人的前途及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变社会教育要求为自己的学习需要。增强学习的责任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加强学习目的教育还包括教师在讲授一门新课、一个章节或一个问题之前,应讲清学习该门课或该知识的具体意义,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并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这更能促使小学生把教育要求变为自己强烈的学习需要,极大地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激发求知欲,增进学习需要。个体最初的求知欲只是潜在的动机力量,没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向,需要外界提供一定条件才能激活起来,并在活动中多次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后,才能逐渐巩固,并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求知欲与学习是互惠的,学习可以激发求知欲,求知欲可以增进学习需要,促进学习。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小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时应遵循这样几条原则:①问题要具体、新颖而有趣;②从小学生实际出发;③问题要有适当难度,介于知与不知之间;④有利于启迪小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思考;⑤能引起小学生新的求知欲。

(3)利用动机迁移作用,发展新的学习需要。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既表现为原有的知识、技能对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也表现在一定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对以后的学习活动的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学习自觉性差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对其他活动的积极兴趣,因势利导地将其迁移到学习上来,产生学习的需要。善于把小学生对其他活动的兴趣与学习联系起来,使学习成为完成他们所喜欢的活动的手段,从而对学习活动发生兴趣,这样就能把小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动机迁移到学习上。

(4)引导小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新的学习需要。实践活动是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自然也是动机产生与发展的基础。要有意识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学科实验、社会调查、小发明创造等各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并让小学生在活动中承担一定的任务,使小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不断引起新的学习需要,进而转化成推动学习活动的强烈动机。

2.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遵循小学生的心理规律利用一定的外部诱因把小学生的学习需要激活调动起来,转化成为学习动机,成为实际上起推动作用的内部动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通常采用下列措施:

(1)帮助小学生学习有成,增强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而学习效果又可反过来增强或降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可因学习取得满意的结果而加强。如果小学生能顺利掌握知识和技能,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会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增强,抱负水平提高,学习动机加强,学习积极性更高。如果小学生学习屡次失败,会对自己的能力和努力都失去信心,产生焦虑与自卑,抱负水平降低,学习兴趣低落,从而削弱了原来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应针对每个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小学生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提高抱负水平,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动机。

(2)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强化学习动机。让小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会使小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已有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得到肯定,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适当对缺点与不足的反馈,能使小学生及时改正,并受到鞭策,激发起上进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①及时批改作业并发还小学生的作业,利用其刚刚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满足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愿望,增强学习信心。②反馈的评语要写得具体、明确,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使小学生能受到鼓舞和激励,这样的反馈效果才好。

(3)适当利用表扬与批评,激励学习动机。适当的表扬与批评,主要是对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表扬和鼓励比批评、指责、嘲讽、体罚、恐吓更能激励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前者能使小学生产生成功感,后者则会挫伤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尽可能对每位小学生的学习做出及时评价,而且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应注意:①评价要客观、公正、恰到好处,若评价不公正,会使评价产生相反的结果;②评价必须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性格特征。对低年级小学生,教师的直接评价作用更大,对高年级小学生,通过集体舆论进行表扬与批评,效果会更好。对学习差的小学生和自信心差的小学生,应更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对于自信的小学生,则应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不足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4)适当开展竞赛,激发学习动机。竞赛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在竞赛中,小学生自尊的需要和好胜性动机更加强烈,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强。多数小学生在竞赛情况下学习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在开展竞赛时应注意:①不宜过于频繁地进行竞赛。②避免过强的竞赛,竞赛目标难易适当,鼓励小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立足于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③增多获胜机会,可以将小学生按能力或兴趣分组,各组自己竞赛,竞争中的获胜者与失败者水平相近,也能激起小学生努力上进,争取获胜的积极性。

二、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的兴趣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通过各类活动进行。

(一)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

小学生对所学各科产生的直接兴趣,有赖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做到:第一,以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践性与趣味性,难易适当。第二,以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会使小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是激发求知欲,引起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同时,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求知兴趣。

(二)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小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如果你把课讲得生动些,那么,你就不会担心儿童会闷得发慌,但要记住,在学习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趣的,一定有,而且也应当有枯燥无味的知识。应当教育儿童不仅去做有趣的事,而且要做没有趣味的事,即为了完成自己责任而做的事。”的确,学习中确有许多枯燥无味,小学生不感兴趣但又很重要的知识。教师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意义教育,使小学生明白大到为什么学习,小到一门课、一个概念、一个公式等的价值与意义,激发他们自觉地学习需要,增强学习的目的性。间接兴趣在小学生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能够把自己的学习兴趣与社会需要及自己的前途联系起来,他们具有很多的间接兴趣。例如,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他们愿意参加虽没有直接兴趣,但必须参加的活动,能够积极地去掌握没有直接兴趣,但必须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间接兴趣可成为支持小学生为既定目标而努力奋斗,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间接兴趣。

(三)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兴趣

课外活动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以培养小学生兴趣,发展特长,提高素质为目的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小学生可自由选择,自愿参加,自主活动,能充分发展小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积极探索、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活动看作“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认为:“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培养素质、爱好和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些空话而已。”因此,教师必须正确组织和吸引小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兴趣、才能与特长。

(四)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兴趣特点,培养兴趣

不同的小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点,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对于兴趣容易激发却难以持久的小学生,可逐步要求他们长时间的坚持一项活动,并且做到不受其他更有趣活动的引诱,使兴趣趋于稳定。对于兴趣贫乏,生活单调的小学生,要鼓励他们多接触社会生活,多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对于兴趣广泛,缺乏中心兴趣的小学生,要启发他们明确主攻方向,引导他们向某一中心兴趣发展。对于兴趣缺乏效能的小学生,应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把兴趣付诸实际行动,激活兴趣的动力性。对于兴趣过早分化,偏科的小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使他们理解全面掌握基础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纠正偏科现象。对于对某种活动有特别浓厚兴趣且有特长的小学生,应加强辅导,使其得到充分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