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汇率统计评估路径与规范

汇率统计评估路径与规范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汇率统计评估背景的界定是对汇率统计评估平台所做的限定,其在很大程度上界定了汇率统计评估模型的应用范围。汇率统计评估背景界定一般可分为经济环境假设、经济行为主体假设、经济活动假设等内容。这样,依据每一个均衡汇率均可构建一个基于最优值距离法的汇率统计评估模型,从而就有一个汇率统计评估模型的选择问题。在汇率统计评估过程中,作为汇率统计评估理论依据的经典汇率理论,一般都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假设条件下的。

依据汇率统计评估的对象、任务和机理,一个完整的汇率统计评估过程通常依次分为汇率统计评估背景的界定、汇率统计评估模型的建立、汇率统计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指标定义、相关指标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汇率统计评估模型的检验、实证分析等几个步骤。

(一)汇率统计评估背景的界定

汇率统计评估背景的界定是对汇率统计评估平台所做的限定,其在很大程度上界定了汇率统计评估模型的应用范围。汇率统计评估背景界定一般可分为经济环境假设、经济行为主体假设、经济活动假设等内容。

1.经济环境假设

经济环境假设一般是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和汇率传递机制所做的设定。

(1)经济体制假定。在汇率统计评估研究中的经济环境假设更多的是对贸易伙伴国的市场机制所做的设定。从现实情况来讲,各国的市场机制一般都是垄断竞争的,也就是市场的厂商或消费者数量是有限的,其特征是厂商或消费者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定价权。但是,为了理论研究的便利,经济学家们也往往将市场机制定义为一种理想状态,也即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该假设意味着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厂商与消费者,他们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同时,该假设内容还包括产品是同质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可以自由进入与退出的等。

(2)市场机制假定。关于市场机制的假设,汇率统计评估研究往往还涉及价格黏性(刚性)假设。该假设是凯恩斯主义经常使用的一种经济环境假设,其是指价格不能随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地变化。价格黏性假设在汇率统计评估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意义通常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在价格存在黏性的条件下,市场因不能出清而缺乏效率,从而需要政府干预,其二是价格黏性汇率变动与市场价格变动存在着时滞,从而可以据此将汇率的静态研究转化为动态研究。

(3)汇率传递机制假定。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认为,汇率传递效应取决于公司(企业)的定价策略,如果商品选择以生产者货币定价,那么汇率传递是完全的;如果商品选择以消费者货币定价,那么就不存在汇率传递效应;如果商品混合选用生产者货币定价和消费者货币定价,则汇率传递就是不完全的。基于这种理论,为了更为简洁地开展汇率统计评估活动,我们一般都假定市场上的汇率传递是完全的,这样,有关汇率统计评估基准也即均衡汇率的研究,我们也都是以生产者货币定价为前提条件的。

2.经济行为主体假设

从世界经济来讲,汇率研究中的经济行为主体是各个贸易伙伴国,各个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行为主体为厂商、消费者和政府。关于经济行主体的假设主要涉及理性行为假设,也即厂商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政府是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选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通常将厂商假设为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的组合,其中,贸易品部门是指生产用于国际贸易产品的部门,非贸易品部门是指生产国内贸易产品的部门。当然,关于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的划分,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3.经济活动假设

经济活动假设一般是对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范畴所做的假定。在本选题中,我们通常假定一国的贸易品部门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生产单一的贸易品、非贸易品部门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生产单一的非贸易品,理性的厂商可以自由进入与退出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生产领域;一国的消费者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本国商品(本国厂商的非贸易品)和进口商品(外国厂商的贸易品)进行消费,本国商品与外国商品之间互为替代品;一国的政府按照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则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出台来干预厂商与消费者的生产与消费行为,并据此来调节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影响汇率的变动方向与幅度,其中,财政政策的政策工具主要是税收政策,它将通过厂商生产成本的调节来影响产出品的价值与价格,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包括货币发行以及利率的调整,其主要影响消费品的价值和价格。

除此之外,基于一般均衡的汇率研究还将涉及厂商与消费的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活动,该项经济活动的开展也是以厂商和消费者的收益最大化为原则来进行的,但我们通常都假定资本可以在国内外自由流动、劳动力不能跨国流动但在国内可以跨部门流动。

(二)汇率统计评估模型的建立

汇率统计评估是一项统计综合评价活动,在统计学中,可用于综合评价的模型是多种多样的,而鉴于汇率统计评估是一个汇率合理性评估,所以,更适合于汇率统计评估的模型是最优值距离模型,也即名义汇率偏离合理汇率的评估模型。又因为合理的汇率是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的均衡汇率,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的均衡汇率又分为基于一般均衡的均衡汇率、基于博弈均衡的均衡汇率和基于跨期消费均衡的均衡汇率。而基于一般均衡的均衡汇率又分为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基本要素均衡汇率、均衡实际汇率、 自然均衡汇率、行为均衡汇率等等;基于博弈均衡的均衡汇率又分为静态博弈均衡汇率和动态博弈均衡汇率;基于跨期消费均衡的均衡汇率又分为标准OR模型和两国两部门OR模型。这样,依据每一个均衡汇率均可构建一个基于最优值距离法的汇率统计评估模型,从而就有一个汇率统计评估模型的选择问题。

我们认为,基于上述汇率统计评估背景的界定,汇率统计评估模型的建立与选择应遵从如下原则:

1.具有微观基础的规则

汇率的运动过程与机制分析表明,汇率的运动启动于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理性行为,汇率波动效应的传递借助于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理性行为的改变,汇率的政策调整效率取决于政策对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理性行为的调整程度。这样,虽然汇率统计评估是基于宏观经济总体的汇率运动合理性的评估,但鉴于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在汇率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汇率统计评估的开展,必须从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理性行为的分析入手,也就是说要坚持由微观到宏观的原则,将汇率统计评估建立在微观经济活动基础之上。

这样,均衡汇率的测算是否具有微观基础,也就成为了汇率统计评估模型建立与选择的一项重要原则。

2.综合考虑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经济背景的规则

在汇率统计评估过程中,作为汇率统计评估理论依据的经典汇率理论,一般都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假设条件下的。这种假设虽然可以使得汇率理论研究相对简单,但毕竟现实经济并不存在完全竞争环境,所以,有关的汇率理论在指导汇率统计评估工作的开展上,还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的现象。因此,为确保汇率统计评估更具有现实意义,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发展经典汇率理论,将汇率统计评估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之上,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汇率统计评估模型的建立与选择过程中,要坚持综合考虑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背景的规则。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一般来讲,作为一个循环往复的汇率运动过程,伴随着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理性行为的调整,汇率决定因素时时处于不断调整之中,汇率水平也因此而不断地上下波动,并带来汇率效应的大小与方向的不断变化。因此,从汇率效应的合理性来评估汇率的合理性,单纯从静态角度来开展汇率统计评估是不够的,所以,汇率统计评估模型的建立与选择必须要坚持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4. 由市场调节到政府干预的规则

汇率统计评估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宏观经济调控服务。汇率的形成与调整机制分析结论表明,汇率运动的均衡路径是能够确保宏观经济均衡发展的路径,任何偏离均衡路径的汇率运动过程,都会给一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偏离均衡路径的汇率运动过程都需要进行政府干预。因为在汇率运动偏离均衡路径较小时,汇率调整的市场机制总会促使汇率运动路径收敛于均衡路径。只有当汇率运动路径过于偏离均衡路径时,才必须启动汇率的政策调整机制,对汇率的运动路径进行调整。

考虑到这一点,汇率统计评估模型的建立与选择,特别是汇率统计评估模型体系的建立必须含有市场调整机制的模型、财政政策调整机制模型和货币政策调整机制的模型。

(三)汇率统计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指标定义

汇率统计评估指标与指标体系是汇率统计评估的数据集,其在汇率统计评估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系统地构建汇率统计评估的指标体系、准确地给出一个评估指标的数据定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一个科学的汇率统计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汇率统计评估指标定义工作的开展,应遵从以下规范:

1.系统性

统计理论表明,指标体系是按照现象各种数量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构造起来的指标集。这样,各汇率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汇率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依据。通常,按照汇率统计评估的基本任务,各汇率统计评估环节之间是存在着系统联系的,比如综合汇率评价指标是单项汇率评价指标与汇率评价权数的合成,单项评估指标又是名义汇率指标与均衡汇率指标的合成,均衡汇率指标按照所着眼的汇率效应分为基于一般均衡的均衡汇率指标、基于博弈均衡的均衡汇率指标和基于跨期消费均衡的均衡汇率指标等等。这样,为了确保汇率统计评估的科学性,汇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确保不要破坏其内在的系统性。

2.完整性

由于汇率统计评估指标体系是对汇率运动过程所体现出来的数量特征的反映,所以,按照汇率统计评估任务的要求,我们必须将汇率统计评估所涉及的汇率运动数量特征纳入到汇率统计评估指标体系当中。任何所需数据的缺失,都将影响汇率统计评估工作的正常进行。

3.规范性

汇率统计评估是统计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在汇率研究中的应用,统计理论与汇率理论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两个不同的学科,他们在相关概念的定义与使用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汇率理论中经常使用的数量概念,可能在统计学中根本就没有对应的统计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准确地获得相应的统计数据,我们必须将他们规范到统计指标理论上来。

(四)相关指标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为便于所建模型科学性的验证,也为了实证研究工作的开展,在构建起了汇率统计评估指标体系之后,紧随其后的工作就是相关指标数据的搜集与整理问题。在有关指标数据搜集与整理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主要包括:

1.数据搜集范围的确定

由于汇率统计评估通常可分为双边汇率统计评估和多边汇率统计评估,从而有关数据的搜集范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就数据搜集范围的确定而言,其主要指的是多边汇率统计评估而不是双边汇率统计评估。

多边汇率统计评估数据搜集范围的确定也称之为货币篮子的确定,其基本依据是双边贸易份额和地区之间的平衡。也就是说在考虑地区分布均衡的基础上,选取双边贸易份额比较大的贸易伙伴国进入本币汇率统计评估的货币篮子,并按照货币篮子的国家与地区的构成来搜集有关数据。

2.数据来源的确定

在相关指标数据搜集与整理过程中,数据的来源渠道是非常多的,这些数据来源渠道不仅仅体现为各国的统计年鉴,还包括了联合国统计司、世界银行国际经济与合作组织、世界粮农组织等各种各样的世界经济组织与机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各国统计制度的不完全一致性,同样一个指标在不同国家的统计口径是不同的,同时,同样一个国家的同一个指标同一个年度的统计数据在不同的国际机构与组织中也不尽一致,即使在一个国家中,不同年鉴给出的同一时期、同一指标的数据有时也存在差异。所以,数据来源的确定问题是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此,根据我们个人的经验,我们认为汇率统计评估指标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其数据来源的确定应遵从以联合国统计司数据库为基本数据来源、所缺数据参照其他国际组织的数据库或各国统计年鉴进行调整的原则。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联合国统计司的数据来源相对比较准确、各国统计数据的口径相对比较统一。

3.数据口径的调整

在相关指标数据搜集与整理过程中,数据口径需要进行调整,不仅仅是因为有关数据来自于不同国度、不同渠道,还因为历史数据所采用的不变价格时有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按照统计学中关于不变价格换算的方法对有关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

4.缺损数据的弥补

由于汇率统计评估所需指标与现行统计制度存在偏差的原因,汇率统计评估指标数据的搜集与整理过程中,个别指标的统计数据是难以获得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采用相近或相关的统计指标数据进行代替或推算。

(五)汇率统计评估模型的检验

有了完整的数据后,我们要先对汇率统计评估模型的实证性也即模型与现实的匹配性进行检验。汇率模型的检验一般分为模型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其中,用于协整关系检验的基本工具主要有恩格尔-格兰杰检验和杰汉森检验;用于因果关系检验的基本工具主要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汇率统计评估模型的检验均可通过计量经济学软件的使用来完成。

(六)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是在汇率统计评估模型通过检验之后,经汇率统计评估基准的测算,对汇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以及汇率调整政策进行分析的过程。实证分析过程中需要重点做好的工作主要有汇率统计评估基准的测算、汇率合理性评价以及汇率调整政策分析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