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汇率与汇率统计评估

汇率与汇率统计评估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称这种汇率决定机制为金本位机制。因此,政府在进行汇率干预之前,应首先进行汇率统计评估。汇率的调整力度为名义汇率与合理汇率的偏差程度。最优距离法的汇率评价值的计算公式表明,汇率统计评估作为一种汇率的合理性评估,其关键在于合理汇率的定义与测算,合理汇率定义的恰当与否,测算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汇率统计评估结果的现实意义。所以,合理汇率研究是汇率统计评估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相信每一个人对汇率都不陌生,但如果谈到为什么要进行汇率的合理性评估以及合理的汇率都具有什么特征,也许就说不太清楚了。对该问题的回答,我们还得从汇率的本质谈起。

(一)汇率的本质是货币的价格

我们都知道,早期的汇率产生于早期的国际贸易。在最初的跨国商品交易活动中,人们都是以纯金、纯银等贵重金属作为交易媒介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出于不同国度的贸易者对金、银等贵重金属价值的普遍认可。但是,纯金、纯银等贵重金属作为交易媒介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这就是金、银的笨重,给漂洋过海的跨国贸易者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因此,伴随着跨国金融业的发展,人们开始以本国货币为交易媒介进行国际贸易,但由于外国货币在本国不能流通,出口商往往就需要将外国货币兑换成本国货币,以便进行再生产。这样,伴随着两国货币兑换问题的产生,汇率问题也就应运而生了。

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例。鉴于最初的国际贸易是以金、银等贵重金属为交易媒介,所以早期的汇率是由两国货币的含金(银)量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在外国货币的含金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本国货币的含金量高一些,其单位货币兑换的外国货币就多一些;如果本国货币的含金量低一些,其单位货币兑换的外国货币就少一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国货币的汇率,实际上就是用另一国货币数量表示的该国货币的价格,该国货币的价格取决于该国货币的价值,也即该国货币的含金量。我们称这种汇率决定机制为金本位机制。

(二)货币定价基础的缺失呼唤出汇率统计评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各国政府在发行本国货币时,均标注了单位货币的含金(银)量,并保持相对稳定。这样,以单位货币的含金量来衡量该货币的价值就变得很容易,从而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机制也即汇率决定机制也就比较简单,各国货币的汇率也相对稳定。因此,单纯从国际贸易角度来讲,以金本位机制作为汇率决定机制是比较有利于各国经济平稳发展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建立在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决定机制,是以黄金、白银的足量储备与供给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国家应该满足每一单位货币兑换成黄金或白银的要求,当这种要求得不到满足时,本国的货币含金量就不能兑现,从而产生金融危机。

应该说,伴随着各国经济发展,货币的大量发行与黄金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也是在不断加剧的,这种矛盾也最终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开始逐步用不能直接兑换黄金的纸币取代铸币,并随着纸币的过度发行,各国的通货膨胀开始不断加剧,使纸币的金平价同它所表示的实际黄金量相背离,汇率决定的金本位机制崩溃,货币的定价基础遭到破坏,国际汇率体系也因此而长期陷于不稳定状态,并对各国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为了消除这种不利影响,1944年7月,联合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试图构建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并最终达成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协定”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要以黄金、美元为基准来确定对外平价,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似乎又让人们找到了类似金本位制的货币定价基础,但由于该体系是建立在美国经济均衡发展基础之上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注定了该体系生命力的短暂。随着1973年2月美国政府再次宣布美元贬值10%,世界各国的货币不得不与美元脱离固定比价关系,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全面瓦解。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以后,世界各国自1973年开始逐步实施浮动汇率制度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各国政府或者任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去决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比价,或者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本币汇率的形成适当加以调节,并表现出了汇率的频繁波动性。有关研究结论表明,汇率是一把双刃剑,汇率波动所表现出来的无论是汇率升值还是贬值,均会给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为确保本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各国政府都力争将本国货币的汇率稳定在某一合理的水平上,一旦汇率的波动过度,均会采取相应政策干预,直至恢复到相应的合理水平。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政府的干预并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必要的,因为汇率的波动有可能是朝着合理的水平方向波动。因此,政府在进行汇率干预之前,应首先进行汇率统计评估。

(三)汇率统计评估是一种汇率的合理性评估

汇率统计评估是以合理汇率为评价基准值对名义汇率的合理性及其所需调整的力度与方向进行的综合评价与分析,其实际上是最优值距离综合评价方法在汇率合理性分析中的应用。按照最优值距离法,汇率评价值的计算可采用如下计算方法:

一般来讲,如果汇率评价值等于1,则名义汇率处于合理状态;如果汇率评价值不等于1,则名义汇率处于不合理状态。在直接标价法下,当汇率评价值小于1时,汇率应向着贬值的方向调整,当汇率评价值大于1时,汇率应向着升值的方向调整。汇率的调整力度为名义汇率与合理汇率的偏差程度。

最优距离法的汇率评价值的计算公式表明,汇率统计评估作为一种汇率的合理性评估,其关键在于合理汇率的定义与测算,合理汇率定义的恰当与否,测算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汇率统计评估结果的现实意义。所以,合理汇率研究是汇率统计评估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那么,什么是合理的汇率?合理的汇率又具有何种特征呢?

(四)合理的汇率是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的均衡汇率

我们认为,汇率合理还是不合理,并不取决于汇率水平是高还是低,而应该取决于该种汇率水平给一国乃至世界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应是否合理。上述分析表明,汇率的本质是一国货币相对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并在国际市场上起着重要的资源配置国际调节作用。为此,汇率作为一个国际资源配置调节机制,汇率的合理性将直接取决于世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基于此,我们认为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所构建的帕累托最优理论,给出了一个重要的合理汇率的界定依据。从帕累托最优理论出发,我们认为一个合理的汇率应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合理的汇率是使各国居民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汇率

帕累托最优理论表明,汇率作为一个国际资源配置的调节工具,如果一个汇率水平所形成的一个国际资源配置,达到了在不减少其他国家居民效用水平前提下就不能增加某个国家居民的效用水平,也即实现了各国居民的福利最大化,则该汇率就是一个最优汇率,也即最为合理的汇率。

2.合理的汇率是使市场运行效率达到最优的汇率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指出,当市场完备时,任一竞争性均衡都必然是帕累托最优的。为此,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则能够使国际市场实现均衡的汇率也就是最优汇率或最合理的汇率。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一般均衡理论,作为使国际市场达到均衡的合理汇率其还应具有如下特征:

(1)使国际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均达到了均衡。

(2)使各国的厂商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

(3)使各国的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3.合理的汇率是实现了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的汇率

依据福利经济学定理,如果国际市场存在着不完全竞争,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就不能实现,这时就需要引进政府干预,进行帕累托改进,而帕累托改进的结果即使不是帕累托最优的也是帕累托次优的。

在现实的国际交易中,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决定了成交的各国商品之间一般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就导致了国际市场寡头竞争的存在,而在寡头竞争的国际交易过程中,各国为了本国利益通常都会利用各种国际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进行干预。所以,现实中的国际市场效率提高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基于博弈的帕累托改进过程,因此,合理的汇率即使不是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的汇率,至少也应该是实现了帕累托次优的汇率。也即如果一个汇率是一个合理的汇率,则在该汇率水平下,某国厂商的收益水平应高于其他汇率水平下的收益水平,且不会造成其他任何国家厂商的收益水平下降。

(五)基于合理汇率的基本特征,一般均衡汇率、博弈均衡汇率和跨期消费均衡汇率构造了汇率合理性评估基准

上述分析表明,基于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将汇率的合理性特征概括为能够使市场运行产生效率、能够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至少是帕累托次优的、能够使社会福利实现最大化。基于此,我们可以将合理汇率定义为是使市场运行有效率的、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的、使社会福利实现最大化的汇率。同时,鉴于实现了一般均衡的市场均是有效率的市场、寡头的价格博弈趋于完全竞争并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社会福利最大化可在居民跨期消费均衡中得以实现,我们可以将汇率的合理性评估基准定义为一般均衡汇率、博弈均衡汇率和跨期消费均衡汇率。其中一般均衡汇率是指汇率效应实现了市场一般均衡的汇率、博弈均衡汇率是指汇率效应使寡头价格博弈达到了均衡的汇率、跨期消费均衡汇率是指汇率效应使居民的跨期消费实现了均衡的汇率。

如此,基于上述三个汇率合理性评估基准,即可对汇率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并在汇率呈现出过度高估或过度低估时,政府可以对汇率的变动进行干预,并出台相关经济政策对汇率的变动进行调控。那么,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又应该如何来测算这个均衡汇率并依据相关评估结论对汇率的变动进行干预呢?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还得从汇率的形成、传递与调整机制的分析入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