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经》中的“五谷为养”

《内经》中的“五谷为养”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帝内经》指出,生民之道,当以“五谷为养”。《黄帝内经》中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黄帝内经》中认为,饮食调养应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与现代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异曲同工之妙。对机体代谢、生理功能、健康状况起最大作用的最主要的养分是能量和蛋白质,而“五谷为养”正是强调了人体所必需的能量和蛋白质主要应由粮食供给。

《黄帝内经》指出,生民之道,当以“五谷为养”。这里的五谷按唐·王冰注:“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而在《孟子腾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再而后便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谷类有33种,豆类有14种,总共47种之多。现在通常说的五谷杂粮,是指稻谷、麦子、高粱、大豆、玉米,而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

大米润肺

大米分籼米、粳米和糯米三类。大米,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滋阴润肺、除烦渴的作用。古代养生家还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经常喝点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皮肤干燥等不适。煮粥时若加点梨,效果更好。

◎小米养脾

小米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煮小米粥时,待到粥熟后稍稍冷却沉淀,可以看到粥的最上层浮有一层细腻的黏稠物,这就是粥油,具有保护胃黏膜、补益脾胃的功效,最适合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食用。特别说明的是,新米的补益功效优于陈米。

◎小麦养心

小麦入心、脾、肾经,具有养心、益肾、除热、止渴的作用。失眠、心烦、莫名悲伤者可用带皮的全小麦熬粥喝,症状严重者可加入甘草、大枣一起加水煎煮,温服,可以起到疏肝理气、调畅心气的作用。

◎大豆补肾

大豆中的黑豆味甘性平,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食用。肾虚所致的腰痛、耳鸣者可取黑豆50克、狗肉500克,一起煮烂,加入各种调味品后食用。

◎高粱养胃

中医认为高粱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高粱还具有养肝护肝的作用。脾胃虚弱、小儿消化不良者,可取高粱面在锅中焙黄,然后熬成粥服用,小儿一般一次不超过半两面,每日3次。

《黄帝内经》中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是说五谷的营养是人体后天最重要的营养(《灵枢· 刺节真邪》)。《论语·乡党》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这说明孔子作为周代贵族,按当时生活习惯,主食(谷物)占有最大比例。《大戴礼记·易本命》亦有“食谷者智慧而巧”之说。说明谷类作为中国人的传统饮食,在国人的膳食营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黄帝内经》中认为,饮食调养应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与现代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简称《指南》)有异曲同工之妙。《指南》认为,要达到平衡膳食,促进健康,就要遵从“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原则。对机体代谢、生理功能、健康状况起最大作用的最主要的养分是能量和蛋白质,而“五谷为养”正是强调了人体所必需的能量和蛋白质主要应由粮食供给。粮食是中国人的主食,是生命的源动力。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但能通肠化气,清理废物,促进食物残渣尽早排出体外。粮食加工得愈精,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损失愈多。以粮食为主,搭配适量的蔬菜和一定量的肉食的膳食结构是科学、明智的选择。实践证明,注重“五谷为养”可以避免由于物质文明发达而可能出现的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文明病”“富贵病”。

【注释】

[1]五谷 【古代概念】通常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稻、黍、稷、麦、菽;另一说是黍、稷、麻、麦、菽。其中麻以外的五种都是粮食作物。【现代概念】如今,“五谷”已泛指各种主食食粮,一般统称为粮食作物,或者称为“五谷杂粮”,包括谷类(如水稻、小麦、玉米等),豆类(如大豆、蚕豆、豌豆、红豆等),薯类(如红薯、马铃薯)以及其他杂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