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村养猪、养猪、养猪、养狗、养狗、养狗、养狗、养狗、养狗

农村养猪、养猪、养猪、养狗、养狗、养狗、养狗、养狗、养狗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饲养动物一、家畜类:新丰镇域内饲养的畜类动物主要有:水牛、黄牛、山羊、湖羊、绵羊、猪、兔、猫、狗等。日寇入侵时,耕牛被掠夺滥杀,饲养量锐减。日军侵占后,养羊大幅度下降,建国初逐年回升,全镇饲养万余只。养狗主要为防盗,亦有作宠物消遣。历史上,鸭的饲养量占家禽的20%以上。境内饲养的品种以“太湖白鹅”为主,具有耐寒、抗病力强、生长快的优点,唯体型较小。与草鱼、鲢鱼、鳙鱼混养,可获较高产量。
饲养动物_新丰镇志

第一节 饲养动物

一、家畜类:新丰镇域内饲养的畜类动物主要有:水牛、黄牛、山羊、湖羊、绵羊、猪、兔、猫、狗等。其中以猪为主,牛、羊、兔为次。

猪:唐代前就有饲养,当时本地养猪主要为食用,尚无猪粪肥田习俗。以后养猪发展,既供食用,又用猪粪肥田。宋代,家庭养猪已初具规模,明中期因正德皇帝朱厚照忌猪音与其姓同,下旨禁养。据《浙江通志》载:当时生猪“一时埋弃俱尽”。至清代,农民饲养猪很普遍,民国时回落,建国后政府鼓励养猪,养猪业又迅速发展,1957年达到高峰。1958—1961年间,片面强调公养为主,致大幅度下降。1962年后,重申私养为主,养猪业又逐年上升。80—90年代稳步发展,进入21世纪,全镇已发展到年产80万头以上的可观数字。其品种也逐年更新,早期为嘉兴黑猪、金华猪、荣昌猪、长白猪、大约克、杜洛克等,近年逐步改良成二元猪、三元猪。

牛:唐、宋时,养牛除耕作外,用途甚为广泛,拖船、车水、打油、磨面、运输等都使用牛力。民国至建国初,牛仍成为耕作的主要动力。日寇入侵时,耕牛被掠夺滥杀,饲养量锐减。建国后人民政府颁布了保护耕牛的法令和文告,50年代饲养量迅速上扬。其耕牛品种主要有水牛、黄牛两种。1958年后,发展机电耕作和排灌,牛的用途缩小,饲养量逐年下降。80年代后,手扶拖拉机大发展,牛耕历史结束,故家庭饲养耕牛迅即绝迹。

羊:羊的品种主要有湖羊、杂交绵羊、平湖山羊、新疆细毛羊、萨能奶山羊、崂山奶山羊等。春秋时期,《越绝书》中就有吴国养羊的记载,时称“白山羊”。东晋初战乱时,北方世族南迁,有绵羊带入。南宋后,养羊有很大发展,明清时,“以桑养羊,以羊粪壅桑”形成良性循环,抗战前养羊处于兴旺时期。羊肉堪为肉类中上品,徐文潮有诗赞曰:“羔羊切脍和葱椒,烹得腥膻气尽消。稻蟹莼鲈难与匹,须添美酒一寒瓢。”日军侵占后,养羊大幅度下降,建国初逐年回升,全镇饲养万余只。后来养猪业发展,养羊业挤垮,70—80年代,农户已很少饲养,近年镇域内湖羊、绵羊已绝,个别农户少量饲养山羊,以供食用。

兔:民国时期,农民养兔极少,镇上偶有饲养,仅供观赏之用。建国初,鼓励发展养兔业,逐步形成一项新兴副业。1958年,引进力克斯(獭兔),三年困难时期,菜兔大量增加,用以补充肉食品之不足。60年代后期,长毛兔迅速发展。德国长毛兔较本地长毛兔为优。80年代初,兔毛成为出口紧俏产品,供销社系统从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扶持长毛兔生产,发展集体养兔和养兔专业户。1984年9月,兔毛市场开放,外销复苏,价格上旋,发生抬价争购的“兔毛大战”。“若要富、先养兔”,农村掀起养兔热潮。1986年,兔毛国际市场形势逆转,价格惨落,国内兔毛过剩,饲养量大减。此后几年,兔毛出口依然不畅,价格偏低,生产继续滑坡,至今仍未见好,农户仅养少量菜兔。

饲养畜类除上述外,还有狗、猫等。养狗主要为防盗,亦有作宠物消遣。品种以狼犬和普通犬为主。1984年,城乡出现“养狗热”,屡有狂犬病发生。1985年,政府加强养犬管理,注射预防针。养猫为捕鼠,“蚕时畏鼠盗食,家必畜猫”,亦作制皮用。

二、家禽类:镇域内饲养的家禽类主要有:鸡、鸭、鹅、鸽、鹌鹑等。

鸡:家禽以养鸡为主,有肉用、蛋用、蛋肉兼用三类,平均饲养量一般占家禽总数的70%左右。品种有三黄鸡、白毛乌骨鸡、新浦东、浦红、宝星、海星、依莎褐、爱拔益加等。其中“三黄鸡”为优良品种,母鸡颈短脚矮,毛紧光亮,1.5公斤重即能产蛋,年产百余个。每只蛋重50余克,蛋壳呈红褐色,最受市场青睐。公鸡颈长体壮,羽毛红色带黄,鸡冠鲜红且大,单冠直立,肉嫩鲜美。80年代后,逐年引进父母代、商品代,并在鼓励户养的同时,发展养鸡专业户,建立商品鸡基地。

鸭:镇域属水网地带,久有养鸭传统。晋《乐苑》有歌云:“阿子复阿子,念汝好颜容。风流世稀有,窈窕无人双。”历史上,鸭的饲养量占家禽的20%以上。品种有绍鸭、北京鸭、番鸭、金定鸭、樱桃谷、狄高鸭等。有农户散养,也有专业放鸭船户,饲养数百只,在河边设棚,“暮驱入宿,明早驱出,以收田食之遗粒,取其子以卖。”50年代,绍兴黧鸭以体型小,产蛋多,耗料少,成熟早之优势,成为本地蛋鸭当家品种。60年代后期,引进北京鸭,白色,体型大,产肉高。80年代后陆续引进“狄高鸭”、“樱桃谷”等肉用鸭,但数量不多。

鹅:历史上农民有养鹅习俗,清代《补农书》认为:“多畜鸡不如多畜鹅,鸡多防攘窃,鹅不忧攘窃。鸡食腥者长,鹅食草谷而已。”品种有浙东白鹅、太湖白鹅、永康灰鹅、狮头鹅等。境内饲养的品种以“太湖白鹅”为主,具有耐寒、抗病力强、生长快的优点,唯体型较小。由于鹅食谷量大,发展受到限制。

境内家禽除鸡、鸭、鹅以外,还有鸽子、鹌鹑等,近年来稀有珍禽如七面鸟等纷纷引进,2001年全镇饲养珍禽30万羽,经济效益可达400万元。

三、水产类:本镇养殖水产主要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鳊鱼、鲶鱼鳗鱼、螃蟹、虾、甲鱼、黄鳝、河蚌、田螺、蚬子、乌龟等。其中大宗为青、草、鲢、鳙,统称“四大家鱼”。

青鱼:地方名螺蛳青,是长江流域的特有鱼类。青鱼生活在水体的底下层,以螺蛳、蚬子、河蚌为主食,也常摄食虾及其他水生昆虫,肉质细嫩鲜美,是鱼类中的上品。与草鱼、鲢鱼、鳙鱼混养,可获较高产量。

草鱼:古名鲩,又称池鱼,也是长江流域的主要鱼类之一。具有河湖回游习性,常成群追逐觅食,以草食为主,食量大,粪便多,在池塘内可利用草鱼粪便繁殖浮游生物,作为鲢、鳙鱼的食料。

鲢鱼:俗称白鲢,常生活于水体上中层,主要食料是浮游植物,也食浮游动物,食物链短,生长快,成本低,经济价值高,是优良的养殖品种。

鳙鱼:又称花鲢、胖头鱼,与鲢鱼同属,头形较大,鱼脊有黑色花斑。常生活在水体上中层,喜成群浮游,行动较迟缓,食料以轮虫类、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为主,易于管理和捕捞,是外荡、水库等大水体的主要养殖品种。

蟹:历史上蟹的资源较丰。嘉兴南湖蟹,以体大肉肥而著称,除南湖外,汉塘河也是主要产地。新丰镇所产的三簖蟹颇负盛名,文人墨客食之留连,徐文潮有诗记之:“菊花初放蟹初肥,送酒何愁少白衣。漫诩我乡风味好,爱留佳客不须归。”

虾:在新丰也是产量较多的淡水产品,有朱顶虾、抱子虾、金梗隐脊间,蚕时出者,曰“蚕白虾”,其味尤鲜。

鳖:俗称甲鱼,深水水域分布较广,现主靠人工养殖。

黄鳝:以前均为野生,为野鱼中的大宗,现在饲养也有,素为佐餐美食。

另外还有鲫鱼、鲤鱼等。贝类也极丰富,河蚌有三角蚌和褶纹冠蚌,食用的大多是土河蚌,还有色彩各异、大小不等的蚬子;螺类有田螺、五色螺、螺蛳、香蛳、长脚螺蛳等。网船渔民有以售贝类为生,集市也颇闹猛,正如徐文潮《平林杂咏》所记:“蚌蛤鱼虾满市多,一塘汉水净无波。玉楼春梦初醒候,听取街头唤卖螺。”

四、蛇虫类:主要有蚕、蜜蜂、牛蛙、蜗牛、地鳖虫等。

蚕:千百年来,农民皆“以蚕桑为急务,蚕或不登,举家俱哭,盖全家以养蚕为耕耘之资”。《补农书》云,“蚕桑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蚕不稔,则公私俱困,为苦百倍”。嘉兴一带,早在东晋南朝时,就有丰富的养蚕经验,经唐宋至元代,为养好蚕,已总结出十体(根据寒、热、饥、饱、稀、密、眠、起、紧、慢,掌握给桑次数),三光(蚕色白光饷食;青光厚饲;黄光渐住食),八宜(方眠时宜暗;眠起以后宜明;蚕小并向眠宜暖宜暗;蚕大并起时宜明宜凉;向食宜有风,且加叶紧饲;新起时怕风,宜薄叶慢饲),三稀(下蛾、上箔、入簇),五广(一人、二桑、三屋、四箔、五簇)等概括性极强的技术管理经验。明、清时,在暖种和收蚁,饲育方法,防治蚕病以及上簇方面都有一些新的发展。民国初期,新丰镇养蚕业颇为兴旺,徐文潮有诗记云:“塘南塘北尽桑田,两岸车声断复连。风雨调和歌玉烛,家家拍手庆丰年。”建国以后,在继承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采用和推广先进技术,把养蚕技术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后由于重粮轻桑等多种原因,新丰养蚕业停滞不前。

蜂:镇域内花木茂盛,蜜源丰富。明、清时就有人养蜂取蜜。据清·康熙《嘉兴府志》载:“蜜蜂,民间以木筒养之,采花成蜜,小满后割取,煎其渣,成黄蜡。”民国十年(1921),无锡人从美国购入意大利蜂,运至嘉兴一带放蜂。民国十八年(1929),川、鄂之养蜂者也来放养。50年代后,有关蜂场相继停办,“文革”期间,一度衰落。80年代起,前来放蜂者又日益增多,惜本镇经营者极少,农田大多为野生蜜蜂。

近年,牛蛙、蜗牛等也有专业养殖,其营养价值高,餐馆内十分需要。由于成本大,技术要求高,其养殖业尚在起步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