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脂肪肝的西医分型

脂肪肝的西医分型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肝细胞脂肪变性较明显,而酒精性肝炎有较多的玻璃样小体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肥胖或超重、糖尿病、高脂血症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原因不明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为原发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而药物、病毒以及妊娠等明确病因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称为继发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根据肝脏脂肪含量占肝湿重的比率及脂肪变性肝细胞所占的比率,将脂肪肝分为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的西医分型很多,如按病因、病变程度、肝细胞内积蓄脂肪性质、肝细胞内脂肪滴大小等分类。

◎ 按病因分型

脂肪肝按病因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1.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性脂肪肝是指由于长期过量或短期内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受损,初期通常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继续发展成酒精性肝炎,再进一步发展形成酒精性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严重酗酒时,酒精性脂肪肝可诱发广泛的肝细胞坏死,引起重症酒精性肝炎,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与肥胖引起的脂肪肝相比较,酒精性脂肪肝更易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此外,酒精性肝病患者除肝脏发生病变外,酒精对人体的其他器官也有致病作用,可能引发酒精性心肌病,严重酗酒会引发急性胰腺炎等。因此,对于酒精性肝病患者更应给予高度重视。

2.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患者肝组织病理学与酒精性肝病相似,但无饮酒史或无过量饮酒史,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单纯性脂肪肝演变的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

(1)单纯性脂肪肝 肝细胞内脂肪过度积聚,不伴肝细胞坏死和肝细胞气球样变。肝脏没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也没有纤维化。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是正常的,反映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也是正常的。

(2)脂肪性肝炎 除具有单纯性脂肪肝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外,还有组织学异常,包括肝细胞气球样变性、坏死,肝细胞浆内有玻璃样小体以及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静脉周围和细胞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及胆汁淤积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肝细胞脂肪变性较明显,而酒精性肝炎有较多的玻璃样小体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3)脂肪性肝纤维化 脂肪性肝炎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肝纤维化。其主要特点是大量纤维组织在肝脏中积聚,但肝小叶结构尚保持正常,无假小叶形成。

(4)脂肪性肝硬化 是脂肪性肝病的严重阶段。脂肪性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肝内纤维结缔组织重度增生,肝小叶组织结构改进、假小叶及再生结节形成,就会出现脂肪性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肥胖或超重、糖尿病、高脂血症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原因不明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为原发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而药物、病毒以及妊娠等明确病因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称为继发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我们通常说的脂肪肝主要是指原发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按病变程度分型

根据肝脏脂肪含量占肝湿重的比率及脂肪变性肝细胞所占的比率,将脂肪肝分为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

(1)轻度脂肪肝 肝脏脂肪含量为肝湿重5%~10%或光学显微镜下30%~50%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B超表现为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仍可见。自觉症状不明显,肝功能基本正常。

(2)中度脂肪肝 肝脏脂肪含量为肝湿重10%~25%或光学显微镜下50%~75%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B超表现为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减,肝内管状结构模糊。自觉肝区不适,食欲缺乏,肝功能轻度异常。

(3)重度脂肪肝 肝脏脂肪含量大于肝湿重25%或光学显微镜下75%以上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B超表现为近场回声显著增强,远场回声明显衰减,肝内管状结构无法辨认。自觉肝区疼痛,腹胀闷满,或见黄疸、蜘蛛痣。肝功能检查重度异常。

◎ 按肝细胞内积蓄脂肪性质分型

根据肝细胞内积蓄脂肪的性质分为甘油三酯性脂肪肝、磷脂性脂肪肝或胆固醇性脂肪肝。

(1)甘油三酯性脂肪肝 肝细胞内积蓄过量的甘油三酯,且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升高。本类脂肪肝占脂肪肝的绝大部分。

(2)磷脂性脂肪肝或胆固醇性脂肪肝 肝细胞内积蓄过量的磷脂或胆固醇。本类脂肪肝占少数病例。

◎ 按肝细胞内脂肪滴大小分型

根据肝细胞内脂肪形成的脂滴的大小不同可将脂肪肝分为大泡性脂肪肝和小泡性脂肪肝。

(1)大泡性脂肪肝 肝细胞内脂滴直径大于25微米,常为单个,肝细胞核可被挤压而移位。大泡通常发生于肝腺泡Ⅲ区,预后较好,累及Ⅰ区者预后较差。大的脂滴可相互融合成微脂囊肿,甚至形成脂肪性肉芽肿。引起大泡性脂肪肝的病因很多,包括酒精、肥胖、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因素。

(2)小泡性脂肪肝 肝细胞内满布直径3~5微米的细小脂滴,肝细胞核无移位,肝小叶结构无紊乱,多数没有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坏死,故不会发展为肝硬化。小泡性脂肪肝可为大泡性脂肪肝的轻型、前期或恢复期表现形式,但经典的小泡性脂肪肝常伴有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多形性异常,并伴肝外器官脂质贮积,患者常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较大泡性脂肪肝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