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

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术家有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之说,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就是内练一口气,不要让我们的呼吸停止。认真观察并掌握人体“风”和“力”的运动规律,进行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提高生命的原动力,推动人体的大江、小溪畅流无碍,排除身体内部各种肮脏,是健康长寿工程中的重中之重。这种提高生命原动力、排除体内肮脏的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佛家称谓风性观、水性观,道家谓吐故纳新。

似有意似无意音声运动依靠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没有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就没有似有意似无意音声运动。下面我们来探讨人的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人的呼吸是无意的,无论我们是睡觉还是工作,呼吸从不停息,不必要人的意识指挥。当我们的意识关注它、研究它、驾驭它时,人的呼吸运动即是有利于健康长寿的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有别于似有意似无意肢体运动、似有意似无意音声运动。如果说似有意似无意肢体运动、似有意似无意音声运动是除病健身的运动形态,那么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即是真正的长寿运动。人类的长寿与否在于呼吸,呼吸停止了即是死亡,人的呼吸永不停止即是长寿。武术家有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之说,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就是内练一口气,不要让我们的呼吸停止。但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与武术家的内练一口气是有区别的,武术家的内练一口气是师傅教人如何扎架子,如何闭气、运气,而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则要求我们认真观察、研究自己呼吸的运动规律,遵循其规律,驾驭自己的呼吸运动令其绵绵不断。呼吸绵绵不断,生命就会长久。

宇宙是由地、水、风、火、空、信息六要素构成。地主坚固,水主润泽,风主动力,火主能力,空即空间,信主信息联系。

人是宇宙的儿子,母亲有的,儿子也会有。宇宙的遗传基因,人身必有体现。因而,人也是由地、水、风、火、空、识六要素构成。人体也有风,也有水。“风”指人的呼吸气、内力,“风”是生命的动力。生命一旦无“风”的存在,呼吸停止了,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对自身风性的观察即是风性观。

“水”指人体的血液和各种液体物质。“水”是人体的甘露春雨、江河湖海,它运载万物,孕育万物,排污与灌溉并举,维持生命的勃勃生机。对自身水性的观察即是水性观。人的三病二痛多因气血不通造成,人的气血之所以不通,是因为那里发生了障碍,那里有肮脏的东西堵塞其道。流水不腐,浊气无风。人体有病的原因之一是山泽不能通气,细水不能长流,因为风与水总是紧密相连的。自然界有风起浪涌之说,人体有气为血帅之说,血随气行,气不通,血不达,人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或病变。要想身体无病,必须气血畅通。要想气血畅通无阻,就要观察“风”和“水”的运动规律,排除气、血运行道路上的肮脏和障碍。

世上为什么有人怕冷,有人怕热,有的人既不怕冷,也不怕热?那是由机体中肮脏的多少、障碍的有无决定的。气血中的肮脏愈多、污染愈重、障碍愈大,人体愈怕冷、怕热。如果很少污染,障碍全无,就会寒热不侵。

认真观察并掌握人体“风”和“力”的运动规律,进行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提高生命的原动力,推动人体的大江、小溪畅流无碍,排除身体内部各种肮脏,是健康长寿工程中的重中之重。这种提高生命原动力、排除体内肮脏的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佛家称谓风性观、水性观,道家谓吐故纳新。

一、人体“风”的特点

风性观就是观察、研究“风”的特点和规律。“气”者“风”之体,“风”者“气”之动。“风”是视而不见的“气”,它含有触之不得的“力”。风性观,就是观察人体“气”与“力”的特点与规律。人的呼吸之气主要指氢、氧、氮气等,它们在光能、音能、电能、热能、磁力的作用下,会发生一系列生化物理反应。“气”沟通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世界,人们每吞一口食物,每喝一口水都伴随着吸气、吞气、含气。无论是大便、小便、咳嗽、喷嚏都伴随着呼气。“气”操持人体固体、液体物质的存在和新陈代谢。“力”沟通人体与自然界的能量世界,“力”是人体的生物光、生物电、生物热、生物磁、生物音的灵魂,维持人体的生命力和信息传导。人们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无论是做外功,还是做内功,都存在力的吸收和发放,力的吸收和发放形成人体的各种运动形态。

气与力合即“力气”,人体内外无处不有。它通有无、通动静、通虚实、通内外、通生死。风动则有,风静若无;外通虚空,内通实物;视之似无,触之觉有。呼气外念生,内念灭;吸气外念灭,内念生。吸气主生,呼气主亡。人的大限将至,总是吐尽最后一口气方可呜呼,是呼气主死。人若停止了呼吸,形若无命。倘若能吸一口气,就可能起死回生,是吸气主生。

二、人与自然的第一枢纽

呼吸作为一种运动形态主要表现在肺脏运动。肺脏是人体的特殊脏腑,它具备有意运动与无意运动两种运动形态。人的意识不注意它时,它是无意运动;当人的意识注意它时,它能变无意运动为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它是人体与自然界交流的第一枢纽和通道。它与风密切配合,既能内通人体百骸四肢至细胞、分子、原子、电子、光子等微观世界,又能外通宇宙虚空能量等宏观世界,它是有意运动与无意运动交流的第一桥梁。

我们的意识虽然不能指挥心脏跳动、血液流动,但我们可以利用肺脏变无意呼吸为似有意似无意呼吸的特性,内观自身自心的运动规律。遵循自心、自身的运动规律进行似有意似无意运动,去观察并主动驾驭心脏的正常跳动、血液的正常流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除病功能排除影响健康的各种障碍。

我们可以利用肺脏内通百骸四肢、细胞、分子,外通虚空自然的特性,主动驾驭自己的肺脏吐故纳新,加强新陈代谢,吸取外界的精华(光、音、电、热、磁、力、虚空及有益气体)以荣自身。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呼气内观灭、外念生,吸气内观生、外念灭的特点,平时把注意力放在吸气为主的呼吸运动上,变外观为内观,从而收回外求的烦恼,进行除病强身健体的运动,以获得健康长寿。我们可以利用肺脏在不呼不吸时,既无内观,又无外念的静定特性,在平日烦恼不可遏制时,将呼吸定在短暂的不呼不吸静定状态,以净化自己的心灵。

当人体百病除尽,真正万念不生,既无外观,又无内观之时,会一下进入不呼不吸状态。这时似乎觉得周身毛孔都在呼吸,心身舒泰非凡,极乐极妙。这就是中国古代道家说的胎息。如果人老了不想久留于世,可不出定,就会出现佛家说的圆寂。

三、胎息

精通伏气胎自结,

自觉怀胎气自息。

气入身来为之生,

神去离形即自灭。

神气相依可长生,

固守虚无养神气。

神行气行气行血,

神住气住是胎息。

若欲长生神气依,

神气相住永不灭。

不出不入为常住,

有出有入凡心起。

心不动念念无念,

无来无去是真如。

在身无诸疾、气血畅通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胎息的锻炼。意欲胎息,须精通伏气。伏气就是潜伏自己的呼吸。经常返观内照,将自己的呼吸停止在不呼不吸的状态,名为伏气。有息有思,无息无思。当人无息之时,思维相对熄灭。伏气之初,无息无思的状态不会保持很长时间,但半分钟是会有的。总之不能有难受感,不能硬挺,有了难受感就要恢复自然呼吸。经常进行这种伏气锻炼,时间长一点,自觉腹内及周身有气流流动,如走念珠。特别是腹腔如同怀胎,里面蹦蹦跳跳,如同胎儿在腹内弹腿似的,这就是“精通伏气胎自结”的含义。 “自觉怀胎气自息”,自己有了怀胎的感觉,会周身毛孔放开,出现体表呼吸,呼吸停止了即是“气自息”。当然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不是有了怀胎感觉,就会出现周身毛孔放开的体表呼吸。这种怀胎感觉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出现毛孔放开,才能停息。根据各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刚开始出现胎息不会很长时间,心一动念,就会回到日常的呼吸状态。然而,就这么一会儿,人就感到非常舒服,非常快乐。

“神气相依可长生,固守虚无养神气。”出现胎息,人心虚无,这时要神气相依。“神”就是人的意识,自己的意识放在观察体表的呼吸上,名神气相依。神气相依时意识即可指挥气的正确运行,名“神行气”。气为血帅,人的意识能指挥气的正确运行,自然能够指挥血液的正确运行。如此意识驾驭气血的运行,使精气神浑然一体即可长生。特别要指出的是,这时心地不要再起烦恼,要固守虚无心。只有固守虚无心,呼吸就不会有出有入,这样才能培养神息相依的精神状态。如果动念,呼吸即会出现,神息相依的精神状态即会消失。

“若欲长生神气依,神气相住永不灭。”只有神气相依,才能长生久住。“心不动念念无念,无来无去是真如。”不但要神气相依,还要心不动念。只有念无念念,才能出现无去无来,如如不动的真如状态。幻想天国佛地,即是心已动念,会“神去离形即自灭”。如果想到“我该送孙女上学了”,“气入身来为之生”,你就会深吸一口气,气入身来,又是活生生的你了。

这种不呼不吸的胎息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人的呼吸主要是供氧,人体运动越强烈,需要的氧气越多。人的大脑是人体耗氧量最高的机关,大脑耗氧量的高低是由大脑内观、外念运动的强弱程度决定的。当人既停止了思维运动,又停止了肢体运动,人体的耗氧量是很低的,这时人的体表呼吸完全可以满足需要。

人的体表能进行呼吸吗?自然界有些无量微生物是没有肺脏的,它们的耗氧量极低,它们的生命主要靠体表呼吸来维持。当人的欲爱干枯,心身虚无时,耗氧量也是很低的。在人体表里经络畅通无碍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用体表呼吸来维持生命的存在。不过在体表的经络还没畅通时,强迫自己长久不呼不吸、不来不去、不出不入会很难受,病重者会导致死亡。所以说,只有将百病除尽、经络畅通之后,才能享受胎息的乐趣。

当然,这是一种深度的胎息。还有一种是浅度的胎息。

万缘放下,

意识内观。

吐唯细细,

纳唯绵绵。

行立坐卧,

不忘这个。

非只除病,

决定延年。

假名胎息,

实是内丹。

这种浅度胎息,道家名为小还丹。用现代科学讲,如此观察,实是一种能量向体内积聚。平时观一下是可以的,但不能一味静坐内观。如果一味内观,待能量积聚到了一定程度,量变成突变,会将体内的肮脏一下冲出体外,使人产生恐惧。古人就有这种体验,当百窍开通时,五窍污秽涌出,或浊泪不断,或浊涕不止,或吐、或泻、或尿,皆臭秽之物,即是体表,也如疮疥布满。神智上或诗、或歌、或舞、或自称仙佛,或恐怖异常不能自制。一味静坐、一味内观,出现的突变令人招架不住,反受其害。渐进比突飞猛进好。正如地震,经常小震,不断地释放地球内的能量,就不会出现大地震。经常进行吐故纳新的锻炼,不断地排除体内的肮脏,就不会火山爆发,出现海啸。进行吐故纳新的锻炼,就是一种渐进的呼吸运动。不断地吐故纳新,不断排除体内的肮脏,排除八识信息库中的不良信息,不断地培养正气比较稳妥。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就是不断排除体内肮脏、不断培养自身正气的的吐故纳新运动。只有经过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的锻炼,才能理解“吐唯细细,纳唯绵绵”的真实内涵,达到排除肮脏、培养正气的目的。

四、吐故纳新

人的呼吸包括吸气、呼气、不呼不吸三类。吸气正如吃饭,呼气正如排泄。吃饭要吃香的,不吃臭的;吸气要吸氧气,不吸毒气。吃饭要有选择地吃,吃得适量,才能营养身体;吸气要有选择地吸,吸得适量,才能强壮身体。

人的呼吸与人的吃拉都是在与大自然交换,这种人体与大自然的交换过程即是吐故纳新的过程。人们吸气不只是纳入新鲜氧气、氮气,还要纳入光、音、电、热、磁、力及虚空等精微物质。“触之不得名曰微”,物质向细小精微方面转化,化成的能量、虚空等称之精微物质,即是“精、气、神”的“精”。随着人的吸气,光、音、电、热、磁、力及虚空等精微从眼、耳、鼻、舌、身各渠道进入体内,是一种精微物质的“纳新”。人们呼气不只是吐出二氧化碳,还要从眼、耳、鼻、舌、身各渠道吐出被污染了的光、音、电、热、磁、力,是精微物质的“吐故”。

人为什么会中暑?是因为热气进入体内排不出来。如果热气既能纳进,又能吐出,就不会中暑。人为什么会感冒?是因为寒气进入体内排不出来。如果寒气既能纳进,又能吐出,就不会弱不禁风。中暑和感冒说明人体不但纳热,还能纳寒。正如吃饭,美食吃得进,肮脏排不出就会生病。会纳气的人有选择地纳,纳得适量,消化得了,废气排得出,就会强壮身体。否则,只进不出,能量无限聚积,人体也会发生爆炸。古代有人进行道家的内丹修炼,出现的“五窍污秽涌出,或浊泪不断,或浊涕不止。或吐、或泻、或尿,皆臭秽之物,即是体表,也如疮疥布满。神智上或诗、或歌、或舞、或自称仙佛,或恐怖异常不能自制”就是一种能量爆炸。

“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人们都喜晒太阳纳热。暑天,人们好在树下纳凉。春天,会纳热的人身体很快会发热。暑天,不会纳凉的人会很快中暑。中暑的原因就在他心挂两头,一头挂在体内,一头挂着太阳的光热。有了如此念头,呼吸频率随之变化,使光热与肉体之间形成通道,热能源源不断纳入体内。热到一定程度精神紧张,肌肤毛孔关闭,热能只进不出,只纳不吐,以致中暑。

人体向阳面属阳、属热;背阳面属阴、属凉。炎热天气,只要你放开心身,心的一头挂在阴凉面,一头挂在身体内,调整呼吸,把注意力放在纳凉吐热上,只纳凉不纳热,你会感到天气不太热,甚至感到凉爽,这叫会纳凉,会吐暑纳凉。正如人们吸进新鲜空气,吐出难闻的臭气一样,人体随着吸气的导引,自然界新鲜的光、音、电、热、磁、力亦会进入体内。随着呼气,带着人的思维信息、健康信息、疾病信息的光、音、电、热、磁、力吐出体外。未来科学发展了,完全可以通过人体散发的光、音、电、热、磁、力所载的信息,分析确认人的健康状况。

人们喝水吃饭、流泪出汗都属吐故纳新的范畴。这些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吐故纳新。人们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容易认识的吐故纳新。这种吐故纳新是微观的深层次的吐故纳新。由于光、音、电、热、磁、力属于能量,它们能推动五脏六腑运转,维持人的生命存在,但它无形无相,吐纳者仅有其觉,常称为内气、内力。

内力强者,身体健壮;内力弱者,精力疲沓。内力强者,新鲜的光、音、电、热、磁、力可以进入身体各组织的深层次,排除那里的故障,带走那里的肮脏,因而精神抖擞。内力弱者,体内的肮脏多、障碍多,身体各组织不能正常运转,新鲜的光、音、电、热、磁、力不能深入机体的深层次,排除那里的肮脏,因而精神疲沓。要想身体强壮,必须运用肺脏的呼吸功能,调动光、音、电、热、磁、力、空气及虚空等精微物质,进行深层次的吐故纳新。

五、深度的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

真人息至足,俗人息至喉。每个人都在呼吸,都在吐故纳新。一般人的呼吸只是咽喉有感觉,名“俗人息至喉”。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是一种深层次的吐故纳新,是一种深度的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在呼吸时,周身至足部皆有感觉,名“真人息至足”。它包括吸气、纳气、闭气、吞气、含气、紧气、松气、行气、食气、练气、吐气、休息,真正操作起来如拳似舞,非常优美、好看。因此,古代称武火炼丹。

首先要选择空气新鲜、阳光温暖充足、平坦宽敞的场地。古代练气士多在深山老林,其原因在于那里空气新鲜,光、音、热、电、磁、力、空气等精微物质没有污染,利于吐故纳新。现在都市人为什么多病?就是因为食物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光、音、电、热、磁、力、虚空皆被污染,带来了精神污染和物质污染以致多病。如果在这种污染浑浊的环境中进行吐故纳新锻炼,实在是吐故纳污。当然,人们不可能都到深山老林,关键是自心要调整好。自心清净即净土。自心清净了就能识别香、臭、净、污,只纳香的,不纳臭的;只纳净的,不纳污的。不过,初习吐纳还无这种识别能力时,最好在树木较多、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场地。

场地选好后,人体放松站定,开始调整、观察呼吸。人们观察、研究外部客观世界,是呼气占主导地位。当我们注意力放在吸气上时,意识自然地回头观自身了。在舒适自然的前提下,缓慢流畅地呼吸。意识注重吸气的同时要观察自然界的光、音、电、热、磁、力从何处进入人体,趋向何方。进行这种观察之初,难觉光、音、电、热、磁的存在,只知气到何处,力向何方。

气力,即力气。“气”在这里指的是人的呼吸之气,“力”在这里指的是动态能量,“气”和“力”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有气有力,无气无力。人们无论举重,还是推车,总有闭气用力的过程。举重运动员不闭气,就举不起二百公斤的杠铃。力属精,息属气,意属神。精、气、神三位一体。闭气就是精、气、神三药入炉。入了炉才能产生力量,才能举起二百公斤的杠铃。举杠铃是做外功,是有意运动。这里讲的吐故纳新是做内功,是似有意似无意运动。人们在举重、推车等有意运动时,是意到力到,力到形到,是意识指挥内力推动肢体运动。

吐故纳新是似有意似无意运动。当精、气、神三药入炉后,体内会自然产生气力运转。这时,不是用意识指挥气力推动肢体运动,要用意识观察气力的运行规律,做到气到力到,力到形到,形到意到。意识要跟着气、力走,而不是气、力跟随意识行。意识只能随气力运行的自然规律,不能违背气力的自然规律。

如此操作,会出现力动推动形动,形动影响意动,意随形动的形意运动形态。中国古代有一种形意拳,就是这种运动形态。是形动在前,意动在后,意随形动的拳术运动。现代流传的形意拳是意动气动,气动力动,力动形动,是一种有意识运动,是意动在前,拳动在后的套路拳术,与古代的形意拳有所区别。据载,伏羲时代实行舞制,使人们能够健身的“伏羲舞(武)”也是这种形动在前、意随形动的运动形态。但这种运动形态在人有病的情况下十分不雅,如果意识失控,还会出现精神失常,虽然出现过一些巫师,但也出了一些精神病。于是后人就慢慢放弃了这种运动形态,将意随形动中出现的各种美好的动作编成套路,就是今天的“舞”和“武”。无论是中国的各类传统武术,还是世界各国的民间舞蹈,都有“伏羲舞”、“伏羲武”的影子。

何为武火?火即心火,即意识。武火即用心、用意较粗。心粗气粗,气粗形武,形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武术动作、舞蹈动作。武火生起时,内力会推动肢体做出缓慢流畅的“太极拳”、“形意拳”动作。由于形体如同练武,“武火炼丹”由此得名。

如此武火生起,气动力动,会出现气到腹部,收腹提肛;气到足部,足趾麻颤等等千变万化的动相。出现吸气、纳气、闭气、吞气、含气、紧气、松气、行气、食气、练气、吐气、休息等各种不同的呼吸形态。古人将各种不同的呼吸形态形象地称为腹息、胸息、龟息、踵息、体息、胎息。将气闭在腹中谓腹息。腹息时有收腹提肛、伸脖子、踮脚尖、张口含气等一系列的动相。气闭于胸谓胸息。胸息常出现两手抱球于胸,伸脖子张口纳气的动相。其状如同龟头伸出水面含气一样,所以古人谓龟息。“真人息至足,俗人息至喉”。内力至足谓踵息,踵息是要求人的呼吸要向深远的层次运行,向足趾运行。

以上皆是深度的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形态。当经络畅通之后,修行家向休息、胎息的方向过度,名文火练心。

六、回风混合

首先要心平气和地观察吐气。吐气要吐尽,吐尽之后即会自然出现吸气。有时会突然收腹提肛张开大口深纳一口气(纳气),接着紧急闭气(闭气)。有时会再自动吞一至两口气(吞气),最后还含一口气(含气),接着紧急闭气。嘴巴纳气主要是为充实腹腔及下肢,现代名腹式呼吸;鼻孔纳气主要是为充实胸腔及背部,现代名胸式呼吸;最后出现吞气、含气是为充实脑腔及上肢。上、中、下三部内气充实谓“紧气”。

“吐气”名“呼风”,“吸气”名“回风”。纳气、吞气、含气三种吸气过程就是“回风”。“回风”后是“闭气”、“紧气”。“紧气”时正是精、气、神三药归炉混合之时。道家的“回风混合,百日功灵”中的“回风”指的正是吸气、闭气、紧气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精、气、神三药浑然一气,化为人体的生命内力,推动人的健康长寿。我们在举重时,总要先闭一口气。只有闭上这口气,人的呼吸之气才能化为内力,才能举起几百公斤的杠铃。这种吸气、闭气的过程就是“回风混合”的过程。“回风混合”后,才能调动内力举重。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与举重不同的是,“回风混合”后是调动内力强壮我们的身体健康长寿,而不是为了做外功。

“紧气”时千万不要有意向内气加压,“紧气”时内气已经充足,应当观察紧气向松气方向转化的规律。若再加压力,年轻人容易炸肺,老人易成疝气、脱肛。

进行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之始,千万不要有意迫使内力向既定的方向运行。所谓既定方向,就是你的意识想去的方向。有意向既定的方向运行,会违背内气运行的规律而身感不适。在紧气、松气时要认真观察内气运行规律,顺其自然地松气、行气。当我们掌握了其规律后,才能驾驭内力向既定的方向运行。

紧气与松气是对立统一的。只紧不松,内力运行就不自然;只松不紧,内力虚而无力。不紧不松,内力运行畅通而有力度,称谓“行气”。“行气”即是观察内力、内气在体内的运行动静。一张一弛之为道,不紧不松即是介于张与弛之间的“之”道。中国太极图由阴鱼、阳鱼构成,介于阴阳鱼之间有一“s”线,它不偏于阴,不偏于阳;不偏于有,不偏于无;不偏于张,不偏于弛;不偏于紧,不偏于松。这“s”就是“之”道、正道、中道。在我们观察呼吸之气化为内力在机体的微妙运动时,就要认真细致地运行在正道、中道上。

七、辟谷食气

在“行气”的过程中,纳入体内的氧气、氮气似乎都被身体吸收,很少吐出,这种现象谓食气。食肉心悍,食素心慈,食木心愚,食果心聪,食物心暗,食气心明。

人们修行为了明心见性。不食气,人心能否明了?从我们的实践来看,不食气者,呼吸和思维都呈粗相。只有通过食气,才能出现胎息,出现胎息后,人的思维才能渐次出现细相、无相,心地才能出现光明。看来不食气难以明心见性,难怪佛陀在《四十二章经》中指出,人命在呼吸间,不懂呼吸不知道。

人有五食:嘴食物、眼食光、耳食音、鼻食气、身食能。人的五官皆能将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纳入自身,转化为自身的物质和能量。所以古人说“万物皆备于我”,宇宙间有什么,人身皆备,就是人身具备五食的原因。

古人说的食气,非只食氧气、氮气,还有光、音、电、热、磁、力。辟谷说的是食气可以不吃饭。进行食气锻炼的人也许可以少食、不食。现代有人提倡辟谷,说是不吃饭可以除病。此说法不无道理,但他们常常是有为辟谷,有意挨饿。有病的人在进行似有意似无意运动时,也会出现辟谷,是无意辟谷。出现无意辟谷时,进食就不舒服,不进食精神反而会好。有七天、半月、一月、三月、一年、三年不食或少食的,是一种自我调整现象。但在辟谷中必须食气,食气是纳进自然界的光、音、电、热、磁、力,变自然能为生物能,为自身补充能量,虽然不食、少食,但精力很充沛。辟谷之初体重会下降得很快,到最后体重不增不减,感到神清气爽。在自然辟谷中必须食气,只有这样的辟谷才能精力增长,神清气爽,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辟谷。

食气不仅要纳进新鲜氧气,还要纳入氮气。现代科学认为,一氧化氮可以加强人体的信息传导。人体的许多疾病,不正是信息传导发生障碍而形成的吗?纳入氮和氧气也许可以加强一氧化氮在体内形成,提高人体的信息传导功能。传导功能提高了,人体的各种信息障碍就不难排除。

一些中老年人得了脑溢血、偏瘫、半身不遂,不就是因为信息不通、意识不能指挥肢体运动吗? 一些青年人来信说自己阳痿早泄、夫妻不和,不就是信息不通、意识不能指挥生殖器官运用自如吗?也许大量纳入氧和氮,促进一氧化氮的合成,排除信息渠道的障碍后,这一系列毛病就会迎刃而解。正确的辟谷食气者,大脑特灵,精神特旺,表情特丰富,身手特敏捷,性功能特正常,可能与食气时大量纳入氮和氧等精微物质有密切关系,这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物以稀为贵,人们常常重视了氧气的作用,忽视了氮气是生命的依赖。一个人只供氧不供氮,人的神经系统没饭吃,可能要罢工。

眼食纳光,耳食纳音,鼻食纳气,体食纳能,嘴食纳物。大量纳入氮气,加强了神经传导功能;大量纳入氧气,加强了机体的生化物理反应。这生化反应能否将纳入的光、音、热等能量转化为生物能,维持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从而避免或减少体能的消耗?能否将大量纳入的氮和氧等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产生营养物质代替吃饭、维持生命?这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当然,这需要人们去实践、去研究。如果辟谷食气能够成立,将为资源日渐枯竭的地球人带来福音。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要正确地食气。一些人不懂似有意似无意运动的哲理,没掌握呼吸和内力的运动规律,胡乱强闭气,结果搞得肺脏充满气泡,求生不得,求死不成。正确的食气,就是要不断观察内力的运动规律。内力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不进不退的形态称谓停气,特别是呼气到了顶点吸气到了顶点的时候,常常出现停气。

“吐唯细细”,当缓慢呼气到了极限,又观察内力到了足趾时,就会出现停气现象。这时千万不要急躁,要耐心等待“回风”的发生。“纳唯绵绵”,当吸气到了极限时,更不能急躁,要耐心等待观察内力的运动方向,不要有意推动内力向既定的方向运行。这种等待“回风”的机会和内力的运动的机会,道家名“真机火候”。

八、等待内力运行的机会

等待“回风”的机会、等待内力运行的机会,即是等待真机火候的出现。“自古传药不传火,真机火候无人传”。出此语者是不懂真机火候,人体存在各种不同的似有意似无意运动,应有不同的真机火候。似有意似无意肢体运动、似有意似无意音声运动、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似有意似无意内力运行,及人的视觉、听觉、思维,作为不同的运动形态,都存在着不同的似有意似无意运动,因而都有不同的真机火候。

“动者静之基,静者动之机”,所谓真机火候,就是无意运动发生的真正时机。人的呼与吸皆是动,不是静。但呼与吸是静的基础,无动不会有静。呼吸会出现三种静态:一是呼到极限时;二是吸到极限时;三是呼与吸正中时。这三种静出现后,就会出现三种不同的动机。这动机,就是真机。现代人理解的所谓静,主要讲的是呼与吸正中时出现的静态心理,即是将自己的呼吸调整到呼与吸的交合处的心理状态。呼与吸正中时出现的静,即是神与息合二为一了,名为真静。处于真静时,若能“寂然不动”就会出现“感而遂通”的动相,名神机、神通,即灵感。所谓神机妙算,就是在此种静态下出现的灵感。这种灵感也是一种“真机”,更准确的说法是“神机”。

大动筑大基,小动筑小基。只有大动,才有大静、大定。一个病体,不动而有大“基”者,不可能也。肺上有病,不呼不吸会立即咳嗽,更谈不上“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了。肺上有病者,首先要呼到极限的静,吸到极限的静,静极生动,将体内深层次的肮脏排干净后,方能大静、大定,方能“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如果人们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一上来就修习呼与吸正中的静定,那就会跨者不行。

似有意似无意的内力运行,作为一种运动形态,它的真机火候就是在三种静态时,等待真机出现。在呼至极限的静定中,等待回风的机会;在吸至极限的静定中,等待混合的机会;在混合的静定中,等待内力运行的机会。这时,内力运行会突然产生新动向,这新动向就是内力运行的机会。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们的意识要抓住这个机会,抓住这个火候趁热打铁,有意随顺无意,驾驭内力自然运行,达到吐故纳新的目的。在进行这种运动时,特别要戒骄戒躁,要认真地静观内力运行的变化规律。真机火候掌握到位,内力的运行就符合自然规律,内力在体内运行就舒服,否则就难受。有时内力会一下灌满周身内外,使大脑虚空,周身特别舒泰。或者幻觉身体特别高大,或无限高大。这就是《金刚经》中说的“大身非大身”现象。

当内力运行到有障碍(有病)的部位,肢体会反复出现某些动作,这种反复出现的动作即是“练力”。练力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变外力为内力。我们吃的饭,只有在体内消化吸收才能营养自身,人体吸收自然界的光、音、电、热、磁、力亦有个消化吸收的问题。练力的过程就是一种消化吸收的运动形态,不仅能加强光、音、电、热、磁、力能量的消化吸收,还能加强食物的消化吸收。实践证明,只要真机火候掌握到位,通过一段时日的练力,你会发现消化功能特别好,大便特别顺畅、细腻,不存在不消化的物质。老年人常有便秘的毛病,只要如此锻炼,便秘会很快消失。第二个作用是扫清障碍、排出体内的疾病和肮脏。只要真机火候掌握到位,腰椎有病就会反复扭腰,胸椎有病就会反复扭背,颈椎有病会反复摇头。愈摇愈舒服,直到肮脏的光、音、电、热、磁、力排出体外为止。肮脏的光、音、电、热、磁、力排尽后,经络通了,腰不痛了,颈不僵了,头不晕了。

肮脏的光、音、电、热、磁、力排出体外是看不到的,排出的肮脏音声是听得到的。病杂、病重者发出的音声刺耳难听;病轻者发出的音声比较粗犷;完全康复者发出的音声如歌似吟,非常好听。这些表现都是在排除心灵的信息垃圾。人心自有音乐,心灵愈干净,从心中流出的音声愈美妙。

内力即内气,气动则风动,风起则浪涌。风性观的锻炼必然推动体内液体物质的运动。观察体内液体的吐故纳新规律,促进这种液体的吐故纳新,名为水性观。一些病者在吐故纳新的锻炼中,常常出现尿多、汗多、口水多、饮水多,这些皆是水性观的范畴。肠胃有病、有瘤,可能吐血、便血,或排除异物。肾脏、膀胱、子宫等有病、有瘤,排除的液体很臭。特别是肺、肝、骨有病者最易吐口水。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你排出的肮脏液体愈多,身体会愈健康,气色会愈好,人会变得年轻漂亮。“气”与“色”,组合成“气色”。“水”与“色”,组合成“水色”。内力练好了,气色当正、水色应好,女士们也就不用涂脂抹粉、花钱美容了。

练气之后是吐气。练气后出现的呼气、发声、吐口水、频尿、出汗,身体各部位特别是两手掌、两脚掌有向外放电的现象等,都属“吐故”的范畴。特别是两手掌、两脚掌向外放电,有人就不理解了,问人的手脚为何会放电?现代城市走廊的路灯都装有感应器,手一摸,或用钥匙接触感应器路灯就亮了。手不能放电哪能令路灯发生反应?不过手掌放的是生物电,不是交流电罢了。还有的朋友认为手脚放电会将精气神放跑,对身体不利,因而心生恐惧。结果愈恐惧愈往外放,愈往外放愈恐惧,吓出了毛病。吐故纳新锻炼到一定程度,人人周身都会出现这种放电现象,无须恐惧。这是一种能量领域里的吐故纳新。排出污秽的能量,只会有利健康。在古代,个别道家修行家进行如此锻炼,错误理解了“无漏”的含义,认为放电即是“有漏”,将精气神漏掉了,于是,吞涎忍屁、握固塞兑。吞涎,不让肮脏的液体排出;忍屁,不让肮脏的臭气排出;握固,两手握紧,不让肮脏的能量排出;塞兑,闭嘴不语,不让不良的信息排除。体内无论是清净的能量还是肮脏的能量无限积累,积累到顶点时发生了能量爆炸,推动体内的肮脏一下冲了出来,令人更难受、更恐惧,让人不知所措。要明白,只纳不吐,只吸不呼,会将人憋死的,我们不能犯这个错误。

吐气之后是休息。推车、挑担是改造外部客观世界,谓之外功。做外功需要出力流汗,需要休息。吐故纳新是做内功,是在做改造、优化自身的工作,也是要出力流汗、需要休息的。特别是初学者,身体有病,真机火候又没有掌握好,不能做到“绵绵不断”,还会感觉到疲劳。他们每做一次吐纳,就可能要休息一下。但要注意,休息之中不忘息,休息之后再纳气。休息之中,要心息相依,继续观察呼吸之气和内力的运动规律,抓住内力似有意似无意运行的真正机会,连续进行吐故纳新的运动。如此反复吐故纳新,健康长寿才有希望。

吸气、纳气、闭气、吞气、含气、紧气、松气、行气、食气、练气、吐气、休息,不是每次吐故纳新都要经过以上十二法的。要认真观察自身内气运行的规律,要根据各自身体的特殊规律灵活机动地运用以上十二法则。

看了以上文字,人们一般都会吐故纳新了。这里将要点强调一下,请还不悟的朋友牢记以下几句话:

呼要尽,尽处定,

定于静,静静等。

动相生,随顺跟,

闭气紧气意义深。

止于闻,止于明,

止于过去未来心。

回风混合生乐心,

绵绵不断趣长生。

第一口气要吐尽。开始练吐纳时,首先要调整心态,当心平气和后返观呼吸。第一口气要慢慢呼出,在呼气的同时观察内力在体内的运行,观察身体各处的浊气随着呼吸之气由上到下,从足趾吐尽。

浊气就是带不良信息的光、电、热、磁、力。锻炼之初并不知浊气是何物,这时主要观察内力的走向。只要人们返观内照,就会发现,在人呼气时,一定会拉动内脏和四肢运动,自心就要随这种动相而动。

浊气有下行的特性,清气有上升的特性。浊气从身体各处皆能吐出,吐气不一定要从足趾吐出。但在自己还没掌握吐气规律时,第一次吐气向足趾运行,吐出浊气比较容易,也容易体会。人体无处不是窍,等到稍有实践体会,可顺其自然地从机体的各处吐气、纳气,不一定非在足趾不可。因为只有将浊气吐得干干净净,才能拉动内脏的运动,才能很快回气(即回风),使肢体很快产生新的动相,即真机火候。顺便说明一下,向足趾吐气会出现如下现象:一是会出现足气,即出现所谓“香港脚”烂脚丫子,请不要紧张,那是肮脏的东西在排出。二是脚底会出现硬块、硬皮,当这些硬块、硬皮消失后,细胞就会更新,换成新的皮肤。特别是老龄人腿脚怕冷,当脚底出现新皮肤后,腿脚就不怕冷了。

根据各人的内在条件,根据各人的病情轻重,有的人吐半口气就停止吐气了,到了吐气的尽头了,这也是“呼要尽”。但是这种“呼要尽”不会很快产生新的动相。这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将心定于此处。将心定于此处即是“尽处定”,不呼不吸才为“静定”。存在呼和吸不能称“静定”,呼与吸都是运动的,是静不了的。当然这是一种短暂的静定,是刹那间的静定。

倘若真正做到了“尽处定”,心里没有烦恼很安静,又名“定于静”。这时,要“静静等”,等待新的动相发生。人总是要呼吸的,不能永远停止在不呼不吸的状态中。只要人有呼吸,内脏一定会有动相,只是一般人没有返观内照的习惯,往往不能察觉内脏动相的存在,更谈不上掌握这种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这是吐故纳新的诀窍,道家的“凝神于气穴”就是指此。“凝神于气穴”即是有意将注意力放在气穴上,气穴无穴,就是放在呼吸上。放在呼吸上,又名“神合其气”。吐故纳新之始,心放在呼气的尽头处也是“神合其气”,也是“凝神于气穴”。这种“凝神于气穴”最能引发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的发生。“凝神于气穴”是古人的说法,用现代语言讲,就是“心息相依”,意识不要离开呼吸。意识不离开呼吸,外求的烦恼就会消失。

“回风混合生乐心”,新的动相发生后要“随顺跟”。这时,倘若有意坚持不纳气,肢体有意坚持不运动,内脏有意坚持不运动,都是错误的,都是违背自身的运动规律的。如果能随顺自身的运动规律进行似有意似无意运动,就会出现纳气、闭气,闭气、紧气的过程,就是“回风混合”的过程。闭气要及时,紧气要适度。

“呼要尽”就是呼气要深,将体内的浊气排除干净。深度的呼气必然导致深度的吸气,深度吸气才能产生较强的内力。举重运动员在发力前要深吸一口气,这深吸气就是深度的回风。深度回风会使自然界较多的氧和氮,及自然能与体内的精微物质混合变成举重的能量。如果不作深度回风,只是一般的呼吸方式,几百公斤重的东西是举不起来的。

当然,举重是做外功,我这里讲的练气是做内功。为了改善自身的体质也要深度回风,不做深度回风就不能产生适当的内力。没有适当的内力,人体深层次的改善就不彻底。回风纳气中要注意三点:

一、不要在意吸进了多少空气,更不能在意肚子鼓多大。要注意“吐唯细细,纳唯绵绵”。在吐纳过程中,应该意在观察五脏六腑的动相,吐纳要与体内的动相同步。只要同步,即会出现“吐唯细细,纳唯绵绵”的运动形态,就是小还丹的方法。真正做好了,收腹提肛的动相特别多,似乎没有多少空气进入腹内、胸内,肚子也不鼓胀,但内力很大,效果也特别好。如此吐纳,内力增长会很快。干活要气力,除病要气力,入定要定力,修行要慧力,都不能没有力。如此锻炼,内力增长了,干活有力气,学习有精力。当诸病除尽后,入定会有定力,进行各种妙观察,才有慧力。吐要吐得干净,纳要纳得绵绵,不能纳得过猛、过速,要顺其自然。欲速则不达,过猛、过速,会把寒气纳入而得感冒。

二、不能幻想把自然界的精华都纳为己有,那是不可能的。太阳的能量大,但不能把太阳都装进肚子里呀!要意在吐故纳新、新陈代谢,只进不出会不舒服。

三、回风到了顶点要及时闭气。所谓及时,是说不能过早,不能过晚。想多纳气、少纳气、再闭气的念头都不可取。要以舒适为度,过与不及都是过。过多,不舒适;过少,没力气;不多不少只有自己去体会。

闭气之后是紧气。紧气就是精、气、神进行混合的时候,只有混合才能产生能量。正如氢和氧,只有高度混合后才能发生化学反应变成水,精、气、神高度混合后才能发生“化学反应”变成光和热,才能产生动力,才能温暖五脏六腑,推动五脏六腑、肢体、面部表情出现千奇百怪的动相。这时,你会发现,自己有时努目圆睁,有时呲牙露齿,有时慈眉善目,这些动相皆是深层次自我调整的现象。

紧气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也要中道。如果不中道,就不能产生适中的内力,就不能很好地推动五脏六腑的运动。所以说“闭气紧气意义深”,它关系到练气的成败。

“回风混合生乐心”,即完成回风混合后要心生快乐。要学那慈眉善目的观音菩萨,心不笑而容自笑,这样会引导内气上升于面,有增颜美容的效果。同时,这“生乐心”会自然放松身体的紧张度,使内气沿着它的自在规律运行,推动肢体出现千奇百怪的动作,达到练气的目的。

“止于明,止于闻,止于过去未来心”。 

回气总有个闭气的过程,闭气也可称“止”。止于下腹、止于胸腔、止于见性、止于闻性、止于过去心、止于未来心,有时不知止于何处,要顺其自然,临机自悟。无论止于何处,都有个停顿入定入静的过程。不要急,要细心观、静静等。静极生动,只要乐心一生,“回风混合”之后,一定有新的动相发生。

“绵绵不断趣长生”。经过一吐一纳的实践后,基本掌握了内气运转的规律了。根据内气运转的规律,进行绵绵不断的运动,就是长生之道。

“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存无”,呼吸是人体存在的无意运动;“守有”,意识认真观察自己的呼吸,守着自己的呼吸,遵循自己的呼吸规律进行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顷刻而成”,顷刻成就了强身健体的吐故纳新运动,成就了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如果能够做到回风混合、绵绵不断,就会“百日功灵”。经过一百天的锻炼,心中就会有光明感,浑身是劲,体内处处如走念珠,有身轻如燕的感觉,这是身体得到根本优化的表现。

一个人呼吸连绵细长,人寿长久。经过风性观锻炼,人的呼吸是连绵细长的,所以能长寿,只是这“绵绵不断”四个字很难做到。若能做到绵绵不断,气血就会不断地通达,营养五脏六腑、皮毛筋骨等固体物质;人体的五脏六腑、皮毛筋骨等固体物质不坏不死,人就能长寿。人体的五脏六腑、皮毛筋骨等固体物质即是人的地性。通过风性观来观察人体的地性是一种深层次的地性观。对人体的地性深入细致地观察,即能坚固自己的身体。

九、舒服近中道

在似有意似无意肢体运动、似有意似无意音声运动的反复实践中,人们真正掌握了无意运动、有意运动、似有意似无意运动后,方可进行吐故纳新的锻炼。不然人们不知中道是何物,就不能进行吐故纳新的锻炼。在吐故纳新的过程中,始终要吃透一个“中”字,要体会“舒服”这个尺度。无论是吐纳的深浅、行止的快慢、开合的紧松、用力的大小,都要中道而行。是否中道,要看在运动中是否舒服。舒服近于中道,舒服有利长寿,舒服就是人的第一需要。进行似有意似无意运动,就是向舒服的方向运动。人若有病就不舒服,病少一点,就舒服一点。彻底舒服了,就健康长寿了。

在吐故纳新中,倘若用力过小,会感到没劲没力不舒服;倘若用力过重,内力不畅,甚至引起炸肺、脱肛、疝气,就更不舒服了。能产生这些疾病说明没吃透“中”字,没体会到“舒服”这个尺度。如果掌握“舒服”这个尺度,肺结核、哮喘病、疝气、痔疮、皮肤诸疾病会很快得到改善或痊愈。

大道在悟,大道就是中道,过与不及都不是中道,不是大道。大道不是老师教的,老师只能告知内力在体内运动的一般规律。各自特殊的规律还要靠你用敢于实践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回头观察自己,研究自己,从而掌握内力在体内运动的规律性,驾驭内力正确运行,达到除病健身的目的。如果内气运行的轨道不正确,就会不舒服,这时就要快点觉悟,为内力的运行寻求正确的运动方向。

所谓修行,修要修得尽,行要行得正,重点在行。行,就是运行。思维运行在中道正途上,叫心正。内气运行在中道正途上,谓气正。倘若心正气正,就会出现拈花一笑、不乐而乐的精神状态。

不乐而乐的精神状态就是快乐甜蜜的心理状态。人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气质。持拈花一笑、不乐而乐的心理状态,就会具备一种浩然正气。我们进佛寺大雄宝殿看看,那如来佛就有拈花一笑、不乐而乐的心理状态,所以他成就的是浩然正气。

人生百态,有的成就了善人,有的成就了恶人,有的成就了治国平天下的英明领袖,有的成就了杀人放火的世俗小人。各不相同的心理,练就了各不相同的气质,成就了各不相同的人格。拈花一笑、不乐而乐的心理状态,就会练就成佛成道的浩然正气。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

对曰:数日间。

佛言:子未知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

对曰:饭食间。

佛言:子未知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

对曰:在呼吸间。

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似有意似无意呼吸运动就是将人的意识引向呼吸间,人不能返观自己的呼吸,即不明道。经过一段时间的吐故纳新的锻炼,人们会发现无论任何人修习任何法门都离不开呼吸,只是呼吸的频率不同而已。即使到了胎息,口鼻呼吸没有了,体表呼吸仍然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