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确立“应然世界”与“必然世界”相契合的生态存在价值观

确立“应然世界”与“必然世界”相契合的生态存在价值观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余氏命题提出“人,活在上帝与牛顿之间”为人类的生存创立了一个崭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因而,完全可以通过“牛顿”自觉的“循理举事”而不断顺应、接近和服务于“上帝”,最终达到本质上近乎于“应然世界”的、可以与“上帝”知遇握手和亲切交谈的“适然世界”,也即臻及“天人合一”的审美存在境界。“适然世界”生态审美存在价值观要求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置于生物圈整体价值的维护和进化之中。
确立“应然世界”与“必然世界”相契合的生态存在价值观_回乡之路寻皈审

二、确立“应然世界”与“必然世界”相契合的生态存在价值观

老庄生态美学思想“道性同构”范式强调人与自然万物有一个共同本原,都是无极衍化也即“道”创生而来的,因而都具有自身存在价值与审美价值,宇宙自然的生成过程同时也是审美存在价值的创造过程,宇宙衍化生成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审美存在的价值世界。人不可凌驾于万物之上而主宰世界、恣意地践踏生灵,也不可肆无忌惮地利用现代科技疯狂地掠夺自然资源。人与自然万物在世界中都应在自然生生之德的观照下各居其位、各守其分、各尽其责地按照自身性质以及在世界秩序中的价值关系来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和合共生、永续演进的审美存在的生态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万物衍化与演进的总法则,也就是“道”的“生生”精神,它可以通过自然的生成与生存过程达到动态平衡并进入新的优态境域。人类在生存与审美过程中可以利用自然物的价值,这是符合自然物种之间相互关照、相互利用、相互依存的自然精神与生命法则的,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衍化之美、创生之美、和合之美。人类发明科技用以提高自身的生存质量和促进社会进步本身是无可非议的,当代人完全没有理由、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拒绝现代化和诋毁现代科技,运用恰当的科技不仅可以采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先进工艺而尽可能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先进科技还可以通过现代化育种和绿化等手段以恢复物种的多元性和植被生成的条件。生存优态境域的设定关键是要找到并掌握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适合点。余氏命题提出“人,活在上帝与牛顿之间”为人类的生存创立了一个崭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余氏命题认为:“如果说‘上帝’代表着价值生命中对‘应然世界’的追求,‘牛顿’则代表着价值生命中对‘必然世界’的追求,那么在‘上帝’与‘牛顿’之间的‘适然世界’则是价值生命所真正值得追求的人格世界。”[47]这里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余氏命题中的“必然世界”就是当今现实存在的“实然世界”。在余潇枫看来,“牛顿”与“上帝”并不矛盾,它们只是分别代表了“应然”的天道与“必然”的现实而同时存在于同一时空之中且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关联,也即有着共同的终极旨归——“天人合一”的审美生存境界。因而,完全可以通过“牛顿”自觉的“循理举事”而不断顺应、接近和服务于“上帝”,最终达到本质上近乎于“应然世界”的、可以与“上帝”知遇握手和亲切交谈的“适然世界”,也即臻及“天人合一”的审美存在境界。余氏命题倡导人类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要“科学地运用科学”、“诗性地运用理性”和“理性地走向诗性”,也即人的生存活动与社会实践务必遵循自然动态平衡的生生之道和周行之律,维护自然系统的动态性稳定与万物生命的有序性衍化以及人与自然的竞争性的和谐关系,从而以现代的生活质量进入“诗意栖居”的生存境界。而不能只从人类自身狭隘的私利出发,利用强大的科技力量毫无顾忌地去破坏性地掠夺自然资源与毁灭性地利用生命物种。余氏命题的生态生存美学思想从宇宙生成论和人性的本质论出发导出价值论,再从价值论导出审美生存论是非常睿智和深刻的,尤其是关于审美生存境域论提出的“人,活在上帝与牛顿之间”的命题,与老庄大道衍化、自然创生过程中的自然万物都具有生命以及生命的存在价值和审美价值,人类要“无为而为”也即在不违背自然生命法则的前提下循理举事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生态智慧是一脉相承的,是老庄生态美学思想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这的确是一个具有独创性的有着历史远见和时代精神的生态审美生存新理念。这就要求当代人要理性地构筑与贯彻“道性同构”范式,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统一起来,将人类生存价值的实现与工具价值的发挥统一于对生态系统整体价值的维持上,构筑一种以老庄“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的既能在当代满足人类的发展需要又能有效地保护生态动态平衡与优化演进的现代生态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确立“适然世界”即“应然世界”与“必然世界”相契合的生态审美存在价值观。

“适然世界”生态审美存在价值观要求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置于生物圈整体价值的维护和进化之中。它反对工业文明时代的科技人文主义征服和统治自然的态度,但并不完全否定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科学技术本身,而是提倡把这种科技能力用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恢复自然历史创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然生命生存条件上来。“浙中绿岛”建设实践表明,建设生态文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具有多重的视角,它既是文明形态的一种进步,又是社会发展目标的一种完善;既是文化观念的一种提升,又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必须要按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和原则来定位、谋划和把握。把生态型经济也即“绿色GDP”发展作为现代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目标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范畴,不仅可以弥补过去“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单项研究之不足,而且具有生态哲学与美学历史性理论意义和时代性实践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