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社会现实中实现生态自我

在社会现实中实现生态自我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庄生态美学思想“道性同构”范式以及当代绿色生态文化就是要通过对自我意识的更新使人际关系重新回到和美的境界之中。在此之前,国内已发生过多起类似的恶性事件。[61]老庄生态美学思想“道性同构”范式必须以引导和规范当代人实现“生态自我”使其成为“真正自由自觉的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才能使中国古老的生态文化走向世界、走向当代与未来。
社会现实中实现生态自我_回乡之路寻皈审

二、在社会现实中实现生态自我

从笛卡尔开始,自我就被当作一个封闭的意识系统。“我思故我在”,在我之外的一切存在物都是我思维、感知和认识的物件,是被强行纳入我的思维活动的碎片。现代文明社会以个人主义为本位,一切价值均以个人为中心,个人本身就是最高价值的目的,社会和其他事物只是达到个人最高价值目的的某种手段,个人主义造成了自我与他者之间竞争、疏离和对立的关系,这是造成当今社会人文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老庄生态美学思想“道性同构”范式以及当代绿色生态文化就是要通过对自我意识的更新使人际关系重新回到和美的境界之中。

除了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导致自我与他者隔绝而产生个人主义之外,以货币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化塑造出的商品化人格也是造成疏离的人际关系而产生个人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社会交往过程被极度理性的“交易算计”支配着,人在社会交往中注重的是投资与回报的关系而不是真心与情感的交流和旨趣的相投,人们天天面对着虽然丰富多彩却与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真切关联的现代生活,产生了对社会生活的厌倦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漠,人与人长期相处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并且呈现出“越是熟悉越是陌生”的趋势。而人的本性是追求自在生命彰显的,现代人惧怕自己的个性独立存在价值被冷漠的现代社会所淹没,于是人们有意识地寻找表现自我存在的机会并采用非常怪异的手段进行发泄式的活动,在个体行动中表现出浮躁虚伪、夸张作秀、喜怒无常、矫揉造作等特点,甚至丧失人性无理由地报复社会和无理由地戳伤生灵。据有关报道[60]

新华网陕西频道2010年5月12日电(记者梁娟、谢方芳):陕西省南郑县一幼儿园12日上午8时左右发生一起砍杀儿童事件,已造成7人死亡,20多人受伤。在此之前,国内已发生过多起类似的恶性事件。

惨案回顾:3月23日,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发生凶杀事件,造成9名小学生遇害,5名小学生受重伤;4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发生凶杀事件,造成2名小学生遇害,5名小学生受伤;4月28日,广东省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发生血案,15名学生和1名教师被砍伤;4月29日,江苏省泰兴中心幼儿园发生行凶事件,5儿童受重伤;4月30日上午,山东省潍坊一男子闯入校园砍伤5名学生后自焚。

这就让整个社会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能够做些什么来保护可怜的孩子们?!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发生六起狂徒冲进幼儿园和小学乱杀乱砍毫无抵抗力的无辜幼儿和小学生的血腥惨案,足以说明社会人文生态危机与人的心性生态危机并发症的严重性。可以说,赵本山与小沈阳的诙谐小品、老毕主持的星光大道、央视的心理访谈节目以及林林总总的流行歌曲网络文学等等所谓现代流行文化,只能使人们渴望交流和认同的心理得到象征性的暂时满足,却无法使人摆脱在现实人际交往和深层生命体验中所处的孤独与困惑的处境。在此等文化背景中,“要拯救社会人文生态先拯救人的心性生态”成了时代的共鸣,加强绿色生态文化建设成了当下的重大课题。

绿色生态文化建设要从更新自我意识入手以重新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西方文化将自我意识当作先于具体生命活动而存在的前提,而绿色生态文化审美观认为,自我不是封闭的意识系统,而是在与他者普遍联系着和广泛交流着的审美生存活动过程中不断生成与完善的,仅仅通过反观内心永远无法实现自我。中国著名生态哲学家余谋昌先生把自我实现理解为:从本我到社会自我——从社会自我到形而上学自我(大我)——从大我到生态自我梯度提升的三个阶段。自我实现的三个阶段是人不断扩大自我认同对象范围的审美过程,也是人不断走向文化成熟的过程。当人达到“生态自我”时,就能够在所有存在物中看到自我,并在自我中看到所有的存在物,此时的人就成为了在绿色生态文化中审美生存的人。

实现了“生态自我”的人,自我和他者不再以彼此作为身份确认的参照物,而是将“天人合一”也即自身生命与宇宙生态精神的合一当作自我实现的目的,每一个他者和自我在这个走向生态整体世界的过程中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绝对的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只有生命展开的不同形态,自我与他人的对立关系转化成在老庄“齐物”思想观照下的多元化的审美存在关系。从而“我与你”的关系成了彼此不同的生命世界在做双向或多向的交流与融合的和美关系。正如德国著名宗教主义哲学家马丁・布伯(M artin Buber)描述的那样:当我凝视一棵树时,我可以从空间位置、时间限度、性质特点、形态结构等各种角度来理解它,但这不过是把它当作一个对象。而当我凭借着“发自本心的意志和慈悲情怀”凝神关照树时,我就可以感受到树在天空下舒展枝叶的自由,感受枝条与风、雨水和阳光相交接的喜悦,感受根脉在泥土中伸展的温暖和踏实。这时,我从树的角度来理解生命,就会“像山一样思考”,我获得了一种我自己的人生所不能体验的快乐,“在物我不分的关系中拓展了自己的生命境界”。

费尔巴哈就人的“类性”问题,进行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人的本质包含在共同体之中,类是人的内在生活与本真的存在样式。人只有在类中才能‘成为人’,并且也只有这个时候,人才能成为真正自由自觉的人,从而获得人的全部本性和人之为人的神圣性。”[61]老庄生态美学思想“道性同构”范式必须以引导和规范当代人实现“生态自我”使其成为“真正自由自觉的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才能使中国古老的生态文化走向世界、走向当代与未来。因为唯有把整体生命境界的复归作为自我实现的目标,才可能产生出我与他者的和美关系,从而消除社会人文生态的潜在危机。从老庄生态整体审美思想的角度来理解自我和我与他者的关系,他者和我一样都是置身于天地间而努力向“道”即生命母体复归的审美存在,彼此之间是同源同在和共存共生的和美关系,每一个个体只有不断使自身向他者的生命世界敞开,并且通过理解与接纳他者而拓宽自己的生命境界才能实现“生态之我”最后臻及“天人合一”的审美生存的终极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