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见肿瘤简介

常见肿瘤简介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严重危害妇女健康,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在女性中仅次于子宫颈癌而居第2位。霉菌诱发食管癌的研究已部分得到证实。外科手术切除对早期食管癌疗效较好,术后5年生存率达90%左右。胃癌的确切发病因素尚不清楚,但已知与饮食因素有密切关系。

1.肺癌 肺癌原发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近半个世纪以来,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以惊人的速度上升,约15年增加1倍。据报道,目前世界上至少有35个国家和地区的肺癌已居男性恶性肿瘤的死亡原因之首。我国肺癌发病率在长时期内呈显著上升趋势。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吸烟、大气污染以及机体的内在因素等方面有关。

肺癌的早期临床表现有轻有重,其症状轻重和出现的迟早取决于肿瘤发生的部位、大小及发展程度,一般为中心型出现症状较早、较多,周围型则较晚、较少。肺癌的早期症状有刺激性干咳、血痰、胸痛等。临床上发现,另有15%~20%的肺癌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多为肿瘤引起支气管阻塞,产生炎症而发热;也可因癌组织坏死、癌性毒素吸收引起发热。肺癌的治疗方法中手术切除及放疗适用于早、中期肺癌,化疗适用于已有远处转移,不适合手术及放疗,术后或放疗后又出现转移或复发者,也可以作为术后和放疗后的辅助治疗。

2.喉癌 喉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占耳鼻喉科恶性肿瘤的首位。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大多数地区均有上升。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男女之比为8∶1。

临床表现主要为:①声音嘶哑;②吞咽困难;③咳嗽、痰中带血;④吞咽疼痛;⑤气急;⑥颈部肿块;⑦肺部感染。喉癌相当于中医学的“喉菌”“喉百叶”“喉疳”“烂喉风”“缠喉风”。

早期病例经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80%~100%,无颈淋巴结转移者可达70%~80%,有颈淋巴转移者预后较差。

3.鼻咽癌 鼻咽癌是指发生在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全国恶性肿瘤死亡数量的2.81%,居第8位。其发病率占头颈部肿瘤的首位。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10)∶1。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鼻渊”“失荣”“上石疽”“瘰疬”等范畴。鼻咽癌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大量调查资料表明,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如鼻咽癌多见于黄种人,有家族聚集性和血缘遗传关系;多吃含大量可以致癌的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咸鱼,鼻咽癌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鼻咽癌高发区的大米和饮水中的镍含量高于低发区,镍的含量与鼻咽癌的病死率成正比;还有实验表明,鼻咽癌患者血清均含有EB病毒的几种有关抗原的相应抗体,且高滴度抗体显著高于其他肿瘤患者和正常人。

回吸性血涕、耳鸣、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头痛、颈淋巴结肿大、面部皮肤麻木感、复视等早期症状、体征,可作为鼻咽癌的特殊信号,必须予以重视。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化疗和手术常作为辅助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预防和治疗放、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对于个别失去放疗、化疗机会者,也可单用中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4.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严重危害妇女健康,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在女性中仅次于子宫颈癌而居第2位。男性乳腺癌极少见,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乳腺癌在20岁前罕见,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平均年龄是40—60岁,60岁以后有下降趋势。乳腺癌的病因不是单一因素,很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结果。

乳腺癌的早期临床症状常表现为:乳房发现异常变化,如扪到包块或增厚、胀感,出现微凹(酒窝征),皮肤变粗发红,乳头变形、回缩或有鳞屑,乳头溢液、疼痛或压痛。还有极少数人,首先发现的是腋窝淋巴结肿大,虽不是早期临床表现,常提示乳房内的隐匿性癌。乳房无痛性肿块常为首发症状,约占95%,其他如乳房轻微不适或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凹缩等症状,约占5%。妇女掌握好自我检查乳房的方法,常能发现直径约为1厘米的肿瘤。

本病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应根据病情与病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此外还有化疗、放疗、激素治疗、免疫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5.食管癌 食管癌是指发生于食管黏膜的恶性肿瘤,为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食管癌主要为鳞状细胞癌,男性多于女性,40岁以上多见,尤以50—69岁最多。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20万人死于食管癌,每年新发病有31.04万,而我国占16.72万,为多发国家,男性发病率为21.0/10万,居男性恶性肿瘤中的第2位。女性发病率为120/10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3位。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主要与饮食、营养、生活环境及遗传等有关,尤其是亚硝胺类化合物。霉菌诱发食管癌的研究已部分得到证实。

大多数早期食管癌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自觉症状,又多因轻微或无特异性而常被忽视。其主要早期信号有:①吞咽食物时有迟缓、滞留或轻微哽噎感;②进食时有痛感或烧灼感;③有食管内异物感。这三大症状的发生率占全部早期食管癌症状的80%以上。

食管癌最常见的症状为吞咽困难,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感吞咽食物时不适,有食物停滞感或有噎塞感,随病情发展而发生进行性吞咽困难,中晚期患者伴有前胸后背持续性疼痛,胸骨后有烧灼感,伴发纵隔炎、肺炎、消瘦明显、大便秘结、呕吐涎沫、声音嘶哑等表现。食管癌应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手段主要有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切除对早期食管癌疗效较好,术后5年生存率达90%左右。晚期食管癌不宜手术而常采取放射治疗。术后食管癌治疗可结合放疗、化疗及中医药综合治疗,能延长患者生存期,缓解临床症状。

6.胃癌 胃癌是指发生在贲门、胃体、幽门部胃黏膜上皮及肠化上皮恶性肿瘤,在我国占各部位恶性肿瘤死因的第1位。胃癌的确切发病因素尚不清楚,但已知与饮食因素有密切关系。早期的胃癌没有什么症状,或者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随着癌肿的发展,可以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例如上腹饱胀,或感到隐痛,也可剧痛,消化不良。癌症较严重时,会出现消瘦、乏力、精神不振、贫血,还可有恶心、呕吐。癌肿部位靠近贲门或幽门,还可有梗阻的症状,如吞咽困难,或者朝食暮吐,呕出的东西带有馊味。也经常见到呕血、排黑便。因此,凡有以上症状,都应及时检查腹部和胃肠道的情况。可做胃肠道钡剂检查,或做纤维胃镜检查,大便隐血检查也很必要。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早期切除后,效果良好,中晚期可用综合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可配合食物疗法更显效果。预防胃癌的重点应放在饮食上,首先应改善饮食习惯,少吃盐腌、烟熏食品,不吃霉变食品,避免重盐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新鲜牛奶,提倡饮茶,每日服用维生素C,均可减少亚硝胺形成。不吃烫食,不暴饮暴食,不过快进食,避免进食粗糙食物,不在情绪欠佳时进食,不酗酒,不吸烟。此外,还应切实做到高度重视胃部慢性疾病的治疗,防患于未然。

7.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指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中肝细胞癌占80%~90%。肝癌发病在肿瘤疾病中占有很大比例。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了,可能与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毒素、饮水污染、亚硝胺类食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

肝癌早期缺乏特殊症状。晚期常可见到肝区疼痛、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上腹肿块进行性肿大、倦怠乏力、消瘦,部分患者可见发热、鼻出血、牙龈出血及皮下瘀斑,以及各种由转移灶引起的症状。

早期肝癌或小肝癌,手术切除后应常规给予中药或结合化学药物治疗。早期肝癌因部位不适宜切除,或因年老和其他情况不适合手术治疗,可予放射治疗并给予中药治疗。中期肝癌若因癌肿局限于左叶,可考虑手术切除,并给予中药治疗;癌肿不大,但弥散全肝,可给予化学药物结合中药治疗。肝癌同时伴有肝功能损害或严重的肝硬化,则可单纯用中药治疗。晚期肝癌则以中西药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8.胰腺癌 胰腺癌是生长在胰腺上的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全身肿瘤的1%~3%,在我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消化道肿瘤中占第5位,男性多见,40岁以上好发,高峰在50—60岁。一般认为,胰腺癌的发生与饮食有关,如嗜酒、饮浓咖啡、吸烟等,都被认为是胰腺癌发生的诱因。情志忧郁者发病率也较高。另外,慢性胰腺炎、肝胆结石也可能与发病有关。胰腺癌以胰腺头部为多,少数发生在胰体及胰尾部。胰头癌以阻塞性黄疸为主要症状,胰体胰尾癌则以上腹部肿块为主要症状。

腹痛是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隐痛、钝痛或阵发性剧痛等,此外,还多见有消瘦、乏力、食欲减退、上腹不适、发热等症状。

胰腺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据统计,手术切除率不超过20%,5年生存率仅2%~3%。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较广阔的前景。

9.大肠癌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高发肿瘤之一,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和肛管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大肠癌的发生与饮食中脂肪含量高、纤维素含量低等有关。身体素质、血吸虫病、吸烟饮酒等也可能与发病有关。祖国医学认为此病可由饮食不节、忧思抑郁、湿热窒结等因素引起,加上正气不足,邪毒就留滞于肠道,以致日久积聚成块。

本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消化道不适,如恶心、呕吐、呃逆、腹胀、便秘、腹泻、便血、大便变形及肠道梗阻症状等,后期出现消瘦、贫血、虚弱。因为肿瘤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等可以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对于慢性肠功能紊乱、反复便血、出现肠梗阻等症状的老年患者,应警惕本病的发生。

早期未转移和中期尚可手术治疗的大肠癌,应尽量争取外科手术切除,再配合放疗、化疗、免疫及中医药等综合治疗。中晚期则采用放疗、化疗、中医药治疗等相结合的方法。

10.胆道肿瘤 胆道肿瘤中,胆囊癌约占2/3,胆管癌约占1/3。胆囊癌在全身所有肿瘤中仅占1%左右,常发生于50—70岁老年人,女性比男性多3~4倍。临床表现为:①右上腹疼痛;②消化道症状,如厌油腻;③黄疸;④发热;⑤右上腹肿块。85%以上胆囊癌病例于确诊后1年内死亡,生存5年以上者仅4%。

胆管癌系指原发于左右肝管至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管癌。胆管癌好发于50—7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临床表现与前者相似,另可见胆囊胀大、肝大质硬、脾大、腹水等。胆管癌病例以腺癌为多,平均生存期低于1年,5年生存率约15%。

11.肾癌 肾癌是发生于肾脏输尿管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分为肾癌、肾盂癌、输尿管癌。据资料统计,肾癌发病率占全身肿瘤的0.4%~3.0%,发病年龄以50—60岁多见,偶见于儿童,男女之比为3∶1。本病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肾癌的发生可能与致癌化学物质的长期刺激、吸烟以及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非那西汀等有密切关系,此外年老体弱,对内外致癌因素防御不力,也是重要原因。

本病症状多变,易被误诊。有1/3~2/3的患者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的。三大主要症状为:无痛性血尿、腰部或上腹部肿块和腰痛。血尿是肾癌最常见的主要症状,也是常被患者注意到的早期症状之一,血尿多为无痛性,常呈间歇性、反复出现,血尿量很大,多为全程血尿,有时可见条状血块;几乎1/3左右的患者可在上腹部或腰部察觉肿块,肿块为实性,可随呼吸上下运动;约50%患者患侧后腰部有持久性钝痛,为肿瘤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所致。凡在临床上见到上述症状,均应引起警惕。

肾癌的治疗当根据不同病情及病期的适应证,选择中西医不同的治法或综合应用,早期患者可做手术,对2~3期患者也可考虑肾根治术。

12.膀胱癌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国外资料报道,膀胱癌的发病率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二位。膀胱癌占全身肿瘤的3%,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50—70岁发病率最高,30岁以前少见。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化学致癌物尤其是芳香胺类染料、内源性色氨酸代谢异常以及吸烟、各种慢性刺激、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膀胱癌早期无特殊表现,往往以小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而引起重视,无痛性血尿间歇发作是膀胱癌最常见的起始症状,多数为肉眼血尿,常可见尿中有腐肉样物质排出或排尿突然中断,甚至出现尿潴留、发热、寒战、腰痛、下肢浮肿、盆腔疼痛、下腹部包块进行性增大,此外还可出现口干舌燥、消瘦、贫血等症状。当肿瘤浸润输尿管口时,可引起肾盂积水、输尿管扩张、尿闭、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

目前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可分为电灼、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4种。中医治疗主要是辨证分型治疗,扶正抗癌,标本兼顾,确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减轻放疗、化疗不良反应和患者的痛苦,可结合术后或放疗、化疗同时进行,亦可对某些已丧失手术治疗机会且不适宜放、化疗的膀胱癌患者施以单纯性的中医药治疗。

13.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发生于前列腺腺体的恶性肿瘤,是男性泌尿系统的常见肿瘤。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体内雄激素、雌激素间的平衡紊乱有关,如睾丸摘除术或雌激素治疗对本病有显效,给予雄激素能使前列腺癌细胞增生活跃,因此认为任何影响性激素分泌与积聚的因素都与前列腺癌的发病有关。此外还与种族遗传、年龄、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很多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担心增生的前列腺会发生癌变,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发病机理虽都未完全阐明,但从统计学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比非前列腺增生者高很多,而且前列腺增生多发于侧叶及中叶,很少发生在后叶,但前列腺癌多发生在后叶;从胚胎发生及解剖部位上看,侧叶与后叶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很难发现两种疾病的因果关系。因此患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虽应定期检查,但不应过分担心。有理由相信,一般的前列腺增生不会发生癌变。本病早期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有时癌瘤长期处于潜伏状态。临床症状一旦出现,病多属晚期,且多数发展迅速。主要症状有排尿障碍、尿流变细或尿流偏歪、分叉、尿程延长、尿急、尿痛、尿意未尽感,严重时尿滴沥,发生慢性尿潴留,腰与后背疼痛,也可导致坐骨神经痛,可向会阴部或直肠部放射,晚期疼痛剧烈难忍。本病在治疗上应争取早期手术,1、2期可根除,3期只可姑息切除;内分泌治疗可缩小瘤体,减轻症状;不适宜手术者使用放射疗法有一定疗效,也可做化学疗法及冷冻疗法。

14.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我国年发病率为2.73/10万。急性白血病以40岁以下男性高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老年高发。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认为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及某些理化因素(如受电离辐射,接触氯霉素、苯和某些化学制剂以及农药中毒)有关。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原发恶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某类型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生或被这些细胞浸润破坏;在血液中有该类型白细胞量和质的异常(如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常伴有幼稚白细胞出现等);由于白血病细胞影响正常造血功能,临床上常有贫血、发热、感染、出血以及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等出现。

急性白血病起病急骤,发热为首发症状。其次为出汗、出血,可遍及全身。贫血在早期即可出现,随病情发展而出现面色苍白、心慌、气短、乏力、水肿等。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我国以慢性粒细胞型常见,多发生于中年人,很少发生于5岁以前,早期无自觉症状,偶然发现白细胞增高或脾肿大,常见症状有易疲劳、多汗、怕热、体重减轻、头昏、面色苍白、气急、心慌、脾肿大或巨脾,肝常肿大,一般在5厘米以内,1/3病例淋巴结轻度肿大,胸骨压痛较少见,低热(<38℃)。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采用联合化疗诱导缓解,慢性白血病则多采用单一化疗用药,如白消安、苯丁酸芥氮等,而免疫治疗(如卡介苗、转移因子)一般在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之后加用。中医药治疗白血病多旨在调整机体内的偏胜偏衰,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15.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瘤是颈项部的常见肿瘤,其发病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不到1%,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其发病却占首位。女性略高于男性,30—4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50岁以后发病明显下降。甲状腺肿瘤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临床发现,缺碘、放射性损伤以及一些致甲状腺肿物质、致癌物质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颈前部肿块,一般起病时多无其他不适,而在无意之中发现颈前部隆起肿大或颈淋巴结肿大,少数患者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症状。肿瘤增大时,部分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不适等。本病中良性肿瘤居多,且其发展缓慢。

中医药治疗有一定效果,尤其对囊肿疗效较好,故在良性肿瘤时,常以中医药治疗和做术前处理。凡做手术切除者,可先行单纯结节切除或甲状腺次全切除,在手术时应争取做冰冻切片,以了解其病理性质,若系恶性肿瘤则做甲状腺全切除及根除术。

16.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半数以上,严重威胁着妇女的生命和健康。子宫颈癌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妇女。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认为与早婚、早育、多产、子宫颈糜烂、子宫颈裂伤、性交过频、包皮垢及精神刺激等因素有关。

子宫颈癌早期无症状,常于普查时发现子宫颈癌,典型症状为:①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水样、米汤样,脓血性伴臭味;②阴道不规则出血,接触性出血或大便后出血,开始少量,继而出血持续甚至大出血;③疼痛(腰骶部痛、下肢肿胀疼痛);④尿频、尿急、尿血、肛门坠胀、便血及大便困难;⑤消瘦、贫血。

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子宫颈癌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又有化疗、冷冻、热疗及激光治疗等方法。

17.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腺癌,80%发生于50岁以上的绝经前后妇女,40岁以前少见。其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长期持续的雌激素刺激;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中多见本病;未婚、未育者中多见;本病常有家族史,可能与遗传有关。

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症状是不规则阴道出血,量一般不多,但常断续不止,如发生在绝经前后往往被误认为绝经期月经不调。其次的症状为阴道排液,如果为脓血样恶臭白带则往往已是晚期。本病的确诊一般依赖于分段诊断性刮宫,即先刮子宫颈管,后刮子宫腔,所刮出的两部分组织分别做病理切片检查,可以确诊子宫内膜癌,并与转移到子宫体的子宫颈癌鉴别。

子宫内膜癌高危患者要定期接受妇科普查。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的老年妇女和未婚或婚后未育的中老年妇女,以及家族中有患子宫内膜癌成员者更应提高警惕。有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更年期以上年龄妇女,特别是绝经后有不规则阴道出血者,都应尽早做分段诊刮。发现子宫内膜有癌前病变时,可做预防性子宫切除术,或定期严密随访。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以尽早手术切除子宫及双侧附件为主。若已有盆腔淋巴结或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则术后辅以放射治疗(体外照射)。激素疗法(孕激素制剂)也常作为术后辅助治疗。

正确掌握雌激素的使用,更年期综合征较长期用雌激素治疗或绝经后长期用雌激素替代疗法预防骨质疏松者,最好同时加用孕激素制剂,可预防促发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若已患本病,则在手术(或加放疗和孕激素疗法)后,应认真遵循医嘱随访检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意志,增加营养,适当锻炼身体,以增加机体免疫力,争取根治不再复发。

18.卵巢癌 卵巢癌是发生于卵巢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高峰为31—40岁,其次为21—30岁,再次为41—50岁。本病与环境、饮食、遗传、生育、外源性化学制品、病毒感染以及肥胖、高血压等有关。

本病早期多无自觉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部增大、腹水或盆腔肿块、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因肿瘤压迫大肠、膀胱、胃、横膈时,可出现便秘、尿频、胃肠梗阻、呼吸困难等,发生肿瘤蒂扭转时可出现绞榨性剧痛。

本病宜早期手术切除肿瘤。根据疾病的分期、病理分类、细胞分化程度、术后残剩癌的大小及患者免疫状况,选择适当的放疗、化疗方案。一般认为初次手术是否彻底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强调尽最大努力切净肿瘤。中医中药可增强手术患者的体力与抵抗力,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减轻晚期患者的症状。

19.皮肤癌 皮肤癌是皮肤的一种恶性肿瘤。皮肤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慢性皮肤疾病、物理化学性刺激有关,如角化病、着色性干皮病、严重的烧伤疤痕、皮肤顽固性溃疡、日光长期照射、放射线等。本病的易感性与种族也有关,白色人种发病率比有色人种显著增高。恶性黑色素瘤是皮肤癌中最有伤害力的一种。户外工作者、有皮肤癌家族史者、眼珠颜色比较浅的红发或金发人、皮肤容易长斑点的人,都是皮肤癌的高危人群。棕色或黑色皮肤人,虽然也有患皮肤癌的危险性,但是概率较低。

本病好发于鼻、唇、耳、颊、龟头及乳头等处,初起呈瘤样隆起,日久易溃疡,其基底坚硬,边缘高起,表面呈乳头状或菜花样,迅速扩散、恶化。

皮肤癌容易早期发现及诊断,病情发展缓慢,中西医治疗方法也较多,一般可以根治,5年生存率90%以上。中医治疗应辨证施治,适用于手术、放疗、化疗后。

20.骨肿瘤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部位肿瘤的统称,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发病多于女性。骨肿瘤有良恶之分,通常是指发生于骨骼的恶性肿瘤,主要有骨肉瘤、软骨肉瘤、骨纤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尤文氏肉瘤、脊索瘤、骨巨细胞瘤、转移性骨肿瘤等。原发性骨肿瘤系指发生于骨组织的肿瘤,以良性者居多,预后较好;恶性骨肿瘤病程短,预后差。恶性骨肿瘤以骨肉瘤最常见。好发于长骨两端,尤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最多见,位于股骨者约占发病率的50%。转移性骨肿瘤系指从它处转移到骨的肿瘤,均为恶性,发病远较原发者为多,常来自乳腺、甲状腺、前列腺、肺、肾等处,是癌症晚期的表现之一。

骨肿瘤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局部疼痛,进入中期后,持续性疼痛加重,尤以夜间为甚。病变部位出现肿胀或肿块,并迅速增大,肿瘤相应部位皮肤表现苍白或紫青发亮,皮温升高,皮肤与深部组织发生粘连,或有功能障碍。全身症状可伴有失眠烦躁、精神萎靡、食欲缺乏、面色苍白、进行性消瘦、口咽干燥、五心烦热等。晚期疼痛进一步加剧,病变部位肿块增大,压痛明显,并出现功能障碍及相应部位肌肉萎缩,在轻微外力的作用下即可引起病理性骨折。若病变在脊椎,因压迫和破坏可导致截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