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新浆细胞骨髓瘤治疗方案

最新浆细胞骨髓瘤治疗方案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单克隆恶性增生所致的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本病起病缓慢,可长期无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中止治疗者应密切随访。这种口服烷化剂(马法兰)加泼尼松的方案已使用30年历史,直到目前为止仍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基本方案。近年来盛行此方案治疗对烷化剂抗药的难治性及复发的晚期患者。但多发性骨髓瘤多为老年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病死率高。经积极治疗生存期已有明显延长。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单克隆恶性增生所致的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以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为主要特点,并以骨髓中浆细胞增多、骨骼损害和血中出现M蛋白为其三大特征。

【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放射线、化学物、病毒感染和遗传倾向等因素可能起一定作用。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导致细胞恶性变。

【病理生理】

有两方面:①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和浸润;②骨髓瘤细胞产生大量的M蛋白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缓慢,可长期无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面色苍白、乏力,骨痛常为首发症状,甚至病理性骨折。因为免疫球蛋白异常,常有感染症状。可有浮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高黏综合征表现头痛、头晕、麻木和出血倾向。神经系统可因浆细胞浸润及淀粉样变,患者常有麻木、无力、瘫痪或有局部肿块、或有巨舌。部分患者有轻度肝脾肿大。

常见有红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沉增快、可出现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血清蛋白电泳显示总蛋白增高、有M蛋白。

【临床分期]

Ⅰ期:骨髓瘤细胞<0.6×1012/m2,符合下述各项①血红蛋白>100g/L;②血钙<2.6mmol/L;③X线正常或只有孤立的溶骨性损害;④M成分合成率低,IgG<50g/L,IgA<30g/L,本-周蛋白<4g/24h。

Ⅱ期:介于Ⅰ期和Ⅲ期两者之间,骨髓瘤细胞(0.6~1.2)× 1012/m2

Ⅲ期:骨髓瘤细胞>1.2×1012/m2,具有下列任何1项:①血红蛋白<85g/L;②血钙>2.6mmol/L;③X线多处进行性溶骨性损害;④M成分合成率高,IgG>70g/L,IgA>50g/L,尿本-周蛋白>12g/24h。亚型A肾功能正常(肌酐<176.8μmol/L,尿素氮<10.71mmol/L)。亚型B肾功能损害(肌酐>176.8μmol/L,尿素氮>10.71mmol/L)。

【诊断】

国内标准:

(1)血清有大量M蛋白,IgG>25g/L;IgA>10g/L;IgD>2g/L;IgE>2g/L;IgM>10g/L;或尿中本-周蛋白>0.2g/24h。

(2)骨髓中浆细胞>0.15,或组织活检有浆细胞瘤的证据。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损害,或广泛性骨质疏松。

以上三项中具备二项可诊断。

IgM型除1、2项外,需具有多处溶骨性损害。只有2和3两项者属非分泌型。只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及浆细胞增多者,须除外良性或其他原因的增高。

【治疗】

本病尚无根治方法。早期无症状患者可严密观察,暂不给药,当病情进展时再给予治疗。

1.化疗

(1)MP方案:马法仑(melphalan苯丙酸氮芥)0.15mg/(kg· d)(8~10mg/d) 连用4~7d,同时服用泼尼松30~60mg/d。根据白细胞和血小板数调整剂量。每6周重复治疗1次。一般治疗6~12个周期。多数患者于此期内缓解,长期治疗并不延长存活率,可导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白血病。过早停药易复发。中止治疗者应密切随访。这种口服烷化剂(马法兰)加泼尼松的方案已使用30年历史,直到目前为止仍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基本方案。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不是太晚期的患者较适宜。取代马法兰的药物很多,有CTX、BCNU、CCNU、VCR及阿霉素等均已经使用了20年历史,从缓解率和存活率方面并不比MP方案为优。

(2)VAD方案:长春新碱0.4mg/d持续静滴,连用4d;阿霉素10mg/d持续静滴,连用4d;口服地塞米松40mg/d,于1~4d使用。21d为一疗程。达完全缓解后或病变最大稳定后再化疗4疗程。近年来盛行此方案治疗对烷化剂抗药的难治性及复发的晚期患者。

2.骨髓移植(BMT)和周围血干细胞(PBSC)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50岁以下患者,PBSC因其骨髓瘤细胞比骨髓中少,而受到重视。异基因BMT优点为没有再输入肿瘤性浆细胞的危险,且有移植物抗肿瘤效应。但多发性骨髓瘤多为老年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病死率高。自身BMT价值较大,年龄可高些,即使65岁仍然耐受良好,但复发率较高。目前正研究使用单克隆抗体(单抗)作体外净化的自身骨髓移植,可使用抗B细胞单抗进行。基因标记和基因治疗已有开展。

3.对症和支持疗法 多活动,但要避免创伤。干扰素在增加化疗缓解率和延长缓解期方面是有益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缩短化疗引起粒细胞减少的时间,使白细胞较早恢复,减少感染。放射治疗适用于髓外浆细胞瘤或疼痛难以耐受的局部病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贫血有效。根据临床病情,对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高黏滞血症及感染等作相应处理。本病多有骨质疏松或溶骨病变,易发生骨折应防止摔倒,勿用力过猛。饮食宜清淡,适当多饮水及限制钙摄入。

预后

本病自然病程的中位生存期约为6个月。经积极治疗生存期已有明显延长。血清B2-MG是本病治疗前可靠的单一的预后指标。幼浆细胞形态明显异常,血液内出现骨髓瘤细胞,骨髓瘤克隆生长的增加和血清IL-6、乳酸脱氢酶水平增高等表示病情有进展。引起本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全身衰竭、感染、肾衰,少数死于出血。

(黄培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