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步行与散步

步行与散步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证明,只要步行坚持1年以上,斑块就可能自行消除。步行三字经,即三、五、七。而且散步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血糖消耗,防治糖尿病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食欲。进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其发病率,有效地预防高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患。运动时最大通气量及氧气最大摄取量也减少,这在老年人身上尤为显著。散步则是较为适宜的运动量,对于肺活量减退的推迟,以及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者的补偿功能都是有利的。

人类花了100万年,从猿到人,整个人的身体结构就为步行设计的,所以步行运动是世界上最简便适用的运动。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动脉硬化是可逆的过程,动脉硬化由轻到重,由重到轻;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虽不能彻底消退,但可部分消退。走路就能使动脉从硬化到软化,是个最有效的办法。研究证明,只要步行坚持1年以上,斑块就可能自行消除。

(一)步行三字经

步行三字经,即三、五、七。“三”就是最好1次用30分钟走完3km以上。“五”就是一个礼拜最少运动5次。“七”是运动的适量,过分运动是有害的。有专家认为,有氧代谢,就是运动到你年龄加心跳等于170。比如说50岁的人,运动到心跳120,加起来是170,这就够了。当然,如果身体好,可以多一些,身体差可以少一些,步行运动量力而行。有资料表明,老年分两组,每天平均走4.2km;一组就是基本上不走路。结果发现,走4.2km这组老年人死亡率、冠心病比从不走路的少60%。

(二)散步

散步,作为一种锻炼方式,因其简单、方便、不受年龄、场所限制等优点,越来越为广大群众所采用。俗话说:“走为百练之祖”,步行不仅对各器官功能都有“加强”的作用,还可打开智慧之门,德国诗人歌德说:“我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都是当我在散步时出现的。”

散步,是人的一种正常生理活动,人在散步时,机体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循环系统,可使心脏跳动加快、心每搏输出量增加,血液流速增加;作用于呼吸系统,可以使人体呼吸频率及通气量增加,长期坚持,可以扩大肺活量,增强人体肺功能;散步时机体腺体分泌旺盛,新陈代谢增加,增加了人体血糖的消耗,同时也增加了脂肪动员,散步在改善集体生理功能的同时,也可以缓和人体的紧张情绪,使人体身心得到全面放松。下面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散步。

1.散步的好处

(1)更好地发挥大脑功能: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整体,其一切活动都是在大脑皮质的统一支配下完成的。大脑功能状态如果良好,则必然能更好地调节机体的多种活动,使之更加有序。走路时,不但掌管运动的主要中枢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而且与之有关的其他中枢神经细胞也都要参与工作,相互联系沟通信息,根据具体情况,共同协调地给效应器——肌肉、腺体和其他器官下达命令,采取适宜的运动,不但其相关中枢都得到了锻炼,还增加了大脑的整体协调性。此外,走路可加快脑的血液循环,不仅提高大脑功能,且可有效地阻止脑衰,从而防止全身衰老

(2)调节情绪: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体魄之中。乐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可延年益寿。漫步使忙乱了一天的思绪趋于缓和,紧张的神经也开始放松,经过一段时间的散步,不但可解除精神疲劳、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使精神放松,而且可提高愉快程度,使人精神焕发。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如意之事常常令人烦恼,人们需要宣泄,需要解除心中郁闷;夫妻俩对一些问题,可能产生一些矛盾,需要及时交流、沟通。避开家人、孩子,夫妻俩或在和煦的阳光下徜徉于江畔林荫,或在黄昏的暮色中漫步于宅边小径,鼻可闻花的芳香、空气的清润,同时将心里的烦恼、怨气一吐为快;另一方亲切的劝慰、体谅与理解会很好地缓解紧张情绪,夫妻间的小别扭、小矛盾也会随之烟消云散,激活夫妻间的愉悦情绪。因此,春秋之季,天清气爽,是散步的大好时机,也是夫妻间相互沟通的好形式,既能健身,又使夫妻关系亲密和谐。

(3)控制体重:散步属有氧运动,适合自身的走步速度可消耗机体能量,使体重控制在适当范围以内。人到老年、活动欲望减退,能量消耗减少,造成身体发胖而负担过重,影响了身体正常功能,埋伏着早衰隐患,持续肥胖,接踵而至的便是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及早散步,每天走1小时(可分2次走、每次半小时),只要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就可见效,且无副作用。

(4)有助于消化吸收和排泄:散步,可以使腹部肌肉的运动对胃肠进行有效的“按摩”,进而促进和改善胃肠的消化和吸收。而且散步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血糖消耗,防治糖尿病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食欲。而那些平时运动少、胃肠功能下降的老年人,如果不开始运动,则容易引发便秘或者肠梗阻。走步后首先收效的就是这一点,胃口好了,精神有了,有的人甚至肠胃病也可“治”好了。

(5)保持肌肉的正常张力:人体肌肉的正常张力既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又能保证良好的血液循环。但人到老年,运动量减少,肌肉功能减退并逐渐萎缩,故而难以保持肌肉的正常张力。坚持走步,经常给肌肉以刺激,就能延缓肌肉功能消退的进程,长期坚持运动,就可以延缓肌肉萎缩。

(6)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以心脏为主的血液循环系统担当运输体内所需营养和氧气,带走废物、废气的重要使命。人的寿命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脏功能的好坏,心脏本身的健康状况要通过锻炼来提高。散步是一种节律性很强的运动,双臂,双腿有节律地交替运动与心脏的运动最合拍、协调,可以增加心脏舒缩功能,增加射血量,提高冠状动脉的血流。散步还可有效地消耗脂肪、使血胆固醇、血脂下降,尤其是坚持走步的人,体内的HDL浓度会明显地增加,并且能自动地在血管内筑起一道HDL的防线,使脂肪、胆固醇等物质不易沉积,从而使血液流动畅通无阻。进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其发病率,有效地预防高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患。

(7)增强呼吸功能:呼吸系统是惟一直接“对外开放”的系统,也最易受伤害。人的肺活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运动时最大通气量及氧气最大摄取量也减少,这在老年人身上尤为显著。因此,老年人运动时,容易气喘、心跳加快,所以应避免大负荷运动。散步则是较为适宜的运动量,对于肺活量减退的推迟,以及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者的补偿功能都是有利的。

(8)预防骨折:骨组织以蛋白为主体,磷酸钙在骨组织中起着承受负荷的作用,二者共同构成特有的坚固组织。承受负荷的磷酸钙每月都要以数十分之一的比例代谢更换。为了及时补充,除要经常保持足够的钙的摄取量外,要保持一定的、经常的运动量,散步是最好的形式,通过肌肉活动,给骨组织以刺激,可促进骨组织中钙的储存。天天走路,就可经常重复这一作用,从而使骨质坚强,当然,同时要充分补足维生素,促进钙质更好的吸收并沉附于骨组织,防止骨质疏松,预防骨折。

(9)使皮肤柔嫩有光泽:人到老年,皮下组织逐渐萎缩,皮肤日渐变薄,发生皱纹,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加深、加多。走步这一适量而经常的运动,可促使皮肤血液循环加快,血流量增多,皮肤因此能获得较多的营养和氧气,而且,散步加速新陈代谢,促进皮肤的更新,从而促使皮肤柔嫩,有弹性,富有光泽,皱纹和色素减少。

(10)使腿脚灵活:人体到达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功能就开始逐渐衰退,而这种衰退最早表现在平衡能力,继而是肌肉耐力、协调性,较迟的是短时间的肌肉作业能力。以30岁的肌肉能力为标准每10年能力降低10%。若坚持走步经常给脚肌以刺激,这一过程便会明显延缓和推迟。

2.散步的方法 前苏联体育科学家把步行锻炼划分为5类:

(1)很慢速走:每分钟走60~70步,每小时2.5~3km。这种散步,一般比较安全,不容易引起疲劳,比较适合于有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身体状况较差、肥胖患者或最近刚开始进行散步锻炼的老年朋友。

(2)慢速走:每分钟走70~90步,时速3~4km。这种散步,一般来讲也较为安全,适合于中老年和体型偏胖的朋友。

(3)中速走:每分钟走90~120步,时速4~5km。为正常青年人一般行走时的速度,对于没有基础疾病,身体一般状况较为良好的朋友,可以从这个强度开始锻炼。

(4)快速走:每分钟走120~140步,时速5.5~6km。这个程度的运动强度较大,比较适于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并能够承受的朋友。

(5)很快速走:每分钟140步以上。这个运动量大,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较为勉强,朋友们可以量力而行。

一个没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经过几个月的步行锻炼后,就可以把步行速度提高到快速走的上限指标——每分钟走140步,以这种节奏走1小时即接近10000步。中老年人步行时,应由少到多、由慢到快、循序渐进。如果能坚持每天锻炼,通过运动多消耗1255千焦(300千卡)热量,并适当控制饮食,就可以避免发胖。这一运动量相当于步行4~5km,或慢跑20~30分钟,或骑自行车45分钟。研究证实,中老年人以每小时3km的速度散步1.5~2小时,代谢率提高48%,糖的代谢也随之改善。糖尿病患者经一天的徒步旅行后,血糖可降低60mg/L。如果以每分钟平均走100步(中速)计算,步行1小时可走6 000步。如果心率能达到每分钟110次,保持10分钟以上,则对心肌与血管的韧性与强度,大有增进,同时也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从而可减少心肌梗死与心力衰竭的机会。运动医学博士赖维说:“轻快散步20分钟,就可将心率提高70%,其效果正好与慢跑相同。所以老年人快步走时的心率以不超过每分钟100~110次为宜。但运动的强度要因人而异,不可盲目追求运动量,一般是走到稍稍出汗,就能达到锻炼和健身的目的。

在步行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路况的变化,来改变运动的强度,像插入一段斜坡路段可提高步行的强度,坡路对锻炼腰、腿部最有效;再如在沙地上步行很费力,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

3.几种常见的散步

(1)对症散步:①体弱者每小时走5km以上最好,走得太慢则达不到强身健体之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全身活动,才能调节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而且时间最好在清晨或饭后进行,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失眠者可在晚上睡前15分钟散步。每分钟走80m为宜,每次半小时,会收到较好的镇静效果。②冠心病患者步速不要过快,以免诱发心绞痛。应在餐后1小时后再缓慢行走,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长期坚持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效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③糖尿病患者行走时步伐尽量加大,挺胸摆臂,用力甩腿,时间最好在餐后进行,以减轻餐后血糖升高。每次行走半小时或1小时为宜。但对正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避开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间,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行走一般选择在餐后半小时,而且活动时间也不要超过1小时。④血压病患者步速以中速为宜,行走时上身要挺直,否则会压迫胸部,影响心脏功能,走路时要充分利用足弓的缓冲作用,要前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因为这样会使大脑处于不停地振动,容易引起一过性头晕。

(2)雨中散步:雨中散步也有益于身体健康。毛毛细雨净化了空气,初降细雨时大气中会产生大量负离子,负离子享有“空气维生素”的美誉,它有利于雨中散步者安神逸志,血压平稳。雨中散步还能增强人体的适应能力,能提高耐寒力和抗病力,并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杀灭体内的病菌和病毒,是理想的“解毒剂”。此外,春雨也带来天然的冷空气浴,令人神清气爽,耳目一新。享受在雨露中运动之乐趣,能使人疲劳顿消,愁烦俱除。

(3)饭后散步:“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这句谚语在百姓中广为流传,其实,这句谚语也不无科学道理。若在吃晚饭半小时后进行1次散步,腹部肌肉的运动对胃肠可以进行有效的“按摩”,迫使胃肠被动蠕动,会促进和改善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对于胃肠蠕动较差的朋友,可以缓解其轻度的消化不良症状。而且饭后运动可以加速机体新陈代谢,进而达到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的目的。

4.散步注意事项 散步看似简单,但有些情况如果没有注意到,则会带来麻烦,甚至适得其反。

在活动量方面,应该注意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计划,切忌急功近利或活动量过大。在活动时间方面,不能太长,使得自己过于疲惫,影响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也不能太短,普通步行是一项轻微运动,至少需要20分钟的持续运动,才能对身体各器官形成代谢刺激,产生效果。在散步的姿势方面,正确的身体姿势是:身体正直,抬头挺胸,收腹收臀,保持头部与脊柱成一直线,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在步行过程中,头部正直,可以自由转动;身体正直,双臂协同双腿迈步动作自然前后摆动。这样的散步姿势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在行走的速度方面,应注意由慢到快、循序渐进。中老年人步行时,快步走时的心率以不超过每分钟100~110次为宜。饭后散步,应该注意饭后不能马上就去散步,而是应该在饭后休息半小时到1小时后在再去散步,因为饭后,全身的血液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如果此时去散步,大部分血液会重新分布到肌肉,会导致消化不良。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朋友都适合采用饭后散步,例如,患肝炎的人,如果饭后活动,食物在胃内便不能很好地消化,食物很快地进入肠道,也不能被充分吸收,结果往往出现腹胀等症状;患胃下垂的病人饭后也不应该活动,否则会加重胃下垂。患有上述疾病或其他胃肠道疾病的人,饭后应该休息更长的时间再活动。雨中散步应该注意,不要在刚开始下雨时就出去散步,因为,刚下雨的时候空气不是很清馨,雨滴易将地面的灰尘扬起,所以应该在降雨持续约20分钟后再出门散步。雨中散步还要注意在拿伞的时候,手要握在握把上,而且不要走在树下,防雷击。再者,身体健康者可在不避雨的情况下散步,为防止雨水淋湿导致感冒,散步时间不要太长,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

浴着明媚的阳光,伴着绵绵的微风,徜徉于波光粼粼的湖畔,徘徊于静谧的林荫小道,在享受惬意的同时,也享受了一份健康。让我们走起来,走出欢畅,走出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