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讲求心理卫生有方法

讲求心理卫生有方法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年人的生活事件也不会少,按其造成心理压力的强弱依次为配偶的死亡、离婚、亲生儿女的夭折、严重意外事故致残或受伤、退休、搬迁新居等。正确处理好所遇生活事件,对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积极的情绪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淡泊”是一种疏于名利、淡于物质生活的高尚情趣。真正的快乐在“淡泊”中,“淡泊”的人生永远充满快乐。一个人应重视修养,不能小看善良行为对自己健康长寿的重要作用。

讲求心理卫生有方法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老年人心理健康大体上是指一个人要做到:认识健全、情绪饱满、意志坚定、个性和谐、适应环境、消除刺激、心理平衡等等。

简言之:是指一个人要开朗、宽容、大度、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优良品质。

也可把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纳为三个方面:人的整个心理状态稳定;人对社会、环境、家庭、人际关系有适应能力;对自己能进行必要的自我调整。

心理卫生的三个重要方面

1.愉快的情绪。情绪愉快能使脉搏、呼吸、血压胃肠蠕动、消化液分泌、新陈代谢等均处于平衡、协调的状态。相反,人体处于情绪低落、恐惧、焦虑、愤怒等状态时,会引起脉搏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消化液分泌减少、末梢血管收缩等。经常保持情绪愉快,免疫水平也能保持平稳。愉快的情绪对老年人心理健康起着主导作用。

2.良好的人际关系。人在社会中,人际关系处理好了,心情愉快,有安全感,许多事情也容易办好。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包括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3.正确处理好生活事件。老年人的生活事件也不会少,按其造成心理压力的强弱依次为配偶的死亡、离婚、亲生儿女的夭折、严重意外事故致残或受伤、退休、搬迁新居等。正确处理好所遇生活事件,对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传统文化中有利老年心理卫生的三个观点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哲学观点,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促进社会适应能力是很有作用的:

1.庄子哲学的核心是“顺应自然”,“为所当为”,这对中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很有意义。除原则性问题外,其他都可顺其演变,少与人争,对身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在采取适当措施后,应心平气静。积极的情绪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2.孔子哲学核心之一是“仁”,仁者爱人,先人后己,“助人为快乐之本”,这样你的人际关系就好。在单位,在家庭都是这样,你就有安全感,这是愉快的源泉。

3.古训:“恕”为德。多看别人优点,少看别人缺点,宽恕人家,不就搞好人际关系了吗?忠于人,取信与人,这是处世之道,快乐之源。

快乐到哪里去寻找呢?

快乐是人们特有的一种心理感受。要获得快乐可从下列四个方面去寻找:

1.从孜孜不倦的学习中去寻找和获得快乐。“因为全心贯注于学习,脑子里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快乐,没有苦难。”对学习发生了兴趣,获得了成功,就充实了你的生活,这样你的寿命一定会延长了。

2.从创造和事业的成功中去寻找和获得快乐。一个艺术家或作者的作品刚完成时自己会感到最快乐;一个外科医生经过千辛万苦的手术后,终于挽救了一个病危病人的生命后,这时他也会感到最快乐。

3.从“淡泊”中可获得快乐。“淡泊”是一种疏于名利、淡于物质生活的高尚情趣。名誉算什么,金钱算什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中只要不为名利所累,心中就有一片快乐。真正的快乐在“淡泊”中,“淡泊”的人生永远充满快乐。

4.从苦难中去寻找快乐。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有苦难,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面对苦难。一个具有积极乐观人生观的人,敢于笑对苦难。优裕的物质条件和风平浪静不算生活。有困难、有危险才叫生活,生活的乐趣就在于不断地去克服困难,去排除困难,排除了困难和危险,就会感到其乐无穷。把坎坷、困难、痛苦和折磨统统看作是可化为快乐的原料,这是充实、积极和乐观的人生观,克服了苦难,取得了胜利,你获得了快乐,你就赢得了长寿

再论自寻快乐

一个人对生活中碰到的不如意的事,甚至极其不幸的事,怎样认识和抱什么态度,这对人的情绪和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现实,从容对待,才能保持快乐。

真正的快乐,是从自己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中产生的,是自己在从事建设性的活动中产生的,是在得到他人的承认中产生的。

读书可产生快乐。“读书可免去烦恼,它可使人达到高尚的境界”。“读书、看报如同吃饭一样重要”。“读书可使人聪明,明白真理”。“读书可以使人年轻,富有活力”。“读书可以调节人的情绪”。“老年人看书学习,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心胸开阔,看问题才能客观全面”。

快乐可从结交朋友中得到。乐于助人才容易结交朋友,才可让人分享你的喜悦,也可宣泄你内心的苦恼,扫除忧伤,这样你就有了心理保健医生。

只有知足才能常乐,知足就是常常与比你境遇更差的人进行对比,借以自我安慰,不去追求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知足常乐就是善于体谅宽容别人,遇事善于自我调节

从苦难中得到快乐。有人说苦难就是福,只有艰苦奋斗、克服困难而取得了成就,你就会感到幸福,得到快乐。

良好的行为可促进心理健康

良好行为的表现为,诚恳待人、严于律己、见义勇为、一尘不染、助人为乐、虚怀若谷等,这些都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情操和意志良好的外在表现。

良好行为的人必然是光明磊落、自然豁达、一身正气、心地坦荡、睡得稳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在这种状态下生活的人,自然能提高自身机体的抗病能力,也就容易长寿了。

“寡欲可延年”,行为健康的人,可少病而且长寿。一个人应重视修养,不能小看善良行为对自己健康长寿的重要作用。

老年人怎样保持良好的情绪

要让自己尽量地忙起来,让有意义的活动把脑子占领了,不良情绪就无从进入或者就被挤出去了。一位老人这样说:“我太忙了,我没时间发愁。”“不叫每一日闲过去”,牢牢把握住过好“每一个今天”。

有事可干的人,忙着干事的人,才像个生活充实的样子。只有忙着的人才能体会到它的真正意义。这样良好的情绪就保持住了。

进取心是长寿的要素,对心理健康十分有益

进取心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人的精神支柱,有进取心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善于安排工作、学习、运动和休息,生活有节奏,不会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烦恼而忧愁,遇事能泰然处之,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这样,体内各种生理功能都能正常活动,新陈代谢旺盛,从而可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的寿命所以比一般人长,其奥妙也在这里。

有进取心的人对知识学而不厌,对工作乐此不疲,脑子越用越灵,大脑就不易衰老,并能使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得以充分的调节和发挥。

老人要快乐,就要情有所寄

“寄”就是人要有所“寄托”,“寄”就是要有所“追求”,“寄”就是人生要有个“目标”,人生如无所“寄”,就会变得“空虚”、“乏味”,老人要乐,就要情有所寄。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情有所寄”,这里说的这个“寄”,是要有意义的“寄”,是为社会进步和人民的幸福,奉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样的“寄”才能造福于社会和人民,才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寄”有清浊之分,“寄”应高尚健康而不是卑微低下,只有高尚的“寄”,才能日日做快乐的神仙,这是老人应追求的目标。

有了有意义的“寄”,还要为这个“寄”的目标去作不懈的努力,边干边学,要有实干精神,人生的“寄托”才能实现,才会得到快乐。人老了不能无所事事。当然老人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量力而行,坚持不懈发挥余热,定会收到心理健康的效果。

老年人要“超然”安度晚年生活

老年人在争取健康长寿的岁月中,要超然于名、超然于利、超然于人、超然于世,做一个笑呵呵的“仙翁”。

儿孙们的事自有儿孙们去办,未来事当有未来人去做,既不需要老人去管,也无法要老人来管,况且老人也管不了,人类社会历来如此,明智的老年人会过欢度超然生活、安度超然生活,做一个受人尊敬和羡慕的寿星。

莫让负面情绪危害老人的健康

1.负面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精神压抑、心情不畅、抑郁、烦恼、郁闷、悲伤、愤怒不满等等都属于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均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负面情绪能导致人的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失调、催乳剂分泌过剩,以致造成人的健康状况下降或病情恶化;负面情绪能使交感神经处于亢奋状态,人体释放过多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生物活性物质,能增加心肌消耗氧量,加重心脏负担,使心肌缺血、缺氧,继而导致心律不齐、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发生。

2.为克服负面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应注意:

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豁达大度,遇事冷静;

尽量避免生气,少烦恼,防止心理障碍;

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和文体活动;

处理好家庭、邻居间的关系,使自己生活在友爱、团结的环境中。

避免不良情绪的A、B、C理论和方法

个人主观因素可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和困扰。这里讲一下:避免不良情绪困扰的A、B、C理论。这个理论可以证实主观因素的重要性。A代表引发的事件,B代表个人主观对事件的态度,C代表事件对情绪产生的结果。以上说明引起C结果的是B而不是A。这个理论可以让我们在B(自己主观因素)上下功夫,这样就可增强摆脱产生不良情绪困扰的自信心,不良情绪也就可以摆脱了,良好的情绪也就可以保持了。

难得糊涂在心理保健中的作用

人在待人处世上不必太精明,太斤斤计较,有的时候可以超然一些,洒脱一些,就是说不妨糊涂一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会遇到诸如人际关系、工作、家庭等问题,这在心理上往往会产生某种精神压力而出现情绪低落等负面情绪,如对日常小事能糊涂一点就可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

所谓糊涂说白了,就是想得开,其实是一种超脱的心态。它要求对日常琐事大可不必争个你是我非,而要善于装聋作哑。

但难得糊涂也并非一味糊涂。小事糊涂能身心有益,大事不糊涂能是非分明,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组织上应做好老年人心理保健的四个方面

1.启发老年人的求知欲望,上老年大学或自学,使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2.安排老人一些力所能及的、节奏缓慢的工作,发挥余热,使老年人的精神有所寄托,人生价值继续得到体现。

3.帮助老人消除各方面的心理障碍,走出心理困境,充分尊重老年人的自尊心,尽可能地满足老年人的合理要求。

4.帮助老年人建立积极的生活观,注意锻炼身体,保持心理平衡,用最大的热情适应新的生活。

如何摆脱丧偶的痛苦

根据健康心理学研究,丧偶者在配偶丧亡后的6个月内,人体的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只有原来免疫功能的1/10。这意味着这一段时间内抵抗力很差,容易发生感染与患病。对有患癌症倾向的人,则癌肿发展会大大加速。

也有人研究发现,丧偶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增多,冠心病增加,并诱发冠心病急性发作,脑溢血发生率也会上升。

由于丧偶的应激反应,既可引起躯体疾病,也能伴发情绪障碍,因为丧偶后,使昔日的欢乐从此消逝,这也是一种情感的剥夺,于是容易产生孤独或焦虑、悲伤,因而引起心理生理疾病,称为心身疾病

过去对丧偶主张压制悲哀,强抑这些痛苦事件,这不可取。应当开放自己的情感渠道,鼓励悲哀的疏泄;应当敢于正视这些痛苦事情,学会自我安慰,避免自责,转移注意力,并准备学习新的对付策略,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为摆脱丧偶的痛苦以下几条可供参考:

1.千万不要一个人呆在家里冥思苦想,沉浸在痛苦的思绪中,应该走出家门,到公园、电影院、娱乐场所去散散心,也可去做你平时乐意去做的事。

2.如果你已退休了,不妨找原单位的好朋友聊聊天,通过倾诉也可释放一些痛苦的情感。

3.要时常提醒自己,人从诞生之时起,就开始走向归宿,世上无长生不死之人,人死了不能再复生,即使痛苦1万次也无法改变这自然法则。倘若因痛苦而精神失常,今后的日子就更惨了。

4.要赶快将老伴的遗物整理一下,该珍藏的珍藏起来,该处理的处理掉,以免时时处处触景生情,引发痛苦之情。

5.退休了也得想办法找一份工作,为社会多做些事,多接触同事,可以转移你的注意力。

6.也可到街道、里弄办的“老年人活动室”走走,与同龄人交朋友。

7.如果你跟子女分居的话,最好到子女家住一段时间,以利恢复正常的心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