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质疑”的质疑

对“质疑”的质疑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质疑”的质疑然而,2002年,国内外媒体竞相报道了英国传记作家威尔逊在他的《维多利亚时代人物》一书中,对当今英国王室的合法性提出质疑。遗传病讨论的是致病基因。由于致病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致病基因相对于正常基因而言又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结果形成了传递规律迥异的遗传病。换句话说,双亲之一是患者,患者的子女也还各有50%的概率未获得致病基因而不患病。
对“质疑”的质疑_名人基因密码

对“质疑”的质疑

然而,2002年,国内外媒体竞相报道了英国传记作家威尔逊(A.N.Wilson,1950— )在他的《维多利亚时代人物》(TheVictorians)一书中,对当今英国王室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威尔逊推断,维多利亚女王是她母亲肯特公爵夫人(Duchess of Kent,1786—1861)和秘书康罗伊(J.Conroy,1786—1854)的私生女。这些媒体的报道文字如下:

威尔逊还为自己的质疑提出了两大证据:第一,由维多利亚女王的父辈向前追溯,英国王室的历代君主都患有一种被称为卟啉症的家族遗传病,但王室病历档案上没有显示维多利亚女王有这种家族遗传病,而且她的后代也没有;第二,维多利亚女王患有一种被称为血友病的家族遗传病,但据王室病历档案显示,由她向前追溯17代王室成员都没有血友病病例,而维多利亚女王的母亲也没有血友病,因此很有可能是康罗伊把血友病传给了维多利亚女王。

也许是因为这种论断很耸人听闻,也许是因为这种论断所包含的故事很“八卦”,一时间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

笔者没有也不想拜读威尔逊的原书,从国内外媒体转述的文字完全雷同这一事实分析,应该认定这些文字是忠实于威尔逊原书的。笔者要负责任地说,威尔逊提出的论据中,竟然每一句话都是胡说八道!

总体而言,可以看出威尔逊对“遗传”的认识是:“亲代如何,子代也必然如何。”这样的“遗传观”,早在一百多年前即1900年就因为孟德尔论文的重新发现而被唾弃了。孟德尔遗传原理认为,亲代传给子代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决定性状的基因。遗传病讨论的是致病基因。由于致病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致病基因相对于正常基因而言又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结果形成了传递规律迥异的遗传病。

本书已提到的乔治三世所患斑驳性卟啉症、帕格尼尼所患血管型皮肤弹性过度综合征、林肯所患马方综合征等,都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这类遗传病,在通常情况下,双亲之一是患者,患者的子女各有50%的概率获得致病基因而成为患者。换句话说,双亲之一是患者,患者的子女也还各有50%的概率未获得致病基因而不患病。

像全色盲那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通常情况下,双亲都不是患者,患者的同胞兄弟姐妹各有25%的概率是患者,患者的子女通常都不是患者。

道尔顿所患红绿色盲,属X连锁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男性患者的儿子和女儿都不是患者;男性患者的外孙各有50%的概率是患者。

哪里有什么“亲代如何,子代也必然如何”的遗传现象呢?!

下面逐句分析威尔逊的“两大证据”。

“由维多利亚女王的父辈向前追溯,英国王室的历代君主都患有一种被称为卟啉症的家族遗传病……”错!本书此前已介绍过,患斑驳性卟啉症的英国君主始自詹姆斯一世。的确,在他之后,如安妮女王以及维多利亚女王的祖父乔治三世、伯父乔治四世等多位英国君主都是斑驳性卟啉症的患者。但是,在詹姆斯一世之后,英国王室的历代君主并非都患有斑驳性卟啉症。病情最严重的乔治三世的曾祖乔治一世和祖父乔治二世,就都没有斑驳性卟啉症的症状。威尔逊查阅的王室病历档案中不可能有他们患有斑驳性卟啉症的记录。本书此前也已介绍过,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不完全外显”。

接下来的文字是:“王室病历档案上没有显示维多利亚女王有这种家族遗传病,而且她的后代也没有。”又错!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维多利亚长公主(Princess Victoria Adelaide Mary Louise,1840—1901)于1858年与普鲁士王位第三继承人腓特烈·威廉王子结婚。腓特烈·威廉王子于1888年继位,成为德意志皇帝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三世(FriedrichⅢ,1831—1888),维多利亚长公主也就成为德意志的维多利亚皇后(Empress Victoria of Germany)。他们婚后共生4子4女。腓特烈三世登基99天后因喉癌去世,由长子威廉王子继任皇位,就是后来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皇威廉二世(WilliamⅡ,1859—1941)。本文要关注的是维多利亚长公主的第二个孩子——普鲁士的夏洛特公主(Princess Charlotte of Prussia,1860—1919),她当然就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外孙女。夏洛特公主于1878年与萨克斯迈宁根公爵伯恩哈德三世(BernhardⅢ,Duck of Saxe-Meiningen,1851—1928)结婚,成为萨克斯迈宁根公爵夫人(Duchess of Saxe-Meiningen)。他们婚后只生一女,即萨克斯迈宁根的费奥多拉公主(Princess Feodora of Saxe-Meiningen,1879—1945),也就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长曾外孙女。夏洛特公主和费奥多拉公主母女俩都有斑驳性卟啉症的症状,她们去世后都曾用生物化学方法进行尸检,证明母女俩都是斑驳性卟啉症患者。威尔逊查阅的王室病历档案中或许没有她们俩的记录,但是,亲外孙女和曾外孙女难道就不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后代吗?至于维多利亚女王和维多利亚长公主没有斑驳性卟啉症的症状,也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不完全外显”,就像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那样。再则,即使维多利亚女王的后代中真的没有斑驳性卟啉症患者,也不足以证明她不是患有斑驳性卟啉症的父亲肯特公爵爱德华王子(Prince Edward,Duck of Kent,1767—1820)的亲生女儿,因为亲生女儿也还有50%的概率未获得她父亲的致病基因而不患病。

img35

康罗伊

“维多利亚女王患有一种被称为血友病的家族遗传病,但据王室病历档案显示,由她向前追溯17代王室成员都没有血友病病例,而维多利亚女王的母亲也没有血友病,因此很有可能是康罗伊把血友病传给了维多利亚女王。”大错特错!维多利亚女王居然“患有一种被称为血友病的家族遗传病”!要知道,血友病的症状是出血不止,拔一颗牙齿都会送命。假如维多利亚女王是血友病患者,怎能经历9次生育还活到了82岁?维多利亚女王是血友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是患者。

img36

维多利亚女王之父肯特公爵

img37

幼年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母亲

维多利亚女王携带的血友病致病基因从何而来?遗传学家都认为是女王的母亲在卵子发生过程中有一次新发生的基因突变。威尔逊猜想很可能来自康罗伊,那是完全站不住脚的。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那条X染色体上只要有血友病致病基因就能使个体表现为患者。康罗伊活到68岁,没有证据证明他是血友病患者。

笔者一向认为,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是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懂科学的外行们打着“科学”的幌子胡说八道,误导公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