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中日合作黑嘴鸥调查与环志报告

年中日合作黑嘴鸥调查与环志报告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林业部批准,中日合作调查在中国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主要内容为黑嘴鸥的繁殖地环境状况,繁殖种群数量,同时,对黑嘴鸥的成鸟、幼鸟进行环志。6月25日,在三角洲水库、黑嘴鸥人工岛、永久繁殖地进行调查。6月27日,在三角洲平原水库进行黑嘴鸥调查。调查期间,在4块繁殖地内环志和标识黑嘴鸥118只,其中成鸟1只。
年中日合作黑嘴鸥调查与环志报告_黑嘴鸥

附件1 1996年中日合作黑嘴鸥调查与环志报告

1.调查目的

黑嘴鸥属于世界濒危物种,近年来,日本北九州市曾根滩涂的黑嘴鸥越冬数量急剧增加。分析原因,可能是日本以外的越冬地和繁殖地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从黑嘴鸥的保护目的出发,需要中日两国的鸟类研究人员共同对中国的黑嘴鸥繁殖环境进行调查。经过林业部批准,中日合作调查在中国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主要内容为黑嘴鸥的繁殖地环境状况,繁殖种群数量,同时,对黑嘴鸥的成鸟、幼鸟进行环志。

2.调查时间

1996年6月17—29日。

3.调查地点

中国辽宁省盘锦市境内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

4.参加人员

日方6人、中方10人,共16人。

日方参加人员:

团长:太田正道 北九州市立自然史博物馆馆长

副团长:山岸哲 大阪市立大学理学部教授、日本鸟学会会长

团员:尾崎清明 山阶鸟类研究所标识研究室室长

   林宏 日本野鸟之会北九州支部长、北九州女子短期大学教授

武石全慈 北九州市立自然史博物馆馆员

野田清敏 北九州市企划局开发推进课主查

中方参加人员:

邱英杰 辽宁省林业厅森林经营处副处长

侯韵秋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副研究员

钱法文 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助理研究员

杨福林 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

曹希仁 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处长

魏鸿赢 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资源管理科科长

吴俊祥 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宣传教育科科长

李玉祥 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助理

杨玉成 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科员

隋凤仁 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科员

5.日程安排

6月17日,日方调查人员由日本抵达大连,下午访问大连自然博物馆和辽宁鸟类研究中心。

6月18日,日方调查人员由大连抵达盘锦,下午在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安排调查计划。

6月19日,考察保护区东部赵圈河管理站和黑嘴鸥繁殖地永久保护地。

6月20日,考察保护区西部,调查十里东部碱性湿地、十里西部河流左岸和南小河南部黑嘴鸥繁殖地。

6月21日,上午在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商定中日双方共同调查合作协议;下午太田、山岸、林宏、野田返回大连,尾崎、武石等到三角洲平原水库调查,以后的调查由尾崎、武石、侯韵秋、钱法文、李玉祥、杨玉成等6人完成。

6月22日,太田、山岸、林宏、野田由大连回国,尾崎、武石等在三角洲水库、黑嘴鸥人工岛、永久繁殖地进行调查。

6月23日,上午在保护区管理处整理资料,下午到保护区东部的苇田区考察。

6月24日,考察保护区西部的十里东部碱性湿地、十里南部养虾池、十里西部河流左岸的黑嘴鸥繁殖地。

6月25日,在三角洲水库、黑嘴鸥人工岛、永久繁殖地进行调查。

6月26日,考察南小河南部、十里西部河流右岸黑嘴鸥繁殖地。

6月27日,在三角洲平原水库进行黑嘴鸥调查。

6月28日,上午在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进行调查资料整理和交流;下午日方调查人员返回大连。

6月29日,日方人员由大连回国。

6.调查结果

(1)概况

中国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河入海口处,总面积1280平方千米,是一个以保护濒危、珍稀水禽和滨海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的大部分土地除生产商业用芦苇外,还包括水田开发、油气开采、养虾池塘等,造成生态环境变化较大,1987年前的海岸线受人为的影响较小,1989年在保护区东南部进行小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修建了26.3千米的挡潮堤,并在1995年完成。使得海岸线发生变化,黑嘴鸥繁殖地位置也不断发生变化。保护区管理处对潮间带滩涂的淤积速度进行了监测,1989—1995年潮间带滩涂每年至少增加10厘米。

本次调查,共确认黑嘴鸥繁殖地5处13块,其中保护区东南部7块、西南部6块,在13块繁殖地内共统计到黑嘴鸥成鸟总数1457~2150只,在海岸带统计到黑嘴鸥562只,估计保护区内共分布有黑嘴鸥成鸟2000~2700只;对黑嘴鸥的繁殖巢进行统计,窝卵数1~6枚不等,平均窝卵数2.3枚。调查期间,在4块繁殖地内环志和标识黑嘴鸥118只,其中成鸟1只。

目前,中国已对黑嘴鸥的保护采取了重要对策,在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东部划定了3.8平方千米范围作为永久保护区,建筑了面积为0.067平方千米的黑嘴鸥繁殖人工岛2个,但黑嘴鸥的永久保护地由于大堤的阻隔,海水难以自由进入,土地不断向干旱化发展,碱蓬植被逐渐退化,植被向增高和密度型发展,不利于黑嘴鸥的筑巢繁殖;而保护区的西部,自然环境下的繁殖地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加强保护区东部黑嘴鸥繁殖地的保护就显得极为重要。

(2)地理概况

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280平方千米),位于辽宁省盘锦市(面积3959平方千米,人口111万人)境内双台子河的入海口处,地理坐标为北纬4046′至4112′,东经12127′至12200′。保护区始建于1985年,为市级水禽自然保护区,1987年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野生丹顶鹤繁殖分布的最南限,也是为丹顶鹤保护而设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范围包括辽河下游和大凌河流域冲积大面积芦苇沼泽湿地和浅海海域。

保护区内呈优势分布的植被是芦苇,其面积约0.047平方千米,是造纸的主要原料,芦苇的灌溉、收割和管理由专业的苇场负责;海水能够进入的区域,植被生长呈自然状态,在海岸线的附近生长有茂密的翅碱蓬、灰绿碱蓬等植物。

保护区内及其周边区域是中国第三大油田的所在地,保护区内油井分布较多,尤其在浅海海域,油田在不断发展,同保护区内存在的其他开发活动,如筑路、水田开发、水产养殖开发等使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盘锦市政府1987年组织的大洼小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活动于1995年完成,开发水田100平方千米,建成水库1座,占地面积14.67平方千米。将部分芦苇沼泽也开发为水田,修建了挡潮堤26.3千米,使保护区东部的自然海岸线完全消失,并占用大面积的退海滩涂,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黑嘴鸥的栖息和繁殖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3)过去几年黑嘴鸥繁殖地的变化

根据自然保护区李玉祥助理的介绍,保护区内黑嘴鸥的繁殖地和繁殖状况不断发生变化。

1989年,在保护区南东部防潮堤外的三道沟首次发现黑嘴鸥的繁殖巢(2巢4枚卵,成鸟40余只)。

1990年,在现在的三角洲水库、划定的黑嘴鸥2处永久性保护地内均发现了黑嘴鸥的繁殖巢,估计繁殖巢数为130个左右,统计到成鸟300余只。

1991年,保护区与香港自然基金会合作,在保护区进行了黑嘴鸥的调查,统计到黑嘴鸥1000~1200只,并在保护区的西部发现新的繁殖地1处,即十里西部的碱蓬滩涂。

1992年,黑嘴鸥的繁殖地变化不大,还是分布在保护区东部的三角洲水库和划定的永久保护地内以及西部的十里西。

1993年,在保护区内统计到繁殖的黑嘴鸥538只,在保护区的西部大凌河右岸统计到黑嘴鸥45只。为防止天敌对繁殖黑嘴鸥的危害,保护区在三角洲平原水库内的黑嘴鸥繁殖地选择0.3平方千米的面积设置电网,用于防治天敌试验,取得明显效果。

1994年,保护区的西部增加了流子沟的黑嘴鸥繁殖地。

1995年,南小河的南部发现黑嘴鸥的繁殖,三角洲水库的繁殖种群逐渐减少,繁殖地分布的区域没有发生变化。

(4)1996年黑嘴鸥繁殖地和数量的变化情况

本次调查共确认黑嘴鸥繁殖地5处13块,其中保护区东部的平原水库区域内6块、外侧的养虾池周边1处,五千七的黑嘴鸥永久保护地由于植被生长过高和密度增大,已丧失繁殖地的功能。

保护区的西南部分布有6处黑嘴鸥繁殖地,其中,裤裆沟滩涂1处、十里西3处、南小河2处,在上述繁殖地内共统计到黑嘴鸥成鸟2150只,调查方法采用直数法,即调查人员进入黑嘴鸥繁殖地,将黑嘴鸥惊飞到空中,由留在繁殖地的外围边上的统计人员数空中飞行的黑嘴鸥个体,多次统计取其平均数。在三角洲平原水库及其南东部、十里东部地区、十里西部的河流右岸、南小河南部等繁殖地内,共统计到黑嘴鸥个体数为1457只,在三角洲水库繁殖地外围的海岸滩涂统计到黑嘴鸥559只,在五千七的永久保护地统计到黑嘴鸥3只,在保护区西部的海岸滩涂统计到黑嘴鸥562只,估计保护区内黑嘴鸥的种群数量为2019~2712只,较以前的2000只有所增加(见下表)。

1996年6月20—26日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嘴鸥调查记录

img46

本次共环志黑嘴鸥118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