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广东发展新优势

建立广东发展新优势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灵光同志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发展历程。现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建立广东发展新优势,20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此,首先必须认真总结过去14年的经验教训,以扬长避短,明确方向,提高效率,更健康地前进。广东的体制改革从流通领域开始,放开价格,搞活市场,同时再对企业进行初步改革。灵光同志认为,过去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是不成功的。

最近,梁灵光同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就建立广东发展新优势问题谈了他的一些看法。

灵光同志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发展历程。他认为过去14年广东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几个小的阶段:1979—1980年中央给广东、福建“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两省先走一步,是改革开放的准备阶段;1981—1983年是起步阶段;1984年初邓小平同志第一次南方视察,明确提出建立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要继续放而不是收,全国再开放14个沿海城市与珠江三角洲等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1984年到1988年掀起了第一次发展高潮,这可以叫“起飞”阶段;1989—1991年全国进行治理整顿,把过去中央下放给广东的权限相当部分收回去,本省改革开放自然受到一定的影响,但经济仍然发展了,这也是一个小阶段;1992年邓小平同志第二次南方视察,又掀起了第二个发展高潮,广东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4年来,广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发展大大加快,扭转了以前14年徘徊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的状况,提前8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任务;全省经济实力及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大大提高,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出口创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以及省财政收入都居全国首位;市场繁荣,物品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储蓄金额超过其他省市;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相应发展。特别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培养了一批改革开放的优秀人才。但由于这是件史无前例的工作,边探索边前进,必然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建立广东发展新优势,20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此,首先必须认真总结过去14年的经验教训,以扬长避短,明确方向,提高效率,更健康地前进。

——不能用过去搞计划经济那种办法来发展市场经济。灵光同志认为,过去14年,广东坚决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执行特殊政策与灵活措施,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全省各级在思想认识上是比较统一的,对政治上过“左”的思想转变得较好,对苏联那套模式也转得快。但改革开放以来,对如何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统一的思想认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有些地方着重追求增长速度,忽视经济效益;不了解市场信息,忽视市场规律。过去长期在思想认识、思想方法上形成一种片面性:遇事“闻风而动”,一哄而上,互相攀比,甚至用搞政治运动的办法来搞经济建设,不考虑条件,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如全国一下子上了8000多个开发区,带来了一定的盲目性,造成浪费损失大,值得深思。

——体制改革要解决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以及收益分配问题。广东的体制改革从流通领域开始,放开价格,搞活市场,同时再对企业进行初步改革。我们实行了财政包干政策,对调动各级积极性、刺激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时间一长也会产生某些消极的副作用,如本位主义、盲目建设等等,要研究如何改进。现在有些人对市场经济缺乏全面的理解,以为只有自由竞争,不要宏观管理,好像搞市场经济就可以完全自由了。市场经济要实现公平竞争,就要规范化、法制化。所以有人称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完全放任自流必然会发生混乱。反之,宏观方面,过去一管就是采用行政手段,一刀切,总是在“一放就乱、一乱就管、一管就死、死了又放”的圈子中恶性循环。对这个问题要统一认识,正确处理。这次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不搞一刀切,已有所改进。

灵光同志认为,过去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是不成功的。几年才提一次工资,增加几块钱,没有形成一套随物价、效益变动而变动的工资制度。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分配不公局面,如果不解决公教人员、科技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问题,就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去做好本职工作,他们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到处搞创收上去。不少单位往往注意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长期下去是难以为继的。一定要下决心逐步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对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一方面要坚决贯彻企业法,同时要为国营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现在国家准备采取国营、集体、私营、合营企业统一税率的办法,我个人倾向是可以的。

——对外开放要扩大范围和提高层次,注意引进高新技术及做好吸收消化工作。广东的地缘、人缘条件,过去和今后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优势。香港是国际金融、信息、贸易、运输中心;澳门被作为欧共体成员组成部分;广东有近3000万海外侨胞。这些方面的工作过去已有了很好基础,今后应该提高一步来发挥它的作用。对港澳要搞更高层次的合作,逐步建立珠江或华南经济区(包括两广、湖南、赣南、闽南以至云贵等地区)。特别在1997年香港回归以后,要认真考虑。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有人才、重工业、科学技术的优势,珠江这个区有资金、信息、贸易、交通运输的优势。搞好不但对本地区发展而且对全国的现代化建设都会起很大作用。要继续做好海外华侨华人工作。过去14年,我省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绩,除了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外,关键是我省花了很大力量认真落实华侨政策,争取了港心、侨心,所以调动了港、侨的积极性,大量在本省投资、捐赠。今后要加快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更要做好华侨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工作。一方面,争取华侨回来投资,向他们要人才、要技术、要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不能只伸手,还要帮助、鼓励他们在当地生根、发展,再利用他们在外国的信息网、关系网,把我们的产品和企业打出去。

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要上水平。日本1950—1975年共引进2.5万件软件、专利,仅花了60亿美元,实现了经济腾飞。过去14年,我们花了多少个60亿,但引进的大都是小型、分散、低水平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有规模的不多。今后20年一定要加强先进技术和专利的引进,并做好消化、吸收、改造、提高、创新的工作,要加强对利用外资的宏观指导。70年代在日本,成套设备是进一套就不准进第二套的,而我们却重重复复,谁有钱谁进,分散打麻雀战,缺乏总体规划和明确的产业政策,缺乏及时的信息与咨询服务,有些放任自流。当然那时候的客观条件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不是不可以搞得更好一点,我建议对过去14年全省的基建投入与产出、外汇使用以及引进设备技术的效益作一次深入全面的调研分析,以资借鉴。上海现在虽刚起步,但一开始就有相当一部分引进项目上规模、上水平,可能很快就会超过我省,值得注意。

——高科技产业和重化工业可以同时上。广东要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但从实际情况看,广东现有的大部分是轻型加工业,缺少原材料。因此,虽然不一定像韩国、台湾搞个重化工阶段,但一定要同时搞重化工。广东可以发展以钢铁为中心的冶金工业,以石化为中心的化工工业。(这方面湛江、茂名有较优越的条件,可以作为一个重点,争取早上快上,并力争把湛江建成为整个大西南的主要出海港口。)高科技产业一定要抓紧时间有重点地迎头赶上,当前主要在珠江三角洲先上。其他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搞,关键问题是如何大规模地培养和吸收优秀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需要统筹规划安排。要加速对现有轻型工业的技术改造,使它们在国内外贸易中发挥更大作用。

能源方面,水电、核电、火电可以同时搞。但火电受煤炭影响较大。核电规模可适度。水电成本很低,有潜力。

——两个文明要一起抓,而且两手都要硬。这些年来省委、省政府对这个问题是比较重视的,也不断采取措施。虽然大多数党员干部群众主流是好的,但现在看来腐败问题、社会治安以及某些不好的社会风气仍然相当严重,这当然有它的特殊的客观原因。但一些干部对此认识不足,甚至以为搞开放、搞市场经济,这些是在所难免或者不必大惊小怪,漠然处之。加以政治思想工作不得力,新闻媒介导向有的不对头,社会上拜金主义泛滥,引发种种社会丑态现象,这些都是重要原因。本来省委明确提出对外要有所引进、有所抵制。看来引进成绩很大,抵制却有点软弱无力。这两年我到新加坡和欧洲(瑞典、荷兰、比利时、法国)一些国家,特别是新加坡,在廉政、治安、社会风气、环境等方面,我们与之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对这个问题,要坚决贯彻好中央反腐败斗争的决定,首先抓好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认识与全民的素质,而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层层带头,言传身教,而且要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才能收效。小平同志希望广东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要超过新加坡。我想这个任务是应该也是可能做到的,但这个任务也许和搞现代化建设同样的艰巨,不可掉以轻心。

此外,在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改善公教科技人员的生活问题,逐步实现“以俸养廉”。

——载于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动态简报》(第3期),1993年8月3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