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大型城市生活垃圾可持续综合利用面临的挑战

我国大型城市生活垃圾可持续综合利用面临的挑战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总规模与城市人口数量、生活垃圾产量密切相关。2013年,我国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1.72亿t,同比增加0.9%,连续七年保持上升趋势。垃圾填埋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大、污染控制难的缺点,在用地紧张、建成区不断向外围扩大的大型城市,大量采用填埋的垃圾处理方式已难以持续。

1)垃圾产量持续增长,垃圾处理需求突出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总规模与城市人口数量、生活垃圾产量密切相关。2013年,我国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1.72亿t,同比增加0.9%,连续七年保持上升趋势。从36个大型城市的生活垃圾日产生量来看,除拉萨外,都在1 000 t以上,其中北、上、广、深都超过了10 000 t以上。在“十三五”期间,随着城市建成区的扩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型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将持续增加,预计我国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在“十三五”末约为2亿t/a(合约55万t/d)。值得注意的另外一个趋势是,在各地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干湿分类”的前提下,湿垃圾的分类收集量将会进一步增加,而湿垃圾由于水分和有机成分高,不适合长距离运输,主要考虑就地和就近处理,生活垃圾的清运量将因此减少。

2)垃圾填埋难以持续,垃圾焚烧争议不断

垃圾填埋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大、污染控制难的缺点,在用地紧张、建成区不断向外围扩大的大型城市,大量采用填埋的垃圾处理方式已难以持续。作为高度节约土地资源的无害化处理方式,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同时也由于焚烧烟气引发的二英隐患备受争议。近几年来,与垃圾有关的比较大规模的民意事件有13起,其中与焚烧有关的有10起,与填埋有关的有3起。这些事件都发生在我国焚烧厂最多、经济最发达、执行环保标准最高的地区,包括广东3起、江苏3起、北京3起和上海1起。

3)垃圾分类困难重重,效果达成尚需时日

我国一些主要大型城市自2000年来已经陆续开展了10余年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近期国家层面正在酝酿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垃圾分类示范,2015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5部委公布了全国首批26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但是,垃圾分类的成效还不明显,面临市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分类准确率偏低、监管难度大、分类处理技术配套不成熟等困境。由于垃圾分类涉及分类收集、分拣、分类利用和分类处理等多个环节,既需要全体市民的协同努力,又要求政府在制度供给、财力支持、社会动员、技术攻关和产业配套等多方面开展有力行动,因此,大型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体系建成,还需要走过一段较长的磨合期。

4)产业核心竞争力尚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完善

随着国家对焚烧厂标准和排放指标的不断提高和经济补贴政策的陆续出台,行业的发展将迎来重大利好时机,垃圾处理产业将进入快速成长期,综合化、规模化、专业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与此同时,垃圾处理产业也面临着标准趋高、效果趋严、社会公众参与度趋高的外部环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如果延续现有依赖进口、单一环节服务、传统投资等产业技术模式,将无法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以亟须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与需求接轨和成果快速转化,实现技术集成整合、装备成套化、成果产业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