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钻入《资本论》

钻入《资本论》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资本的定义来自马克思的伟大著作《资本论》,马克思在这部鸿篇巨制中对资本作了深刻剖析。一直到1995年,“资本”仍然是令理论家噤若寒蝉的名词,国家主流大报均延续旧见。国有资产的流动实质是产权的流动,资本经营思想的确立不仅将推动国有企业走向商品市场,还将推动其走向生产要素市场与产权市场,加速产权的流动。当我拿着《资本经营试论》摸到吴敬琏房间时,吴敬琏只是瞥了一眼标题,便说,现在年轻人总是爱提新概念。

资本是能够增值的价值,这是我在大明集团调查报告中提出的一个核心观点。

与以往报道不同的是,我的这次调查首先是以理论新发现引起全国关注的。这样总结,首先便遇到一个巨大的拦路虎,这就是马克思对“资本”的定义。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是马克思对“资本”所下的经典定义。他把资本家当成一种物化的资本,揭示的是资本的社会属性。在1995年前党的代表大会文件中,我们都找不出“资本”这个词。如果有的话,是作为政治词汇“资本家”、“资本主义”出现的。当时,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经济观》收录了中国最著名的100位经济学家的代表性论文,这套长达120万字的丛书,有厚厚的五大卷,我一篇一篇读过去,竟找不出一篇与资本相关的论文。所有经济学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回避了“资本”这个词。因为这个词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一块基石,没有人敢去碰撞这一官方认可的结论。

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可以用马克思的话来破解马克思的另一些话,对于再生产和总生产进行分析的《资本论》的第二、三卷,马克思不仅承认了资本的社会属性,也承认其自然属性。而我们的习惯思维则过于关注资本的社会属性,忽略其自然属性,甚至用其社会属性取代其自然属性,这就使得资本在我国经济再生产过程中应有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资本的社会属性是资本归谁所有的问题,而资本的自然属性则是资本一定要实现价值增值的问题。资本不管归谁所有,在谁手中,就其本质而言,它都要实现其价值的增值,否则它就不成为资本。而从过去到现在的历史表明,人们之所以要在资本的归属问题上费尽心力,就在于资本是可以带来增值的价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资本的社会属性是由资本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基于以上思考,我“胆大妄为”地重新定义了“资本”一词:资本是能够增值的价值,也就是说把剩余价值的解释摒弃了。

如今看来微不足道的小改动,在90年代是要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的。因为资本虽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但这样的改变绝不只是一般的理论是非之争,它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创新的核心问题。

通过大明集团资本流动的情况,我想告诉人们:一、资本是一种价值形态,不仅是资金;二、资本能增值;三、资本需要运动。资产是“死”的,死的放在那里就会消失,而资本是“活”的,活的就能增值。四、产权也要流动。有了资本的思想,就得想办法增值,就得突破所有制与产业结构的限制,就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企业改革向最深处推进。

山东大学教授、经济学家臧旭恒认为:

李锦先生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马克思对“资本”概念的界定能不能修改?他认为可以把“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改成“资本是能够增值的价值”。这犹如一声霹雳,令人震惊。对资本的定义来自马克思的伟大著作《资本论》,马克思在这部鸿篇巨制中对资本作了深刻剖析。资本加上“主义”二字就是资本主义,特指一种社会制度,加上“家”一字就成了资本家,特指一个阶级。这在学术界是一个长期回避的概念,提起“资本”一词,大家知道便是“资本金”。

一直到1995年,“资本”仍然是令理论家噤若寒蝉的名词,国家主流大报均延续旧见。我记忆深刻的是《经济日报》头版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对资本经营基本持否定态度,认为资本便是资本金。我看后,既失望又兴奋。失望的是主流媒体的后知后觉,兴奋的是自己的研究具备开创意义,有种时不我待的兴奋感,下决心以最快速度将理论难题攻克。

在重新定义“资本”一词的基础上,我对“资本经营”的含义作了界定:

资本经营是指围绕资本保值增值进行经营管理,把资本收益作为管理的核心,实现资本盈利能力最大化。通过流动、收购、兼并、战略联盟、股份回购、企业分立、资产剥离、资产重组、破产重组、债转股、租赁经营、托管经营、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等各种途径优化配置,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和效益,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方式。

我以马克思“资本是一种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的思想为起点,对资本经营的特征、内涵、内容、运行特点、基本原则、意义、理论价值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性地建构起系统的理论体系,并特别强调了资本经营理论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按照这种理解,资产能否流动起来,是国有企业搞活的根本标志。目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且逐年下滑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上万亿元的存量资产难以流动,滞死在那里。现在国有经济领域的诸多问题,如资金不足、三角债、企业开工不足、资源闲置等,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国有资产的流动实质是产权的流动,资本经营思想的确立不仅将推动国有企业走向商品市场,还将推动其走向生产要素市场与产权市场,加速产权的流动。企业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将被视作能够增值的价值进入流通领域,一个企业可以收买另一个企业,资本在市场上自由出入。资本经营不仅是产权制度的基础环节,也是产权的实现过程与途径,将推动企业彻底走向市场,使得企业经营机制真正地得到转换,使国有经济的活力焕发出来。我的这篇《资本经营试论》,长达一万八千字,最后都收入我的《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一书。

诸多学者、专家也关注并肯定了这个经济学的新思路。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到山东讲课时,我摸到他房间,向他汇报情况。一开始吴敬琏盯着我看说:“资本就是资本金呀。”

我解释说:“马克思本来就是讲的价值形态,后来才变化的呀。”

吴敬琏惊讶地看了我一眼,我说道:“资本这个词在1956年之后便没有再碰了,也不能碰了。”

我说:“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我的经济观》中,100位经济学家都没有人碰这个事,实际上是政治上怕出事。”

吴敬琏提醒道:“也是出过事的。”那时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吴敬琏因为第二天还要爬泰山,便说,你这个调查与文章我带回去看看吧。

在这之前,我与吴敬琏并没有见过面。当我拿着《资本经营试论》摸到吴敬琏房间时,吴敬琏只是瞥了一眼标题,便说,现在年轻人总是爱提新概念。一下子浇了一盆凉水。晚上十点,当我带着吴敬琏已经出版的三本书又前去拜见时,吴敬琏看到书上划满条条杠杠,也说“我已写了4本书,你买了3本”。大概是出于好感,便认真与我谈了起来,讲起自己当年提出市场经济的过程,一讲便是一个多小时。第二天下午,吴敬琏爬完泰山便从泰安坐车返京。陪同的省体改委的夏季亭把材料带了回来,说吴老在我走后很认真地看了一遍,晚上看到很晚,并说像李锦这样的记者很少看到。吴敬琏在调查上批注,认为“借鉴意义大,道理也讲得朴实明白”,认为资本经营把重点放在资本运行结构上,把企业当作资本增值的机器来看,这个说法是透彻的。

中国社科院工业所研究员陈乃醒也高度评价了资本经营理论,认为这是经济学研究的成果,突破了资本仅仅为资金的概念,使资本从财务分析现象中走出来,成为新的管理思想,从产品经营到商品经营再到资本经营,是企业管理思想的一次重大突破。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资本论》的研究者王珏的观点竟与自己十分相近。我把论文与调查报告寄给他,他在回信中认为是个突破。

分社老记者杨凤山与我一贯谈得来,常在一起交流业务,这时候是分管业务的副社长,他为我出了个主意,你这次调研的课题理论性太强,最好把上述几位的评价整理成文,给新华社编辑部及各级领导附上一份。我照此做了,两篇理论性很强的调查很快被上呈中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