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本论》中的所谓“转形问题”

《资本论》中的所谓“转形问题”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罗雄飞一些人使用“转形问题”这一术语,似乎给人泛指商品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的模糊印象,近似于“转化理论”。广义的“转形问题”,一般指《资本论》第一卷与第三卷之间的所谓逻辑不一致,这反映了不同理论的方法论思想的差异,这种质疑无法真正动摇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

罗雄飞

一些人使用“转形问题”这一术语,似乎给人泛指商品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的模糊印象,近似于“转化理论”。但那些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持质疑态度的人使用这一术语,往往是要强调马克思的转化理论具有逻辑上的问题。因此,为了明确讨论对象的实质,这里事先声明,这里使用“转形问题”这一术语,特指那些人所谓的马克思的转化理论中存在的逻辑问题。广义的“转形问题”,一般指《资本论》第一卷与第三卷之间的所谓逻辑不一致,这反映了不同理论的方法论思想的差异,这种质疑无法真正动摇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狭义的“转形问题”,是指“一般条件”下投入转化为生产价格后的总生产价格、总利润能否与纯粹的价值生产(所有商品按价值出售)得出的总价值、总剩余价值同时相等的问题,这是我们讨论的主题所在。一些人试图通过这一质疑证实《资本论》第一卷与第三卷存在逻辑不一致,以便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贬为“特例”,以致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归入“纯粹的”意识形态。这种质疑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确实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传播造成恶劣的影响。事实上,早在《经济学手稿(1861~1863)》中,马克思已经明确指出: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由双重原因产生”,一是投入商品的生产价格与其价值的偏离会带入新商品,二是平均利润与自身的剩余价值存在的差额;而双重原因引起的生产价格对价值的偏离,“丝毫没有改变”生产价格“照旧是由价值决定的事实”。[207]由于那些坚持认为《资本论》存在所谓“转形问题”的人,囿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和数理逻辑,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这里指出的双重原因及其内在逻辑,他们只是在后一种情况下试图解答双重原因带来的全部问题,实质上是要求用他们判定的特殊条件回答一般的问题。这是对马克思原著的严重误读,因此,这是长期流传的一个伪问题。我们力图在深入分析所谓“特殊条件”和“一般条件”的现实内涵的基础上,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揭示这样一个伪问题产生的根源和机理。当然,这里的讨论仅限于两对总量的逻辑关系,至于马克思的“转化理论”本身是否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以及如何进一步具体化,这是另一个话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