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前期越州都督府建制与属州的演替

唐代前期越州都督府建制与属州的演替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后期,则由节度司建制接替都督府制的主体地位,成为管理地方的高层军政实体。贞观末年的越州都督府建制,乃五个都督府之一。论及越州都督府,不能不涉及同期的括州都督府。共分划7个都督府政区。此期,越州都督府的管境范围较贞观末年缩小很多。越州都督府之建制依旧,而管区有所变更。唐玄宗统治时期,江南地域的都督府级管理实体出现两大变化,即都督府的专名发生变更、都督府建制保持稳定而管州数量有所增加。

唐朝建立伊始,出于加强控制地方的现实需要和修正隋炀帝暴政的愿景,迅即恢复总管府政区建制。所谓武德元年(618)六月,“时天下未定,凡边要之州,皆置总管府,以统数州之兵。”“诸州[总管府]总管,加号‘使持节’。”(13)唐初重建这种地方高层行政建制之时,仍然沿用“□□□□诸州诸军事”传统措辞。总管府制遂以正规行政管理体制的面目存在于唐朝的政治版图之上。

唐前期,江南地域如同其他区域一样,推行总管府/都督府建制。唐后期,则由节度司建制接替都督府制的主体地位,成为管理地方的高层军政实体。对于这种地方高层政区及其管理机构的演变,前人探讨不多。

江南地域是在唐高祖武德四年、五年(621-622)被统一的。为有效地控制该地区,唐朝共建置11个都督府,分别统管69个州级政区。经过其后的陆续调整,至贞观末年(649),都督府数降至5个,而州数降为35个。贞观末年的越州都督府建制,乃五个都督府之一。

越府初立于武德四年(621)平定李子通后,称越州总管府,治越州(今浙江绍兴)。越州建制也复置于武德四年。越府总管11州,即:越州(治会稽县,今绍兴)、嵊州(治剡,今嵊县)、姚州(治余姚,今余姚)、鄞州(故治在今宁波南句章故城)、浙州(无考)、绸州(治乌伤/义乌,今义乌)、衢州(治信安,今衢州市)、穀州(榖,治太末/龙丘,今今衢州市东北)、郦/丽州(治缙云/永康,今永康)、严州(治桐庐,今桐庐)、婺州(治金华,今金华市)等州。武德六年,越府之地陷于辅公祏叛乱势力。七年,平定辅公祏后,改称总管府为都督府。《旧唐书》载,越府督领越、鄞、婺、嵊、郦5州。此管州之数当有问题。同年,废姚州,地入越州;废绸州、穀州,地入婺州;废严州,地入睦州;废衢州、浙州,地入睦州。八年,省并鄞、嵊二州,地入越州;废郦州,地入婺州。此后,越府实管越、婺二州而已。及至贞观元年(627),因括州都督府被撤销,括、台二州改归越府。同年,增领泉(后称闽州)、建二州。越府管州之数增至6个——越、婺、括、台、泉、建诸州。据《唐大诏令集》卷六十二《册段宝玄越州都督文》:显庆三年,越府仍管上述6州。(14)因此可知,贞观二十三年,越府管州之名数亦然。

论及越州都督府,不能不涉及同期的括州都督府。括府,初称括州总管府,置于武德四年(621)平定李子通后,治括州(今浙江丽水)。管4州,即:括州(后称处州,治括苍/丽水,今丽水)、海州(后称台州,治临海,今临海)、松州(治松阳,今遂昌东南)、东嘉州(后置温州,治永嘉,今温州市)诸州。六年,陷于辅公祏。七年,收复其地,改置括州都督府。八年,废松州,地入括州。贞观元年(627),撤销括府,并废东嘉州,地入括州。以括、台二州隶于越府。(15)

在唐高宗至睿宗时期,江南地区除继续保有5个都督府之外,又增置两府——闽州都督府、辰州都督府。共分划7个都督府政区。此期,越州都督府的管境范围较贞观末年缩小很多。

越州都督府之建制依旧,而管区有所变更。据《册段宝玄越州都督文》:显庆三年(658)七月十九日,段宝玄受命为“使持节,都督,越、台、括、婺、泉、建六州诸军事,越州刺史”(16)。其后,越府管州之数续有增加。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析出括州的永嘉、安固二县,别置温州,隶于越府。其管州之数增为七州。武后垂拱二年(686),析婺州的信安、龙丘二县,置衢州(武德四年始置,七年废。至此复置),隶于越府;同年十二月,析置漳州,治漳浦(今福建漳浦),隶于越府。是年,越府管州之数增为九州——越、台、括、婺、泉、建、温、衢、漳诸州。圣历二年(699),分割泉州(闽州)的南安、莆田、龙溪3县,置武荣州,隶于越府;三年,罢武荣州。久视元年(700),复置武荣州。景云二年(711)正月,改称泉州,隶于新组建的闽州都督府。圣历二年至景云元年(699-710)间,越府增领武荣州,通前共管10州。

至景云二年(711)正月,唐朝增立闽州都督府(治闽州,今福建福州市),割闽州(原泉州)、建州(治建安,今福建建瓯)、泉州(原武荣州,治晋江,今泉州市)、漳州(治今漳浦)隶之。即“改(泉州)为闽州,置都督府,督闽、泉、建、漳、湖五州”。越府则管越、台、括、婺、温、衢六州。景云二年六月,唐廷列之为“中”等都督府。唐中宗曾将“越州都督”称号追赠给大臣徐有功。唐睿宗曾于景云中(710-711年)委任王姓官员“遂作越州都督,同京官正三品连率,统察杭、婺、衢、睦、温、抚、台、闽八州长吏已下,率由部按。事虽竟寝,议者终荣。仍守越州[都督府]都督,加银青光禄大夫”(17)。算入越州,越府当统察九州,只是未能变成现实而已。这些皆可证明越府的存在。

唐玄宗统治时期,江南地域的都督府级管理实体出现两大变化,即都督府的专名发生变更、都督府建制保持稳定而管州数量有所增加。

都督府的专名出现变更。依据《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和出土的唐人墓志铭与墓碑资料,天宝元年(742),唐朝采取统一的步骤,改州为郡,同时相应地更改都督府的专名。这次变更行政区的名称,对于州级行政区而言,其专名和通名全部改变,如梁州改为汉中郡、广州改为南海郡;对于都督府级行政区来说,除三都、六都护府之外,48个都督府的专名,因驻在州改为郡而全部变更,如益州大都督府改为蜀郡大都督府、胜州都督府改称榆林郡都督府等等。(18)

我们特别摘引《旧唐书·地理志》的相关资料。该志记述较清楚的都督府举例如下:

1.越州中都督府 天宝元年,改越州[都督府]为会稽郡[都督府],乾元元年,复为越州[都督府]。

2.黔州下都督府 “天宝元年,改黔州为黔中郡,依旧都督……九州(按:应作郡),又领……等五十州,皆羁縻,寄治山谷。乾元元年,复以黔中郡为黔州都督府”。即天宝迄至德中,黔州都督府被改称“黔中郡都督府”,下统九郡(九州),以及五十个羁縻州(当作郡)。(19)

3.福州中都督府 “旧属岭南道,天宝初,改属江南道。寻改为长乐郡[都督府]。乾元元年,复为福州都督府。”即天宝迄至德中,福州都督府被改称“长乐郡都督府”。(20)

越州都督府(会稽郡都督府)的管州数量较前增多。在原有越、台、括、婺、温、衢六州管区的基础上,增领开元二十六年(738)析置的“明州”(治鄮县,今宁波市南句章故城)。《唐会要》漏载“睦州”(治雉山县,今浙江淳安西),理应补上。据此,开元末年,越府凡管8州——越、台、括、婺、温、衢、明、睦诸州,几乎包括今浙江省境的绝大部分。(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