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沈州西北行懿州

沈州西北行懿州

时间:2022-03-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金代由沈州西北行懿州道,与沈州北行银州、咸州、信州的干道相并行,为进入辽代契丹故地特别是头下州比较集中的北部的交通道之一。这条北行草原道,连接辽代诸头下州地区与中京、上京间的干道,在金代头下州制废除后,即成为沈州西北去往懿州和兴中府的北路干线。金代由沈州西北去往懿州,必渡辽河经辽滨县。这条由辽沈诸州县西北通向懿州和兴中府及中京的交通道,终辽、金、元三代历久而不衰。
沈州西北行懿州_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

金代由沈州西北行懿州道,与沈州北行银州、咸州、信州的干道相并行,为进入辽代契丹故地特别是头下州比较集中的北部的交通道之一。这条交通路线在金代由东京辽阳府出发,西北行主要经站有灵源县、辽滨县、灵山县而终抵懿州,再由懿州西行缘北路,先抵兴中府,后抵金代大定府。这条北行草原道,连接辽代诸头下州地区与中京、上京间的干道,在金代头下州制废除后,即成为沈州西北去往懿州和兴中府的北路干线。其中以交通顺序排定,主要有沈州、灵源县、辽滨县、灵山县、懿州(顺安县)、同昌县、义州、兴中府和中京。

(一)灵源县

灵源为沈州(今沈阳)属县之一。《辽史·地理志》:“灵源县,太祖俘蓟州吏民,建渔阳县,后更名。”[38]灵源县的方位辽史无征。但综合考察沈州所属的几座辽、金县城位置,从考古遗迹上看,今沈阳市西北15公里余的马三家子镇辽金古城址,殆为灵源县。经实地调查,今马三家子古城纵横均约在300米以上,城垣虽毁平,但遗布辽代砖瓦、瓷片丰富,可勘定为辽金古城址。该城的位置正在沈阳西北去往新民、阜新的交通孔道上。1986年于沈阳西北部塔湾舍利塔基出土的辽代石函上,也有“灵源县主簿”字款。因定马三家子古城,应即沈州西北的辽、金两代灵源县治。

(二)辽滨县

金天胜号石桥

辽滨辽代为“辽州”,金代降为县,古今地名不变,今为新民市东北30公里的辽滨塔村。经实地调查村内至今有辽、金古城并古塔一座,村名即得于辽滨县和辽塔。金代由沈州西北去往懿州,必渡辽河经辽滨县。

(三)灵山县

此县为金代懿州属县。《金史·地理志》:“灵山,本渤海灵峰县地。”金明昌年间王寂《辽东行部志》记载,明昌元年三月“丁巳,晨发懿州……是夕宿于灵山县之佛寺”。王寂此行所宿之灵山县应在懿州之东。李文信先生考灵山县“在懿州、庆云县之间”。据此,金代灵山县约在今阜新塔营子(懿州)以东的彰武县韦子沟乡土城子或法库县五城子村辽金古城址。两城均地处懿州东和“庆云”(康平小塔子)间一日行程,方位、道里与王寂《辽东行部志》记载相符。

(四)懿州

辽、金两代懿州,有地境变迁。辽代懿州头下州先设塔营子,后迁治“宁昌县”,故址在今辽宁省阜新县东北平安地镇东“土城子”。金代懿州治南迁回“顺安县”,故址在今阜新东北50公里左右的塔营子辽金古城。两城南北相临10余公里,均为辽、金时的交通镇城[39]。自辽、金以来,懿州一直为自沈州和咸州西行,由北路通往宜州(今义县)、兴中府(今朝阳)、辽中京大定府(今宁城县大明城)的重要交通枢镇。直至元代,懿州路治所,仍是大都东北至大宁路后经驿安站东行咸平府,再北行农安古城的东北交通干线(详见第九章)。这条由辽沈诸州县西北通向懿州和兴中府及中京的交通道,终辽、金、元三代历久而不衰。此条交通道过懿州后,在兴中府和中京城之间的路段,依次所经还有:同昌县(今辽宁阜新西北红帽子古城)、义州弘义县(今辽宁义县)、咸康县(今辽宁北票市八家乡四角板古城)、兴中州(府)(今朝阳)、建州永康县(今朝阳西南黄花滩古城)、富庶县(今喀左北公营子土城子)、中京(今宁城县大明城)。因以上大部分交通地名在辽代一章和诸宋人《行程录》中已有记述,故不再分条重述。而由兴中府南行大凌河古道,在辽、金两代,又经建州(黄花滩古城)、利州(喀左大城子)、龙山县,可循大凌河南源,进入燕京诸州县。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的龙山县境凌源市天胜号金大定年间的石拱桥,即东北地区现存保存完整的最早的金代交通桥梁建筑遗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