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黔西南州民族文化多元性

黔西南州民族文化多元性

时间:2022-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黔西南文化富于人性化的欢乐。地域性造成的相对封闭与分割,制约了黔西南民族文化的整体发展。如何使黔西南州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深入的开发和挖掘中形成品牌,形成规模、形成产业,走出贵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已成为实施黔西南州“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黔西南州民族文化多元性_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十二五”经济发展专题研究

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众多的民族。几千年来,经过不断地迁徙、分化、融合、发展,多民族成为西部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黔西南州与众不同的民俗民风,也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黔西南州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黔西南文化。黔西南文化富于人性化的欢乐。这种多样性的文化形态与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观念、习俗、宗教、艺术以及悠久历史、生存环境紧密联系,是一种广义的文化集合体。黔西南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独特性等特征。黔西南州地理复杂多样,山水切割。民族文化在这里也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性。黔西南州历史悠久,它孕育的文化在质朴中藏着博大;山川纵横,这里的文化显得细腻抒情;云贵高原起伏跌宕,庄严静穆,它的文化则处处透着神秘和诱惑。黔西南州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并形成了包括语言、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舞蹈、节目、服饰、建筑、手工艺、礼仪习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产方式等在内的民族文化。这些内容有的在不同民族中是相近或相似的,有些则相去甚远。即便是同一民族,因为部落不同或居住地不同,在许多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民族文化由此更显得丰富多彩。黔西南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黔西南民族文化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活跃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现代文明的传播与扩张并没有使这种古老的文化远离人们的生活,而是代代传承,绽放异彩。黔西南文化所表现出的活形态,或者是原生态的特点,具有浓重的人性化、情感化的色彩,这正是黔西南民族文化最具魅力的一面。脆弱性是黔西南民族文化的又一个特征。地域性造成的相对封闭与分割,制约了黔西南民族文化的整体发展。地域广阔、交通不便、人口相对稀少和分散的特殊环境形成了小范围、小规模文化发展状态。另外,黔西南少数民族大多没有文字,文化的传承主要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缺少文字记载的稳定性,不利于对外传播和交流。

黔西南民族文化是一座异彩纷呈的文化资源宝库,它所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不仅为研究文化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生态文化学等学科提供了宝贵财富,也为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黔西南州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地域特色浓郁,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形态多姿多彩,独具魅力,开发潜力巨大。如何使黔西南州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深入的开发和挖掘中形成品牌,形成规模、形成产业,走出贵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已成为实施黔西南州“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一五”期间,全州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着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培育以布依族、苗族文化为重点的民族文化,以红军长征过黔西南和晴隆二十四道拐为主的红色文化,以马岭河峡谷、万峰林国家级风景区为主的旅游文化,以绿色消费、森林、草地、湿地、花鸟竹石为重点的生态文化,文化事业空前繁荣,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据统计,目前州、县(市)两级图书馆总面积达1.3万多平方米,拥有各类图书47万册。其中,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州级馆4个,县级馆8个,州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展示中心、传习所等19个,兴仁交乐汉墓、晴隆二十四道拐、普安铜鼓山遗址、安龙南明博物馆、兴义刘氏庄园陈列馆、何应钦故居陈列馆等县级专题博物馆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5个,109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40个社区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543个,覆盖全州1097个村。全州现有放映队76个,各类放映设备90余套,基本能满足农村群众看电影的需要。全州把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和村村通电话工程相结合,实现共建共享。2010年,全州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县级中心和村级建设点共1927个,其中县级中心10个,村级建设点1917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