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直隶州的设置

直隶州的设置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设置直隶州的目的是为了缩减府一级统县政区的幅员,并且简化政区层级,以利于行政管理。清代直隶州的设置正是将明代对元代的政区改革进一步推行下去。在这一改革中,直隶州的设置起了关键作用。分隶之后,即将这6个属州升迁为直隶州。南方升置直隶州的工作,以江南地区为典型。所以,升县为直隶州的情形只是少数。这项提议很快得到了实施,次年,程乡县即被升为直隶州。

设置直隶州的目的是为了缩减府一级统县政区的幅员,并且简化政区层级,以利于行政管理。从隋代以来,历代的统县政区幅员有逐渐变小的趋向,到了元代,一方面因改路为府,另一方面州的幅员缩小,使统县政区的幅员趋向两端,大小都不适当。到了明代,做了两方面的改革,一是简化层级,使多级制简化为三级与四级的混合;二是又改路为府,将元代许多不辖县的州作为散州,而将领县的州作为府的属州,结果使得府的幅员相对较大,不便管理。清代直隶州的设置正是将明代对元代的政区改革进一步推行下去。一方面,将三级与四级的混合制,改为纯三级;另一方面又将府的幅员缩小,以使省一级高层政区对下属政区的管理更加合理。在这一改革中,直隶州的设置起了关键作用。

一、升散州为直隶州

中央政府为减少政区层级并削减政区幅员而设置直隶州,首先是从府辖州的调整开始的,因为这对设置直隶州来说是最直接、最快捷的方法,事实上,这类直隶州也是为数最多的一种。

从雍正二年到三年(1724—1725年)间,山西、河南、山东、直隶、江苏、安徽、甘肃、陕西等省对所属府州县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属州被迁升为直隶州。[5]例如,在雍正二年(1724年)八月,河南省的开封府、河南府、汝宁府因地方过于辽阔将部分属县改隶于下辖属州。开封府的西华、商水、项城、沈丘四县,分隶于陈州;临颍、襄城、郾城、长葛四县分隶于许州;密县、新城二县分隶于禹州;荥泽、荥阳、河阴、汜水四县分隶于郑州;黄河以北的原武县、延津县则分别归怀庆府和卫辉府管辖。河南府的灵宝、阌乡二县分隶于陕州。汝宁府属之光山、息县、固始、商城四县则分隶于光州。分隶之后,即将这6个属州升迁为直隶州。[6]河南省当即增加了6个统县政区,到清末,9府5州的统县政区仍比清初的8府1州为多。山东省的济南府、兖州府分别辖有30和27个州县,幅员广袤,政府管理有些困难。于是也在雍正二年(1724年)间,将济南府的新泰、莱芜、长清三县分隶泰安州,阳信、海丰、乐陵三县分隶武定州利津、沾化、蒲台三县分隶滨州;兖州府的曹县、定陶二县分隶曹州,郯城、费县二县分隶沂州,嘉祥、钜野、郓城三县分隶济宁州,并将上述6州升为直隶州。[7]雍正七年(1729年),济宁直隶州被降为散州,而兖州府的东平州、东昌府的高唐及濮州、青州府的莒州皆升为直隶州[8],山东省的统县政区即由原来的6个府增加到6府9州,到光绪年间仍有10府3州。[9]二省的政区层级由此得到了简化,府的幅员也大为缩减,管理幅度与层级比例得当,大大有利于行政管理。

南方升置直隶州的工作,以江南地区为典型。虽然早在明代前期江南地区已进行了许多增县工作,而且增县后许多县的建置一直较为稳定,如嘉兴府在宣德五年(1430年)正式增置了嘉善、秀水、桐乡、平湖等县后,至今没有什么变化[10],但在雍正年间仍有部分政区做了相应的改革。原因主要在于,作为财赋重地的江南地区,苏、松、常三府最称“烦剧”,额征赋税款项繁多,加之地方辽阔,所以“狱讼刑名、案牍纷积”,使地方政府难于稽查。于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的九月份,将苏州府的长洲、吴江、常熟、崑山、嘉定五县,松江府的华亭、娄县、青浦、上海四县,常州府的武进无锡宜兴三县,分别增设一县。[11]另外,苏州府的太仓州,淮安府的邳州、海州,扬州府的通州,凤阳府的颍州、亳州、泗州,庐州府的六安州都改作直隶州。[12]政府将这些做法誉为颇得“因地制宜之法”。清末,江苏省的统县政区由康熙年间的7府1州增加到8府3州[13];安徽省的统县政区也由原来的7府3州增加到8府5州。[14]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其他一些地区。在四川省,因其地方辽阔、汉夷杂处,所以一向被地方政府列为难治之区,所属的威州、茂州、汶川、保县表现最为突出。陕西总督岳钟琪曾对这些地方的形势、状况进行了考察,认为上述各地都属“路通松潘,汉土错杂”的复杂地区。原为汶川知县的顺天府通判何开泰也曾上奏指出,威、茂二州与汶川、保县界址相连,赋轻费重,应于适中之地改设卫所,“以资弹压”,或将汶川、保二县归并威、茂二州,以省去冗繁的政区。岳钟琪赞同此说,认为这四处地方确实是“赋轻事少”,可以斟酌改并,因此在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初四就上奏提议:升茂州为直隶州,将威州裁归保县,与汶川县一起归入新改的直隶茂州管辖;并指出,何开泰所提的将汶川、保县归并威、茂二州的建议,可以“无庸另议”,至于设置卫所“弹压”的问题,威州、茂州、汶川、保县四处土司较多,仅仅有卫所官员恐怕还不能够将之“钤束”,应该“仍循旧制”而不便添设卫所。[15]雍正六年(1728年),政府正式将茂州升作直隶州,并以成都之汶川县及保县隶属之。[16]

雍正六年(1728年)八月二十五日,川陕总督岳钟琪再次上奏指出:从成都至夔州府,路程达两千多里,再由夔州至达州东乡、太平等地,路途过远,地方公务颇受影响,远不如从达州直抵成都仅一千五百里路途来便捷。因此,他请求朝廷将达州改为直隶州,而将东乡、太平二县划入管辖,从而可使“一切事件皆无迟误”。[17]岳钟琪的奏疏也很快有了结果,当年达州就被升作了直隶州。[18]

四川省于雍正年间增设了5个直隶州,乾隆、光绪年间又各设1个直隶州,终清之世,四川省的统县政区由原来的13府6州增加到15府9州3厅,政区层级得到明显的简化,管理幅度也相对合理。

二、升属县为直隶州

除了属州升级和沿袭明制外,还有由县迁升为直隶州的。但这种情况常常牵涉到县的改属和边界变迁等问题,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就会遇到许多问题和麻烦,它们的改置需要时时上报中央,由中央政府做最后定夺。所以,升县为直隶州的情形只是少数。

广东省惠州府的兴宁、长乐二县及潮州府的程乡、平远、镇平三县,皆因离府治窎远,知府鞭长莫及,难以管辖。所以两广总督鄂尔泰在雍正十年(1732年)七月上奏时就指出,可将地处适中的程乡县改为直隶州,以统辖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这项提议很快得到了实施,次年,程乡县即被升为直隶州。[19]

在福建泉州府和漳州府地区,向来是“俗悍民刁,地方又广”。雍正十二年(1734年),总督郝玉麟就海疆形势提出上疏,要求在这两个府中分设直隶州。同年,泉州府的永春县即升为直隶永春州,领辖德化、大田二县;漳州府的龙岩县也升为直隶龙岩州,统辖漳平、宁洋二县。[20]

就上述两种直隶州的设置来看,它们都是因为地方幅员过于辽阔、政府管理不便而进行的调整。地方辽远、事务纷杂,或地广人杂、盗案四起,往往是地方政府难于清查、管辖不便的根本因素;如果地处财赋重地,政府管理就更加费力了。针对这些问题,政府所进行的调整往往是在划小府之幅员时,还将府中之属州、散州或属县升为直隶州,从而减少了政区层级。

三、降府为直隶州

以上论及的直隶州都是由县级政区升迁为统县政区,此外,还有一种相反的做法,是将府改为直隶州,即统县政区的调整。

就地处西南的云南省而言,外连“夷疆”,地方辽阔,过去为了弹压的方便,曾设府达23个之多。乾隆时,诸多少数民族逐渐“向化”,而“缅酋归诚”,地方官员公传恒认为应裁去原来所设的冗繁官吏和府县,其中以武定、元江、镇沅、广西四府最为明显。武定府辖二县一州,元江、镇沅二府并无首县而仅辖一厅一县,广西府也无首县而辖一厅二州,都不能成之为府,故改为直隶州。[21]

自西陲平定以来,关外屯耕日辟,商旅往来,生聚滋繁,很久以来就“共安作息”,百姓并知“蒸蒸向化”。巴里坤地方,因民居稠密,“闾井殷繁”,加之属国来往,“征轺辐辏”,堪称边陲之一大都会。地方政府要员勒尔就此建议,指出安西府距嘉峪关并不太远,应将安西府移于巴里坤,而把安西府改为安西直隶州。这样,对边郡来说,其规模可达“闳远”[22]。在贵州地区,则是裁革平越府的平越县,并改平越府为平越直隶州。[23]

由上可知,降府往往是以减少“冗繁”为目的的。上述地区因范围不大、辖县不多,已没有再作为府这一级行政区划存在的必要,但由于地处偏僻,仍然需要弹压,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则是设置直隶州。不过这种情形并不是很多,只存在于贵州、云南、甘肃等边疆地区。

四、特殊地区的直隶州设置

中央政府除了在内地设置直隶州外,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过。但这些地区同时也在进行改土归流,情况比较复杂。

如地处西南一隅的广西,与云南、贵州、交趾等处相连,雍正期间虽进行了改土归流,但由于土著民族言语不通、文字不识,习俗“犷悍”,因而“诸事草昧”。加之地方幅员辽阔,许多地区仍然任用土官管理。因此,虽改派流官却仍遵循土俗。这种情况以西隆州、西林县最为典型。西隆州与西林县皆属思恩土府管辖,其地僻处广西西北,距离思恩九土司及土田州、泗城土府于千里之外,界接滇黔,“僮侬顽梗”,使地方政府“耳目难周”[24]。而且在地理上属于所谓“烟瘴酷烈”之地,官吏到任后,常常把事务假手于家人、胥役办理,自己却寄居在环境舒适的南宁府,故在行政上造成弊窦“无穷”。如西隆州知州吴琦,到任已经两年,在州时间却不及三月,许多事务都被“废弛”,以致土民任意仇杀、劫掠,“案如山积”而无法管制。[25]为此,广西巡抚甘汝来就在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间上疏,要求把西隆州升为直隶州,同时将距离西隆州140里的西林县就近分归管辖。[26]当年中央政府虽批准了甘汝来的奏请,但晚至雍正十二年(1734年)才将西隆州正式升为直隶州,并以西林县属之。不过这种状况没有维持多久,在乾隆七年(1742年)西隆又被降为散州,隶属于泗城府。[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