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阆州古迹》

《阆州古迹》

时间:2022-02-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读新发现的一篇轶文:《阆州古迹》明嘉靖年间川北道扬瞻的题额八岁侍父游,遍历川藏边。阆州古迹茂,嘉陵江水妍。阆中县城三面临水,故名。实际上“阆州古迹”即为这四句诗的部分注解。继后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又利用新疆混乱,侵占南疆,建国称汗。还有地方首领明反自称大元帅,攻陷天山南北十余城。诚如《阆苑记》所称:“是滕王洪州建阁、隆州(即阆中)建亭,均以滕王名”。
《阆州古迹》_守望吾土吾乡: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

读新发现的一篇轶文:《阆州古迹》

img14

明嘉靖年间川北道扬瞻的题额(现存剑阁县普安镇古城门)

【原文】

八岁侍父游,遍历川藏边。阆州古迹茂,嘉陵江水妍。

同治三年,先大夫奉朝旨,统带四川军,督提八营官兵,救援乌鲁木齐。丁卯,凯撤回川。川督骆文忠公檄委署理川北中营游击。营驻阆中。莅营数月,总兵鹤龄病故,先大夫遂兼摄总兵官印。总兵署相传为张桓侯帅府,古柏数十株,为桓侯手植。侯墓亦在城内,土人立庙祀之,种柏数十本,亦郁郁长青云。阆中县城三面临水,故名。对岸山势如屏,苍翠欲滴,世传为古阆苑,神仙往来,代不乏纪。山侧峻崖,有八仙洞。洞悬铁链,可以攀援上下。洞旁古木一株,老干横撑,枝叶繁茂,距地四五丈。干悬金钟一,高尺余,口径四五寸,铁纽嵌悬树干,树皮连合无痕如天然生成。遇风雨,钟声郎当,满山应响。询之土人云:是罗壮勇公思举官总兵时,来游于此,适见山庙有古金钟,戏挈至岩下,飞身上树,悬于老干云。英雄举动,山林增色,迄今百年,犹令人景仰不止也!北山有滕王亭子,即杜工部题咏处也。《方舆胜览》:玉台观在阆州城北七里,唐滕王尝游,有亭及墓。戊辰春仲,先大母萧太夫人携余兄弟往游,指壁间诗字,令余及二三两弟分认之。朗诵声琅琅无误。先大母顾而乐之曰:“我孙子能诵诗,定能读圣贤书也。”呜呼!祖训殷殷,倏忽五十余年。两弟早亡,余独生存,未能仰体懿德,有负老人矣!

【简析】

本文摘自《屏山文史资料》第十八辑,(1999年7月)吴桐林撰写的五言诗体裁遗著《今生自述》,原文载《中日战争》(六)一书,标题为后人所加。

吴桐林(1859年-1927年),名质卿(或作蛰卿),自号耽道人,四川屏山县人。以嗣父友德阵亡,荫云骑尉(爵号,正五品)。 1892年12月,四川藩司龚兆瑗聘,总办全川舆图。 1895年受钦差办理台湾防务刘永福聘,任总理黑旗诸军文案兼总理营务处。 1896年在上海创办全国运送公司,后奉两湖总督张文襄派往南洋群岛考察商务(其次子兆鉴亦随侍前往)。 1899年奉张之洞命再次出洋考察商务,并在新加坡办学传授儒教。1901年秋,由庆亲王电召回国咨询要事,于是父子同返京都。 1903年7月上书请创办商部,奉旨报可,所有一切规章制度、办事细则、机构设置等,均出自吴手。且准父子同部供差,赐黄马褂,官封商部郎中。 1903年12月又在京始创《商务报》(旬刊),任总办。 1911年任四川红十字会副会长, 1913年后任参议院秘书、农商部有奖实业债券局库房主任等职,并再次赴南洋考察商务, 1924年因病回国。 1927年任济南同善社国学专修馆馆长,同年病逝于烟台。吴桐林属于中国早期“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他游迹各省,并六度前往南洋各国,涉猎广泛,履历非凡。曾多次上书清廷设立商务机构,发展贸易,保护华侨,振兴交通,改革科举等等,堪称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历史性人物。其主要著述有《南洋群岛识略》《商务答问》《保商兴教录》《黑旗战记》《南洋华侨事略》等。

《今生自述》是吴桐林晚年的一篇回忆录,文中追忆了他8岁那年的春天(即1867年3月),因其父吴友德(又名平轩、楚雄,四川提督右营游击,兼摄川北镇总兵官印,署懋功协副将。诰授振威将军,晋封荣禄大夫)带兵“营驻阆中”,兄弟三人在祖母的带领下,前往阆中游览后留下的深刻印象。正如《今生自述》开篇所云:“八岁侍父游,遍历川藏边。阆州古迹茂,嘉陵江水妍。”实际上“阆州古迹”即为这四句诗的部分注解。全文虽用了不到五百字,却不仅描述了“神仙往来,代不乏纪”的古阆苑众多胜迹;且旁征博引记载了川军救乌市、金钟的传说,杜工部题咏等事件;还睹物思人,发出逝者如斯、真情至深的喟叹,实为一篇难得的游记范文。

【考释】

①同治三年(1867年),继不平等的《北京条约》签订之后,中俄又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强行割去了巴尔额什湖以东约4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继后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又利用新疆混乱,侵占南疆,建国称汗。还有地方首领明反自称大元帅,攻陷天山南北十余城。在这种情况下,大清王朝急需援兵新疆,稳定局势,其中在四川调防的就有营驻在阆中的清军川北中营游击,再次证明阆中自古即是“巴蜀要冲,兵家重镇”。

img15

建于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毁于“文革”的铁塔,高1.41丈、满铸八分体阳文《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②从文中可知,当时驻扎阆中的最高军制为绿营兵“总兵署”,按清代兵制释义,“总兵”系镇守总兵官之简称,又称总镇,为正二品,受提督节制,是绿营兵的高级武官,所直辖之营兵称镇标。明末清初,战乱绵延,顺治三年(1646年),豪格率清军进入保宁,并“以保宁为大镇,中江、顺庆为边”作为图川根据地,直到顺治十七年(1660年)始于成都建立官署,康熙四年(1665年)经历了长达十九年后才由保宁府迁入成都(见龙显昭著:《试论历史上的南充》),之后这里仍然是重兵屯集之地。今天的官菜园街、左营街等得名应始于此。

③张桓侯帅府,文中所述十分清楚,总兵署驻址即为“帅府”,里面有恒侯“手植”的“古柏数十株”。据推测有可能在今老干局原址(即“文革”前的机关托儿所住址),但究竟何处,尚待考证。否则,一个重要的三国重镇,一个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镇守了七年之久的故地,总不能奉献给慕名而来的,只能是一处祭祀的庙宇吧?!

img16

由著名的英国探险家、植物学家威尔逊,于1910年7月19日拍摄于“保宁府城南15英里处”的老照片

④锦屏山铁钟传说众多,近年来各种相关资料都有介绍,但描述之翔实尚属第一次所见,且还特地提到罗思举的故事,既丰富了史料,又与传说中的游侠挂钟相得益彰、妙趣横生。

⑤本文再次证明滕王亭子而非“滕王阁”,中国古人对楼台亭阁的区别和用法是大有考究的,绝不会随心所欲。诚如《阆苑记》(宋·王震著)所称:“是滕王洪州建阁、隆州(即阆中)建亭,均以滕王名”。而且滕王亭子在玉台“观内”,也不是“坐落在城北玉台山上”。过去虽有人也提议过应按杜工部诗恢复使用“滕王亭子”之称,但始终未能还其本来面目。长期沿用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重建后使用的“滕王阁”一名,不仅于史无据,名不正言亦不顺;也容易引起步人后尘、仿冒名胜的误导,贬损阆州滕王亭子自身独特的人文价值(如前些年就有位所谓的大文人,为达到扬李贬杜的目的,搜寻了一些章句来证明“杜甫是地主阶级的代言人”,他认为其中最有力的证据之一,就是杜甫在阆中“滕王亭子”诗中有“人到於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一句)。

《阆州古迹》轶文的发现,不仅可以让我们再次一睹阆苑名胜的风采,而且对填补清末民初的研究空白、补偏救弊历史传承中的疏漏大有裨益,实为幸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