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横州学宫与祭孔

横州学宫与祭孔

时间:2022-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横州学宫原址在今横县人民武装部,是古代地方官府举办的唯一正规学校。一说横州学宫原是宁浦郡学,建置无考。横州学宫招收的学生是“院试”及格的童生。横州学宫可谓藏龙卧虎精英荟萃之地。清代横州学宫的主管官员称“学正”“训导”,学正负责主持学宫以及书院、义学的教育行政工作,如主持学宫每年两次祭孔典礼,主持考试工作等等。

横州学宫原址在今横县人民武装部,是古代地方官府举办的唯一正规学校。学舍与孔庙连为一体,为“前学后庙”,以孔庙为主体,所以又称文庙,横州人称之为“黉学”(见图1)。

横州学宫建于何年何月不得而知,清《横州志》有两个说法。

图1:清《横州学宫图》

一说横州学宫原是宁浦郡学,建置无考。查清《横州志》得知,早在西晋太康七年(286年),横州就属宁浦郡,此后几经改名,至五代仍为宁浦郡,宋朝降宁浦郡为县,属横州郡,到明朝初撤销宁浦县并入横州。那么,原属宁浦郡学的横州学宫创建最迟应在五代时期(907—960)。

一说横州学宫创立于宋庆历年间(1041-1048)。清《横州志》在《教职》一章中载:“宋自庆历间,州军始立学,诏部使者选所属充教授。”宋时横州记录在案的教授是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的谭佚,时谭佚任横州推官兼任教授。还记载说,绍兴乙亥(1155年),州判何新觉置圣像二石于学中,这就是学宫祭孔之始。即使按北宋庆历年间开办,南宋绍兴乙亥年开始在学宫里立圣像,横州学宫办学和祭孔的历史也可谓源远流长了。

横州学宫招收的学生是“院试”及格的童生。清初横州学宫每年定额录取15人,后来应考人数越来越多,常常达1000多人,所以越录越多。咸丰以后,院试的两次考试即第一年的岁考和第二年的科考,共录取140多人。清后期连秀林书院也开始招收“院试”及格的童生了。

横州学宫可谓藏龙卧虎精英荟萃之地。在读学生都称生员,俗称秀才。他们既不是一般老百姓,又不是官员。他们身穿蓝色长衫,满口“子曰诗云之乎者也”,在学期间享受廪膳(官府发给的生活补助),在地方上得免丁粮赋税,享受官员的礼遇,见官不用下跪,官员不能随意打骂他们。他们读书的目标就是学而优则仕,即通过科举考试考取举人、贡士、进士获得官职,以光宗耀祖。但正因为如此,秀才也被剥夺了许多权利。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下令刊刻卧碑(因横立而称卧碑),竖于天下州县学宫明伦堂,其文曰:

府州县学生员,有大事干己者,许父母兄弟陈诉,非大事毋轻至公门。

生员父母欲行非为,必再三恳告,不陷父母于危亡。

一切军民利病,农工商贾皆可言之,唯生员不可建言。

生员学优才赡,年及三十,愿出仕者,提调正官奏闻,考试录用。

生员听师讲说,毋恃己长,妄行辩难,或置之不问。

师长当竭诚训导愚蒙,毋致懈惰。

提调正官务加考核,敦厚勤敏者进之;懈怠顽诈者斥之。

在野贤人有练达治体、敷陈王道者,许所在有司给引赴京陈奏,不许在家实封入递。

1652年,清顺治帝制定教条,刊立卧碑,诏立于州县学宫的明伦堂之左,文曰:

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 厚以廪膳;设学院、学道、学官以教之,各衙门官以礼相待,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诸生皆当上报国恩,下立人品。所有教条开列于后:

生员之家,父母贤智者,子当受教;父母愚鲁或有非为者,子既读书明理,当再三恳告,使父母不陷于危亡。

生员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凡利国爱民之事,更宜留心

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必作良吏。若心术邪刻,读书必无成就,为官必取祸患;行害人之事者,往往自杀其身,常宜思省。

生员不可干求官长,交结势要,希图进身。若果心善德全,上天知之,必加以福。

生员当爱身忍性,凡有司官府衙门,不可轻入。即有切己之事,止许家人代告,不许干与他人词讼,他人亦不许牵连生员作证。

为学当尊敬先生,若讲说皆须细心听受,如有未明,从容再问,毋妄行辩难。为师者亦应尽心教训,勿致怠惰。

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

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决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

秀才读书也不容易。《大明会典》载洪武二十年(1387年)规定:

诸生衣巾,务要遵依朝廷制度,不许穿戴常人巾服,与众混淆。违者痛决。

三日一次背书。每次须读大诰一百字、本经一百字、四书一百字、不但熟记文词,务要通晓义理。若背诵讲解全不通者,痛决十下。

每月务要作课六道:本经义二道、四书义二道、诏诰表章策论判语内科二道。不许不及道数。仍要逐月作完送改,以凭类进。违者痛决。

每日写字一幅,每幅务要十六行、行十六字,不拘家格,或羲献智永欧虞颜柳,点画撇捺,必须端楷有体合于书法。本日写完就于本班先生处呈改,以圈改字少为最,逐月通考。违者痛决。

朔望行释菜礼,各班生员务要一名名赴庙随班行礼。敢有怠惰失仪,及点闸不到者,痛决。

生员凡遇师长出入,必当端拱立俟其过;有问即答,毋得倨然轻慢,有乖礼体。违者痛决。

清代秀才学的课程主要是《四书》《五经》,此外还有《性理大全》《资治通鉴纲目》《历代名臣奏议》《文章正宗》《二十二史》等,这是朝廷统一规定的。当然,有时候朝廷也会对课程做些增减,但《四书》《五经》却是必学的。

此外,除学宫常规的考试外,州官每月都要对秀才们考试,称“月课”,又称“官课”,考一诗一文。诗为五言八韵试帖诗,限定韵部。文从《四书》《五经》里出题。清代月课有膏火(生活费)、有花红(奖金)。月课成绩生员分为超等、特等、一等,以超等一二名生员同收膏火租,其余依等次酌减膏火或奖金。成绩排后的不发。秀才们需要力争上游才能确保基本的生活待遇。

清代横州学宫的主管官员称“学正”“训导”,学正负责主持学宫以及书院、义学的教育行政工作,如主持学宫每年两次祭孔典礼,主持考试工作等等。训导负责学务工作。学正和训导的官阶都是正八品,相当于现在的正科级官员,他们分别在学正署、训导署办公。

横州学宫自宋朝以后,历代地方官府都对学宫修葺甚或扩建。

元朝时横州学宫建圣殿、明伦堂、教授厅、廊庑门墙等。

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6),又加建两边庑房和棂星门。

图2、图3:在横县武装部所在地挖出的赑屃,现存横县博物馆。

明世宗朱厚熜于嘉靖五年(1526年)撰写《敬一箴》与《程子视听言动箴》,嘉靖七年(1528年)诏令竖在全国学宫,使天下士子敬守圣人之道。嘉靖十一年(1532年),横州学宫建启圣祠、敬一亭,亭内立《敬一箴》与《视听言动箴》两块碑。2012年4月15日县武装部搞基建,挖出两个像乌龟模样的赑屃(bì xì)(见图2、图3),又称“龟趺”,背上都凿有方槽,这是用来承驮御制《敬一箴》与《视听言动箴》这两块石碑的,这两个赑屃距今已有480多年的历史。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知州刘子诚把学宫移到北郭报恩寺(在今县体校后背的绿化队驻地处),崇祯八年(1635年)知州诸士翘又搬回原址。

清朝于1644年入主中原,为稳定大局,也祭起尊孔崇儒的法宝来收拾天下人心。1645年,顺治皇帝即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1684年,康熙皇帝亲自到山东曲阜诣先师庙,行九叩礼,诣孔林墓前酹酒,为孔庙书写“万世师表”额,题门联曰: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臣

康熙皇帝这一拜非同小可,有清一代,全国上自京城,下至府、州、县,所有文武官员都拜孔子。礼部为此制订规章制度颁行天下,规范孔庙的建设和祭孔仪式。至雍正五年(1727年),横州学宫规模已经基本完备:迁大成殿一侧的启圣祠至大成殿之后,改名崇圣宫;建起围墙,围墙兼做照壁,正对学宫的大门;围墙左右两边各开一个门,左门叫礼门,右门叫义路;大门叫棂星门,过了大门依次是泮池、池桥(也称月桥)、泮宫(生员读书、考试之处)、大成殿、崇圣殿,添增神主牌位。

大成殿位于学宫的中轴线上,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前两旁有东廊房、西廊房。大成殿背后是崇圣宫,祠东边有孝弟祠、文昌祠,西边有明伦堂。棂星门与泮宫之间有更衣亭、牺牲所(临时圈养作祭品的动物场所)等等建筑。

大成殿悬匾三块,一是康熙皇帝御书“万世师表”,二是雍正皇帝御书“生民未有”,三是乾隆皇帝御书“与天地参”。

大殿正位原来供奉孔子衣冠塑像。明嘉靖九年(1530年)皇帝下令全国学宫改衣冠塑像为供孔子牌位,上书“至圣先师孔子”,东边配以“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子”,西边配以“宗圣曾子”“亚圣孟子”。

东西两哲各列闵子、冉子等12位先贤。

东庑列程颢、周敦颐等25位先贤,文天祥、方孝孺等43位先儒;西庑列程颐、张载等73位先贤,董仲舒、王守仁等31位先儒。

崇圣宫正位原先只供孔子父亲叔梁公牌位,雍正元年诏封孔子先世以王爵,合供孔子五代先世:肇圣王木金父公、裕圣王祈父公、诒圣王防叔公、昌圣王伯夏公、启圣王叔梁公。

此外,学宫有一套祭孔的祭器,如大锡香炉1个,大锡烛台2个,小锡香炉7个,小锡烛台14个,豆56个(陶瓷器皿,用以盛带汁的食物),笾(biān) 56个(竹编器皿,盛干肉用),簋(guǐ) 20个(铜制器皿,圆口,双耳,用以盛黍稷饭),锡爵44个(用来贡酒的杯子),勺1个(用来舀汤),等等。

还有一套祭祀时演奏用的乐器与用具。如镈(bó)钟、编钟、特磬、编磬、汾鼓、应鼓、琴、瑟、笛、箫、凤箫、笙、埙(xūn)、敔(yǔ)、柷(zhù)、籥(yuè)、麾幡、旌节等等。

乾隆八年(1743年),礼部颁布新的祭孔乐章,分春秋两章,规定全国府、州、县学宫祭祀时使用。现以清《横州志》记载的春季乐章为例,说一说文庙祭孔的程式:

一、丁祭时间: 每年二月上丁日

上丁日前几日,召集乐师、歌者、舞者于明伦堂前反复演习精熟。

前三日所有大小官员斋戒,州府衙门设斋戒牌,斋戒期间不饮酒,不吊丧问疾,不听乐,不理刑,不判案,不预秽恶事。期间要到牺牲所检视牛羊猪等作祭品的动物,选肥瘦,大小长短适中的定作供品,嘱人小心喂养。

前一日,知州率所有文武官员到学宫斋宿,沐浴更衣,再次检视作祭品的动物然后令人宰杀。

二、丁祭程序

丁日子时(晚上11时—凌晨1时),开始行释奠礼。学宫内庭燎灯烛光如白昼,所有官员齐聚棂星门前肃候,依次入内致祭。

丑时(凌晨1—3 时),学正、训导祭崇圣殿,致祝词曰:

维某年某月某日,某官某,致祭于肇圣王、裕圣王、诒圣王、昌圣王、启圣王曰:惟王奕叶钟祥,光开圣绪,盛德之后,积久弥昌。凡声教所覃敷,率循源而溯本,宜肃明禋之典,用申守土之忱。兹届仲春,聿修祀事,配以先贤颜氏、先贤曾氏、先贤孔氏、先贤孟孙氏,尚飨。

寅时(凌晨3—5时),知州致祭至圣先师以及四配,致祝文曰:

维某年某月某日,某官某某,致祭于至圣先师孔子曰:

惟先师德隆千古,道冠百王,揭日月以常行,自生民所未有。属文教昌明之会,正礼乐和节之时。辟雍钟鼓,咸各荐以馨香;泮水胶庠,益致严于笾豆。时当仲春,只率夷章,肃展微忱,聿将祀典,以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子、宗圣曾子、亚圣孟子配,尚飨。

学正、训导分别致祭十二哲及两庑、先贤先儒;吏目分献乡贤名宦。

礼毕。

三、释奠礼制,即拜祭孔子的仪式

(一)迎神

麾生(指挥歌乐者)举起麾幡,拉长声音唱:奏“咸平”之乐章。

乐手击镈钟(铁钟)、柷(木制乐器),6名歌手以及6琴、4瑟、4箫、4笙、2笛等等多种乐器合着节拍齐唱奏:

大哉孔子 先觉先知 与天地参 万世之师

尺凡六五 尺上六五 凡六上五 尺上五五

祥徵麟绂 韵答金丝 日月既揭 乾坤清夷

五上凡六 凡上尺上 凡六尺五 凡六凡尺

歌词下方的“尺凡六五”等字,为古代记录乐曲的符号,称工尺谱(下同),与简谱对照为:

工尺谱:火 四 乙 上 尺 工 凡 六 五

简 谱: 5  6  7  1  2  3  4  5  6

其中“火”比“六”、“四”比“五”皆低八度。

每唱一句,即击汾鼓三声,作为节奏。唱完八句,麾生就放下麾幡,乐手击特磬(石制乐器),击敔(木制乐器),奏乐停止。

(二)初献

麾生举起麾幡,拉长声音唱:奏“宁平”之乐章。

乐手击镈钟、柷,众乐器和着节奏齐奏;司旌(指挥舞蹈的人)举起旌节,庭前36名舞者随歌乐起舞。

予怀明德 玉振金声 生民未有 展也大成

尺凡六五 上凡尺上 六凡上五 凡六五六

俎豆千古 春秋上丁 清酒既载 其香始升

五上尺五 六六五六 尺上凡尺 凡六凡尺

每唱一句,即击汾鼓三声。唱完八句,麾生放下麾幡,乐手击特磬,击敔,奏乐停止。如行礼未结束,则继续奏乐。诵读祝文时,音乐舞蹈暂停。

(三)亚献

麾生举起麾幡,拉长声音唱:奏“安平”之乐章。击乐歌舞如前。

式礼莫愆 升堂再献 响协汾镛 诚孚雷甑

尺凡六五 上五凡尺 上五凡六 五上五尺

肃肃雍雍 誉髦斯彦 礼陶乐淑 相观而善

五五六六 凡尺上尺 上五凡六 五六凡尺

每唱一句,即击汾鼓三声。唱完八句,麾生放下麾幡,击特磬,击敔,奏乐停止。

(四)终献

麾生举起麾幡,拉长声音唱:奏“景平”之乐章。

击乐歌舞如前。

自古在昔 先民有作 皮弁祭菜 于论思乐

尺凡五六 上五凡六 五上凡尺 上五六凡

惟天牖民 惟圣时若 彝伦攸叙 至今木铎

五上尺五 凡上凡六 五六上尺 上五凡尺

每唱一句,即击汾鼓三声。唱完八句,麾生放下麾幡,击特磬,击敔,奏乐停止。

(五)彻撰

麾生举起麾幡,拉长声音唱:奏“咸平”之乐章。

击乐歌舞如前,舞者手执籥(六孔竹管)舞。

先师有言 祭则受福 四海黉宫 畴敢不肃

尺凡六五 尺上尺五 凡尺五上 凡六凡尺

礼成告彻 勿疏勿渎 乐所自生 中原有菽

五上尺五 凡六凡尺 五上凡尺 五六凡尺

每唱一句,即击汾鼓三声。唱完八句,麾生放下麾幡,击特磬,击敔,奏乐停止。舞蹈停止。

(六)送神

麾生举起麾幡,拉长声音唱:奏“咸平”之乐章。

击乐唱歌,节奏加快。

凫绎峨峨 洙泅洋洋 景行行之 流泽无疆

尺凡六五 上尺凡六 上五五上 凡六五六

聿昭祀事 祀事孔明 化我蒸民 育我胶庠

五上凡尺 尺上凡六 尺五尺上 凡六凡尺

每唱一句,即击汾鼓三声。唱完八句,麾生放下麾幡,乐手击特磬,击敔,歌乐停止。丁祭礼毕。

秋季丁祭在每年八月第一个丁日举行,除乐曲不同外,其程式和歌词与春祭大致相同 。但清《横州志》记载的秋祭程式里,最末还有“望瘗(yì)”仪式,即把祝文以及奠帛等送到埋毛血之处焚烧,其演奏的音乐与“送神”相同,而春祭没有“望瘗”的记载,不知是否漏记?

此外,每月的初一、十五,还要举行“行香讲约”仪式,其基本做法是:

初一日,学正、训导携教谕到文庙上香,供草粟,三上香,行三跪九叩礼,礼毕。

十五日,学正、训导携教谕三上香,行三跪九叩礼,礼毕。

每礼毕,学正、训导携教谕到明伦堂率生员读书,然后到城隍庙、土地祠等处行香,最后到讲约所向庶民、绅士宣讲《圣谕》(注)。

祭孔仪式在民国时期简化很多。1935年12月,广西省党政军第29次联席会议通过新的祀孔礼节,其程序有九:

一、全体肃立

二、主祭官就位

三、奏乐

四、全体唱《孔子纪念歌》,歌词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五、主祭官宣读祝文,曰:

“中华民国”某年月日,某官某某等,谨祭于先师孔子曰:

维先师圣由天纵,德与时行,道明一贯,义炳六经,用集大成,声金振玉,修齐治平,示之正鹄,大同之旨,天下为公。荡荡圣道,寰宇所宗,明德维馨,笾豆有践。 式荐沚毛,肃将祀典,尚飨。

六、全体向孔子牌位行三鞠躬礼

七、鸣炮

八、奏乐

九、礼成

横州学宫最后一次重建在清同治九年(1870年),由横州士绅捐资重建。清末,有近千年历史的横州学宫随着科举废除而冷落废弃,孔庙虽被保留,但昔日的尊崇与辉煌已经烟消云散,一去不返。

此后,学宫几改其用,1937年改为横县农场,1943年改为干训所。新中国成立后先改为横县粮食局,再改为横县人民委员会,最后改为横县人民武装部,昔日的建筑包括孔庙连一点儿痕迹也没有了。

2013年12月25日

注:

这里的“行香讲约”是明清两代的做法。横州百合大炉村人陈寿民在《我读旧式私塾、新制小学及师范学校之经过》一文中说,光绪三十三年考读小学堂,“每月初一、十五两日,堂长(即校长)率教员集诸生于礼堂,宣读圣谕广训一条……每星期六亦宣读圣谕一次”。清朝的《圣谕》至今未能寻到,明朝的《圣谕》倒有一碑刻留存下来,现镶嵌于横县博物馆北边墙上,除正中的“圣谕”二字清晰外,碑刻的字大都模糊,隐约可辨“圣谕内阁辅囗囗囗囗囗囗张璁”“朕因十三日听讲官顾鼎囗囗囗囗囗囗其意甚为正心之助囗囗囗囗囗囗并假为注释”“大学士臣张璁”“视听言动而入程颐四箴实养心之大目也”“化之主而视听言动尤当加谨口者也臣囗囗囗囗囗囗付工刻石传之天下”“宜与前五箴并囗囗囗囗囗囗设于亭中五箴并”等字,说的是明嘉靖七年世宗皇帝就大学士张璁等人请示将御制《敬一箴》以及《御注四箴》(即《视听言动箴》)与范浚《心箴》刻石刊立于全国府州县学宫的事作答复。这块《圣谕》当时竖在横州学宫敬一亭里(见图4)。今人王天纲的《新安二高珍藏明代碑刻译释》载有全文,因《圣谕》是全国统一颁行,横州学宫的《圣谕》必与新安二高的《圣谕》完全一样。现将其文转载如下(文中个别字与王文不同,为编者据残碑而改,个别标点不同,亦为编者所改):

圣 谕

圣谕内阁辅臣杨一清、谢迁、张璁、翟銮:

朕因十三日听讲官顾鼎臣解说《心箴》,连日味思,其意甚为正心之助。昨自写一篇,并假为注释,与卿等看。

嘉靖六年十一月十八日

大学士臣张璁谨奏:是月小至日,伏承赐内阁范浚《心箴注》一通。臣稽首对扬,乃窃叹曰:至哉,圣人之用心乎?汉董仲舒有言:人君所为,必求其端于天。今阴极阳生,实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时也。在《易》之卦为“复”,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自非圣人心学得之天,其能体悉发明如此?臣窃有感焉。臣昔读书山舍,尝揭范浚《心箴》及程颐《四箴》以自励。盖人心之微众,欲求攻之者多,自视、听、言、动而入程颐《四箴》,实养心之大目也。况人君一心万化之主,而视听言动,尤当加谨焉者也。臣于《御注心箴》,敬摹宸翰,付工刻石,传之天下万世。谨复录程颐《四箴》,乞留神省览。

圣谕辅臣张璁:

午间得卿录来视、听、言、动四箴,朕甚喜悦。前日因听讲官讲《心箴》,回宫深加爱尚,欲释其义不能,欲已心未放过,只勉强注略,仍咨于卿等,欲为藻润,以成所作。卿何便付工刻石,岂不取人笑乎?朕自念上荷天命,为人君长,当务学以致其知,待粗有领会之时再注《四箴》,须赖卿赞之,故谕。

嘉靖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臣张璁谨奏:昨者伏承圣谕,仰见皇上缉熙圣学之至也。宋儒朱熹有言:自古圣贤相传,只是理会一个心。臣窃谓范浚《心箴》举其纲,程颐《四箴》列其目,相为发明者也。臣以此用功余三十年,莫之有得。今圣明启发,一至于此,真盲者之日月,聋者之雷霆也。臣何能赞一辞?第当刻石颁布,以觉斯世,以广圣学之传耳。然而人见之莫不曰:真圣人复生。非特尧舜之治见于天下,而尧舜心法之秘,道统之传,固有在矣。程颐《四箴》,尚愿圣明启示,谨当再摹宸翰与《心箴注》并行刻布,以为斯民斯道之幸。

圣谕辅臣张璁:

卿前日所录来程氏四箴,昨勉强解注。朕复思之,程氏见道分明,慎敬如此,以教后人,其功至矣。但于濮议之中,未免力争邪说,诬君夺子。故朕又述数语于末云,与卿先藻润停当,然后书示内阁。

嘉靖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臣张璁谨奏:伏承颁示御注程颐《四箴》。臣仰惟大哉皇言,皆根诸身心,达诸政事,真见帝王之学,与儒生大不同者也。何能复赞一辞? 但未如奖,愚臣实不胜惶惧。臣窃自念所务之学,虽不逮程颐,而所遇之主,实万为过之。颐在英宗朝代,彰思永为濮议,论犹未定。况皇上继统,与英宗继嗣,实大不同,使颐居今之世,议今之礼,岂得复守濮议之说哉?谨将《御注四箴》与范浚《心箴》通摹宸翰,并行刻石,以嘉惠天下后世。

图4:镶嵌于横县博物馆外北墙上的明朝《圣谕》碑(局部),图中间“圣谕”二字清晰可辨

圣谕辅臣杨一清、谢迁、张璁、翟銮:

大学士张璁以宋儒程颐所作视、听、言、动四箴来告,朕深切有益于学。朕读已旬日,辄述数语,权为注解用,录出以示卿等。

嘉靖六年十二月初三日

臣杨一清、臣谢迁、臣张璁、臣翟銮谨题:皇上所注范氏《心箴》及程颐视、听、言、动四箴,俱已刻石。乞敕工部于翰林院后堂空地盖亭树立,以垂永久。仍敕礼部,通行两京国子监,并南北直隶十三省提学官,摹刻于府、州、县学,使天下人士服膺圣训,有所兴起。荷蒙采纳,但亭宜有名,伏乞圣明敕定,颁示内外,一体遵行。臣等又仰思圣上前所著《敬一箴》,发明心学,甚为亲切,宜与前五箴并传。合令工部将《敬一箴》重刻一通,设于亭中,五箴并节,奉圣谕共六通,分列左右,以成一代之制。其于风化良有裨益。谨题请旨。

嘉靖七年二月二十二日,奉敕旨:卿等所言,都依拟行。亭名与做“敬一”。礼、工二部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