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品牌精品引领社会新风尚

品牌精品引领社会新风尚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借力“政策宣传农村直通车工程”,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引领着农村社会新风,营造出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促进了青铜峡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这是银川市委政府为方便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悉心打造的又一文化惠民品牌精品工程。

2012年1月17日上午,离农历新年还剩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朱渠村一派节日景象。村民纷纷换上新衣,兴高采烈,赶到村支部来看节目、玩游戏、学知识。当日,2012年宁夏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序幕在此拉开。这天,高闸镇的农民朋友接到了自治区相关厅局、部门捐赠的图书、影碟、药品、宣传材料、春联、书画等3万余份(册),文化活动设备器材33套,总价值约50余万元;吴忠市和利通区相关部门也捐赠了化肥14吨,图书、光盘、挂历、年画等物品近8万册(幅),价值约25万元。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科技部、卫生部、文化部等14个国家部委,于1996年联合发起开展的一项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重要文化惠民活动。此次活动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区文明办等17个部门单位共同举办,吴忠市委、市政府,利通区委、区政府承办。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中央的精神,精心打造的又一文化惠民品牌工程。16年来,一如既往,投入组织水平高、投入力度大,群众得实惠多,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2012年,借力“三下乡”这一机制和平台,全区将集中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慰问演出活动,为广大群众送去149项多彩文化活动,送戏下乡1500场;还将为220个农村示范文化室、示范文化大院、示范文艺团队和生态移民点配送一批文化活动设备器材、图书;为全区农村送上4万场数字电影;下派100多名专家到12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开展农民现场观摩和培训活动,对5万人进行创业技能培训;开展100次以上巡回医疗及义诊活动,为10万山区群众送去卫生保健知识。

全力打造文化惠民品牌精品,用文化品牌精品保障文化惠民工程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扩大文化品牌精品的感召力、感染力,用品牌精品的力量去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寓教于文化活动中,提高群众的文化品位,引领社会新风尚,不断提高文化惠民工程的社会效益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和努力的方向。

在青铜峡市青铜峡镇余桥村采访时,余桥村村支书王自成展示给记者的“朗读女”软件、十几种口袋书、4册一套的《咱把政策来宣传·青铜峡市乡村文艺工作者作品》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基层党委政府打造品牌精品,推进方针政策宣传、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创造力和所付出的心血。

2011年10月24日、25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在青铜峡市青铜峡镇余桥村下乡驻村调研时指出,当前村一级在传达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和精神方面存在“党员干部群众文化层次不同,接受程度有差异;党员群众流动性大,人员难以集中;宣传方式方法单一,效果不明显”等实际问题,一定要想办法解决。为使中央、自治区重大政策、重要会议精神及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及时传达到农民党员干部群众中,切实帮助群众学政策、用政策,指导群众发展经济,参与社会管理,按照张毅书记的指示,青铜峡市委政府经过精心调查,认真研究,决定实施“政策宣传农村直通车工程”,从“解决好怎样编写材料、怎样集中群众、怎样组织实施”等三个关键环节着手,通过面对面宣讲,结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自乐班子演出、农民文体等活动,架设高音喇叭、出动宣传车等灵活多样的措施,确保工程取得实效。

在宣讲政策和科技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一个问题引起了余桥村村支书王自成的注意。对着话筒朗读,看似简单,实则费神费力。由于文化水平和朗读水平不高,常常读错字词断错句,影响宣传效果。能不能找到一个既省心又省力宣讲效果又好的办法呢?高中毕业就开始在村上干事、后来又上过函授大专的王自成在电脑上动起了心思。经过一番努力,他最终找到了一种名为“朗读女”的朗读软件。现在,只要把电脑和扩音设备连接好,把需要宣讲的内容导入该软件中,软件就会开始朗读。经过高音喇叭扩送出去的声音字正腔圆,不细听,你还真分不出这是非人工朗读。“朗读女”软件的运用,迅速提高了政策宣讲质量,并在短时间内被青铜峡市其他村镇广播室使用。2011年,青铜峡镇还投入六七万元,印制了十几种便于随时阅读的口袋书,加大了政策文化知识的宣传力度。组织“人网”面对面宣讲、架设“天网”拓宽政策宣传渠道、完善“地网”巩固阵地,充分发挥朗读女、口袋书、43家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和115家文化中心户以及文化长廊等的作用,网络立体,合力凸显,声势强大,已经成为青铜峡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特色。借力“政策宣传农村直通车工程”,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引领着农村社会新风,营造出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促进了青铜峡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这两年,生活在银川的人渐渐可以感觉到,只要走出家门几分钟,就可以找到一个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这是银川市委政府为方便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悉心打造的又一文化惠民品牌精品工程。为此,银川市每年至少投入1000万元用于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地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突破体制障碍,有效整合利用辖区内大中学校及各种文化资源,这一系列措施正在逐项落实中。“踏歌起舞”文化工程、“相约星期六·百姓大舞台”“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千场电影下农村、进工地”“一县一品牌、一乡一特色”,既是银川加强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品牌精品文化惠民工程取得的实效,更是银川市委政府着力改善民生、让更多的群众得到质量更高的文化实惠、让文化惠民工程更好地引领社会风尚的努力方向。

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果,近年来,石嘴山市全力打造“我为乡亲送戏来”文化惠民工程,通过整合全市文化资源,充分调动市县文化宫、乡镇文化站和全市各类艺术社团的积极性,集中打造艺术人才、创作编排、演艺三支队伍,创作编排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文艺节目,建立“我为乡亲送戏来”节目库,形成不同内容的节目套餐,组成文艺演出小分队,奔赴全市各乡镇、村队、企业、部队,常年开展义务演出,每年送戏100场次以上。“我为乡亲送戏来”文化惠民工程成为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文化品牌。

几年来,全区各地先后培育发展出了“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农民艺术节”“文化服务进社区展演”“清凉宁夏”等30个文化惠民特色品牌精品工程,“群众文化天天有、广场文化周周有、节庆文化月月有、大型活动年年有”已经成为文化惠及民生的真实写照。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健康和谐的群众文化活动,折射出的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文化强区的战略视野和“小省区也能办出大文化的气魄”,体现出的是各级党委政府着力改善民生、不断加大文化投入、重视文化惠民体制、长效机制建设取得的实效,反映出的是党委政府全心全意谋宁夏发展、谋宁夏文化发展、谋群众文化权益的为民深情,这必将激发出全区干部群众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投身建设事业、不断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必将营造出更加风清气正、和谐团结的发展环境,为加快和谐富裕新宁夏建设步伐做出新的贡献。

(原载于《共产党人》2012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