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苦撑“外交”

苦撑“外交”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出现了许多国家与大陆建交而与台湾“断交”的情况。尽管如此,在1975年之前,蒋经国在“外交政策”上始终遵照蒋介石的指示,不敢有所更改。为摆脱“外交”上的困境,蒋经国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政策,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实施“草根外交”和“实质外交”。对美关系上,蒋经国要求反对美国与中共来往的同时,强调积极从事“草根外交”。

从加拿大在1970年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到1971年台湾被逐出联合国,再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北京,引发了“外交”上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1971年到1979年当中,共有46个国家政府与台湾当局“断交”。

在“外交”孤立、国际情势极为不利的情形下,蒋介石仍坚持“一个中国”和“汉贼不两立”的“外交”政策,凡是与大陆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台湾一概与之“断交”;凡是大陆加入的国际组织,台湾必退出,不允许在国际社会搞“双重承认”和“双重代表”,形成“两个中国”。于是出现了许多国家与大陆建交而与台湾“断交”的情况。当时,台湾的“外交部”曾被讥讽为“断交部”、“黑人俱乐部”。

蒋经国接掌“行政院”后,继承了蒋介石的外交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强调“反共复国”。1972年,他在“立法院”作施政报告时指出:[35]

由于当前世局的多变,因之一般国人多有“求变”的心理,希望政府以变应变,甚至许多国际友人也盼望我们有所改变。不错,政府在各种施政上,针对主客观环境的变动,已经随时斟酌轻重缓急,采取因应的行动。但是我们纵然通权达变,而在通权之中,决不离开“守经”的原则,也就是在“达变”之中,仍有“不变”的基本原则。这不变的原则,也就是要牢牢把握我们“反共复国”的基本国策。

此时,蒋经国强调的是“反共复国”,而不是“反攻复国”了,原因很简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已大为提高,美国与北京的关系日益改善,蒋介石宣扬的“军事反攻”已是非常渺茫。尽管如此,在1975年之前,蒋经国在“外交政策”上始终遵照蒋介石的指示,不敢有所更改。1973年4月,蒋经国在行政院召集“外交部”部、次长及各司长会谈时强调:[36]

今天我们在外交上所要坚守的立场,总统曾经一再昭示,可分两方面来说:第一,外交的立场不能离开国家的基本立场,我们“中华民国”的立国基础,明载于宪法,是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国,这是我们的国家立场,也就是不论今后环境如何险恶,遭遇如何困难,我们国家的国号、政体绝对不能变更。这个国家立场绝不能动摇,也即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外交立场。第二,我们必须坚守的立场是绝不与中共和谈。……我们大家必须坚守以上两个立场,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才能真正确保国家的利益。

蒋介石逝世后,蒋经国虽然仍坚持“反共复国”的政策,但他对“外交”形势的变化有了新的认识,并在“外交”政策上逐步有所调整。为摆脱“外交”上的困境,蒋经国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政策,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实施“草根外交”和“实质外交”。他说:“我们也清楚,国际局势复杂,每每要被现实利害所左右。因之,今后我们在以仁义为本的前提下,实际的做法也不宜胶柱鼓瑟,至少要能晓以利害来开展工作,以合则彼此大利、分则彼此大害来加强我国与自由世界的关系。”[37]1976年1月6日,蒋经国在听取“外交部长”沈昌焕的简报后说:“我对‘外交部’同仁一年的辛劳,欣感快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应坚持既定的反共立场,坚守民主阵容。今后除了继续增进与有邦交国家的关系外,对无邦交国家应设法促进实质上的关系。”[38]1977年1月,他再次强调:“今后的‘外交’工作,固然要继续加强与有邦交国家的关系,对无邦交的地区与国家更要积极开拓实质的关系。”他还鼓励“外交人员”说:“‘外交部’工作人员,应保持斗志,坚定信心,以‘逆水行舟’的精神,冲破‘外交’上的困境。”[39]

然而,蒋经国首先面对的“外交”难题就是:第一,如何维持既有的邦交国,特别是美国的关系?第二,如何增进与无邦交国家的关系?对美关系上,蒋经国要求反对美国与中共来往的同时,强调积极从事“草根外交”。因为,美国是联邦国,影响政府决策的管道很多,台湾当局就努力加强与美国各州和联邦参众议员的关系,通过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与美国各州之间建立“姊妹市”、“姊妹会”,邀请许多州长、议会领导人访台。在台湾当局的努力下,在1971年至1978年间,共有181位美国国会议员访问台北。

与无“邦交”国家的往来,蒋经国强调从事“实质外交”,“要冲破‘外交’的包围,打开孤立的局面,我们的方针就是要不断地扩充多边的关系,不断地增强和我们没有‘邦交’国家的‘外交’关系”,“继续透过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相互交流”,“总之,我们要在‘外交’上继续奋斗,打开国际政治上被包围的孤立的局面”。[40]为此,台北采取变通方式,以各种名义,派驻相关人员,以维系与当地国之间的实质关系,及处理经济、贸易、文化、旅游等事务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扩展对外关系,台湾当局虽然退出联合国,但仍保留了不少国际组织的会员身份,如国际货币基金会、世界银行等,同时鼓励民间组织积极参加各种民间国际组织会议和活动,派出文化、艺术、科学、工商及体育等团体和个人参加比赛和表演,也邀请外国有关团体和个人来台湾访问表演。

应该说,蒋经国的“外交”努力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到1970年代末,台湾除与20多个国家保持住“外交”关系外,又在30多个无“邦交”国家建立了各种机构或办事处,参加了上百个国际组织。但从整个世界格局来看,无论蒋经国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都很难从根本上扭转在国际上的不利局面。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与中美关系的改善,中美两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已势在必行。对此,蒋经国非常忧虑,他曾多次对美国人士发表讲话,反对美国抛弃台湾。1977年秋,他在接受美国专栏作家布克莱的访问时说:“美国若背弃‘中华民国’,将会为美国带来不幸。我认为美国对事情的严重性与后果加以考虑是很重要的。”1978年1月23日,他在接见美国西部新闻界代表团时声称:“美国是一个尊重民意的国家,当大多数民意都显示支持‘中华民国’的时候,我相信美国政府不会做出违反民意的举动。美国与中共政权‘关系正常化’,对美国而言,将是一项很不切合实际的决定。”5月28日,蒋经国在回答美国《读者文摘》编辑大卫·瑞德关于中美建交问题时再次表示:“美国应当考虑我们同美国的利益是不可分的,合则两利,分则两害。”[41]

然而,该来的还是来了。1978年12月15日晚,美国驻台“大使”安克志晋见蒋经国,并向蒋经国宣读了卡特的信。卡特在信中表示,他将于16日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与台湾方面的“外交关系”即将终止。在信中,卡特保证:美国与台湾方面的实质关系将不停止,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以外的其他条约在“代用品”产生之前还将继续有效。美国将派代表团赴台洽商双边新关系的框架。平时喜怒不形于色的蒋经国,相当气愤地说:“我跟你美国是这么 亲密朋友,怎么可以七个半小时前通知我,又不许我宣布?我告诉你,我此刻就要宣布。”[42]

12月29日,蒋经国在接见美国谈判代表团时提出维持台美关系的五项原则,即要求“美国应当继续承认并尊重‘中华民国’的法律地位和国际人格;要求美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西太平洋地区,包括‘中华民国’之和平及安全;要求美国继续提供防御性武器;双方必须在台北及华盛顿设立政府与政府间代表机构等”。[43]然而,蒋经国的原则,尤其是“政府关系”遭到了美方的拒绝。

为了安抚蒋经国,卡特在宣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同时,又表示美国为维持台湾居民之和平、繁荣,不可放弃其对台湾所负的义务。1979年4月,卡特又签署了参众议院通过的“台湾关系法”,以国内法的形式来确保美国与台湾当局之间的特殊关系。“台湾关系法”的出台,干涉了中国内政,违背了其对“一个中国”的承诺,但对蒋经国而言,无疑是打了一针强心剂,他深信未来的“台美”关系“可望逐渐改善”。但毕竟“台美断交”对台湾造成了重大打击,迫使蒋经国不得不进一步调整“外交”政策,实施更加“弹性”、“务实”的“外交”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