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的成长就是我的成功

教师的成长就是我的成功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大好处是减少教师课堂的讲课时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考,在目前的教学实际中,对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仍是最重要的抓手。四中一批教师就是在考试里成长出来的,考也是教师成长不可缺少的管理环节。很多经验都表明,考是老师成长最为重要的法宝。按每周35课时计算,教师的投入还不到7成,这要求并不是很高。为了保障坐班的有效性,学校实行的是专人督查,发票兑现制。

我离开校长的岗位已经12年了,但至今有老师感谢我,说是在我的手下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也有当地的百姓说,四中繁荣时期还是在范校长的时候,他对学校的发展功不可没。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离开四中越久,老百姓的口碑似乎越好。

1995年的秋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当了校长。当时四中的人心有点涣散,教学质量在华容县普通高中里处于倒数第一。学校声誉很差,当地的群众好多都舍近求远把子女送往别的学校读书。我上任的时候,学校学生不到600人,规模很小,师生比很低,只有1∶7的样子。老师待遇不好,负债较多,连教师月工资也靠借月息3分的钱来发放。每到发工资,会计就逼得做“黄姑鱼叫”,到处求爹爹拜奶奶地筹钱。

走马上任的时候,找我要钱的人“一块板”,猪儿的饲料也是赊的。我为了躲债,就躲进教室里听课,一躲就是一天。一个星期过去,我就听了35节课。每次听课后我都会跟老师说个子丑寅卯的,让老师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但总的感觉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于是,我决定从教师的培育入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升教学问题设计能力。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去汨罗进行了考察学习。汨罗一中罗校长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他说:“一道有价值的问题设计,胜过一打平庸的备课。”可见教学问题设计在备课建设中的重要性。好的备课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没有好的备课,再好的课堂形式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我把汨罗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堂堂练”,即每堂课有一张贴近教材、符合学情的“油印学案”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这个“堂堂练”的最大特点是“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问题层次化”,教师的备课有一个静态教材向动态问题转化的过程。最大好处是减少教师课堂的讲课时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最大的优势是整合集体智慧,“资源共享,大脑联网”,减轻教师劳动强度,增加教师收入。因为集体备课是分工负责的,对于某个老师来说,只负责备其中的一部分。那时,每张油印都有两块钱的补助。在“堂堂练”的规定下,教师不能以资料代备课,必须自己亲自动脑动手,才能完成备课任务。几年的坚守,教师尝到了甜头,也乐意使用“堂堂练”来上课了。后来,老师们说,习惯了“堂堂练”,不用“堂堂练”就上不好课了。这个过程中,老师的教材把握能力提高了,问题设计水平也提高了。“堂堂练”后来改名为“学案式创新学习”。因为“堂堂练”有一个纸质的供学生学习的预设方案,其方案的产生凝聚了备课组老师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点,又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故曰“学案式创新学习”。随着课堂的有效落实,学校的高考成绩上来了。1996年的县局高考总结会上,我做了大会发言,极大地鼓舞了教师的士气。我常说拿破仑的那句话,狮子领导的绵羊,可以打败绵羊领导的狮子。我就是要做“狮子”型的领导,让老师信任你,团结一致把事做好。那个自创的“创新学习”课题,也在湖南省首届教育教学成果评审中获得二等奖。好多老师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提高了研究水平,也在评职称、晋级中受了益。

强化学科专业考试达标。老师的职业是培育人的,生产的是关于“人”的产品,责任十分重大。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过关,就可能误人子弟。而教师当年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会逐渐老化。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必须在教学岗位上学习提高。平时强调老师做题,要教好学生就要自己先做学生,先学会解题。要求老师每年做高考模拟卷不少于10套,并由我亲自批阅。然后根据做题情况进行讲评,并予以适当的奖励。50岁以下的教学人员,每年考试一次,由我亲自组题、监考、评卷,对考试成绩优秀者予以张榜公布,并予以200元奖励。在“考”的督学下,教师解题能力不断提高。“耐考”是老师的一大看家本领,考不得的老师,也绝不是好老师,更不能带高三年级。我对于带高三的年轻老师一律实行考试过关制,成绩不达标者,绝不能带高三。有几个本科学历的老师,就是因为考试不过关而被我挡在了高三门外,这对老师们触动很大。起初老师们有些非议,后来坚持一碗水端平,也没有人再有意见了。考,在目前的教学实际中,对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仍是最重要的抓手。抓住了它,教师考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否则就会慢慢退化。四中一批教师就是在考试里成长出来的,考也是教师成长不可缺少的管理环节。少了它,老师的知识会随时间而逐渐地淡化和遗忘,很不利于教学的有效性。不过,如今老师的心理发生了大的变化,多数都会厌恶考试、反对考试,这种管理手段只能在有统领能力校长的学校进行。像石门一中,把教师的考试列入了教师成长档案,还“考”出了花样。和学生一起考,不管是月考还是期考、年考,考得不好的老师不能评学校年度优秀老师。很多经验都表明,考是老师成长最为重要的法宝。

把精力花在教学上。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正如流水一样,分叉太多,水流就会趋向乏力。教师的精力过于分散,集中不到教学上来,就会出现应付教学的现象。教师应付了学生,学生就会应付教师,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素养就没法提高。为了确保教师把精力花在教学上,还是要强化教师的坐班制度建设。“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每周教师的投入量(含听课、上课、坐班)不少于24课时。按每周35课时计算,教师的投入还不到7成,这要求并不是很高。当年四中老师的周投入量人均在8成以上,达到28课时。还有个别老师的投入量达35课时,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学上,包括一些年轻教师。这些当年投入量大的教师,后来都成了华容县教学名师或县、市、省的骨干教师。我统计了一下华容县2013年教育局评的名师,全县只有58名(含小学、初中、高中),原四中的老师就有7名,占到了全县名师的近1/8。怀乡中学的校领导常跟我讲,教学最认真,最放心的是四中调进的老师。我有几次看县一中老师考试成绩的张榜公布,从四中调进的老师的成绩很突出。我至今还有印象的是王虹的英语、张卫平的化学,连续几年考试都是华容二中的第一名,屡考不败。教师坐班,不仅要有量,更要有质。为了保障坐班的有效性,学校实行的是专人督查,发票兑现制。每张票的价值为2元,期末兑现。我记得负责发票的是王典怀老先生,他原则性很强,对迟到者坚决不发票,对早退者批评教育。他比我的要求还严格,切实保障了坐班的效率。如今,学校虽然也打卡上班,但数量与质量都打了很多折扣,很难保障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教师如果精力分散,就没法保障课堂教学高效了。

培育教学研究的兴趣。对一件事产生了兴趣,这件事就一定能做好。对老师教学研究兴趣的培育,需要好的土壤,需要营造良好的学校教学研究环境。我对老师的要求很严格。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5节,提倡跨学科听课,每一节奖励4元,让有限的资金进入管理渠道,促进教师博采众长,自我提高。每人每学期必须上一堂公开课,可以在备课组上,也可在学科组,或全校观摩示范。日本学者佐藤就说过:“学校人人上公开课实现之日,就是学校教学质量腾飞之时。”可见,公开课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质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眼下,学校也有公开课,但成了少数年轻教师的专利,这不利于教研氛围的营造。长期不上公开课的人,往往指手画脚说上公开课的人,上公开课的人就会泄气。这样,学校公开课就可能最终慢慢地消失。事实上,目前学校的老师都不愿意上公开课,甚至有些学校开展教学活动也没人上公开课。教务主任要把上课任务安排下去,也要“拜爹爹求奶奶”地讲好话。每一次教师例会,我都坚持让善学者做教学讲座。这种讲座必须是自身的体验,绝不是网上内容的搬迁。这样做,听讲座的人也许没什么收获,可讲的人绝对收获很大。因为要思考讲什么,怎么讲,这样既培养了讲课人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讲课人的表达能力。我要求教师每学期写一篇论文,鼓励发表,也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我积极带头写论文,发表文章,做课题研究,带动了学校和周围学校的教研。那时,我常组织周边学校的研讨活动,教师们也受到一些感染。学校对于发表论文、参与课题的,都有奖励。钱虽不多,但培育了老师的兴趣。那几年,学校出现了一批写手,发表的文章是全县各校最多的,文章的级别、质量也是最高的。

怀乡中学的何清华老师,是四中改制后调入怀乡的。每次碰到我,他总是说:“你老范做校长,培养了人,在你的手里,一批教师成长起来了。你对教师要求严格,教师们当时有些不理解,但尝到甜头后都还是很感激你的。”我听了这番话后,也有些许兴奋与欣慰。我虽然没有大的提升,现在也只不过做了个教研室主任,眼下成了一个高中语文教研员,很平凡。但在我的工作岗位上促进了教师的成长,这是我的成功,也是我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回想起来,确有几分得意与自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