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反思中成长_成功教师必知的2

在反思中成长_成功教师必知的2

时间:2022-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反思中成长_成功教师必知的2在反思中成长一 关于反思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三) 教学资源问题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课堂教学对于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学反思中捕捉这类事件,无疑有助于完善日后的教学,积累教师自己的教学智慧。

在反思中成长_成功教师必知的2

在反思中成长

一 关于反思

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反思的明确目的是消除困惑,解决问题,促进实践,增强合理性。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试想,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汲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自我反思是一个认识过程。既可以是对过去的总结,又可以是对今后的启示;既可以对一堂课反思也可以对教学中的一个片断、一种方法、一项活动进行反思。自我反思具有内在要求:其一,自我反思以探索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其二,自我反思,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其三,自我反思要求将学生“学会学习”与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自我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促进能力发展的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

二 反思什么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元素,许多学校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但一些教师写的教学反思就跟记流水账一样,只是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些简单的描述,再加上一些空泛的教学评论,缺乏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的深度思考,因而成效并不大。教师反思首先要清楚反思什么。教师自我反思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形式,如课后备课、教学后记、教学诊断、反思日记、教学案例、观摩分析等。

课堂教学中有哪些问题可以成为反思对象,这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反思的一个前提性问题。有了反思的问题,也就有了反思的着力点,有了分析的范围和改进的方向。

(一) 教学定位问题

教学定位问题也就是教材分析。面对教材,教师在教学定位上不应拘泥于教材范例,而是应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学定位的反思可以保证教学有一个很好的立足点,不至于在立意上偏离教材主题要求。

(二) 动态生成问题

在教学反思中,占较大比例或者说大多数问题属于此类。新课程把教学看做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学中师生交往多了,对话多了,出现一系列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自然也多了。

(三) 教学资源问题

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课堂教学对于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简单的不应复杂化,不应把一些繁杂的资源放进给新课程里,应更多关注学生的感受。

(四) 教学设计问题

实际的教学进程和效果有时是与教学设计的意图相一致的,但课堂教学效果难免会产生两者不相统一的现象。教学反思中捕捉这类事件,无疑有助于完善日后的教学,积累教师自己的教学智慧。

(五) 教学效果问题

教学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行为等是不是产生了预期的变化?是教师在反思时需要着重把握的问题。教学总是有一定的目标指向的,总是要达到一定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要求的。反思需要围绕这些内容展开。

当然,教学中的反思远不限于上述五个方面。教学中的任何疑难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对教学中任何困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教学智慧产生的源泉,对教学中关键性问题的不断求索都可以增进教师的反思能力。

三 反思切入点

教师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一) 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衍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二) 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三) 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四) 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五) 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六) 从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七) 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