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和风细雨集》序

《和风细雨集》序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伟先生,作为学者型官员,兼具二、三两类之所长。长期而又较高的官职,使本伟先生具有丰富的人生历练和开阔的胸襟、超拔的见识。他认为,重整破碎的自然和重建衰败的人文精神二者是一致的,并把希望寄托在文艺上。如果说,和谐是《和风细雨集》的灵魂,哲思是其筋骨,那么,真情便是流贯全身的血脉。

本伟先生《和风细雨集》付梓,邀余作序,却之不恭,写下读后的一些感想。

诗意,诗性,诗情,深深地润泽着整个中华民族,形成了悠久而深厚的文化传统;无论往古还是当代,都拥有最广大的诗人群体。在这一群体中,大体上涵盖了三类状况:专以写诗为业的,即文体意义上的专业诗人;专家、学者、教授、文艺家等各类专业人才中,“行有余力”则以诗鸣者;从事实际工作,包括各级从政者,文化素养较深,且富有诗的激情者。而在古代,则以第三类为多,专业诗人也有,但终身未入仕者少之又少。就当代诗坛而论,三种范畴里都涌现出了大量卓尔不群的诗人。本伟先生,作为学者型官员,兼具二、三两类之所长。

古人说:“有一等胸襟才有一等文字。”长期而又较高的官职,使本伟先生具有丰富的人生历练和开阔的胸襟、超拔的见识。这对于诗文的写作具有决定性作用。确确实实,我们在本书中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感悟生活也好,寄情山水也好,鉴古思今也好,都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诚如他在《自序》中所说的:“和风细雨是和谐生活的另一种解读,赋予和谐以美的旋律。是一种平和地对待世界的态度,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力量。”不仅此也,他更进而深入指出:“人类社会何尝不希望和风细雨式的建设,不再折腾,国泰民安,一派安宁祥和,从而安抚人日益浮躁的内心世界。”和就是美。诗集立意甚高,展读一过,我们就能发现,“和谐”、“安宁”原是这部诗集的主旋律;而美,则是诗作所服膺、所追求的一种至境。

本伟是学哲学的,中西哲学的底蕴为他的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滋养。而且,哲学研索本身就是一种视角的选择,视角不同,阐释出来的道理就完全不同。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强调,发掘人的生存智慧,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纠正人在天地间被错置了的位置,主张在完善天人关系的同时也完善人类自身。他认为,重整破碎的自然和重建衰败的人文精神二者是一致的,并把希望寄托在文艺上。本伟先生从中感悟到,荷尔德林那句因海德格尔的阐发而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诗:“人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正是体现了这种哲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山水间,大自然与那一个个易感的心灵,共同构成了洞穿历史长河的审美生命、艺术生命,“天地精神”与现实人生结合,超越与“此在”沟通。大自然,成为人们的生命之根、艺术之源。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西湖夜色》:

寂寞清秋月夜朦,湖光山色荡微风。

断桥路上无残雪,保俶塔下起箫声。

诗中动静结合,为读者展现出一幅淡雅、清寂的素描,其中融入了诗人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生活的许多感悟,是诗意、画境、哲思的主客观的混合体,寄寓着诗人广阔的心灵世界。

哲学的感悟和诗性的喷薄,使他获得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他的笔下,山水被灵性化,生活被诗化、艺术化了,难怪他要说:“不是我要寻诗,而是诗来寻我。”诗人的脚步遍布各地,空间的转换必然带来心情的感应,同时会调动时间的演化,于是,登高临远之际,便成为诗怀扩展之时。他有一首调寄“浣溪沙”的《雪中情》:

独立寒坡雪上滑,踏白背日小梅花,形单一影旅孤斜。

燕子自从飞走后,北回归路莫为家,天开雪后落檐牙。

雪,原是人们习然不察的景观,可是,一入诗人眼界,便有寒坡独立、孤旅形单、天开雪霁、燕落檐牙的图景显现,分明是一幅“寒雪燕归图”。应该说,诗的本质就是发现。诗人要永远能够以一双孩子般的好奇的眼睛,去感受周围的大千世界,去发现如日之升的新的美。

如果说,和谐是《和风细雨集》的灵魂,哲思是其筋骨,那么,真情便是流贯全身的血脉。无论是寄情山水,讴歌祖国的壮丽河山,还是缅怀双亲、抒写对亲友的眷恋,诗人都充溢着一种灼灼的真情,于是,一首首发自肺腑的歌吟汩汩流出。这种歌吟,浸润着作者丰厚的人文素养、多姿多彩的文人情怀,迸溅出智者的思想火花,昭示着他的被遮蔽或遗忘的生命中的感动。

诗集中新体占的比例不大,但我发现,大多都饶有兴味,粲然可观,反映出作者的娴熟功力。且看这一首《可不可以》:

时间可以分解吗?/可以。/

所以我用每一秒钟想你。/

空间可以分割吗?/可以。/

所以我用每一处凝望想你。/

思想可以分散吗?/可以/

所以我用每一个闪念想你。/

身心可以分离吗?/不可以!/

所以我用全身心想你。/

你我可以分开吗?/不可以!/

但却总是你在那里,我在这里。

构思巧妙,意境幽渺,层层递进,到了最后一节,陡然翻出奇境,令人拍案叫绝,堪称是一首出色的情诗。

作序应能帮助读者理出一种端绪,指引一点路径。这些功能,我这篇短文恐未做到,无非是抒发一番观感,说说个人的看法而已。

王充闾

2009年4月于沈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