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序《人生韵集》

序《人生韵集》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公即湖南省永州人氏徐征是也。这是他在给我的《不“知天命”集》所作的“序”中写下的话。今又在我的鼓动下,将他的诗作编成一部《人生韵集》,并要我审校作序。其一,徐征有官阶,且为儒官也。《人生韵集》所收的近三百首诗,并不是他的诗作的全部。除过《永州人语》披露过的,尚有不少诗作散见于同友人的信件往来、短信交流、互相唱和之中。我的感受是,徐征这诗几乎就是他人生履历的忠实纪录。

蒋福泉

朋友出成果,我为之高兴。朋友让我为他的成果写点什么,我更高兴。我这朋友并非一般的朋友,而是相识相交已有四十五年之久的朋友。其长远几如渭水湘江之恒久矣。此公即湖南省永州人氏徐征是也。

徐征曾经说过:“知福泉者,我也;知我者,福泉也。”这是他在给我的《不“知天命”集》所作的“序”中写下的话。他说的这是实话。自从1960年我俩共读于北京师大4602班以来,即如潇、湘二水共奔至萍岛(潇水和湘水在永州萍岛汇合,此后称作湘江),由此而汇于一流。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焉有不相知之理!

少年意气,青山不遮。想当年我给徐征起绰号曰“徐老爷”,盖因他酷似《乔老爷上轿》中的乔老爷。因此号与他颇肖,竟被同学喊得山响。这且不说,孰料吾竟幸而言中他日后运道,使他官至省厅级大员,真的成了官“老爷”。

1998年,他从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位上退下,笔耕日勤。今又在我的鼓动下,将他的诗作编成一部《人生韵集》,并要我审校作序。吾岂能不嘻嘻然出手试之乎!当此时也,吾与夫人张龙玉、李保初与夫人周靖携孙子李本真,应徐征及夫人吴瑞吉之邀,同至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双石铺消夏,共住清凉山庄小院,饮宴于山楂树下,弄孙于膝下怀中,真是此乐何极也!俗言有曰:“人老之后,需有一个老伴、一个老窝、一点老底、一些老友。此‘四老’一个不缺,才能安享晚年。”吾等即正照此努力实践矣。

翻阅徐老爷这本诗集,别看不大起眼,可我拿不出来。不单是我,就是勤于笔耕、治学严谨的李大剑(保初),他也拿不出来。我还猜想,甚至连我们北京师大4602那些喜好舞文弄墨的好友们,张文龙、卢传樑、任文贵、伏盖太太者流,八成也都拿不出来。

这是为什么?吾欲试加考之。倘吾能将此“猜想”拿下,则我此文之学术价值当大增值矣。

其一,徐征有官阶,且为儒官也。儒官之特点,即在好于并善于在业余赋诗为文也,如白居易、柳宗元、苏东坡、张养浩诸公那样。徐征读大学时喜好诗词曲赋,尤擅元曲,对白柳苏张等素所钦仪,或有意或无意,效应前贤,或题咏、或赠与、或自赏,多有诗作。日久天长,积诗若米囤,成此诗集,正在情理之中。吾与李大剑(保初、徐征、蒋福泉三人大学时交好,曾合影并戏称“三剑客”:李为长,徐次之,蒋居三)及张卢任伏等侪辈,不若其功,亦可理解也。

其二,徐征自幼勤勉好学,锲而不舍,如泉下之蚓,用心一也。他有一嗜好,好记日记,辄有自初一至除夕终年不缺一日之记也。这在吾侪之中堪为翘首矣。其日记中,常有诗作散布其间,或思亲,或感时,或伤怀,或交谊,即以诗词曲赋感慨系之。该集中不少诗篇,就是他从日记中摘取下来的。在这方面,我用心浮躁,无如他之沉稳,故不可比,拿不出诗集来,当在情理之中。

其三,徐征走上工作岗位以来,先后当过“四清”工作队员、省委组织部干事、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地委副书记、省委科教工委书记、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媳妇熬成婆,一阶阶地上升,一条路又一条路地历练,经历丰富,交往频繁,迎来送往,敬上怀下,主内持外,周游华夏,履及国外……目所视之,耳所闻之,口所食之,言所出之,足所履之,手所指之,非一般人所能视、能闻、能食、能出、能履、能指,故吾侪亦无其之历、之思、之感、之悦、之痛。诗乃性情之作、感怀之作。吾辈既无其思其虑其情其感,焉可出其诗乎!老爷就是老爷,文人就是文人。要是老爷兼上文人,成为一个非同一般的“文人老爷”,自然也就不足为怪了。

仅举这三点,不知吾此考察研究,可令徐公、友人、同侪认可赞同否?

以下再说一说我对徐公之诗的评价。

古人论诗,颇为注重诗之风骨风格品位,如三曹之魏晋风骨,如李白之豪迈飘逸,如杜甫之沉郁顿挫。那么徐公之诗呢?又当何以名之耶?吾颇费周章,苦思良久,愿以“雅俗共赏”四字概之。

徐老爷为人为诗,有其谦虚好学的一面。记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他的诗作渐多起来,每有新作拿出,即谦虚地以“打油诗”自谓之,绝无骄颜佞色之态示人。另外,他对自己的诗文,从不像吕不韦那样自视一字千金,而是虚心求改,甚至连他正在读小学的外孙女佼佼的意见,只要改得好,他也欣然采纳。他的这种诚恳态度颇为感人,几堪与白居易向老妪求解之风比肩。这也是他的诗作越来越多越好的一个根本原因。

《人生韵集》所收的近三百首诗,并不是他的诗作的全部。除过《永州人语》披露过的,尚有不少诗作散见于同友人的信件往来、短信交流、互相唱和之中。隐没于他的日记中的,恐怕未被发现摘出的,尚不在少数。仅以现有的诗词来说,就内容而言,大致有:思亲、思乡、教子、赠友、咏史、感怀、述志、反腐、感事、旅游等类。但它不以内容编排;而是以写作时间的先后,取编年体之法为之。这样也好,“人生”“岁月”的着眼点,跃然纸上。我的感受是,徐征这诗几乎就是他人生履历的忠实纪录。这一点他不比杜甫。读杜诗给人以“诗史”之感,而读徐诗只给人以“诗时”之感。杜诗倾心倾怀于生民之民生,君王之社稷,极少囿囚于自己家人之遭际。而徐诗对父母、子女、好友、同事、邻里、晚辈,则是极为一心一意、尽心尽意地歌之咏之。杜为盛唐之衰微唱挽,徐为亲人之甘苦咏叹。情虽一也,然眼光胸怀有所不同。此能说杜是而徐非么?我看并非如此简单。此乃时代使然,杜叟用的是观史的眼光,而徐公发的却是人本的识见。故此,倘有人以徐诗为不屑,想要轻挥一笔而抹去,吾恐其谬不可及也!

徐诗集中,大宗者有五类:一为思亲思乡,二为教子赠友,三为感怀述志,四为交谊旅游,五为忧国忧民。交谊旅游类篇幅最多最放,思亲思乡类情感最烈最挚。前者量大,后者质优。这与他个人的出身经历密不可分。他出生于湖南省偏僻穷困的山乡贫农之家。在新中国受到党的培养上了大学才改变了命运。他对自己这先苦后甜的个人经历刻骨铭心念念不忘。这表现了他矢志不移的忠贞之心。这心既有给父母的,也有给亲友的;既有给自家老屋的,也有给村乡县市的;既有给家乡父母官的,也有给一般干部普通百姓的。它始终热乎乎、红彤彤、烈熊熊。这绝不只是一种私心,而应说也有一颗公心!这也正是我认定不能简单“是杜而非徐”的根本原因所在。另外,徐诗中以写交谊旅游内容为最大,这恰好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特点。徐公之父母,茹苦含辛,勤劳一生,未及享福,刚过花甲,即匆匆而去。这使作为孝子的诗人无可奈何,只能以诗文一再感喟咏叹之。但诗人赶上了好时代,生活进入小康,得以广交谊、遍旅游,实在是得享社会进步之福,得享共产党领导掌控之福。告老之后,他在退思居中又能以何为报?这篇篇咏叹的诗篇,正是他赤诚心曲的写照。

是集篇首之《戚氏·自述》,乃作者晚近之作,依时序当列集末,何以特予前置?一者作者要以其代“前言”,再者作者有偏爱。况且作者之友人原零陵地委书记唐盛世亦爱之。唐乃湘南驰名之书法家,其以楷草两体将此词书写两过。徐张挂于自家厅堂,吾睹之不仅眼前一闪,且心头亦一亮。此自述词颇有诗史品格,以平实之语言涵盖一生,见人,见志,见行,见苦,见情,见性;无华,无夸,无骄,无饰,无怨,无悔,坦荡如砥,平和中正。确属佳构!

“诗贵乎情”,此言不谬。徐诗以情为贵,却也是实。徐诗之情所重者,曰乡情、曰亲情、曰友情、曰报国情。此诸情也是徐作诗之动力。谓汝有疑,请听余一一述之。

1959年春,徐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登在该校油印文学小报上的《故乡颂》,就是一首优秀的思乡诗,已经初显青年徐征作诗之基本功:

春风拂面暖洋洋,漫山遍野花飘香。

门前流水潺潺去,屋后竹笋长成行。

绿荫深处山歌响,采茶姑娘遍山冈。

山山水水惹人醉,走遍天涯思故乡。

四十五年后,我随诗人一道回到他的家乡,多次眼见他对家乡的那种纯如处子、情怯意狂的欣喜之态。不久,他即以一首新作《家乡好》寄我:

鸡鸣犬吠炊烟袅,苍松翠竹白云绕。

满山油茶花正放,遍地蜜橘挂树梢。

一畈稻田收割尽,潺潺流水有鱼捞。

游子离家数十载,犹感故乡无限好。

此诗虽说通篇白描,却写得自然流畅,一气呵成,毫无轧挤拼凑之感,流淌着一股对家乡由衷热爱的真挚强烈的自豪感。其年过花甲的渐衰之气,较之于他二十岁时的青春之力,不仅未见减弱,反觉更充沛更成熟了。

说到徐征的诗情,还是以其亲情显得最强最深。无论是对父母、对叔舅、对妻子、对兄弟、对儿女、对外孙女,他都有歌咏赠与。此类诗收入32首,是诗集中的大宗,约占全部诗作的八分之一。这类诗不独量大,而且质优,情若醇酒,香甜浓烈。他的《题父之照片》一诗,深得老父之喜爱。其父将此抄于一个小本上。他翻检父亲遗物,得此小本,才得以将此诗收入集中。其诗曰:

千里迢迢来探亲,陵园摄影慈面真。

背后青松长不老,眼前孙男茁壮人。

花甲虽过少烦恼,儿孙之事莫操心。

祈盼来年重相见,父体康泰胜如今。

1999年5月,他曾返回老家,双亲俱已过世。夜居老屋,难以成寐,遂作《老屋即兴》一诗。诗曰:

百年老屋今尚存,惟无慈母唤己声。

轻推房门觅遗痕,犹闻深夜纺纱音。

此诗写游子归家对慈母的思念,细极深极真极,真是无影若有影,无声胜有声。故特感人。

徐征的友情颇宽泛,对老师、同学、领导、同事、部下邻里、晚辈……他皆有深交挚交,且弥久而益坚,从不衰减。对师长,如顾鹤秋、曾令衡;对同学,如王廷方、秦国英、李保初;对领导,如邢崇智、徐纯性、李振山、郝庆才;对同事,如李希增、刘庆国、赖祖德、李玉珂、孙权科、潘恒祥;对部下,如王留存;对邻里,如李秀兰、阎晓光;对晚辈,如吴庆庆、王潇、蒋朋、郝拴记、李英然,等等,或表敬重,或示祝贺,或向求教,或显关心,或予警示,或加爱护,无不情真意切,毫无虚情假意、虚与委蛇。笔者作为他的同学,四十五年交往不断,对上述种种,深为了解,体会日深。例如宋福纯、王廷方是我们大学时的同班同学,他俩都是调干生,在“四清”中受到迫害,平反又不彻底,徐生对此耿耿于怀、念念不忘。2006年5月,他写下四言长诗《哀叹廷方》(见220页),诚挚恳切,如泣如诉,表明了他福中不忘难友及刚直不阿、为民请命的坚定立场。同时应当承认,徐征对我也是一往情深。2004年深秋,他夫妇二人邀我夫妇二人一道同游南国,最后落脚在他的永州市赶塘村的故居。于此,他特撰一诗赠我:

相识相知肆四年,两鬓已被浓霜染。

昔日繁忙无暇时,如令退居有余闲。

相约同游余故里,老来友谊读新篇。

人生难得一知己,吾幸知己有福泉。

这诗本已使我很感动了,他却又去山林里选了一根茶子木,加以修整,使之成为一支龙头拐杖。又专门削了一支竹笔,蘸着白漆,把此诗题写在拐杖上,题名《赠福泉拐并诗》。这项工程若由巧手来做本来不算什么,可是对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徐老爷,竟破费了他两天时间。对此,我选了一支竹杖,回赠答诗曰:

少年意气人称羡,剑客之约成空幻。

母机需要螺丝钉,良心造就勤务员。

四四年来风雨多,个个人随沧桑转。

同窗之谊报国情,青山虽改志未变。

(母机:“文革”前,社会上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各部门习称为革命母机,把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称为革命的螺丝钉。)

徐征的报国情,同样是持久而深切的。诸如:《参观都江堰有感》《参观白公馆有感》《瞻仰少奇同志故居》《庆香港回归感言》《到河北工作三十年感言》《长江抗洪颂》《喜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杨立伟顺利着陆有感》《读史有感》《拥护<反分裂国家法>》《闻董建华先生请辞香港特首有感》《讽某地植树之假》《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官场杂咏》……不必读其诗,仅从这些题名,即可察知诗人的脉与党国之脉无时无刻不在同搏。集中还有不少以随感、感怀、述怀、遣兴、感愤、愤感命名的诗篇,也在反复吟唱并倾诉着诗人的无尽的忧国忧民的情思。诗人作为一名久经官场的局中人,退休后抽身出来回望昔日这片园地,对党风问题,对廉政问题颇为关注、颇多思考。此类题材的诗,他写得多而深沉。例如《官场讥某些官员》。兹于十二首中选四,抄录于下:

升官须会造政绩,劳民伤财何足惜。

更有数字出奇效,竟能骗得晋官职!

同是官职价不同,官场引进市场风。

十万八万寻常事,舍得投资官运通。

如今文凭也是宝,要想升官离不了。

花钱买到硕士证,有无学问不重要。

纵观历代兴与亡,吏治教训不能忘。

用人腐败猛于虎,此害不除国遭殃。

这组诗的揭露性与批判性昭然若揭,何须笔者多言!

我只愿此诗集仅是徐公在为文作诗之途中给自己画的一个叹号而已,切切不要成为一个句号!愿他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献给读者,以及这极其需要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社会。

2005年7月22日初稿

2006年8月2日改定均于双石铺清凉山庄雨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