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游奎光书院有感

游奎光书院有感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史记载,奎光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当时名为“奎光堂”,是铜鼓客家人聚众议事的场所。奎光书院果然不负众望。历史走到今天,当我们游走于奎光书院古色古香的门洞之间时,仿佛穿梭了两个世纪,不仅会情不自禁地感悟书院崇文崇正的文化精髓,更会思考书院文化留给当下我们的是什么。我相信,奎光书院一定可以在传承中焕发新的光彩。

涂婷婷

铜鼓,一个位于赣西北边陲的山区小县,一个拥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国家级生态县”“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等众多绿色奖牌的美丽山城。在铜鼓工作四年多的时间里,吸引我感染我的,不仅是这里清新的空气和田园般的山水,更是这里独特而厚重的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而铜鼓奎光书院就是这么一个在青山绿水之间展现着铜鼓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缩影。

从县城铜鼓大桥南端步行,穿过马路,上一段缓坡,你就能看见奎光书院像一位安详的老者静静端坐于此。书院依山而建,上下两栋,土木结构,每栋间均有天井相连,是典型的客家建筑。据史记载,奎光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当时名为“奎光堂”,是铜鼓客家人聚众议事的场所。奎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光是太阳放射出来的耀眼光芒,奎光含有奎宿耀光、文运昌明、开科取士之意。明末清初是客家人迁徙至铜鼓的主要时段,然而,当时的客家人受到了本地人的排挤,以至于客土两籍不通婚、不通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清道光十七年(1837),由铜鼓客家人周玉衡、卢瑞英等发起,数十姓客家人捐资助学,创办了奎光书院,现存部分仅为当年的三分之一。

客家人将美好的信仰和优良的品德注入其中,奎光书院虽经历无数风雨,青瓦土墙、门窗房梁,依旧沉静儒雅。表面上看,书院并没有岳麓书院的熙熙攘攘,也没有白鹿洞书院的磅礴大气,但这里独有的历史沧桑感和文化气息,是你用心就随处可以触摸的。游奎光书院,你要走进客家人的历史深处,一步一步感悟客家人的心路历程。

客家人是崇文的。他们特别看重读书人,有“茅寮出状元”之谚。在客家人看来,要想改变境遇,惟一办法就是晴耕雨读,金榜题名,走入仕之路。只有通过读书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跻身于官宦行列,才能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为了子弟成龙,光耀门楣,客家人往往集中全家族、全宗族的力量来培养子弟读书。奎光书院果然不负众望。创建以后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5)废科举制度的百余年间,虽历经沧桑,但奎光书院在铜鼓早期教育史上却写下了厚重的一笔。书院人文蔚起,学子科甲连登,进士10名、举人59名,秀才、监生更是无法统计。这组数据,按人口比例而言,不仅在赣西北,而且在湘鄂赣边都是首屈一指的。到过客家地区的人一定会发现,在其家族祠堂前立有许多旗杆石,这便是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明证。那些旗杆石是族中子弟中举人、中进士的标志,有多少旗杆石,就说明族中有多少人获得了举人、进士之类的功名。铜鼓山村至今仍有不少这样的旗杆石。“铜鼓卢氏一母三进士”“铜鼓李氏一族十五举”的佳话传颂百年,成为铜鼓客家人经常挂在口头的骄傲与自豪。其中,文进士陈文凤官至“从四品朝议大夫”,是铜鼓客家学子中的佼佼者之一。由于客家人重视子弟的教育,使得他们的根基不断稳固,逐渐赢得了本地人的敬重,而且人口逐渐超过本地人,目前铜鼓全县七成以上人口都是客家人。

客家人不仅“崇文”,而且更加重视“崇正”,也就是崇尚正义。香港崇正总会是全世界创办时间最早(成立于1921年)、影响力最大的客家人社会组织之一,也正是因为它以“崇尚正义”为宗旨,努力加强与世界各地客家社团群体的联系,以致会务日隆,成就巨大,成为全球客属组织的核心。铜鼓客家人在迁移和开发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正是靠着“崇正”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建成了自己的新家园。

奎光书院在教化感悟的同时,“崇正”更是其一大精髓。历史像一位艺术大师,也巧妙地把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定格在奎光书院,赋予它更多的文化内涵。大革命时期,赣西北第一个中共支部的5名成员,就有4人是奎光书院的毕业生。中央苏区河西道委书记兼独立师政委陈葆元、中共铜鼓县首任县委书记陈逸群、铜鼓农民运动领袖李建康、北伐功臣赖益躬(北伐烈士)均出自奎光书院。这些仁人志士,不仅为铜鼓客家人增了光,也为中华民族添了彩。1927年秋天,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三团第一营营部就设于奎光书院;1928年,平江起义后,彭德怀同志率领红五军多次转战铜鼓。如今走进书院,只见整个房子内外墙都写满了“共产党十大政纲”“ 土地政纲”“红军万岁”“打倒土豪劣绅”等文告标语,有些清晰有些模糊,这些都无不印证了书院那段峥嵘岁月。

历史走到今天,当我们游走于奎光书院古色古香的门洞之间时,仿佛穿梭了两个世纪,不仅会情不自禁地感悟书院崇文崇正的文化精髓,更会思考书院文化留给当下我们的是什么。正如奎光书院的校歌所唱的那样:“良好校风要发扬,学知识,学本领,品德更优良。” 奎光书院的历史变迁,深刻反映了铜鼓客家人在长期迁徙和发展中凝炼出了“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崇先报本、和衷共济、敢作敢为、爱国爱乡”的客家精神。我想这正是当下继承和弘扬书院文化的根本,也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促进。我相信,奎光书院一定可以在传承中焕发新的光彩。

沩山之麓,定江之旁,美哉书院,锦绣风光。站在书院门前,铜鼓县城尽收眼底。定江水在奎光书院的眼皮底下向东流去,不舍昼夜。每次拜谒,奎光书院都能带给我无尽的遐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