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的成长历程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的成长历程

时间:2022-1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儿童时代的迪尔凯姆初次体味到国家、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命运联系。终其一生,迪尔凯姆始终关心宗教问题,研究关于宗教与社会团结和发展的关系。19世纪的最后十年也是迪尔凯姆一生中最富于创造性的、成果最辉煌的十年。1895年,他的另一本著作《社会学方法的准则》问世了。1896年,他被提升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至此,欧洲大陆上的第一个社会学系诞生了。同年,迪尔凯姆出版了他最后一部重要著作《宗教的基本形式》。

动荡年代中的童年

1858年4月15日,在法国东部洛林大区(Lorraine)风景如画的埃皮纳尔小镇(Épinal),一位对社会学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的重要人物诞生了。他就是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

对世界历史感兴趣的人,一定会对迪尔凯姆的出生地感到熟悉。不错,那里正是法国在普法战争战败后割让给普鲁士的东部领土。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是一个分水岭,从此,法国由全盛走向衰败,而普鲁士则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借助战争统一了德国,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开始在欧洲全面崛起。

根据战后所签订的和约,洛林被割让给普鲁士。当地的居民保留法国国籍和不动产,但他们却变成了在异国领土上生活的法国侨民(中学的语文课本里,有这样一篇课文——《最后一课》,故事的发生地正是普法战争后的法国洛林地区。读后,法国普通民众的那种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令我们为之动容)。这样,小小年纪的迪尔凯姆就不得不在小学毕业后,离开家庭、背井离乡地到巴黎继续上中学。儿童时代的迪尔凯姆初次体味到国家、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命运联系。

迪尔凯姆出生在一个犹太人聚居的小镇,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犹太教的拉比(即教士)。本来他们希望迪尔凯姆能子承父业,继承他们的宗教事业。可是,叛逆的迪尔凯姆却在一位天主教女教师的影响下一度转向了天主教,但最终他放弃了所有的宗教信仰,成为了一名坚定的不可知论者。不过,宗教对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终其一生,迪尔凯姆始终关心宗教问题,研究关于宗教与社会团结和发展的关系。

精英中的精英

尽管后来取得了伟大的学术成就,但是必须承认,迪尔凯姆并不是一位天才。他同样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1879年,两次高考落榜后,迪尔凯姆终于考入了有“法国知识界精英摇篮”美誉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同年,共和派上台,共和制度在法国真正确立,从此结束了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共和制与君主制循环往复的混乱局面。迪尔凯姆终于有了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可以在书斋中好好用功了。

入学后的学习绝不轻松,因为他所在班级的同学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日后从那里走出了许多19至20世纪的杰出人物,如饶勒斯(Jean Jaurès,1914年以前法国社会主义运动主要领导人)和亨利·伯格森(Henri Bergson,法国著名哲学家,“非理性主义”的主要代表,192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们都是法国学术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在学院里,迪尔凯姆师从著名的历史学家、《古代城市》的作者菲斯泰尔·德·库郎热(Fustel de Coulanges)和著名的哲学家埃米尔·布鲁特(Émile Boutroux)。从前者那里迪尔凯姆了解了历史研究严密性的重要性,以及宗教对社会团结的意义。而后者带给迪尔凯姆的则是一种全新的哲学的研究方法,强调从一种分析层次转向另一种分析层次时突生的新异之处。日后,这种方法在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1882年,从巴黎高师毕业后,迪尔凯姆到中学执教。其间,他前往德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进修。在莱比锡,他参观了现代心理学奠基人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的心理实验室,深受启发,从此他走上了将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学术道路。他还从社会学家滕尼斯那里,对社区与社会的理论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这些学术经历使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的研究更加着迷,从此立志于研究社会、解决社会问题,他的学术方向逐渐固定在社会学这门新兴学科上。

1887年,迪尔凯姆被波尔多大学聘请为文学院讲师,开始教授社会学。这是社会学这门学科自诞生之后第一次登上欧洲的学术舞台。

步入辉煌的中年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是法国经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1896—1914年,法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是史无前例的。新的技术革命蓬勃开展,新兴工业部门发展迅速。1889年在巴黎建成的埃菲尔铁塔,正是法国进入钢铁时代的象征。与此同时,由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冲突也日益严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催促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学者们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19世纪的最后十年也是迪尔凯姆一生中最富于创造性的、成果最辉煌的十年。1893年,迪尔凯姆凭借那篇著名的论文——《社会分工论》获得了博士学位。这篇论文奠定了迪尔凯姆在社会学界的地位。1895年,他的另一本著作《社会学方法的准则》问世了。虽然这只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但是它为社会学能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1897年,迪尔凯姆运用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发表了那本教科书式的作品《自杀论》。这是社会学第一次运用自己的研究方法去解释社会问题,也标志着社会调查这一社会学分支学科实际应用的开始。1898年,迪尔凯姆创办了第一部《社会学年鉴》,这基本上是一份批判性的刊物,旨在囊括整个范围的新涌现的社会学科,包括社会地理学、人口学、集体心理学、社会和经济史、宗教史、人种学以及社会学等。以此为阵地,他吸引了一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社会学精英,并在此基础上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学派——法国年鉴学派。它与后来的美国芝加哥学派以及德国法兰克福学派,被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社会学流派。

随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确立,迪尔凯姆的成就得到了主流学术圈的认可与推崇。1896年,他被提升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902年,迪尔凯姆执教于巴黎大学的索邦学院教育学系,于1906年被聘为教育学教授和系主任。1913年,迪尔凯姆转为“教育学和社会学教授”,他任教的教育学系也改为教育学和社会学系。至此,欧洲大陆上的第一个社会学系诞生了。同年,迪尔凯姆出版了他最后一部重要著作《宗教的基本形式》。

战乱中的晚年

迪尔凯姆一生的命运总是追随着国家兴衰的轨迹。普法战争失败后所激发的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扩张政策,最终将法国拖入一场史无前例的世界大战之中。

战争期间,除了担任战争研究和文献出版委员会秘书以外,迪尔凯姆的主要工作就是编辑《法国社会学年鉴》。战争中,迪尔凯姆的左派观念和犹太背景,使他逐渐成为国内右派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攻击的靶子。而他耗尽毕生精力培养起来的学生纷纷被送上前线,成为炮灰。这使得心灰意懒的迪尔凯姆无法继续发挥他的才华,学术研究几乎陷于停顿。1915年,他的儿子安德烈战死于保加利亚前线,这给迟暮的老人以沉重的打击。1917年,大战还没有结束,迪尔凯姆就撒手西去,终年59岁,他最终也没能看到自己的故乡洛林重回祖国怀抱,更无法看到社会学的再次兴盛。法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重新夺回了马尔萨斯和洛林,但战争对法国造成的损害是难以估量的。

迪尔凯姆生于战乱,死于战乱,一生饱经忧患。他以一位知识分子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试图对转型时期社会所发生的种种问题作出自己的思考和解答。然而,作为一介书生,他却无法真正改变社会整体的命运,甚至无法掌握自身的命运。面对帝国主义战争无与伦比的摧毁力,他只能徒留一声叹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