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异于外道的特点之一

佛教异于外道的特点之一

时间:2022-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来,邪魔外道就是靠众生的愚昧无知散布他们的胡言乱语,称“佛”称“仙”,愚弄欺骗众生。他们怕大众掌握知识,看穿外道邪教的伪装和骗术。在佛陀亲自倡导下,佛弟子对佛陀教义展开了思辨研究。佛经中除了“经藏”、“律藏”之外,还出现了佛陀和高足弟子之间由答辩对话形成的“论藏”。中观唯识,互不侵犯,各随其安。这也是佛教异于外道的特点之一。

佛教异于外道的特点之一

在《当代西方的藏传佛教哲学研究》一文(载于佛教学术研究系列丛书2《缘起与性空》,202~281页)中评论说:“在阐释的方法上,藏传佛教采取严格的学院哲学格式,尤其因明论式,这皆深异于以玄思为法的汉传诠释。”

这段学术界评语足以证明佛教法义“沦为玄学”的罪责不在藏传佛教身上。这类无端瞎说是萧平实自己的人格和学问的最好的自我诠释。

历来,邪魔外道就是靠众生的愚昧无知散布他们的胡言乱语,称“佛”称“仙”,愚弄欺骗众生。他们怕大众掌握知识,看穿外道邪教的伪装和骗术。

佛陀出世教化众生,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无明,让众生生长智慧、分清善恶、分清是非,故说法的对象不拘一格,有王公贵族,有婆罗门,有社会下层妇女、工匠、牧童、农民、奴隶、妓女等人。他根据各阶层弟子的习俗爱好、接受程度,应机说法,随缘化度。

当时,佛陀说法采用的都是问答式,随问以答,将世俗的道理和解脱的知识经验,都化为通俗的道理、普通的语言和亲切的交谈,并教导众沙门说:“我的话你们应像辨别黄金的真假那样,进行细细鉴别,不要因为是我说的你们就什么都听。”在佛陀亲自倡导下,佛弟子对佛陀教义展开了思辨研究。佛经中除了“经藏”、“律藏”之外,还出现了佛陀和高足弟子之间由答辩对话形成的“论藏”。

原始僧团各派经过对佛经的解释,形成了小乘毗婆沙、经部哲学体系。

佛寂灭后400~600年之际,龙树菩萨解释第二法轮《般若经》义,开创了缘起性空的大乘中观学派。

佛灭900年之际,无著菩萨根据弥勒《大乘经庄严论》、根据第三法轮《解深密经》义,开创了唯识学。

佛教四大哲学派系,都是佛弟子,都尊重佛经,只是在重点经典的选择上各不相同,就如汉地的“三论”、“华严”、“天台”、“禅宗”、“唯识”都根据自己选择的经典立宗一样。对佛经的解释,各派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理由。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派系间的相互辩论,只是运用思辨的武器分辨是非,绝不认为所依佛法是错的,只说是理解佛法上的错误,故不犯谤佛之罪。中观唯识,互不侵犯,各随其安。中观家只是说唯识家“境空识有”不符合《般若》、《华严》等所说“诸法性空”的原则;唯识家说,我们是根据第三法轮了义经立宗的,你们第二法轮《般若经》是不了义经。虽各执己见,但从来没有指责对方为“非佛道,是外道”,诬蔑对方为“居心叵测,破坏佛法”,“你成不了佛,见不了道”之类。这也是佛教异于外道的特点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