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佛教信仰】

【佛教信仰】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观音 亦称“观自在”、“观世自在”、“观世音”,俗称“观音菩萨”。佛教奉其为大慈大悲的菩萨。遇难众生只须诵念其名号,其即前往拯救解脱,故名。流行于全国各地。佛教菩萨名,密宗所传六观音之一。佛教称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为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观音妈生 汉族民间信仰风俗。朝山 佛教徒到名山大寺进香拜佛,希望获得菩萨保佑,称为“朝山”。
佛教信仰】_实用中国风俗词典

【佛教信仰】

观音 亦称“观自在”、“观世自在”、“观世音”,俗称“观音菩萨”。佛教菩萨名。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佛教奉其为大慈大悲的菩萨。遇难众生只须诵念其名号,其即前往拯救解脱,故名。因唐讳太宗李世民名,故去“世”字,略称“观音”。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浙江普陀山。据称其生日是夏历二月十九、成道日是夏历六月十九、涅槃日是夏历九月十九。故民间和佛门均多在此对其焚香祀奉。相传其可应机以种种化身救众苦难,在中国寺院和民户供台中的塑像常作女相,反映了与民间远古遗存的女祖崇拜糅合的缩影。约始于南北朝,盛于唐以后。民间妇女最推崇“送子观音”,凡祈求生育的妇女多对其焚香、燃烛。安徽等地民间,有夏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日求子最验的说法。

文殊 亦作“文殊师利”,略称“文殊”,又作“妙德”、“妙吉祥”、“曼殊室利”。佛教菩萨名。《广弘明集》卷十五殷晋安《文殊像赞》:“文殊渊睿,式昭厥声。”相传文殊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通常与司“理”德的右胁侍普贤并称。传说他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文殊塑像,顶结五髻,手持宝剑,象征大日五智和智慧锐利;其像多驾狮子,表示智慧威猛。

普贤 亦作“徧吉”、“三曼多跋陀罗”。佛教菩萨名。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专司“理”德,与专司“智慧”的左胁侍文殊并称。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四川峨眉山。其塑像多骑白马。

地藏 俗称“地藏菩萨”。《地藏十轮经》谓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故名。称其受释迦牟尼佛嘱咐,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自誓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安徽省九华山。故除全国佛徒尊奉外,东南安徽、浙江等地的民间居家信佛者也多尊奉。据《宋高僧传》、《神僧传》、《九华山志》等记载,其俗姓金,名乔觉,新罗国王族近宗。身高7尺,头顶有奇骨耸出,貌恶而人善,聪颖过人。24岁祝发为僧,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一说在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渡海来华,卓锡九华山。居数十年圆寂,肉身不坏,以全身入塔。九华山之月(肉)身殿,相传即为地藏成道处。相传夏历七月三十是其诞辰日,每年此日,千百里内的佛门信徒均到九华山烧香朝拜,甚至有来自港澳的佛门弟子。

送子观音 俗称“子孙娘娘”、“催生娘娘”、“授儿娘娘”、“奶母娘娘”等。尊号尚有“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子孙圣母广嗣元君”、“痘疹圣母葆和慈幼元君”、“送生圣母锡庆保产元君”等。汉族民间信仰的神祇。流行于全国各地。民间以为送子观音可保佑人们生子有嗣,并能庇人产儿、育儿顺利无灾。旧时通常以娘娘庙奉祀。一般娘娘庙又多供三种娘娘,即右为眼光娘娘,中为财福娘娘,左为子孙娘娘。子孙娘娘又多为怀抱婴儿的女神形象。

千手观音 又名“千手千眼观音”。佛教菩萨名,密宗所传六观音之一。相传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劫,听千光王静如来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发誓要利益一切众生,于是长出千手千眼。佛寺中千手观音的形象,通常是两眼两手下左右各有20只手、手中各有一眼,计40只手、40只眼,并各配所谓25(即佛教三界中的四洲、四恶趣、六欲天等25种有情存在环境),总共则成千手千眼,故名之(见《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据称千手观音即大悲观音,破地狱道三障(指烦恼障、业障、报障)。

阿弥陀佛 梵文Amitabha的音译,简称“弥陀”,意译“无量光佛”、“无量寿佛”。佛名。佛教称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为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因称他能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佛经说此佛于过去世为菩萨时,名法藏,曾发四十八愿,长期修行,成为佛陀。《阿弥陀经》说:念此佛名号,深信无疑,即能往生其净土。后世的念佛,多指念阿弥陀佛名号。因此,在汉族民间广为信仰。其塑像在寺院中常与释迦牟尼、药师二佛并坐,称“三尊”。

布袋和尚 五代后梁僧人,生年不可考,卒于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宋高僧传》卷二十一、《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五载,名契此,又号长汀子,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传说常以杖背一布袋入市,见物即乞,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形似疯癫。据说“示人吉凶,必应期无忒”。死前端坐于岳林寺磐石,说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时人以为弥勒佛显化,到处图其形象。后世汉族佛教寺庙山门里所供奉的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相传就是他的造像。

弥勒 梵文Maitreya的音译,意为慈氏。佛教菩萨名。据佛教传说,从佛受记(预言)将继承释迦佛位为未来佛(“当佛”)的菩萨。《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等载称,原出身于婆罗门家庭,后为佛弟子,先佛入灭,上生于兜率天内院,经四千岁(据称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当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广传佛法。宋代以后,汉族佛教寺庙山门里所供奉的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是五代时僧人布袋和尚。北京雍和宫内有高达26米(地面上18米)的旃檀木雕弥勒像。

十八罗汉 佛教罗汉名。据玄奘译《法住记》,释迦牟尼曾令他的十六个弟子常住人世以济度众生,其名为:宾度罗跋啰惰阇、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惰阇、苏频陀、诺讵罗、跋陀罗、迦哩迦、伐阇罗弗多罗、戍博迦、半托迦、罗睺罗、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唐末张玄和贯休两和尚始画十八罗汉像,宋苏东坡分别题赞诗。在十六罗汉的基础上加《法住记》的作者庆友为第十七,重复第一罗汉宾度罗跋啰惰阇,称为宾头罗尊者,十八罗汉或由此发展而来。关于后两罗汉,历来说法还有:有的加迦叶与军徒钵叹;有的加达摩多罗和布袋和尚;有的加降龙和伏虎;中国西藏地区则加摩耶夫人和弥勒。

观音妈生 汉族民间信仰风俗。流行于台湾、福建地区。当地民间以夏历二月或六月、或九月的十九日,为观音佛祖诞辰,故名。是日,都要举行例祭,在奉祀观音的寺庙斋堂,供斋礼拜。妇女多住寺庙,供奉水果、寿桃、寿面,烧寿金(印有寿字的金纸)。又有以金牌、银牌,刻观音名字,以红线系于小儿颈上,作为神护,称“观音妈絭”。

朝山 佛教徒到名山大寺进香拜佛,希望获得菩萨保佑,称为“朝山”。清翟灏《通俗编·神鬼》:“俗于远处进香,谓之朝山。”我国汉、藏、蒙古等族的宗教信仰活动。流行于全国各地。藏语称“乃果尔”或“乃结哇”,意为“朝圣地”或“朝圣山”。在藏族地区,不分贵族平民均可参加。藏族视许多山为神山,各地不同。青海、甘肃藏族崇拜阿尼玛卿山(积石山);西藏藏族崇拜念青唐古拉山及冈底斯山(底斯雪山)。其中以冈底斯山最有名。相传此山曾被释迦牟尼踏过,是出支罗汉及胜乐佛尊的住地;并说山顶有胜乐轮宫,有五百罗汉住其中;又传莲花生、阿底峡及米拉日巴等佛教大师,也先后在此修道。故藏民对冈底斯山最为崇拜。朝山者来此,必到传为佛尊智慧空行母引路的“遗迹”走一遍,然后转山。民间以为转1圈可洗净一生罪孽;转10圈,可避免受地狱之苦;转百圈则可成佛升天。

朝佛 亦称“礼佛”。藏、蒙古等族传统宗教信仰活动。流行于西藏、内蒙古、青海、甘肃及四川等地。主要是朝拜释迦佛像。藏区各地均有大寺供奉佛像。朝佛活动始于唐代。各地朝佛除节日外,平时亦可。拉萨大昭寺所供释迦牟尼佛像,由文成公主带去,相传该佛像是释迦佛生前所建,且经释迦佛加持(祝福),故此佛像被藏族视为最神圣者。藏族、蒙古族以能去拉萨礼佛为一生中最大喜事。旧时一些藏、蒙古等族农牧民和僧侣,或举家,或结伴,背负着简单的行装,赶着畜群,不辞辛劳,跋涉千里,前往拉萨,以竟夙愿。其中以边走边磕头为最虔诚。一般在大昭寺外就开始磕头,到释迦牟尼佛前献哈达、布施(财物)、献酥油、磕头(有头触地者,亦有头触佛龛者),并口念六字真言,或将自身心愿祈祷于佛,其状虔诚之至。有的朝佛者直至财物用尽始归故里。平时亦有朝佛供佛灯者。藏民无分老少,手捧一酥油琉璃瓶,在佛像酥油灯前,每一灯盏舀一小勺酥油,谓之供佛灯,以为敬佛,旨在祈今世之平安,求来世之好运。

开光 亦称“点光”、“开佛眼”。佛像落成时举行的仪式。流行于全国各地。旧日,为新建的庙宇塑造神像或为旧庙宇中的佛像重新修缮、贴金或重塑后,要择日致礼,开始奉祀。该日,各庙宇演戏相庆,并举行开光仪式。各地仪式不尽相同,江南一带相似,如金华地区,入夜,山人召佛魂,每尊佛像前立一纸牌;上书神像尊称,再将鸡一只,立于竹竿之上。男性佛像用雄鸡,女性佛像用母鸡。山人打鼓吹角,召回佛魂。至后半夜,塑佛匠人用笔向佛像眼睛一指,算是为佛开眼;或用新笔蘸水点菩萨眼珠子,表示神灵已经上位。群众乃点烛焚香,叩跪礼拜。善男信女,各置棉花若干,各挑自己所崇奉之佛的塑像,将棉花塞入佛肚,叫“装肚福”。俗信装过“肚福”的人,该佛会对自己格外开恩,降祥赐福。翌日举行仪式,先在空旷处中间立一木杆,上系表索和一把米筛,米筛中放剪刀、镜、尺,并有活鸡一只,然后将书有神像尊称的牌位放椅子上,从庙中抬出,至广场中排列。山人扮演成小孩,名叫符官,戴假面具,穿红衣,系红带,站在桌上表演拉马、饲马、扬马等动作,并作翻九楼表演,尔后,众人再将神像的牌位抬起,敲锣鼓,绕表索顺三圈,倒三圈,叫“过表”,再抬回庙去,佛像就算成神,“开光”仪典才告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