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藏传佛教信仰

藏传佛教信仰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史料记载,早在元朝时,在藏区盛极一时的藏传佛教萨迦派首先传入土族地区,并在今青海互助土族地区修建了一座萨迦派小寺院,即今佑宁寺的前身。之后,藏传佛教宁玛、噶举等教派也先后传入土族地区。明清以来,土族地区兴建了许多藏传佛教寺院,土族人中出家当喇嘛的很多。土族人民除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外,还信仰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

藏传佛教信仰

土族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据史料记载,早在元朝时,在藏区盛极一时的藏传佛教萨迦派首先传入土族地区,并在今青海互助土族地区修建了一座萨迦派小寺院,即今佑宁寺的前身。之后,藏传佛教宁玛、噶举等教派也先后传入土族地区。公元15世纪初,藏传佛教格鲁派传入土族地区,发展迅速,逐渐凌驾于萨迦、宁玛、噶举诸派之上。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今互助土族地区兴建了格鲁派寺院郭隆寺(清雍正时赐名佑宁寺)。此后,土族地区又陆续修建了许多格鲁派寺院。由于土族群众大多改信格鲁派,格鲁派遂在土族地区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占绝对优势,并渗入到土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渐成为了土族的全民信仰。

明清以来,土族地区兴建了许多藏传佛教寺院,土族人中出家当喇嘛的很多。《西宁府新志》称:“番人、土人有二子,必命一子为僧,且有宁绝嗣而愿令出家者。……番、土人死,则以产业布施于寺,求其诵经,子孙不能有。故番、土益穷,而僧寺益富。其各番族,各有归附寺院,俨同部落。”这里虽说的是明末清初时的情况,但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情况也大致如此。

img111


点灯祈福

土族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往往有一所较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凡是有土族人家聚居的地方大都有一所小喇嘛庙,这些寺庙是土族人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一方面,土族群众每月初一、十五要到寺庙去朝拜、磕头、念经;另一方面,寺庙接受土族群众邀请,委派喇嘛去信众家念经。规模较大的寺院如佑宁寺、天堂寺等,每年还要举行盛大的法会,届时,有数以万计的群众到寺院拜佛、观经。

土族人家中一般都供有神佛像,大部分人家还有经旗杆和煨桑炉,每逢农历初一、十五,要在佛龛前奉献净水、点酥油灯、煨桑,顶礼膜拜。遇有疾病,则到寺院烧香、磕头、许愿、布施,或请喇嘛占卜、念经、祈祷。遇上天灾人祸和疑难问题,也要请喇嘛占卜禳解。家中有人去世,或亡人忌日,要请喇嘛诵经、拜忏、超度。此外,在互助土族地区的许多格鲁派寺院中,几乎每年农历四月都要举行为期7天的斋戒仪式。届时,由一位活佛领班主持诵经,群众中多病者、老者、求子女的年轻女子等踊跃参加,每日默诵真言、祷词,静养修行,只食早晚两餐。

土族人民除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外,还信仰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如互助土族地区有少数红教喇嘛,当地人称为“苯伯子”。“苯伯子”没有寺院,只在家中为别人念经占卜,穿的衣服与俗人相同,也娶妻生子,从事农业生产,过着和一般人相同的生活。“苯伯子”分散在各土族聚居的村落,常被人们请去合婚算八字,选吉日,为病人念经祈祷,为有疑难的人占卜算卦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