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关系方面的宗教向度

社会关系方面的宗教向度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不仅是人际关系方面的道德要求,而且成为改造社会的政治要求。但不可否认,它的立足点仍在世间,它所密切关注的还是人的存在问题。康有为救世主义的大同理想,是这种具有鲜明宗教色彩的政治思想的典型代表。蔡元培直接提出“佛教护国论”,表现了他政治思想的宗教向度。并从无教“暴君”而“奴人”、佛教“无君”而张“民权”两个方面说明佛教护国,即救世的政治思想。

3.社会关系方面的宗教向度——政治思想

如前所言,近代思想家利用佛家自觉、觉他、自我解脱、普度众生不同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度人即度己”、“救全世界之众生”的救世主义,这就由个人的道德完善转向社会政治方面来了。它不仅是人际关系方面的道德要求,而且成为改造社会的政治要求。

众所周知,佛家因慨叹人生之苦而悟万物皆空,因而追求一种无生、无死绝对超越的境界。这种玄渺的追求,从表面看显然是出世的。但不可否认,它的立足点仍在世间,它所密切关注的还是人的存在问题。所以大乘不舍世间,小乘虽然自证生死,目的也在于救人脱离生死之海,因此都具有积极入世的一面。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的近代思想家,撷取了佛法中入世的一面,在他们的宗教情感中,强化了反对非人生的向度。具体地说,表现为人生皆苦、三界火宅的社会批判精神,普度众生的救世思想和净土、大同的理想境界观。简言之,就是“革故鼎新”,立足于“变”的政治思想。

谭嗣同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思,痛斥“亡国之君”,“积以威刑,钳制天下”;“亡国之士”,“徒尚空谈”,“清流养望”,致使百姓“流离颠沛,反面事仇”,整个国家“已糜烂至此,岂补苴所能了?”(45)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因此,他根据佛法微细生死的概念,证成“日新”的学术宗旨,提出“革故鼎新”的口号,大声疾呼,“变则存,不变则亡”,向旧有的封建秩序提出了大胆的挑战。太炎把整个社会形象地比喻为处在“波涛上浸”,“即当沦溺”的“漏舟”,而“期与同舟之人,共免沦陷”,“欲济渡以出三界之外”(46)。进而又提出五无世界的社会思想,表现出对整个社会的深刻怀疑和全部否定。

康有为救世主义的大同理想,是这种具有鲜明宗教色彩的政治思想的典型代表。康氏早年接受了佛学“众生一体,慈悲普度”的精神,故“日日以救世为心,刻刻以救世为事”,以去苦求乐的自然人性论、人生皆苦的泛苦论和小康救世的渐进改良社会观,编织起他的救世之网,撒向现实社会的茫茫苦海之中。

与魏源经世的净土思想显著不同,康氏的佛教救世主义不是以心力感佛力,着重自心的解脱,而是以救世主的身份,现身于世,普度众生;不是依经说法,而是无师自通,以己意诠释佛说;不是单纯强调治心的解脱之道,而是特别主张解脱有形之身,追求有形之乐。尤其是他对致苦之源的分析,深入说明对社会改造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他特别强调人生皆苦、三界不安的原因在社会内部,不仅看到阶级压迫等人治之苦以及相沿成习,“遂为道义”的封建制度和伦理观念所造成的一切不平,而且把它们看成人类不幸的重要原因。因而把批判锋芒指向封建国家,指向论证封建制度合理性、桎梏人们思想的传统观念和文化形态,提出以“至公”、“至平”的大同太平之道,消除造成一切差别和苦难的九界,趋向平等、博爱、极乐、圆满的大同世界。去苦是救拔众生,求乐是改造社会,既包含了对社会的批判,也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这些充分反映了其思想的进步性。但是,渐进改良的小康救世观念,却又是在根深蒂固的旧势力面前无可奈何地轻吟浅叹。

梁启超在学佛早期,其意识深层已经发生了一种微妙的变化,即对自己内心精灵的深切信念和对佛教某些义理的理性信仰。这种信念和信仰不因载体所处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始终潜藏在心理深层,并不断向主体的政治思想辐射,故其终生未改爱国之心,立宪之志和新民之道。新民是唤起民众的觉悟,立宪、爱国则是其救世的具体表现。他借华严宗“法界究竟极乐圆满”的奥义,提出理想法界的思想,具体表述了他的救世措施的实施和对理想境界的憧憬。他指出“出世间法界”不在彼岸和来世,要求人们灭一切分别相,因而无家可出,无世可出,如此则立足现世,度人济世。所以,他“常称佛说,谓‘未能自渡,而先渡人’”,要救地球及无量世界,因此而投身于戊戌变法及其后一系列立宪救国的活动之中。

当然,梁启超的救世思想着重在“治心”方面,他认为佛教所以宜于治世,在于它能发起人的信心。因此,不仅从宏观上归纳了佛教的治本作用,同时又对致苦之源进行了微观的分析,根据“灭烦恼”之意,提出治心的具体措施。这反映梁启超救世思想的日臻完善和佛教入世转向在理论上的突破。但他有意无意地回避了残酷的“人治之苦”的社会现实问题,表现出比康有为大同救世主义还要不现实的空想。

蔡元培直接提出“佛教护国论”,表现了他政治思想的宗教向度。他说:“学者而有志护国”,“舍佛教而何藉”。并从无教“暴君”而“奴人”、佛教“无君”而张“民权”两个方面说明佛教护国,即救世的政治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