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生存生态学视野中促进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创新

在生存生态学视野中促进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创新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毋庸置疑,历史唯物主义增进了人们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灭亡的历史必然性。据此,一些西方学者提出,苏东国家不是社会主义的,在本质上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国家资本主义的。那么应当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命运,如何理解它们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在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难以找到合理的解答。

毋庸置疑,历史唯物主义增进了人们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可是当人类社会步入20世纪50年代后,资本主义非但没有衰退和消亡,反倒是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在80年代后期纷纷覆灭。更令人不解的是,像生态危机、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公、劳资矛盾、技术异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也出现在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中。据此,一些西方学者提出,苏东国家不是社会主义的,在本质上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国家资本主义的。那么应当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命运,如何理解它们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在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难以找到合理的解答。因此,人们需要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实施变革和创新,增进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阐释效力,而要这样做,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面临着“向外”和“向内”扩张的巨大压力。在“向内扩张”时,历史唯物主义需要把诸如生态环境危机一类问题纳入理论视域,一方面既要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财富为中心对人实施边缘化政策和“物役化”控制,又要批判它实施了一套“生态帝国主义”策略对全球资源的破坏从而加剧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需要提出重建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确立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向外扩张”时,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翻译、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的有效对话,站在当代视野上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形态,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不断发展。

【注释】

[1]所谓人类中心论是指这样的生态理论,它坚持以人为中心,将人置于自然之上,强调人的优先发展权,主张人对自然的主宰和控制。

[2]所谓生态中心论是指这样的生态理论,它坚持以生态为中心,将人及其他存在物一同纳入生态系统之中,将所有存在物视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员,强调了生态系统的整体之优先性和中心性以及人与其他存在物的平等性。

[3]所谓生物中心论是指这样的生态理论,它着眼于地球上的生物权利的研究,将人与其他生物并列起来,同等看待,强调了其他生物享有与人一样的生存权和尊严,要求人类将人道主义关怀扩展到其他生物领域,给予其他生物同等的道德情感。

[4]转引自奥康纳:《自然的理由》,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0页。

[5][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1页。

[6]转引自奥康纳:《自然的理由》,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0页。

[7][英]贾·艾略尔:《生态经济学:能源、环境和社会》,布莱克威尔,1987年,第62页。

[8][英]大卫·佩珀:《生态社会主义》,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3页。

[9]同上,第146~147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4页。

[11]同上,第55页。

[12]同上,第56页。

[13]同上,第80页。

[14]同上,第79页。

[15]同上,第79页。

[16]同上,第79页。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7~68页。

[18]同上,第67页。

[19]同上,第67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31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134页。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603页。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5页。

[24]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11页。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0页。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2页。

[27]同上,第128页。

[28]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05页。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927页。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9页。

[31]同上,第43页。

[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43页。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49页。

[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6页。

[35]同上,第57页。

[36]同上,第45页。

[3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2页。

[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69页。

[39]同上,第178页。

[40]同上,第168页。

[41]同上,第122页。

[4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999页。

[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252页。

[4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552页。

[4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9页。

[46]同上,第119页。

[47]同上,第119页。

[4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124~125页。

[4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432页。

[5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435页。

[51]同上,第444页。

[52]同上,第450页。

[5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5页。

[54]李培超:《环境伦理》,作家出版社,1998年,第29页。

[5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9页。

[56]同上,第81页。

[57]裴广川:《环境伦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