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特征论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特征论析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党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如何科学概括、准确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征,笔者认为必须把握基本特征的依据与实质。我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总结了诸多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特色道路基本特征也逐步显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历经各种颠沛波折,在长期探索和创新中寻求国家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所形成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是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辩证统一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基本特征是道路内涵的深化与升华,研究道路基本特征,就能深刻理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实质,有效回应各种错误思想挑战,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断增强三个自信,凝集共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和科社理论逻辑的必然

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苦难岁月,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复兴中华,尝试各种主义与思潮,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资本主义、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无一不以失败告终。历史表明,在中国不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无法解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的。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伟大领袖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根据旧中国所处历史方位,以及十月革命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汲取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寻救亡图存道路的历史教训分析得出: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1]。由此,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创了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独立的、民主的、统一的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适时进行“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深刻改变了积贫积弱的中国社会面貌,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为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根本保障,创造政治前提,奠定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党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在短短二三十年间清除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畸形经济的遗迹,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和文化基础。毋庸讳言,在艰辛的探索历程中,毛泽东和党也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经历了曲折,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宝贵经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原理,确立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利用价值法则发展商品经济,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必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根本任务。可以说,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教训,今天的改革开放就无从谈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刻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强调既要坚持科社基本原则,又要从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走自己的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回答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刚刚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短暂的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尽管改革开放前,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把握历史方位,从本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课题。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抛开中国旧社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历史方位以及30年艰辛探索的历史经验教训,就难以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基本特征的依据与实质

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征?理论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其原因,主要是各自思考角度不尽相同所致。如何科学概括、准确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征,笔者认为必须把握基本特征的依据与实质。如何理解基本特征的依据与实质,必须从基本特征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凝炼与升华、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外在表征、是对世界视阈中现代化道路比较中产生这四个维度加以理解。

特色道路基本特征是对特色道路发展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精炼概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后,首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从“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四个现代化”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我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总结了诸多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特色道路基本特征也逐步显现。

特色道路基本特征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外在表征和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化和创新。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经典著作并无集中阐述,只分别阐述过一些基本原则及思想,概括起来可分为五点:(1)不断发展生产力;(2)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3)实行无产阶级专政;(4)坚持共产党领导;(5)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上述五条科社基本原则,结合中国实际,运用于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了创造性的发展,可总结为六大基本特征:(1)关于发展生产力。基本特征则继承发展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以改革为动力,破除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藩篱。开放是基本国策,要吸收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利用两个市场,两个资源,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2)关于公有制经济。基本特征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坚持两个“毫不动摇”。(3)关于分配原则。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激活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基本特征则坚持和发展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关于共产党的领导。基本特征则坚持和发展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关于马克思主义指导。基本特征则坚持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引领社会思潮多元化,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另外,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国家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和谐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总体布局,作为基本特征贯穿于各个领域建设始终。

特色道路基本特征是特色道路内涵的凝炼与升华。关于特色道路内涵,党的十八大有着明确表述,其要义是:(1)党的领导是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保证。(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和生命线。(3)坚持“五位一体”的全方位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4)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目标[2]。概括起来就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有机统一、“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建设目标。内涵是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特征是回答特色道路是什么样子,即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是怎样的。特色道路基本特征是特色道路特征的最高层次,是对特色道路本质属性外在表征的凝练,是区别于其他道路或模式的基本标志。因此,基本特征一方面必须源于道路的科学内涵,另一方面又必须实现对内涵的升华。

特色道路基本特征是对世界视阈中现代化道路比较而来。纵观近现代世界文明史,现代化发展道路从总体上可归纳总结为两类,一是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和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后者是前者的改良主义;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是后者的一种创新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与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相差别,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根本区别的主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这两种发展道路为参照系:首先,“中国特色”是相比“苏联模式”而言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本质上是属于社会主义的,一度被人们视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但是,由于苏联在改革伊始放弃马克思主义,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偏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并严重影响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正是在反思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形成,实现了对苏联模式的突破、创新和发展。科学合理地吸收、消化、利用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发展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是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但是,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不等于走资本主义道路,两者有本质区别。民主社会主义伪装或排斥马克思主义,它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实际上是改良的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借鉴一些民主社会主义国家治国理政的经验,但不能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原则问题。

三、基本特征的内容体系

基于上述对基本特征实质的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特征的内容可概括为六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体制;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建设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以美丽中国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其内涵和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为鲜明的特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我国基本国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核心动力,正是由于不断坚持改革、扩大开放,我国才能在短短数十年间大幅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调动亿万人民的积极性,迅速提升综合国力,改善民生,使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巨变。

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作用与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中的决定性作用相结合。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中,我国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质的规定,体现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兼收并蓄,遵循价值规律活跃经济,是推动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佳体制模式,是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特征的重大突破与创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核心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三者有机统一的重要形式,是民主集中制的集中体现,是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三权分立政体的标志。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的基本特征是由中国历史和现实国情以及国家社会性质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建设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又充分利用世界各国先进文化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支柱和生命之魂,是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

以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依法治国,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目标。以民生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特色道路在社会建设方面的深化和集中体现,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价值取向,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针对社会结构多元化、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化复杂化等社会现实所作出的主动回应,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以美丽中国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树立环保意识,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把它融入社会建设各领域并贯彻始终。以美丽中国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现特色道路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深化与协调。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资源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时代要求,是转变经济方式、实现永续发展的战略抉择,是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客观需要。

上述六条特色道路基本特征,是一个有机统一体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是特色道路最鲜明的特点,是“五位一体”建设的中心轴,贯穿各项建设始终;经济建设是兴国之要,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是开辟、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走特色文化发展道路;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维护最广大人民安定、幸福的生活,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四、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特征的意义和价值

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坚持社会主义又改革开放,吸取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新型现代化道路,是由落后的农业国到先进的工业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中国各族人民由贫穷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中华民族由沉沦到崛起,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研究特色道路基本特征,能够对特色道路有更加深化的认识,能够有效回应各种错误思想挑战,增强三个自信,凝集共识,为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特色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践行路径,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伟大载体。研究特色道路基本特征有助于拓展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只有把握基本特征,才能真正坚持和发展特色道路。历史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然而,创业难,守成更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非平坦大道,也有崎岖颠簸、凹凸不平时。在特色道路发展迈入深水区攻坚克难时,某些人无视这条道路大幅度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事实,主张重回以“苏联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社会主义老路上;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中国搞社会主义没有出路,应该投入西方怀抱,走资本主义道路。面对这两种声音,我们必须把握中国特色道路基本特征,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不断前进,才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注释】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80页。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