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的地域红色精神

宁夏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的地域红色精神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充分挖掘六盘山精神的内涵,彰显六盘山精神的时代价值,通过富有成效的现代传承,把六盘山精神作为宁夏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的有效载体,不断提升其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增强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锻造合格的执政骨干队伍。六盘山位于宁夏南部。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党和红军在征战六盘山区期间屡克强敌、战胜艰险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党和红军征战宁夏和六盘山区期间,其处境之艰险、战斗之残酷是难以形容的。

特邀研究员、自治区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 李

“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国革命精神和宁夏地域精神的有机组成,也是当前推动实现宁夏特别是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继承、培育和弘扬六盘山精神,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蕴。应充分挖掘六盘山精神的内涵,彰显六盘山精神的时代价值,通过富有成效的现代传承,把六盘山精神作为宁夏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的有效载体,不断提升其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增强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锻造合格的执政骨干队伍。

一、六盘山精神蕴含丰富深刻的内涵底蕴

六盘山精神是指在党的领导下,宁夏人民特别是六盘山区人民在一定历史阶段表现出来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要素在内的极具宁夏地域特色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国革命精神和宁夏地域精神在特定时域的展开和体现,与宁夏和六盘山地区特有的历史、地理、文化息息相关,是在几十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完善和丰富起来的精神特质。

伟大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进程必然伴随着一种精神层面内容的出现。六盘山位于宁夏南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六盘山区,六盘山是红军长征期间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毛泽东同志在这里留下了不朽诗篇《清平乐·六盘山》。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干旱缺水、环境恶劣,这里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成为连片特困地区。为了实现富裕和谐,各族群众不懈奋斗,付出了比宁夏其他地区人民更多的汗水,努力改变着家乡面貌。六盘山精神的内涵是有共性和特性的。六盘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的内在共同特质;同时,它又是形成于宁夏六盘山区这一特定地域和相应历史时空的一种精神力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其内涵应该兼顾这两方面的内容。六盘山精神还是一个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既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党和红军征战六盘山地区所展现的革命精神,也涵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六盘山区人民战天斗地、努力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精神风貌。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六盘山精神内涵的表述或者与延安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相近,或者套用这些已经成型的精神财富的内容,或者在表述的时间段上将历史时期与现实阶段人为隔开。这些都不足以充分揭示六盘山精神的真正涵义及最本质的东西。因此,必须明确六盘山精神内涵的界定,深入探讨并挖掘出六盘山精神的真正内涵。

如何深入挖掘六盘山精神的内涵?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视角是对六盘山精神进行纵向分析。人们习惯于对六盘山精神作横向展开,列举出若干个主要方面。这种分析是必要的,对六盘山精神的阐释也是有效的。但应当看到,六盘山精神的若干个方面不能等量齐观,因为不同方面的内容在六盘山精神的整体框架中的位次不同,分量也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六盘山精神进行纵向的分析和结构上的考量。要看到六盘山精神是一个整体,有一个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形式的划分问题。笔者认为,伟大而丰厚的六盘山精神实际上是由两个层面的内容所构成,第一层面是六盘山精神的内在本质,第二层面是六盘山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

(一)六盘山精神的内在本质。

六盘山精神的内在本质主要由核心点和精髓构成。

六盘山精神的核心点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是六盘山精神最关键、最本质的东西。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六盘山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党和红军在征战六盘山区期间屡克强敌、战胜艰险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广大人民群众面对六盘山区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不言小、不怕穷,坚韧不拔、万众一心,初步改变了山区面貌,这是理想信念无比坚定的必然结果。

六盘山精神的精髓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既是六盘山精神核心点的展现,也是六盘山精神进一步外化的中介点。党和红军转战六盘山区期间,无论是翻越六盘山,还是实施西征,抑或进行宁夏战役,面临的情况千变万化,这就决定了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新的历史时期,宁夏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据六盘山区的实际情况,始终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二)六盘山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

在六盘山精神的有机构成中,最外层的是丰富多彩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不畏艰难、团结和谐、乐观向上、求实创新等。

不畏艰难。历磨难而不衰,遭挫折而不馁,临逆境更坚强。党和红军征战宁夏和六盘山区期间,其处境之艰险、战斗之残酷是难以形容的。即便如此,广大红军指战员并没有悲观失望,他们始终百折不挠,保持高昂斗志,面对困难和敌人无所畏惧。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各种条件制约,六盘山区每前进一步、每取得一点成绩,都要付出比其他地区更多的努力。发展任务繁重,困难挑战很多,但当地人民勇敢地面对困难,不气馁、不退缩,坚定信心,在“三苦”精神、“三硬”作风、“彭阳精神”等新时期六盘山精神的鼓舞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

团结和谐。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将士政治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困难和危急关头总是把方便和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这种舍生忘死的战友情义,使红军指战员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病痛、忘记了危险。在六盘山回族聚居区,党和红军重视民族团结,尊重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尊重群众、帮助群众,得到了回族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特别是六盘山区的回汉各族人民以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为纽带,互相尊重、互相促进、团结奋进、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着美好家园。

乐观向上。革命乐观主义是建立在对正义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上。正因为红军认定所追求的是正义的事业,是崇高的理想,才能把革命的浪漫主义赋予残酷艰苦的斗争之中,继而从中得到营养和鼓舞,形成乐观向上的崇高境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六盘山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前进道路上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但人们始终相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力以赴、抢抓机遇,就没有跨不过的坎,一定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有力武器。

求实创新。红军长征途经六盘山和征战宁夏期间,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和瞬息万变的形势,贯彻“以发展求巩固”的战略方针,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审时度势、紧密配合、各个击破,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当敌情发生变化,战局突变于我不利时,即放弃原定作战计划,不打无把握之仗。如宁夏战役前后不同的战略部署,就是基于战场形势的风云变幻而及时出台的正确的战略决策。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带领当地群众改革创新、务实苦干,用现代理念谋划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通过独特的生态移民模式,使数十万群众从不适宜生存的大山深处整体搬迁出来,逐步迈向致富之路,改变了山区面貌。

六盘山精神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两个层面既相互对应,又相互依存,构成一个完整的架构。没有具体的表现形式,核心点和精髓也就无从谈起;只讲表现形式,甚至把精髓和核心点埋没在一般外在表现中,则突出不了重点,也不可能深入把握六盘山精神的内在本质。对六盘山精神进行纵向展开和结构分析,可以使我们分开层次,既抓住实质与关键,又做到全面和完整,对于传承六盘山精神、有效开展党性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六盘山精神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六盘山精神是宁夏人民特别是六盘山区人民在一定历史阶段表现出来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要素在内的主导性精神风貌,它涵盖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六盘山精神对于宁夏特别是六盘山区而言,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

(一)凝聚向心价值

六盘山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是指六盘山精神在社会凝聚中作用的意义表现。这一价值具有生成的科学性和存在的广泛性的特点。六盘山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的产生,从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科学性的特点。这一精神本身的产生过程,就是科学理论和革命信条不断地武装、教育、塑造、规范、统一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人们心理上归属感、亲和感不断得到满足、不断得到强化的过程。六盘山精神凝聚向心价值存在的广泛指的是它在社会群体中的长期的普遍渗透。六盘山精神说到底是理想和信念所激发的精神。革命时期,红军武器低劣,衣食匮乏;建设时期,当地环境恶劣,贫困落后,但靠的就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前途必胜的坚定信念,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六盘山精神表现出的理想、信念、情操、气概、风格、作风等等,不仅集中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品德,而且也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

(二)感召激励价值

六盘山精神的感召激励价值是指六盘山精神对人们感动召唤、激发鼓励作用的意义表现。主要体现在:第一,召唤人、鼓舞人,给人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必胜信念;第二,激励人、鞭策人,给人以火热旺盛、必夺胜利的豪迈热情;第三,感染人、鼓动人,给人以蓬勃向上、永不倦怠的精神状态;第四,感动人、激发人,给人以藐视困难、勇于克服困难、乐观豁达的精神。正是有了这样全面丰富的感召激励价值,才使得六盘山精神具有能够把人的活力、人的激情、人的信念、人的力量鼓动燃烧起来的精神特质。

(三)规范导向价值

六盘山精神的规范导向价值是指六盘山精神对人的信仰的确立、人格的形成和价值取向的确定等方面发生规范引导作用的意义表现。这一价值有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精神价值的实现与精神价值创造的统一。精神价值实现的一个主要方面是通过精神的哺育,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完善人格。精神价值创造是指能够促进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精神内容的创造。六盘山精神通过规范引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人们勇于克服困难,强调求真务实的态度以及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从而真正彰显精神价值在人的进步和完善中的实现;同时也正是这些实现了精神价值的人,在具体实践中又时时在更新精神价值,创造出新的精神价值。

(四)教育塑造价值

六盘山精神的教育塑造价值是指六盘山精神在人的价值观念、思想方法等方面发生教育塑造作用的意义表现。六盘山精神对人的教育塑造是根本性的塑造。通过六盘山精神的熏陶,可以从本质上促进一个人整体精神的内在生长,尤其是在对党员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可帮助其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

三、利用六盘山精神开展党性教育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六盘山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所具有的时代价值,加之其极具宁夏地域特色的风貌,在宁夏具有广泛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得其当之无愧地成为宁夏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的最佳载体。当前,在利用六盘山精神开展党性教育问题上需要着重把握几个问题。

(一)要注重这一精神特质的总体把握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六盘山精神作为六盘山区这一特定区域和时空概念意义上的精神动力,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畏艰难、团结和谐、乐观向上、求实创新等构成六盘山精神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形式。“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加快发展是硬道理、工作要有硬措施、落实要有硬干部”的“三硬作风”,“勇于探索、团结务实、锲而不舍、艰苦创业”的“彭阳精神”等是六盘山精神的展开和延伸。对于这些内容,必须要理解、把握、弄清吃透。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到,在奋力推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六盘山精神应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使之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既要继承六盘山精神的既有内容,又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补充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做到继承与超越相统一。比如,可把“注重发展”、“自强自立”、“务实苦干”等作为六盘山精神的新内容。同时,把“三苦”精神、“三硬作风”、“彭阳精神”等六盘山精神中有典型意义和独特魅力的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创制出富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新六盘山精神,使之具有更强大的吸引力、更广泛的凝聚力、更深刻的感召力。

(二)要注重三大机制的良性互动

一是宣传研究机制。宣传部门要利用传统媒体和各种新媒体,积极宣传六盘山精神。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让六盘山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全面、系统了解六盘山精神的基本内涵、时代价值以及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六盘山精神的重要意义,营造浓厚健康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理论研究部门要对六盘山精神进行全面深入的考证及研究,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地探究、充实并完善六盘山精神的内涵,形成科学、准确、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六盘山精神的研究要紧贴时代脉搏,找准切入点,进一步挖掘和升华六盘山精神的社会文化价值,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提出咨政建议,供党政部门决策参考。

二是社会动员机制。六盘山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不是仅仅依靠个人或某个部门的力量就能实现的,更需要通过人们的自觉行为来显示和实现;而人们的自觉行为又常常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必须通过社会动员机制的调控,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而在这其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是极其重要的。通过领导垂范,使上下互动、干群互促,形成合力和整体优势,这是用精神力量提高调控效力的有效途径。如果领导率先垂范成为风气、成为习惯、成为时尚、成为每个领导干部的自觉行为,它对群众产生的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说服力将是巨大的,将使六盘山精神成为鼓舞和带动宁夏广大干部群众不竭奋斗的拼搏意识和进取动力,渗透和融化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去。

三是发祥地发展机制。六盘山精神发祥于宁夏南部的六盘山区。由于受区位、地理、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这里目前仍然比较贫困。这与六盘山精神所蕴含的文化的先进性是不协调的。从这一视角来审视,发展六盘山区这一六盘山精神发祥地的经济,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也是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在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上,形成一大批以六盘山为形象标志的产业、企业或产品品牌。在“大六盘”生态圈建设、草畜产业、马铃薯产业、旅游产业等方面,以“六盘山”的形象及品牌,参与全国的品牌竞争,形成自身的品牌优势,使六盘山地域的各类品牌占有一席之地。如旅游业,可结合六盘山及周边地区特定的生态条件、历史底蕴、人文环境,重点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掘并提升六盘山精神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人文与自然景观并存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和党性教育基地。

(三)要注重整体性的平台建设

目前,宁夏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在培训方式上除理论灌输外,主要是选择到井冈山、延安、焦裕禄和红旗渠干部学院进行培训。宁夏本地的红色资源尽管有所涉及,但尚未规模化和体系化,党性教育碎片化的迹象较为明显,尚未产生品牌效应。一般而言,接受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资源的熏陶,能产生独特的地域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党性教育的效果会更好。

为此,笔者认为应成立宁夏六盘山干部学院,以此作为开展六盘山精神为核心的党性教育平台。学院可定位为地方党性特色教育基地,主要面向宁夏的党员干部,也可辐射周边和全国。学院依托的红色资源以六盘山区为主,并适当延伸至同心、盐池等地。

在培训内容上,除了干部学院具有共性的培训内容外,更要突出宁夏这样的民族聚居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特色,如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改革创新等。主要包括:(1)革命传统教育。利用革命遗址遗迹,教育党员干部学习革命先辈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崇高精神;(2)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和模范行为,促使党员干部明确方向、坚定信仰,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3)正面典型教育。通过先进典型的事迹介绍、现身说教,传递正能量,弘扬典型精神,激励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勤廉从政;(4)民族团结教育。宁夏是回族聚居区,在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通过学习教育,既可了解宁夏回汉团结、民族和谐、宗教和顺的历史,又可宣传推广宁夏民族宗教工作的成功经验。

在培训方式和课程设置上,可采取以下培训方式,并开设相应的课程。包括:(1)理论课程。如《六盘山精神解读》《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老一辈革命家与宁夏》《毛泽东在宁夏的五天四夜》等,以讲授式为主。(2)现场培训。利用宁夏特别是六盘山区丰富的红色资源,把静止的、平面的内容转化为鲜活的、立体的培训教材,打造“一人多点、一点多人、一点多题、一题多人”的现场培训模式。(3)体验式培训。可选择当年红军翻越六盘山的一段路线,开发出“重走长征路”。可组织学员在革命遗址或遗迹前重温入党誓词。到遗址遗迹所在地进村入户开展“三同”实践锻炼,增进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感情。(4)访谈式培训。如与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西吉县委书记马志宏、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的后代、盐池县治沙模范白春兰等进行面对面交流和互动。调动起党员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增强培训的实效性。(5)激情教学。可选择一些与宁夏有关的革命歌曲、具有宁夏特色的民族歌舞,如宁夏花儿、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歌曲等让学员学唱或观看。这样有助于党员干部永葆革命激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和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使党员干部在六盘山精神的熏陶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六盘山精神的弘扬与培育体现在每个党员干部的一事一物、一言一行之中,取得丰硕的党性教育成果。

(本文获2015年自治区党建研究会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