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宁夏精神

论宁夏精神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向初步繁荣富裕,走向21世纪,宁夏精神的提出就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里程碑。苦干而不苦熬,迎难而上而不知难而退,拼搏而不退缩,应当成为暂处劣势、暂处困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的民族品格和精神,也应该是宁夏精神的重要内容。宁夏目前尚未从根本上改变相对落后的局面,因此,全区上下必须牢固树立

论宁夏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在全国迅速形成气候。随着企业精神被普遍推崇和普及,培育和叫响行业精神、区域精神更是许多行业、地区领导和群众的强烈愿望。在宁夏,强烈的发展进取意识,浓厚的不甘落后、要求改变现状的忧患意识,以及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创业意识,塑造、培育了各具内涵、各具神采的企业精神、行业精神和地区精神。如“从严求实,拼搏创新”的西轴精神,“创业,严实,高效,开拓”的宁化精神,“真抓兴县,实干富县,苦战强县,从严治县”的平罗精神,“勇于探索,真抓实干,锲而不舍,艰苦创业”的彭阳精神。王振举、海正生、孙永峰、金崇灿、丁晓莲、史苍等众多塞上英模先进,就是这些精神的活生生的写照。这些都为形成宁夏精神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1993年,在宁夏思想解放大讨论中,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重新认识、把握和审视区情,广泛查找制约和影响宁夏各项建设事业进程和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各种思想观念障碍和羁绊,探讨摆脱落后的对策,提出了大量富有创造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一切都为形成宁夏精神奠定了较好的思想理论基础。党的十五大以后,自治区党委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深入挖掘和提炼,在第八次党代会上,毛如柏书记正式提出了宁夏精神,即“负重拼搏、务实苦干、团结协作、开拓创新”。

就一个省、自治区的范围来说,完整明确地提出“宁夏精神”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宁夏530万回汉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是宁夏现代化建设事业最具价值、最富时代特征的精神财富。同时,“宁夏精神”的提出,向全国昭告了宁夏广大干部群众发展自己、发展经济、摆脱困境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向全社会树立起了一个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新宁夏形象。宁夏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向初步繁荣富裕,走向21世纪,宁夏精神的提出就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里程碑。

4句话16个字的宁夏精神包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

(一)正视差距,不满现状的忧患意识

宁夏地处西北腹地,是典型的三不靠地区。这种区位劣势是制约宁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客观原因。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这种区位劣势所造成的弊端是不明显的。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这种区位劣势逐步突显出来。多年来尽管宁夏经济发展和各项建设事业有了长足进步,成就巨大,但是和发达地区相比,不仅差距已经拉得很大,而且还在拉大。有人保守地估计,宁夏比全国平均水平至少落后10—15年,比沿海发达地区落后15—20年。落后就意味着被动。这种严峻的现实,现在愈来愈被更多的宁夏人所认识。正视现状、不满现状、摆脱落后、在困境中求发展求进步的强烈愿望,已经化成了一种深刻的忧患意识。有了忧患,才会有压力,才能负重拼搏,才能有持久而理性的愿望和热情,忧患是宁夏的希望所在,是发展进步的原动力,是宁夏精神的基础和重要前提。

(二)励精图治,苦干而不苦熬的拼搏精神

忧患之于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是在忧患面前持什么态度。面对困境,面对落后,摆在所有宁夏人民面前只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态度:是安于现状,还是图强存变;是奋起直追,还是四平八稳慢半拍;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是稍进即安,还是锲而不舍。一句话,是苦熬还是苦干。苦干而不苦熬,迎难而上而不知难而退,拼搏而不退缩,应当成为暂处劣势、暂处困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的民族品格和精神,也应该是宁夏精神的重要内容。

(三)依靠自己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

宁夏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国家的关怀和扶持,离不开兄弟省区的帮助和支持,但这些都是外界因素。一个地方要发展,要进步,关键在自己。依靠自己,艰苦创业,在困难中奋进,在逆境中争先,在创新中发展,应当成为宁夏人民的品格和气魄。依靠自己,艰苦创业,关键是要有敢拼争先、小省也要办大事的精神。在宁夏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第一,有过辉煌,有过骄傲。这都来自于自力更生,来自于勤劳和奋斗。今后,宁夏要发展,要进步,实现各项事业3年上个新台阶、5年有个大发展的目标,更是要依靠自己,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宁夏的事业从根本上讲,要靠宁夏530万回汉各族人民和26万共产党员自己干、自己奋斗。

(四)苦苦探寻,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长期以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求幸福,宁夏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秦代宁夏就开始农业垦殖,汉代开始了引黄灌溉,到了唐代“塞上江南”得以闻名,这些都是先人探索精神的结晶。千百年来,这种探索精神代代相传。改革开放以来,宁夏人民在谋求自身发展和出路方面,开始了新的探索。这种探索,首先是如何认识自己的过程,是对区情的认识和把握的过程,是对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过程。历届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都是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集中群众智慧、体现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符合中央精神又符合宁夏实际的发展战略、思路和具体政策措施,使宁夏走出了一条比较好的发展路子。1998年4月,自治区新一届党的领导机构产生以后,继承和发扬了这种可贵的探索精神,在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和把握上都有新的突破,一是重新认识区情,明确了宁夏社会发展的历史定位;二是重新审视自治区的潜力和优势;三是准确把握了宁夏人民加快发展、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的要求。在认识和把握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大前提下,确定了宁夏今后5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这是对宁夏区情再认识的结果,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五)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建美好家园的团结协作精神

团结协作是我们各项事业成功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几十年来宁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保证。面对新的更为艰巨的发展任务,面对前进路上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尤为重要。宁夏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团结首先是各民族团结。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继续坚持各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方针,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把民族团结真正建立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现代化建设事业兴旺发达的共同利益基础之上。

宁夏精神的提出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同志指出,对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的,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段振聋发聩的论述,对暂处劣势、暂处困境的宁夏来说,意义尤其重大。宁夏目前尚未从根本上改变相对落后的局面,因此,全区上下必须牢固树立起“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把发展经济当做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对待。要坚决改变四平八稳的工作状态,改变等一等、看一看、慢半拍的工作节奏,消除随大流、步人后尘的消极心理;要有一点冒的精神、闯的精神,要敢于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实现超常规发展、跳跃式发展;要始终坚持把经济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放在中心位置;要努力做到提高经济素质与人的素质、实现经济繁荣与推进社会全面进步、满足人们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同步建设,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在若干年后赶上或超过全国发展水平,再创宁夏辉煌,再造“塞上江南”新景观。

(二)解放思想永无止境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永远是个新鲜的话题。解放思想只有不够不到位的问题,从来没有过头和止步的问题。可以说,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宁夏改革开放的程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应当承认,在历次思想解放高潮中,我们的许多思想观念受到过较大冲击,但我们思想解放的广度和深度还很不够,尤其是在把解放思想的观念形态变为现实行动、变为对策措施方面,到位差,力度不够,大多还停留在口头上、文字上、文件上。由于思想不解放,许多事情想不到,或者是想到了却不敢去做,错过了许多良好的发展机遇,造成了不应有的被动局面。党的十五大以后,随着新一轮思想解放和经济的大发展,我们将面临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在一些机遇面前,如果思想不解放,观念不转变,再次坐失良机,贻误后来。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方面,不论是自治区,还是各地各行业,都有许多课题要研究、要突破。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加深对区情的认识,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外省区的先进经验同宁夏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具体化,作出符合宁夏实际的正确抉择,走出一条新路来。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必由之路

实践证明,少数民族地区要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状况,关键是要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改革开放20年来,宁夏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对农村经济体制、国有企业、财税、金融投资、外汇外贸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使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宁夏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强,只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扩大对外开放,才能以较快速度发展。要树立大发展必须快开放、真开放、会开放的思想,充分利用宁夏的资源优势,继续改善投资环境,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招商引资、放开搞活,推动宁夏经济的振兴,缩小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

(1998年12月 刊载于《宁夏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