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再论宁夏精神

再论宁夏精神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均表现出对地区、行业精神的高度认同。新时期,时代的发展又赋予宁夏精神以新的内涵,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它彰显了宁夏人民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发奋图强、追求卓越精神面貌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壮志豪情,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宁夏各族人民具有反封建政权统治和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

再论宁夏精神

历史的经验证明,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区域、城市精神具有维系一个地区的团结、稳定和发展的社会整合功能,明确的价值取向和强烈的感召力量,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激发人们工作的热情和创造力,引导人们协调一致,和谐相处,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软实力。

一、提炼宣传宁夏精神的必要性

(一)关于地区精神的讨论

近年来,在我国,围绕经济增长与文化推动的关系,一场前所未有的对民族精神、地区精神以及城市精神的讨论,成为人们进行文化反思的新起点,方兴未艾。诸如“老实守信、尊老爱幼、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海纳百川、崇尚科学”的上海精神,“登高涉远,负重自强”的重庆精神,“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诚信、博大、和谐、卓越”的青岛精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精神,“敢为人先、自强不息、明礼诚信、共生共荣”的温州精神,“创造、创世、创业”的大连精神,“筚路蓝缕、和衷共济、励精图治、发奋图强”的荆州精神,“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奋进”的浙江精神,“坚韧质朴、重信尚义、宽厚包容、求实创新”的河北精神,“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贵州精神,“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活力、人文、和谐”的内蒙古精神,“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精神等。

(二)宁夏精神的探讨和宣传

在宁夏,各地区各行业也积极展开对于城市精神和行业精神的培育弘扬和实践探索,如固原市提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银川市提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的银川精神,石嘴山市提出“五湖四海”的石嘴山精神;地矿行业提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三特别”精神,公路行业提出要大力弘扬默默奉献的“铺路石”精神、干事创业的“愚公移山”精神和敢于攻坚克难的“硬骨头”精神,宁夏大学校训定为“尚德勤学,求是创新”……均表现出对地区、行业精神的高度认同。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不同领域体现和丰富了宁夏精神的内涵和本质,为概括和提炼宁夏精神,奠定了广泛而深刻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和理论基础。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准确定位宁夏精神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提炼和阐述一个具有广泛认知度的宁夏精神,用统一的精神统领宁夏人民的意志,对提升宁夏人民的精、气、神,使宁夏620万人民能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1998年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上,自治区党委就曾提出“负重拼搏,务实苦干,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宁夏精神表述语,这在世纪之交曾为推动宁夏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新时期,时代的发展又赋予宁夏精神以新的内涵,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我们认为,在宁夏,真正能喊得出,唱得响,容易接受,便于流传的宁夏精神的表述用语,最适合的就是毛泽东在1935年率中国工农红军翻越六盘山时,写下的壮丽诗篇《清平乐·六盘山》中的“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千古名言。“不到长城非好汉”表现出一种志存高远、乐观向上、坚韧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崇高理想和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的积淀,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宁夏回汉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和概括,是宁夏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它彰显了宁夏人民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发奋图强、追求卓越精神面貌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壮志豪情,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

二、宁夏精神的形成

(一)宁夏的历史发展、文化积淀,孕育了宁夏精神

一个地区的精神是这一地区源于历史、基于现实、引领未来的气质禀赋和核心理念。地区精神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积淀的折射。宁夏虽偏居西北一隅,但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宁夏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位于灵武市临河镇的水洞沟遗址是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古人类文化遗址之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宁夏地区一直是众多民族交往、流动的大舞台,从春秋战国时期,羌、戎和匈奴等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地区一直是众多民族交往、流动的大舞台,并逐步形成了以回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生存发展的局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宁夏这块热土上,各民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了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借鉴的开放、开明心态,塑造了宁夏人仁爱包容、与人为善的性情和崇尚文明、追求先进的秉性,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富有地域特征的精神魂魄。

(二)宁夏人民长期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宁夏精神

宁夏各族人民具有反封建政权统治和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东汉羌族大起义、北魏高平胡琛起义、隋末灵州牧奴白瑜娑起义、明朝满四石城起义,以及清同治年间,马化龙领导的金积堡和宁夏各地穆斯林群众的反清斗争,都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挥戈西征,解放了盐池、同心、固原、海原县的广大地区,创建了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为回族人民解放的先声,也开启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1939年初至1941年6月,宁夏海固回族人民发动了3次大规模的回族农民武装暴动,给予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统治以沉重打击。1949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宁夏回汉人民的拥护和配合下,摧毁国民党军阀在宁夏的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宁夏。正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锻炼和塑造了宁夏人不怕困难,不怕流血牺牲,一直积极进取,不断追求真理的秉性。

(三)宁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凝练丰富了宁夏精神

宁夏深处西北内陆,是我国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29740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7.24%。宁夏南部山区缺水干旱,生态环境恶劣,历史上以“苦瘠甲天下”而闻名,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最不适宜人居住、最贫困的地方”,人与环境的矛盾尖锐突出……但宁夏人民并没有被困难压倒,而是团结一心、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并取得了辉煌成就。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宁夏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加快、规模扩大、效益提高、实力增强的发展趋势。进入新世纪以来,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全方位开发开放的内陆经济格局正在形成;城乡市场繁荣兴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教育成绩喜人,各项社会事业蓬勃;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全面展开,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一个欣欣向荣、生机勃勃、蒸蒸日上、跨越奋进的宁夏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取得成就靠什么?战胜困难是靠什么?靠的就是在宁夏这片热土上孕育和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立自强、顽强不屈、不达到目标誓不罢休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这种精神激发鼓励宁夏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竖起了一座又一座值得骄傲与自豪的精神丰碑。

(四)“不到长城非好汉”升华唱响了宁夏精神

“不到长城非好汉”中的长城,以它的巍巍雄姿和坚强不屈的性格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力量,对中国人来说,是意志和力量的标志。“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一种民族精神,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艰苦卓绝、坚忍不拔的精神象征。这种无形无价的精神财富不仅是宁夏的,而且是全国的;不仅是全国的,而且是全世界的、全人类的。这种精神首先需要我们宁夏人大力弘扬和继承,并高高举起。“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宁夏精神的升华,是宁夏人民在经济社会长期发展中积累的一笔可利用的,无价无形的宝贵财富,是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表现形式和价值趋向,必将在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和竞争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宁夏精神的作用

目前和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竞争,更主要的是精神层面的竞争,是知识、信息、信誉、品牌等无形资产的竞争。一个地区,一项产业,一种商品,从起步发展到壮大,最后的落脚点就是体现其是否培育出一种自己的精神,是否孕育出自己的文化。

宁夏精神是宁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宁夏人民所认同和接受的,起着支撑和促进区域内各阶层、各民族进步发展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心理情感、文化传统等一系列精神因素。这种精神既是一种文化观念、思维习惯,又是行为动因、对事态度,在区域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宁夏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影响宁夏发展快慢的灵魂之一。

“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是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品牌、一种形象,对内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继承和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是提升宁夏形象,打造宁夏文化品牌的内在要求。第一,召唤人,鼓舞人,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给人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必胜信念,通过在宁夏人民中长期广泛宣传、普遍渗透,使宁夏人民团结奋斗,追求共同的理想信念。第二,激励人,鞭策人,激发创造力,使全体宁夏人拥有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取得最后胜利的工作热情。第三,感染人,鼓动人,给人以蓬勃向上、永不倦怠的精神状态。第四,感动人,激发人,给人以藐视困难,勇于克服困难,乐观豁达的精神。第五,示范导向作用,通过宣传宁夏精神,可以起到规范约束的作用,破除陈规陋习,扬善弃恶,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写道:“时间的长度是某种相对的东西,而精神的力量却闪耀着永恒的光亮。”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伟大的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时代的旗帜,是干事创业的支柱,越是困难面前,越是危急关头,精神的力量往往会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芒。“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是宁夏最具深层次,最具永久价值的文字符号,是宁夏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集体表现出来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要素在内的主导性精神风貌。回顾过去,励精图治,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宁夏仍在一个攻坚克难,爬坡追赶的发展阶段,经济欠发达仍是我们最大的区情,加快发展的任务仍异常艰巨而繁重,仍需要全区干部群众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完成好这一重大使命,需要我们继续弘扬和实践“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让它融入每个宁夏人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怀、行为规范,成为高扬于全区人民心中的一面旗帜,成为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那样我们就能战胜任何困难,无往而不胜。

(2010年8月 刊载于《宁夏工作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