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价值增值过程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价值增值过程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劳动力是自然力。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力转移价值、再现价值、创新价值、节余价值、积累价值。蕴涵使用价值的是财富,使用价值的形成过程是价值,价值与使用价值相统一,由财富所承载。劳动力的使用引起价值创造。如果通过商品交换实现价值,则价值实现必须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界限。凡超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不能实现,只有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才能实现。过程形成价值,劳动过程形成劳动价值。

劳动力是自然力。但劳动力之外的自然力不能与劳动力相提并论,因为劳动力的使用引发劳动,劳动可依据人的目的改变事物的状态,使不能被人使用的事物能够被人使用。劳动过程形成价值,这个过程是价值创造过程。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力转移价值、再现价值、创新价值、节余价值、积累价值。价值创新是劳动力使用的特殊性,表现为在价值形成过程中使用价值形成时间的缩短或延长。

1.劳动力与价值创造。

蕴涵使用价值的是财富,使用价值的形成过程是价值,价值与使用价值相统一,由财富所承载。原始财富由自然所创造,是一种自然存在,因而自然也创造原始使用价值和价值。但是,自然财富的自然状态不一定能被人所利用,必须经过人的劳动使其形态发生变化,才能使其成为可被使用的事物。这样一来,人的劳动便有了特殊意义。人的劳动过程形成价值,人们把劳动过程视为价值创造过程。

劳动只是在事物自然过程的基础上改变事物的状态,所以,价值是由自然和劳动共同创造的。例如,农业生态学家发现,生长季节中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将下降10%。2002年的高温天气和旱灾已经使美国和印度的农作物减产。2003年,欧洲谷物产量减少了3 000万吨,相当于美国小麦产量的一半。[1]因为自然界的创造对一切动物的意义都是一样的,只有人的劳动才使人脱离了动物界,所以,肯定自然创造价值,是不损劳动价值论毫发的。

人的劳动既然是在有用事物自然过程的基础上改变事物使用价值的存在状态,那么,有用事物状态未发生变化的过程即是原过程,有用事物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即是新过程,新过程的时间可能比原过程的时间缩短,也可能比原过程的时间延长。如果事物新过程的时间缩短,事物的有用性增加,或者事物新过程的时间延长,事物的有用性增加,都是价值创新。

价值创造还包括自然事物原价值的再现、前人积累价值的再现、劳动力通过做功使质能发生转化从而转移某些事物的价值、在使用价值的使用中对使用价值的节约从而使价值节余、通过科学技术进行价值创新、通过一般生产力和具体生产力载体使价值发生积累等等。

劳动力的使用引起价值创造。价值创造的劳动过程就是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劳动力使用价值发生作用的大小用效率来表示。由于任何客观事物的状态都可以被劳动所改变,在劳动过程中,任何事物的使用价值发生作用都必须受劳动力使用价值的支配,所以人才成为万物之灵。

价值创造不等于价值实现。如果通过商品交换实现价值,则价值实现必须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界限。凡超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不能实现,只有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才能实现。

2.生产与价值创新。

引起事物过程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因素的盲目作用,更多的是由人的有目的的劳动引起的,是劳动在自然过程的基础上发生作用所致。所以,当我们说到价值创新时,是指劳动因素所致的有用事物的过程变化,是指改变使用价值存在状态的劳动使新过程的时间比原过程时间的缩短或延长。价值创新在价值创造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

事物的有用性以使用价值为依据。事物使用价值的多或少不是使用价值效用的大或小。事物使用价值的多或少用价值来衡量。事物使用价值效用的大或小用效率来衡量。使用价值发挥作用过程的时间形成效用价值。事物本身的价值不是事物的效用价值。

在生产领域,一般情况下,在劳动力或自然力的作用下,事物的新过程时间比原过程时间缩短,产品数量增加,使用价值增多。我们把通过劳动使新过程的时间比原过程时间缩短的部分,称为生产性价值创新,新创造的价值就是原来过程的时间减去新过程的时间差。例如,树木生长的时间越长,价值越大,这是自然过程,自然过程形成的是自然价值。比如一棵树10年时间长到30厘米粗,它不仅有使用价值,也有价值,这个价值是自然价值。如果我们采用科学的方法使它的生长期缩短,比如使这棵树长到30厘米粗只用了5年时间,新过程比自然过程缩短了5年时间,缩短的5年时间就是人的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如果树木衰老、死亡,它的使用价值减少,或者失去了使用价值,则其价值不能实现。使用价值的使用结果如果与人的愿望相反或者对人有害,则其的实现价值为负。

任何可以使事物形成过程的时间缩短或延长的因素,都是价值创新的因素。与人的愿望相反的使事物的形成过程时间缩短或延长的因素,也是价值创新的因素,但创新的是负价值。价值创造的过程是价值形成的过程,价值创造包括价值创新,但价值创新不包括价值创造。

过程形成价值,劳动过程形成劳动价值。如果用X0表示原价值,用X1表示新价值,创新的价值用ΔX表示,则创新的价值量可用下式表示:

ΔX=X0-X1

创新率为新创造的价值与原价值的比值。如果用X′表示创新率,则创新率可表示为:

或表示为:

如果原来的过程时间长,新过程时间短,它们的价值差是正数。例如,某缝纫工原来用手工缝纫,做一件上衣用了48小时。后来改用缝纫机缝纫,做一件上衣用了12小时。原来的48小时减去后来的12小时等于36小时,这36小时就是新创造的价值。

如果原来的过程时间短,新过程时间长,它们的差是负数,表示新创造的价值是负价值。负价值也是价值创新。造成创新价值为负的原因,可能是事物的过程在发展中受到了干扰,致使新过程的时间长于原来的过程时间,也可能是事物的新过程与原过程的方向相反。我们不能认为负价值一定就是对人无用的、有害的价值。价值对人有用还是无用,有害还是无害,要视使用价值而定。还以上述缝纫工的劳动为例:某缝纫工原来使用缝纫机做一件上衣用了12小时。由于缝纫机坏了,改用手工缝纫,做一件上衣用了48小时。原来的12小时减去后来的48小时等于负36小时,这不表示缝纫工的劳动是无效劳动或者说是有害劳动,他用手工做的衣服照样可穿可用,只是他的劳动效率低,表示他的生产力下降或倒退,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不能给社会提供更多的使用价值,他与先进的机器相比不能促进劳动进步和社会进步

在生产中,劳动可使价值再现、价值转移。价值再现就是价值随一种品质某种形态的使用价值状态的转变而出现。例如,人们把树木做成桌子,树木的部分价值(自然生长的树木其价值为自然价值,人工种植的树木的价值为自然与劳动混合价值)随着桌子的成形而出现。价值转移是指价值通过质能转化从一种使用价值转移至另一种使用价值。例如,煤通过燃烧转化为能量,能量通过做功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这时,煤的价值通过质能转化被转移到新产品中。

价值创造有正负之分,但价值实现不能与价值创造等同。例如甲某用手工缝纫一件衣服为48小时,乙某用缝纫机缝纫一件衣服为12小时,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8小时+12小时)÷2=30小时,所以用手工缝纫的衣服只能实现30个小时的价值。如果甲某由手工缝纫改为机器缝纫,其创造的价值为(48小时-12小时)=36小时,这是价值创新。如果乙某由机器缝纫改为手工缝纫,其创造的价值为(12小时-48小时)=-36小时,这也是价值创新。价值创新正36小时表示进步,价值创新负36小时表示落后。但价值创新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30个小时的意义不一样。36小时或负36小时表示价值创新的程度和效率,而30小时则表示价值实现的界限。

3.消费与价值节余。

消费分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生产要消耗生产资料,是生产性消费,简称为生产。生产性价值创造大多表现为使用价值形成过程时间的缩短。生活性消费简称为消费。生活消费领域的价值创造则与生产领域相反,因为生产性消费的终结是生活性消费的开始。消费也创造价值,只是这种价值创造的表现是使用价值使用过程时间的延长。

在消费领域里,一般来说,事物新的使用过程时间比原使用过程时间延长的部分是节余的价值。由于消费是使用价值的使用过程,如果使用价值的实际使用期比使用预期延长,是价值节余。价值节余可视为价值创造,也可视为价值创新。比如,我们想方设法延长了汽车的使用期就是在进行价值创造和价值创新。

事物的过程形成价值实体。无论是价值创新、价值节余、价值再现、价值转移,都是为了得到更多的使用价值。产品的数量表示使用价值的多或少,产品数量与其形成的时间的比值就是生产率。如果时间一定,则生产率越高,产品的数量就越多,其使用价值也越多;生产率越低,则产品数量越少,其使用价值也越少。如果使用价值数量一定,则生产率越高,生产所需的时间就越短;生产率越低,生产所需的时间越长。人的寿命有限,人在生产和生活中,总是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使用价值,以满足人的各种各样的需要。为达此目的,人们拼命提高生产率,以增加使用价值量,缩短使用价值形成过程。因而社会进步表现为原来过程的时间总是大于新过程的时间。也就是说,劳动不仅表现为价值创造,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价值创新。

4.价值积累。

如果创新的价值或节余的价值成为价值再创新或再节余的起点,则创新的价值或节余的价值发生积累。

价值积累可能是实物的、有形的、物质的,是物化劳动,是使用价值未被消费殆尽而被部分保留。此时,价值也随使用价值被保留。价值积累也可能是抽象的、无形的、精神的、关系的、规律的,是作为抽象的一般生产力形态被保留。例如,前人遗留下来的各种有形工具,后人可以继续使用,这是有形的、物质的使用价值积累和价值积累。前人用书本或其他载体记录的关于某种工具的制造方法,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对自然规律的某种认识,后人可依据前人的认识进行价值再创造,前人传给后人的就是精神的以文字为载体以抽象一般生产力形态存在的价值。由于这种价值必须经过具体生产力才能再现,所以,这种积累的价值对前人表现为价值创新,对后人则表现为价值再现或价值转移。后人也可在前人一般生产力形态的积累价值基础上进行价值再创新。价值积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极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个问题将在第十章论述。

5.价值创新的方式。

(1)自然价值创新。自然还能进行价值创新?这是不是天方夜谭?不是。使用价值的自然形成过程就是价值,人类利用着自然价值。自然价值创新是指自然因素作用于自然过程,使原来的自然过程时间缩短,缩短了的时间就是自然创造的新价值。

自然创造新价值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例如,在中国的南方,在一年时间内,水稻可以收获两季。假若每季亩产200千克,则一年每亩可收获水稻400千克。而在北方的寒冷地区,一年水稻只能收获一季。如果亩产也是200千克,则一年每亩只能收获水稻200千克。假若其他条件相同,影响产量的就是自然条件,是自然使南方的水稻生长期缩短。生长期长的过程与生长期短的过程的时间差,就是自然创新的价值量。自然创造过程结束后,自然成果与时间的比率,就是自然生产率。

南方水稻的自然生产率高,一年两熟,产量比北方一年一熟多一倍,其使用价值也多一倍。如果用时间来表示价值,一年两熟的水稻成熟过程比一年一熟的水稻成熟过程短182.5天。如果以过程通过的距离来表示价值,则一天地球绕太阳运动通过的距离约为29.79千米/秒×24(小时)×60(分)×60秒=2.573856×106千米。182.5天通过的距离就是182.5×2.573856×106千米=4.6972872×108千米。这个缩短了的过程距离,可视为创造的新价值。在市场上出售稻谷多以千克为单位。北方一年一熟的稻谷每千克价值为365天÷200(千克)=1.825天。南方一年两熟的稻谷每千克价值为365天÷400(千克)=0.9125天。从时间上来说,一年两熟的稻谷每千克价值为0.9125天,比一年一熟的稻谷价值每千克1.825天少0.9125天。如果以过程的距离计算,则一年两熟每千克稻谷的过程比一年一熟的稻谷过程距离缩短了0.9125×2.573856×106千米=2.3486436×106千米。这是以每千克计算的自然创造的新价值。

我们以上计算的是以亩为单位的自然生产率。自然对产量的影响不是一亩,而是很多亩。所以,自然力创造的价值量很大,我们不能忽视自然价值创造。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价值是以时间为计量单位的,自然在创造使用价值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也采用时间计量,自然价值与劳动价值的计量标准是同一的。以距离来表示价值,说明过程既有时间性又有空间性,价值不仅只有时间这一种计量方法。

(2)劳动价值创新。在生产领域,劳动力作用于自然过程,使自然过程时间缩短,缩短了的时间就是劳动创造的新价值。

虽然自然力可以创造和创新价值,但有很多自然事物不能为人所利用,其价值不能实现。于是,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一方面,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变不能为人利用的自然事物为可被人利用的事物;另一方面,努力使转变有用事物的过程时间缩短,在相同的时间内形成更多的使用价值。为达此目的,人们运用多种方式对自然过程施加影响。例如,人们采用加大劳动量的方法,使某种使用价值的形成过程时间缩短;或者劳动量不变,而是依据对自然的认识,利用自然规律,改变自然过程,使某种使用价值的形成过程时间缩短。使用价值的过程时间缩短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的劳动,在资本主义血汗工厂时期,主要是拼人的体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主要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为人们更多地利用自然能量和更好地利用事物的特性改变自然过程提供方法。比如,人们利用对电的规律的认识,利用风力、太阳能发电,用电力代替人力做功生产产品,利用人工智能机器模仿自然过程等。

自然过程是一种客观存在,人承认它,它存在,不承认它,它还存在。人通过劳动对自然过程施加影响,或者加快自然过程,或者减慢自然过程,或者转换自然使用价值的存在状态,但人们不能消灭自然使用价值及其过程。

科学技术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在这种认识基础上改造自然的能力与方法。人们常把科学与技术分开谈论,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方法和技巧。其实,人的行为都是受思想支配的,当人们对自然规律有了一定认识后,就会以这种认识为依据,采取一定的方法对自然进行改造,使自然事物被人所利用。所以,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一个行动的两个步骤,不能分开。在现实中,科学与技术的分离是社会分工的结果,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由人的需求的社会性决定的。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需要,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分工,需要有人进行科学研究,需要有人根据科学原理创新技术并应用于劳动过程,需要人们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协作,于是人们把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于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因此,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和技术工人,是一个整体,谁也不应该歧视谁、指责谁或压制谁。

(3)劳动价值再创新。劳动力作用于人工自然,使自然过程时间在前人通过劳动使之已经缩短了的基础上再缩短,这种再缩短的时间是再创造的新价值。

由于人的寿命有限,前一代人的劳动已经使自然过程时间缩短了,这种缩短了的时间是前人创新的价值。后一代人在前人使自然和人工自然过程时间缩短了的基础上,再一次使使用价值的形成过程时间缩短,这种再一次缩短的时间,是今人创造的新价值。一代代人的劳动使自然过程的时间不断地缩短,缩短的时间总量就是历代人积累的价值。后人多是在前人价值积累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再创造和价值再创新的。比如,人类在长达上百万年的蒙昧时期,主要靠石器、取火和编织等基本发明生存。后来由于语言、弓箭、制陶和轮子的发明,使人类开始从蒙昧时代走向野蛮时代。种植、畜牧业和冶金生产技术的发明,使人类创造了农业文明。蒸汽机和其他大规模利用自然力的发明,使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电子的发现及应用使人类进入电子和信息文明时代。在电子和信息文明时代,最有代表性的是计算机的发明。它可以代替部分人脑的功能,大大减轻人的劳动量,缩短事物有用性形成过程的时间,加快了人的劳动创造的速度和效率。

前人的价值积累对于我们极其重要。以出行为例,人们原来出行主要靠两条腿步行。后来骑马代步,人利用畜力缩短了出行时间。再后来人们发明了汽车和火车,人们利用汽油、煤或电的能量做功,推动汽车和火车,汽车和火车的速度快于人力和畜力,这是人利用自然事物的能量做功代替人力、畜力做功加快出行速度,缩短出行时间。后来人们又发明了飞机,人们的出行时间再一次缩短。假设人每天步行10小时,每小时走5千米,一天人可步行50千米。若要行走500千米,需要10天时间。如果骑马,假若马的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1倍,走完500千米,需要5天时间。如果乘汽车或火车,假设汽车或火车的速度都是每小时100千米,则只需要5小时即可。如果乘飞机,假设飞机的速度是每小时500千米,则只需1小时。一天为24小时,乘飞机与步行相比较,时间缩短了9天零23小时,也就是24小时×9(天)+23小时=239小时。折算为地球运动通过的距离,约为29.79千米/秒×3600秒×239(小时)=1.07244×105千米×239(小时)=2.5631316×107千米。现在中国铁路大提速,高速公路也到处可见,机场也大大增加,人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将来人们的出行还会更便捷,时间会有更大的节约。也就是说,事物的过程会在人们的劳动中不断地缩短。这是一代代人不懈努力进行价值创新和价值积累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