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商品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关系

商品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关系

时间:2022-07-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社会在地球上已有百万余年的历史,货币只不过是几千年前才出现的事情。研究货币的起源是正确理解货币本质的关键。对于货币的起源,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经济学家都做了大量研究,其中以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为典型。货币的出现是与交换联系在一起的。

人类社会地球上已有百万余年的历史,货币只不过是几千年前才出现的事情。研究货币的起源是正确理解货币本质的关键。对于货币的起源,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经济学家都做了大量研究,其中以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为典型。马克思则是从分析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入手,通过研究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来揭示货币起源的。

(一)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由于没有商品交换,货币并不存在。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集体劳动,产品统一分配。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氏族开始瓦解,出现了剩余产品,私有制开始形成,进而出现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货币的出现是与交换联系在一起的。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有意义的是其劳动产品的价值。而商品的价值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在商品交换时,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这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通常称为价值形式。

(二)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演变的必然结果

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即由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经过扩大的价值形式和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到货币形式。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人们开始把多余的产品拿去交换,这种交换只是个别的,带有偶然性质,产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如1只绵羊=2把斧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剩余产品开始增多,简单的价值形式便不能适应较多的商品交换的需要,于是出现了扩大的价值形式。

2.扩大的价值形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和畜牧业分离后,产品交换变得很频繁。这时,一种商品的价值已经不是偶然地表现在某一商品上,而是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的商品上。如:

在这种价值的表现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不再是一种,而是多种,被称为“扩大的价值形式”。在这种价值形式中,各种商品交换的比例关系和它们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关系更加接近。然而,扩大的价值形式也使商品价值的表现不完整、不统一,缺少共同的单位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实际交换过程也比较复杂,效率十分低下。基于这些矛盾的存在,价值形式得以进一步发展。

3.一般价值形式

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关系的发展,生产者逐渐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一种大家都愿意接受而又可经常用来交换的商品,然后再换取自己所需的商品。这样一来,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在某一种商品上得到表现,这种商品即是一般等价物,这种价值表现形式就是一般价值形式。如:

从公式来看,与扩大的价值形式相比,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换位,但实际上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时的绵羊已经不是普通的商品了,而是媒介商品交换的特殊商品了。当然这种价值形式虽然克服了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但却并没有完全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因此有必要向货币价值形式过渡。

4.货币形式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不断发展,从交替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众多商品中分离出一种经常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这种特殊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由此产生了。这种用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形式,就是“货币价值形式”。由于贵金属的天然属性,使得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在货币形式的长期演变中逐渐取得了一般等价物的独占权。如:

综上所述,马克思通过价值形式的发展推导出货币的起源,即货币是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它是经过价值形式发展的各个阶段而产生的。同时货币具有了流通性、普遍接受性、社会垄断性和排他性,这些是一般商品所不具有的基本特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